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剑门

:
谁运乾坤陶冶功,铸为双剑倚苍穹。
题诗曾驻三天驾,碍日长含八海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光庭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 3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长歌行

: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空旷的原野被凄凉的风声充斥,原野上长满了枯黄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把马的缰绳系住,我依靠在白杨树上,有谁知道我的怀抱所向呢。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和那些同胞相逢的时候我们都衰老年高。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向北登上汉家的陵墓,又向南眺望长安的大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陵墓下面有枯树根,有鼯鼠的巢穴。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刘邦的子孙已经无处可寻了,陵墓前千百年也没有人经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陵墓中的宝玉频频被盗掘,神明又能怎么办呢。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人应该对命运保持通达,有酒的时候就该放声高歌。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旷野饶(ráo)悲风,飕(sōu)飕黄蒿草。
悲风:让人感觉凄凉的风声,也指凄厉的寒风。饶:多,丰富。飕飕:象声词,指风声。

系马倚白杨,谁蒿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同袍:同胞挚友。《诗经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汉家陵:汉代皇帝的陵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wú)鼠窠(kē)
窼:巢穴。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高皇:即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精灵:神仙精怪。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达命:蒿命,通达生命。长歌:放声高歌。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转动的明眸,流盼着清澈的秋波;纤秀的腰肢,如翠柳般婀娜。花丛里的幽会已成往事,深情的回忆只增添了相思的凄恻,更恨这春宵孤独漫漫难过。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5-66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转盼如波眼,娉(pīng)(tíng)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转盼:目光左右地扫视。盼,一作“眄”。娉婷:形容姿态秀美。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5-66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此词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思念,从男子的视角展示女子的形象,突出其思忆之苦。

  起拍二句是写男子忆念中女子动人美丽的形象:秋波如媚,柳腰娉婷。“转盼如波眼”,写眼光流盼如秋波般清澈、闪耀;“娉婷似柳腰”,表现女子的美妙身段: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那次幸福的欢会女子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思忆之苦先垫上一笔。接着“花里暗相招”一句是写当时的幽会,欢乐的幽会也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记忆,再为思忆之苦垫上一笔。这三句纯是以女方的倩影衬托男子的情思。有了前面三句的铺垫,后面写男主人公的思忆之苦就很自然了。后二句“忆君肠欲断,恨春宵”,直抒相思情深,春宵难遣。尤其是“肠欲断”“恨春宵”六字,生动地把主人公为情所苦的形象突显出来。

  此词虽然用语普通,甚至有些俚俗,但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有今昔对比,有叙事有抒情,跌宕多姿,别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2、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5-6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幽州夜饮

: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mù)心?
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jiā)音。
剑舞:舞剑。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城将:作者自指。时张说任幽州都督。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史记·项羽本纪》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欢乐气氛。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欣赏。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骚人之绪”,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诗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遣词用字也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148-1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táng)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停船暂(zàn)借问,或恐是同乡。
暂:暂且、姑且。借问:请问一下。或恐:也许。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