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紫茉莉用白石词韵
娇女烟飞,新歌云散,倚秋无力。点砌幽花,明霞衬天碧。
土化鸳鸯曾记取,烧金仙客萧寂。钗折凤鸾,访工人消息。
平康巷陌。佩解罗囊,红蕤枕相藉。奇葩恰许掩冉,芸窗北。
试问雁来霜后,几度小阶巡历。只紫荆一树,何处照他颜色。

娇女烟飞,新歌云散,倚秋无力。点砌幽花,明霞衬天碧。
土化鸳鸯曾记取,烧金仙客萧寂。钗折凤鸾,访工人消息。
平康巷陌。佩解罗囊,红蕤枕相藉。奇葩恰许掩冉,芸窗北。
试问雁来霜后,几度小阶巡历。只紫荆一树,何处照他颜色。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我客居南徐买酒喝,耳听夜雨潇潇,江中浪声千尺高。想起当年王濬曾东下伐吴,还有深入南侵的拓跋焘。年轻识浅的白面书生有何用?萧渊藻那样的裙屐少年,偏偏又轻敌自傲。可笑掌北府兵者只爱纸上谈兵,重用的不过是自命风流的幕僚。
人事改,寒云白。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
如今的京口人事已改,又被白色的寒云笼罩;旧时的营垒一片荒芜,觅食的乌鸦聚集鸣噪。昔日的断戈残戟,都还沉在沙中被浪冲淘。夕阳余辉里只能听到,楼船上铁锁的声响;寒冷的西风吹拂下,旧时的王侯宅第一片荒烟蔓草。江边的黄芦苦竹任凭大潮拍打,那呜呜咽咽的水声应和着渔父憔夫凄凉的笛子音调。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清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2:5-82、 唐圭璋 等.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834-8363、 江合友,历史遮帷下的故国悼情 ———吴伟业《满江红·蒜山怀古》赏析,名作赏析,20094、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20-22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bì)狸(lí)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jī)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cān)军客。
蒜山:一作算山,在江苏丹徒西的长江口。南徐: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治京口,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元年(581)废。后世以南徐为镇江的代称。江声千尺:意为夜雨潇潇、惊涛千尺,浪声澎湃,气势豪放。阿童东下:阿童是指西晋时期将领王濬,其小字阿童。阿童东下出自此。指代清兵南下。佛狸深入:佛狸,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国皇帝拓跋焘,小字佛狸。佛狸深入这里指代清兵南下。裙屐,指修饰华美而无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北府:指东晋时期京口。参军客:指北府参军刘牢之辈。晋秦(féi)水之战,晋方即以所谓百战百胜的北府兵为主力。
人事改,寒云白。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jǐ)。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qiáo)笛。
旧垒废:指古代战争的痕迹已经不多。神鸦:指佛狸祠里吃祭品的乌鸦群集。“神鸦集”,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句化来,谓佛狸祠的祭品召来了群鸦,仍是言古今变迁。“戟: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楼船,有叠层的大船、大战船。黄芦苦竹:黄芦,秋天变黄之芦苇。苦竹,又名伞柄竹,其笋味苦。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清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2:5-82、 唐圭璋 等.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834-8363、 江合友,历史遮帷下的故国悼情 ———吴伟业《满江红·蒜山怀古》赏析,名作赏析,20094、 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20-22这首词,由于作者带着悲壮激烈的心情来写,所以很有气魄,从一开始的景色描写,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叙述,写得气势磅礴、感情豪放、情绪激荡。下半片,写世事巨大的变迁,沧海桑田,面貌全非。
沽酒汀边,一身孤零。夜雨傍沱,又兼涛声,其势磅礴。“接着“记当年”以下,连续用典,历数风流人物、兴亡旧事,直至上片收煞,一气奔注,略无滞碍,托兴高远。作者描绘这些历史事件,写得深刻入微,如:“阿童东下”中用“东下”来形容晋王浚进军的气势, “佛狸深入”中用“深入”来说明进军的程度和梁武帝轻敌,用“萧郎裙厩"来比喻他华而不实,最后被围困而死。“笑风流”句,说的是谢玄的北府兵晓勇善战,将领们亦好谈兵法。“笑”字微妙,不能简单理解成讥笑,而应当理解为:当年晓勇的北府兵以及好谈兵的将领们如今何在?此处“风流”有豪爽、粗犷的意思。上片多用典实,却自然浑成,并不涩滞。但每个典故都是一个历史事件,内涵丰富。如:“阿童东下”,“佛狸深入”,它们各含一个具体,生动,场面壮阔,战斗酷烈的故事。又如:“萧郎裙屐偏轻敌’’,内含了梁武帝被困的故事,指出了华而不实的少年贻误国事。
换头转人即景抚今。“人事改,寒云白”句极言人世沧桑变幻,历代兴亡如白云须臾变苍狗,都只是瞬息间的事。其中词中风景描绘,起了很大的衬托作用。如:“听夜雨、江声千尺。’’又如:“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以落日残照古战场和西风吹进王侯家来显示时代的变迁,且”西风吹尽王侯宅“,意同刘禹锡《乌衣巷》诗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言石头城中东晋王侯的住宅如今也不复存在了。最后, ”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描绘昔日的战场,已一片冷寂、空旷、残败的景象。只剩下让后人凭吊的遗迹。写黄芦苦竹抽打着红潮,是突出风,江风飒飒,不知渔夫还是樵子在吹着笛子,构成了凄苦幽怨的交响。全词高旷沉郁,苍茫无尽,确有东坡风致。
作者其实是在影射明末清初的镇江战事镇江的失陷与守将杨文骢的书生意气,骄傲轻敌脱不了干系。将大清军用灯笼火把伪饰起来的空筏看作是满载敌兵的战船,正当杨文骢为发炮击沉了清军的空筏而沾沽自喜时,清军主力已在大雾的笼罩下发动偷袭,杨文骢的狼狈与尴尬遂成为那场灾难的终点……纵观整个战局,弘光朝的覆灭就是那些夸夸其谈、志大才疏的风流名士们所制造的悲剧。 国亡了,家破了,西风吹尽王侯宅,光荣与尊严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
此词以蒜山附近为中心,将不同时代不同事件连缀一起,上下数百年,综观千古,语言精练而概括,一句一典,其景扩大,色彩黯淡。景中寓情,又因情选景,使词具有情豪气壮,悲激感人的特点,颇有苏辛之风。
参考资料:
1、 田军 、 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645页2、 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下):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第483页3、 段晓华 龚兰.清词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5-74、 8. 5、 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09 :第44页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春天的傍晚,帘外雨收云散,濛濛的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独居在高楼之上,无人相伴,只能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料峭春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楼外柳丝已经凝成轻烟,暮色降临,笼罩在楼顶的鸳鸯瓦上。不要再凭栏远望,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只能引起内心的无尽伤悲。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03月:第243页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2页春云吹散湘帘雨,絮(xù)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玉楼 :指华丽的楼阁。
柳烟丝一把,暝(míng)色笼鸳(yuān)瓦。休近小阑(lán)干,夕阳无限山。
柳烟 :柳树技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暝色:暮色,夜色。休近:《昭代词选》作“休问”。阑干:栏杆。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03月:第243页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52页上阕,词人以渐进的手法写主人公独立小楼所见之景。首二句写主人公眼看楼外云散雨住,飞絮牵住蝴蝶飞行的脚步,一派春意阑珊之景,这样美好的景致不禁令人想入非非。接下来,词人马上反跌一笔,“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两句与楼外之景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公在小楼上,只能望着远处美好的春景,而回看四周,只有冰冷的四壁,感受到的也只有吹来的凉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伤感。
下阕首二句续写春色,景情交融:楼外是杨柳青青,暮色冥冥,烟笼翠瓦,楼中人则心有戚戚,笼在心头的是那如烟雾般的愁绪,进而逼出“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两句,暗自警告自己,切莫凭栏望远啊,在这蒙蒙之色中,只能眼见夕阳渐渐低沉,落入远山,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伤感罢了。结尾两句,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写主人公在小楼中所见之景,全为景语,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无矫揉造作之气,令人回味无穷。词中之景都是从闺阁中所看到的,伤情之人眼中的景象都是凄迷伤感的,因此“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此词写得十分含蓄,只描写景物而不明确表达其作词之意,很类似于《花间集》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0页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4页-第15页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催促春花盛开的鼓声一直还没有停,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面对秋风,离情别绪顿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可爱的人儿阿,如今这离别又出现在眼前,寂空无所依,只留下一轮圆月,独立天际,甚至就连这月亮也与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不同,你看这凄凉的清光缕缕地照在我的青丝上,如何不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06页 2、 李国强 白冬雁选注,历朝送别忆旧诗:踏莎行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2月第1版,第348页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yú)觞(shāng),临风泪数行。
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残红舞:指花落。覆:倾翻酒杯,指饮酒。馀觞:杯中所剩残酒。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bìn)丝。
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与当时不同了,只照着我的鬓发。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06页 2、 李国强 白冬雁选注,历朝送别忆旧诗:踏莎行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2月第1版,第348页这首词通过临别前和临别时的环境以及心理描写,来渲染相思之情。上片通过临别前饮酒与心绪不宁的矛盾心态,下片更进一步,通过写马上要离别时,突然感到物非人非的强烈情感,表达了面对离别而无法自禁的剧烈情感变化。
上片情感表现还在自控的范围内,最多是愁肠百结而“不忍覆余觞”,实在不能忍受心中痛苦也只是“临风泪数行”,或许情人问起,她可能还会忍住说是眼中吹进了沙子。
下片就显然增强了情感。眼看马上所爱的人就会很难再看见一次,情感上难以忍受,原本物是人非都已是催人肝肠寸断的了,她却说就连物也并非原来的物了,天上那轮见证过你我二人爱情事实的圆月也突然冷酷无情起来,这营造了一种极大的内心恐惧感、寂寞感、空虚感。
这首词中“催花未歇花奴鼓”句引了唐代玄宗时人物李琏的典故。他是大唐睿宗皇帝嫡孙,是唐朝宗室让皇帝李宪的长子,正由于他是让皇帝的长子,所以被封为汝阳郡王。他小名叫花奴,是个长得面容俊美姣好的美男子,并且音乐能力很强,可谓才貌双全。他还擅长弓和羯鼓,聪明敏捷。众所周知,唐玄宗也是历史上一个极富艺术修养的皇帝,在音乐舞蹈方面都是行家,身边有个多才多艺、才貌双全的美男子花奴,玄宗当然对他很是喜欢,并曾亲自教他音律,据说玄宗还亲自教授他羯鼓。
这首词写思恋、写离别,本身用词也巧,典故也大有可玩味处,真可读可感:花奴不鼓,唯见残红飞舞,前欢不再,而其悲则无穷,读之惨然,起身无绪,怅然若有所思。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248-249页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清心寡欲,端坐于蒲团之上,诚心礼佛,一切尘世的忧伤烦恼都在莲花光华中消失殆尽。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虽然参悟佛法摆脱烦恼有众多法门,而且法法有别,谁又知道方寸的心田即可证得西方极乐?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蒲团:以蒲草编织而成之圆形扁平坐具。又称圆座。乃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
这首诗讲述了坐禅能由定生慧(道心长),净化尘心,解脱烦恼,闻莲花香,入佛国境。由于是心印,所以阐述虽禅门宗派林立,但寸心西方仍为根本的道理。
“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受莲花自在香。”“蒲团”是指用蒲草所编造的一种坐具。“莲花”是西方极乐净土中的物象之一,是佛性的象征。传说佛祖降生前,皇宫中池塘里突然盛开了大如车盖的奇妙莲花,佛祖修成正果后,坐的座位便被称为“莲花座”。在《观无量寿经》中也提到凡是投生于西方极乐净土的人,首先投生在西方净土的莲花之中,莲花依对佛教的信仰程度次第开放,之后就能看到西方诸佛,聆听佛法。这里的莲花不仅是实景描写,也喻指佛国莲花。作者清心寡欲,端坐于蒲团之上,置身在清香脱俗的恬淡氛围中,诚心礼佛,使心灵归于沉寂,思量佛法的精深与广大,并享受着参禅悟道带给自己心灵超凡的愉悦,一切尘世的忧伤烦恼都在莲花光华中消失殆尽。
“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这是作者礼佛悟道的所得。“八万四千”形容数目很多,这是印度人所常用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中常见,并非真有八万四千。“方寸”就是心。禅宗四祖谓牛头融禅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源。”(《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虽然参悟佛法摆脱烦恼有众多法门,而且法法有别,但是终归要获得心灵的升华和解脱,只要悟得此境,方寸的心田即可证得西方极乐。
参考资料:
1、 姜剑云.禅诗百首.上海:中华书局,2008:75-76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此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突起棱角分明,病后容颜消瘦,颧骨高耸,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而他好似终南山石缝中生长出来的一根蔓延的青藤,任凭严霜侵袭、暴雨击打,都等闲视之。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他时而轻拄手杖闲适漫步,时而在水边撒网捕鱼消遣光阴。为官多年,要他再出任官职,他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推辞了。阵阵炎热的东南风没有消解池亭中暑气,而他新作的词却字字像冰一般清冷。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 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6-72、 傅德生 著.宋元明清诗词曲佳偶.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86-873、 汪泰陵 选注.清词选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384、 常振国 选注.分调绝妙好词:鹧鸪天.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105、 田遨 评注.清词精选评注.青岛:青岛出版社,1994年:3发短髯(rán)长眉有棱,病容突兀(wù)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孝峙(zhì):即王屋,其字孝峙,明末文学家。发短:剃短发。髯:胡须。眉有棱:眉毛突起而棱角分明。棱,物体表面的条状突起棱角。这里形容眉毛突起。病容突兀:言病后容颜消瘦,颧骨高耸。突兀,高耸,指颧骨凸起。怪于僧:连和尚都不如。清初,许多士人遁入佛门,不与统治者合作。寻常:经常,平时。霜侵雨打:指政治和仕途上的坎坷如同雨雪风霜。终南:终南山,在今西安市南。
闲倚杖,戏临罾(zēng)。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临罾:指水边网鱼。罾,有支架的鱼网。折腰:指出任官职,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典故。谢无能:推辞说没有能力承担。谢,推辞,拒绝。熏风:和风,指东南风或南风。字字冰:字字像冰一般清冷。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 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6-72、 傅德生 著.宋元明清诗词曲佳偶.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86-873、 汪泰陵 选注.清词选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384、 常振国 选注.分调绝妙好词:鹧鸪天.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105、 田遨 评注.清词精选评注.青岛:青岛出版社,1994年:3此词描绘着一位爱国词人的肖像上片起句以“发短”而起,不但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而且暗示了主人公不屈的性格。同时,词人以“髯长”反衬了“发短”,并借此描绘了汉族男子传统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眉有棱”表面是在写眉毛,实则通过棱棱眉毛暗示眼睛炯炯眼神。到此,一位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怒目睁睁的形象跃然纸上。“病容突兀怪于僧。”这是描写主人公的容颜衰弱,暗示了主人公难以诉说的复杂情感。
接着的“霜侵雨打突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暗含了“隐居”之意。上片结尾,词人通过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的“石里藤”一任“霜侵雨打”而表现出“突常事”,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强。前两句是主人公面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充分显示其怪异;后两句则是主人公心态意象的比拟式描摹,着力传达其坚强。
下片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通过清峻自立的形象,进一步申足了上片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能”的词意。首先,词人描写了主人公不为官的闲游,戏钓的惬意。接着说“折腰久矣谢无能”,通过暗用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语典表现出主人公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接着借“熏风未解池亭署”来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险恶,借“字字冰”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其中,“熏风”跟上片“霜侵”词意前后呼应,共同渲染着象征着残酷苦涩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激着、映衬着主人公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屑于清政府笼络汉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苦熬栉风淋沐雨的凄楚生活,却始终铮铮然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
此词上片通过描写外貌,突出了主人公病态怪异形象,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特点;下片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品格,映衬出主人公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全词用典贴切,形象鲜明,由风貌到气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简洁劲拔的白描手法,丝丝入扣地熔铸出主人公的立体塑像。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 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