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相宜的薄妆,让人心怡。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可无情的春风却将那美丽的花瓣吹落于我的白衣之上,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

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相宜的薄妆,让人心怡。
可无情的春风却将那美丽的花瓣吹落于我的白衣之上,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536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春天来临,堤边杨柳吐出新芽;回想起和友人相约的时光。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草木自己是没有感觉的,他们的生死荣枯自有时节决定。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山北的景象如旧,我还在岸边日日思念着你。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我们还没有在兰亭相会,我只能独自在这里空吟禊诗。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期:相约。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定:究竟。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fú)(xì)诗。
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之《兰亭集》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杏园中枣树

: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人们都说在各种果树中,唯有枣树既平凡,又粗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树皮像开裂的冻手,树叶像细小的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它为什么没有自知之明,也来开花在这杏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它怎能受到攀折赏玩,幸而没有遇到伤害摧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在二月的曲江江边,各种花红得风光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枣树也在它们中间,好像是嫫母对着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春风对树木倒没有偏爱,它在温暖的吹拂下成长,从不停止。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眼见得树干将要合抱,得尽了生生不息的天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且让我传话给春游的客人,请回过头来细细注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您如喜爱绕指的柔软,听凭您去怜惜柳和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您如追求悦目的美丽,它不敢去竞争桃和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可是您要造一辆大车,那车轮车轴的取材必须在此。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87-90 .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百果:泛指各种果树。凡:平庸,寻常。鄙:粗俗,鄙陋。

皮皴(cūn)似龟(jūn)手,叶小如鼠耳。
皴: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龟手:冻裂的手。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胡为:何为,为什么。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幸:侥幸,幸而。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yǐ)(nǐ)
杂英:各色花。旖旎:柔美的样子。

枣亦在其间,如嫫(mó)对西子。
嫫:嫫母,据《列女传》,嫫母是黄帝的妃子,长得很丑,但有贤德。西子:西施,,是春秋时越国美女。

东风不择木,吹喣(xǔ)长未已。
吹喣:吹吁,呼气。轻者为喣,急者为吹。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生生:孳生不绝,繁衍不已。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寄言:传话。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qǐ)
绕指柔:原指钢韧性极好,不易折断。柳杞:泛指柳树。杞,柳的一种,也叫红皮柳。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求”二句:意为枣树自惭形秽,不敢与桃李相争。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轮轴:车轮与车轴。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87-90 .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一开始,诗人似乎只是客观地陈述了当时人们对枣树的普遍看法:“在各种果树中,唯有枣树平凡而又低贱,原因是它树皮裂,像冻裂的手,树叶细小,像老鼠的耳朵。”诗人以“龟手”的丑陋,鼠耳的猥琐来刻画枣树,描绘得很真实,也很形象,仿佛意在突出它的“凡”和“鄙”,引起读者对它的厌恶。前面冠以“人言”,就显得既不足信更值得怀疑。

  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这种模糊的感觉,为最后的急转直下,凭空出奇作好了铺垫。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这四句是前一部分的递进和展开。诗人先以一种指斥和嘲讽的口吻批评枣树“怎么这样没有自知之明,在这杏园中开花呢?”唐代科举习俗,新中的进士都要到杏园设宴游玩。园内佳木云集,景色秀丽。因此诗人嘲弄它不该到此争芳斗艳,以贻笑大方。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心中愤激的感情。那些气焰炙人的达官显要,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外表雍容华贵,内心却空虚肮脏。诗人踯躅其中,不免有力单势孤之感,同时更有对这些人的深深的蔑视。这里的嘲讽是一种清晰的反嘲。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又对枣树进行安慰:“哪里适宜人们攀折赏玩,不过也幸而免遭伤害毁坏。”诗人对枣树孤独寂寞不受赏识的际遇表达了自己的同情,愤激之余,借道家“无所可用,安所困苦”的消极思想以自慰。

  诗人在《云居寺孤桐》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言寄立身者,孤直当如此。”诗人后期避祸全身,大约和这种思想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是唐代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与杏园相距不远。诗人将读者引出杏园,拓宽视野,在更大的范围上进行比较,以加深主题。“早春二月,曲江池畔,百树生花,风光旖旎,枣树孤立其间,犹如嫫母和西施相对而立。”古人常以嫫母和西施作为丑、美两极的象征。诗人把枣树置于婀娜多姿、争芳斗艳的二月春树的环绕中,更加衬托出了它的丑陋、卑琐,以及它立身尴尬的情形。这是继开头的贬抑后的进一步的渲染,通过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它也引起读者的翩翩联想,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曲江池畔,一个衣衫褴褛,形容猥琐的士子走在一群衣着华丽、神采飞扬、笑语喧腾的才子仕女中间,那是很奇特的一种场面。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它通过议论、反问、对比等手法,突出枣树的平凡、低贱、丑陋。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巳。眼见欲合抱,得尽生生理。”如果说此前诗人对枣树的同情还隐约闪现在对枣树的贬抑中,那么,从这里一开始,诗人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东风却谁也不嫌弃,不停地吹拂让它生生不息,很快便成了合抱的巨树,它按照自己的天性完成了自己。”诗人的语气尽管十分平淡,感情色彩也很淡薄,但却含着一种傲然自爱之气。无论人们的鄙视,嘲弄,枣树不会枯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自然之性,它顽强地生长,在沉默和孤寂中壮大,以旺盛的生命力抗击着与它对立的世界。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这里形容温柔婉顺的媚态。在白居易的诗中,绕指柔多用于贬意,以讽刺那些苟合曲从的小人。如在《李都慰古剑》一诗有:“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诗人说:“游春的人们,请你们回头看一眼:假如你们喜爱柔顺的媚态,请你们去观赏柳树杞树,假如你们追求悦目娇艳,那么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桃树李树,如果你们要制作大车,作轮轴的却必须是枣树的树干。”在这里,诗人使用排比句式,语气促迫,一改前文那种舒缓的节奏。诗人先柳杞后桃李,将人的视线引开,然后陡然一转,如飞瀑直下,惊心动魄,点出全诗的主题。

  既出人之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惊叹之余,又反思前文,顿悟柔顺的柳杞,娇艳的桃李,实在是徒具外表,不足大用,而外平凡却质地坚密。枣树才是真正能担负重任的伟材。

  与白居易的众多咏物诗一样,这首诗也蕴含深刻的寓意,或在感叹身世,或在哀怜同道,或指讽权贵阀阅,或存心帝王回顾,或在演绎诗人对人生的观察,或兼而有之。就诗歌自身的内容来看,它主要抒发一种对人们屈没贤材,争逐虚名的不满与愤慨,并劝谕执政者能明察贤愚,以使有志之士得效轮轴之材,肩负起治国的重任。这是一首哲理诗。枣树平凡鄙陋,其身多刺,其貌不扬。它生在繁花似锦的杏园中,更令游春之客鄙弃。诗人的价值观却与众不同,认为枣树虽然不如柳杞柔可绕指,不如桃李赏心悦目,但“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对以貌取人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是十分成功的。从总的结构上看,诗歌采用了先抑后扬、欲取先与的写法,即所谓“卒章显志”。这种结构在讽谕诗中多有使用。其次是采用对比手法。全诗不仅有同物的对比,如柳杞桃李与枣树的对比,嫫母与西施的对比,也有物与景的对比,如枣树与杏园的秀丽、与曲江池的旖旎风光的对比,也有自身的对比,如枣树外貌的丑陋与内在秀美的对比。通过对比,枣树的形象变得更加突出鲜明,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这首诗除了具有平淡浅易的特色外,还具有用字精确、刻画细致等特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塞上听吹笛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3、 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qiāng)笛戍(shù)楼间。
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羌笛:羌族管乐器。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3、 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93-394页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少年行

: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少年)射杀飞禽被陪同狩猎的人夸赞,最爱与人并骑而行。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侍奉少年的少女妩媚多姿,少年骑在宝马上骄傲的挥动马鞭。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密室里珠帘合拢,长常的巷道里奏起乐曲。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在傍晚的春风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飘散在路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宫中题

: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宫中辇道旁秋草丛生,上林苑的鲜花压满枝头。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登高生出的无限悲苦和感慨之意,这恐怕连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参考资料:

1、 (宋)谢枋得,(明)王相编著;陈超敏评注.千家诗评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9:第254-255页2、 冯慧娟著.千家诗 全民阅读 经典小丛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7:第28页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chēng)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fù)此诗。

(niǎn)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辇路:指皇帝马车所行的道路,即皇宫内的道路。辇:皇帝的马车。上林:即上林苑,也指皇宫园林。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凭:倚,这里指临高眺望。何限:无限。

参考资料:

1、 (宋)谢枋得,(明)王相编著;陈超敏评注.千家诗评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9:第254-255页2、 冯慧娟著.千家诗 全民阅读 经典小丛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7:第28页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李昂(即位前名李涵)在位十四年。他登基后宦官一直专权,甘露事变后他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生软弱,郁郁而终。他工于五言,诗风清俊有骨气。这和他的性格似乎不大一样。也许李涵本人也不是糊涂昏庸之辈,不过是唐王朝末期国家颓败的气数使他没有更大的作为罢了。

  对于宫廷除了皇帝没有谁更有发言权了。这是一首先写景转而直抒胸臆的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作品应该写于甘露事变之后。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凡凡的野草,而且这秋草是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的道边草罢了。秋风一过,秋草只能随风而倒,全没有坚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写宫中的一般气象,实际也说明了文宗只是个傀儡而已。后面的诗句里就带着骨气了,他宁愿凭高无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复同侍臣的虚假君主生活。

  就算御花园是天下最美的花园,但是文宗皇帝是不贪图这将要凋零的美丽的,他心中的理想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登上统治者的高位,而不是做一棵依附于宦官的墙头草。王室的后代能有这样的理想,也算难能可贵了。唐代末期混乱的局势下,李姓王室已经处于了衰颓中。诗的开头说辇路上长起了秋草,这是不应该的,宫人连起码的除草工作都不认真对待了,可见王室的没落程度。这时候的文宗皇帝可能只有说说心中理想的权力了,要真的振兴唐王朝似乎仅是空想了。文宗远大的理想可贵在还没有忘记昔日先人打下的江山,但是这只能被理解为文宗身上有着贵族的骨气,他一个人是不能实现如此艰巨的目标的。其实他就是一个空想家。

  他的心理后人是应该理解的,长期受人摆布,连人身自由都成问题的文宗皇帝很难抒发自己的苦闷。这首作品的立意还是有它的高明之处的。文字上抓住了宫廷的特点,像上林苑、辇道、侍臣,都是宫廷特有的。宫中题,表现在环境上,也是宫中人生活的写照。

  宫廷除了它应有的繁华,热闹,也有许多神秘的黑暗面。书籍里也曾记载了许多宫廷中阴险复杂的倾轧,宫廷斗争历来是最危险的斗争,连皇帝本人都深陷这种漩涡的时候,一个王朝就处于深深的危机当中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