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正是客心孤迥(jiǒng)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95-1096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出:高出。
搏壁跻(jī)半空,喜得登上头。
搏:攀缘。跻:登。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迥(jiǒng)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chóu)。
迥: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割:弃。区中缘:尘世缘分。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qiū)。
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片雨:阵雨。当:临。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sōu)飕。
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飕飕:阴冷貌。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寥落:稀疏。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一官讵(jù)足道,欲去令人愁。
讵:岂。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作此诗时,诗人已届暮年,虽然历经坎坷但壮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风依稀可见。
开头两句,“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仍保留盛年时的风格。写凌云寺高耸之貌,借飞鸟青峰映衬,突出了凌云寺的高峻壮丽。飞鸟与青峰,从地面上看,都是高空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凌云寺却高出飞鸟,跃出青峰。起笔遒劲,形象传神。把寺上红楼比喻为戴帽,凌云寺俨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佛寺如此奇伟,现在得以于半山腰攀援登临,自然是“喜得”之事。
然而,“喜得登上头”的喜悦,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凭高远眺,开阔眼界,拓宽胸襟。因而在咏寺之高以后,紧接着语气一转,抒发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从写寺过渡到写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烟景,就显得合乎自然了。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尽收眼底。写峨眉山,一咏一叹,用了六句。“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烟景豁,阴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气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状貌:山岭蜿蜒起伏,如波涛滚滚;辽远的云雾似袅袅青烟,使山景空旷浩茫;棕树楠树漫山遍野,蓊郁阴森,一派肃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慨叹:“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诗人眼界高远空阔,触景生情,故有此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看破凡尘,对纷扰的世俗产生了厌倦情绪,希望超凡脱俗,云游尘外。有了这番念头,才把眼光转向佛寺内部和佛寺的周围环境。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虎穴洞、龙湫潭都在附近,山风回旋,细雨濛濛,这是寺上的气象;“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间间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气袭人,这是寺中气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风帆,撒于江面,这是寺下景象。
写罢诸景,又是一番慨叹:“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寺美景无边,诗人很想在这宝刹天宫之中长留久住。然而,虽然“一官讵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终只落得满腹忧愁。诗人到嘉州后,心情一直很不舒畅,这在此时的一些诗作中屡有反映。这首诗中说“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并且最后以“愁”字作结,正概括了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
此时诗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沉、悲观,写作手法上也与先前不同,不是一气写景,高调抒情,而是边咏边叹,一咏三叹,错综起伏。这大约与安史乱后唐朝江山颓败、诗人壮志未酬的心境有关联。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很短,期待的时问总是很长很长。秋天又来了,满江的红叶向洞庭湖悠悠飘去,而你却在迢迢的万里之外。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秋夜长,相思更长;只有寒露带给凄凉,只有月儿与我为伴。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真想弹奏一曲热闹的江南采莲曲,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蓟北寄去。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写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与惆怅。
参考资料:
1、 张明叶著.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第90页2、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29页3、 仉凤峨选析.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1:第72页4、 缪钺 ,张志烈主编.唐诗精华:巴蜀书社,1995.06:第100页5、 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3页6、 云葭,青黎著.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206页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yú)。
彩书怨:一名《彩毫怨》。彩书:即帛书,指书信。叶下:秋至之征。初:一作“秋”。馀():不尽的,未完的。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píng)虚。
锦屏:锦绣屏风,这里指天空。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jì)北书。
江南曲:乐府曲调名。这里代指歌咏游乐之曲。贪:急切。封:这里有“写”的意思。蓟北:蓟州(今河北蓟县)以北一带地方,此泛指东北边地。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书:信。怅:惆怅。
参考资料:
1、 张明叶著.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第90页2、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29页3、 仉凤峨选析.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1:第72页4、 缪钺 ,张志烈主编.唐诗精华:巴蜀书社,1995.06:第100页5、 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3页6、 云葭,青黎著.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206页该诗写思妇怀念丈夫的怨情,虽然寄寓了作者对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实写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思妇住在江南洞庭湖边,丈夫远在蓟北。这样安排构思巧妙。首句既点明时令和地点,又化用楚辞“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中间两联对仗极工,末联点题。钟惺评此诗曰“高浑”,实为唐诗佳作。
首联点明了地点、时间和主题,即深秋时节对夫君的怀念。头一句“叶下洞庭初”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炳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蓣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句意,点明时节,又借屈原诗中盼湘女水神来的吉日之意,暗含盼夫早归的宿愿。第二句“万里余”,言丈夫离去之远,愈远则念愈深,一个“思”字统领全篇。
颔联实写思妇之怨,以“被冷”、 “屏虚”写出“怨”的高潮。用“香被冷”和“锦屏虚”来反映生活的富丽和心情的空虚与苦闷,“露浓”天寒又无人共衾则“香被冷”; “月落”夜深,锦屏中仍空虚无人,闺房孤寂,自然由“思”而生怨。
颈联则进一步虚写所“思”,加深了那个“怨”字。《江南曲》本不是此诗必不可少之词语,但为了给“蓟北书”找配偶,就想到了“欲奏江南曲”一句,由此足见她对法之灵妙。其思情之深、其怨绪之烈,力透纸背。
尾联束收全篇。“无别意”表达除了相思以外,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久离居”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心情。其“怨”其“思”,昭然若揭。
该诗通过描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场景,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带有一定的政治色色彩。全诗深沉开阔,自然真挚,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这首诗克服了初唐诗歌情感贫乏的弊端,初唐宫廷诗在将近百年的情感沉寂,开始了绵长、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达。从这一角度讲,堪为“宫廷诗的自赎”。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泪下,到达衡阳后让大雁多为我捎来几封书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当今正逢盛世,朝廷是会普降恩泽的,我们只是暂时的分离,不要烦恼悲伤。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8嗟(jiē)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xián)杯问谪(zhé)居。
谪居:贬官的地方。
巫峡啼(tí)猿数行泪,衡(héng)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chóu)躇(chú)。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8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
作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无怪乎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这句写王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
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全诗在这里结束,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94-196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玉光闪闪的水塘边,绚丽芬芳的鲜花争相绽放,采莲的轻舟来来往往,塘中水波回旋荡漾。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恋人们在小河上相会,唯恐被水波分开,于是把小船紧紧靠拢。
参考资料:
1、 高泽雄编,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04,第98页2、 曾冬著;张淑平画,唐诗素描 典藏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03,第196页3、 张傲飞编,唐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65页玉溆(xù)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溆:指水塘边。玉溆,玉光闪闪的水塘边。金塘:形容阳光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畏:怕。木兰舟:《述异记》:“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参考资料:
1、 高泽雄编,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04,第98页2、 曾冬著;张淑平画,唐诗素描 典藏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03,第196页3、 张傲飞编,唐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65页《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学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则使和谐的色调更加光彩明艳。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得活而有力。一个“争”字,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诗人不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自见,只从水波蛇行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态。
这些江南水乡的青年男女们天真活泼,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大胆炽热的追求:“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这两句写了恋人的心理活动。恋人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十分珍惜这次相逢,唯恐水波再把他们分开,于是两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谁也舍不得离开谁。“畏相失”,活现出青年男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该诗所写的爱情十分纯真,也十分含蓄,一句“并着木兰舟”,十分耐人寻味。诗人不直接写人,而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将人物的活动融入美景之中,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它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荣新编著,咏荷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11,第28页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588-589页 3、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