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
秋霜还没降下,汴河水很浅,只怕东下的轻舟不能走得迅疾。
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
绕满都城借来匹又老又病的马,一步一瘸令我体倦神疲。
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
到你的官舍想和你告别,你惋惜我将要离去频频地叹息。
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
老仆迈着随意的步子去请子履,你又让人罗列杯盘安排酒席。
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不一会儿陆先生果然也来到此地,聚坐在小屋谈话聊以排遣愁意。
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
烹制的鸡兔味道鲜美,果盘中满满地堆放着栗和梨。
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
细雨萧萧天色生寒,尽情醉饱哪有推辞的道理。
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门前如有客至不许通报,我正痛饮,帽子头巾歪得已不整齐。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厘。
有时谈论文章到深入玄妙处,轻和重不曾遗漏一毫半厘。
间以辨谑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
其间论辩夹杂戏谑常叫人笑倒,哪儿还顾得没有明天早餐的粮米。
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直到京城六街宵禁,还没有散去,书童仆人悄悄惊讶着我们的痴迷。
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
谈论军事研究时弊又有什么补益?众人都不认为读书人懂得这些大道理。
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酒酣耳热试着发泄胸中郁愤,连两位朋友都因我的行为而诧异。
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
显露才能表现自己从古就为人所恶,我只有卷舌闭口奔到南方去。
江湖秋老鳜鲈熟,归奉甘旨诚其宜。
江湖上秋色深鳜鱼鲈鱼正肥,归去大吃美味倒很合时宜。
但愿音尘寄鸟翼,慎勿却效儿女悲。
但愿你们常常寄来音信,千万不要学小儿女离别时悲悲凄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5-86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44-45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gě)惟恐东下迟。
汴水:即汴河。由河南流经安徽入淮河。为唐宋漕运的重要河道。舸:大船,此处泛指船。
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bǒ)饮人疲。
假:借。跛:瘸。
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
官舍:此时欧阳修为馆阁校勘。取别:告别。嘻:叹息。
便步髯(rán)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zhī)。
便步:按日常习惯行走的步调,区别于正步。髯奴:指老仆。髯,古称多须者为髯。卮:酒器,此泛指酒杯。
逡(qūn)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逡巡:不一会。陈子:指陆经。伸眉:谓解脱愁苦。
烹鸡庖(páo)兔下筹(chóu)美,盘实飣(dìng)餖(dòu)栗与梨。
庖:煮。筹:筷子。饤饾:堆积。
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
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zé)欹(qī)。
剧饮:痛饮。帻:包头巾。欹:倾斜。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厘。
渊奥:深刻奥妙。毫厘: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比喻微小。
间以辨谑(xuè)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
辨:通“辩”。谑:开玩笑。绝倒:俯仰大笑。晨炊:早饭。
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chái)痴。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有左右六条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禁夜:禁示夜行。吾侪:我辈。侪,辈,类。
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
弊:指朝政弊端。儒者:指文士。
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尚乃:也还。
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jìn)口南方驰。
卷舌噤口:闭口不言,表示不再对朝政发表议论意见。噤,闭。南方驰:指被派作监湖州盐税事。
江湖秋老鳜(guì)鲈(lú)熟,归奉甘旨诚其宜。
鳜、鲈,鱼名,其味肥美。熟,谓长大成熟。奉:接受。甘旨:美味。
但愿音尘寄鸟翼(yì),慎勿却效儿女悲。
寄鸟翼:古有鸿雁传书之说,故云。慎勿:切勿。慎,千万。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5-86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44-45诗开头照应题目中的“留别”,写诗人将离汴京乘舟东下。“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唯恐东下迟。”两句诗既点明留别的时光节令,又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隐隐透露出诗人孤凄落寞的情怀。“绕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令人疲。”则是作者为自己勾勒的一幅落拓失意的自画像,于幽默的笔调和自我调侃的语气中包含了许多内心难言的隐痛。
“到君官舍欲取别”以下八句叙作者告别及友人饯别情景,表现出挚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在这里作者没有花费许多笔墨描述主客对饮情景,只借“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等细节的点染和对席上肴撰的罗列,写出主人款待的盛情;借对室外“萧萧细雨”景色和诗人“冠帻欹”的恹恹醉态的描写,反映出席间不拘形迹、开怀畅饮的亲切气氛和作者沉醉于眼前美好时光的快意微醺。笔触细腻生动,富有情趣。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厘,间以辨谑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这一段描写笔墨酣畅,兴会淋漓,生动地传达出宾主契合无间、畅谈不觉忘情的动人情景,将诗情推向高潮。
正是在这样亲切随意的气氛之中,在心曲相通的知交面前,作者才在樽前放歌,一吐胸中块垒:“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谈兵”,即研读兵法,在这里并非泛指,作于同时的欧阳修《圣俞会饮》也提到梅尧臣注《孙子》一事,说:“遗编最爱孙子说。”可见梅尧臣有志从军。这两句发自肺腑的心声,是作者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既包含了爱国忧民却报效无门的痛苦,也有诗人屡试不第、沉沦下僚的酸辛。其中虽有对个人穷通得失耿耿于怀的牢骚,但仍然是对封建社会里无数爱国的正直知识分子共同遭遇和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酒酣耳热”之际倾诉肺腑,原本应当滔滔不绝,一吐为快,作者却又出乎意料地陡转笔锋,刹住话头。“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语气骤然变得平缓,但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却更清楚地表现出他那郁结心头无法排遣的苦闷。结末写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并说明分手时不宜过于伤感,既是安慰友人,也是宽解自己,强作豁达。首尾衔接,更显得情味深长。
这是一首留别之作,却不落专写凄切之情的窠臼,而是借留别以抒怀,将对国事的忧虑、个人的不平以及离情别绪尽寓其中。此诗笔力苍劲,承转圆熟,自然流畅,质朴简淡,鲜明地体现出梅尧臣诗语淡情深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5-86
)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归程何忍太匆匆,还想勒马暂徘徊。岂是秋色看不足?倒霉情绪难排解。人说饮酒可忘忧,奈何我病后体弱不敢挨。回想贤内捣衣时,何等孤独难忍耐;今日独自苦奔波,痛悼亡妻情满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远树凋落晚风哀,乡村小店门尚开。多情只有灯前影,伴我同去又同来。旅店主人来问候,说比前回又见衰。
参考资料:
1、 林冠夫改编.唐宋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0:第532页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16页3、 汪业芳 肖志清选注.历朝怀远思乡诗:乌夜啼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277页4、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1098页归鞍(ān)尚欲小徘(pái)徊(huái)。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境物,奈病余孤负金罍(léi)。萧瑟捣(dǎo)衣时候,凄凉鼓缶(fǒu)情怀。
归鞍:回家。鞍,指马。徘徊:来回地行走。逆境:不顺利的境遇,此处指处于逆境中的恶劣情绪。孤负金罍:辜负了金樽美酒。意思是病后体弱,不能开怀畅饮。“孤负”同“辜负”。 金罍,金质的酒器。捣衣:古时候,新制作的衣服需要放在砧上捶打以使其纤维柔软,增增保暖效果,叫作“捣衣”。鼓缶:据《庄子·至乐》:作者借此典表明哀悼妻子的情怀。缶,瓦盆。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摇落:凋落。此翁:作者自指。逆旅主人:旅店老板。
参考资料:
1、 林冠夫改编.唐宋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0:第532页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16页3、 汪业芳 肖志清选注.历朝怀远思乡诗:乌夜啼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277页4、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1098页词的上片开头即写词人骑马归来、徬徨歧路的痛苦。曰“归鞍”,曰“徘徊”,曰“逆境难排”,初非出于悼亡,其中暗含政治上失意的悲愤。“逆境难排”一句正说明词人因削职归来,仕途上陷于逆境。这里词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与政治上的失落感糅合在一起,自然浑成,不着痕迹。“人言”二句,用事而能浑化。有病,一可悲也;病而有忧,二可悲也;有忧而不能饮酒,三可悲也。语曲而婉,情深且挚。“孤负”二字,显得感慨沉郁,而又婉曲深挚。如果说以上纯系抒情,那么至歇拍二句,则将情与景融而为一,逐渐点出悼亡的主题,并为下片作铺垫。“萧瑟捣衣时候”,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掉念。“凄凉鼓缶情怀”,是蝉联前句,用典抒情。从归鞍徘徊写到此处,词旨渐趋显豁。这种手法有如剥茧抽丝,将读者渐渐引入词的意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写景。“野店犹开”四字,使词情稍稍扬起,将前词所表现的悲哀稍稍冲淡了一些。但是就在一扬一抑之中,感情愈转愈深。“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二句通过孤馆寒灯,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从语言上看,也似带有几分欣喜,然而骨子里却是更深沉的悲哀。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为伴侣,一种孤寂之感,悼念之情,凄然流于言外。不直接写人亡,而以客观景物作为烘托,这是一种婉曲的手法。结尾二句直率朴实,如出逆旅主人之口。“今回老似前回”,重在一个“老”字。这一形貌上的变化,都是通过逆旅主人的眼光反映出来的。
词人借景抒情,全词中处处洋溢着词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绵绵不绝的思念,让读者读来自然真切,凄美悲痛。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16页2、 钟振振、王兆鹏、刘尊明.《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920页
)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物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在高楼上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事何时才能结束呢?看来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的了!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我眼前还浮现着你的马儿嘶鸣着,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怀着深深的怨恨,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参考资料:
1、 王小玲.“郎中”自在东风中——赏析张先《一丛花令》[D].甘肃:甘肃省陇西县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文峰分校.2013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华文出版社,2012年11月:222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xù)蒙蒙。嘶(sī)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伤高:登高的感概。怀远:对远方征人的思念。穷:穷尽,了结。千丝:指杨柳的长条。东陌:东边的道路。此指分别处。嘶骑:嘶叫的马声。
双鸳(yuān)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lóng)。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小桡:小桨;指代小船。梯横:是说可搬动的梯子已被横放起来,即撤掉了。栊:窗。解:知道,能。嫁东风:原意是随东风飘去,即吹落;这里用其比喻义“嫁”。
参考资料:
1、 王小玲.“郎中”自在东风中——赏析张先《一丛花令》[D].甘肃:甘肃省陇西县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文峰分校.2013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华文出版社,2012年11月:222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宋范公《过庭录》说:“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时盛传,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永叔是文坛巨擘欧阳修的字,张先的词能让欧阳修极口称赞,足见其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词的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以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时穷”的一种回答,合起来的意思是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的缘故。这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这是挟带着强烈深切感情的议论。以上两句,点明了词旨为伤高怀远,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接下来三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离愁”,承上“伤高怀远”。本来是乱拂的千万条柳丝引动了胸中的离思,使自己的心绪纷乱不宁,这里却反过来说自己的离愁引动得柳丝纷乱。这一句貌似无理的话,却更深切地表现了愁之“浓”,浓到使外物随着它的节奏活动,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这里用的是移情手法。而那蒙蒙飞絮,也仿佛成了女主人公烦乱、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千丝”谐“千思”。
上片末三句写别后登高忆旧。想当时郎骑着嘶鸣着的马儿逐渐远去,消逝尘土飞扬之中,此日登高远望,茫茫天涯,又要到哪里去辩认郎的踪影呢?“何处认”与上“伤高怀远”相呼应。
过片上承伤高怀远之意,续写登楼所见。“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说不远处有座宽广的池塘,池水溶溶,鸳鸯成双成对地池中戏水,小船来往于池塘南北两岸。这两句看似闲笔,但“双鸳”二字既点出对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联想又见出此时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说“南北小桡通”,则往日莲塘相约、彼此往来的情事也约略可想。
下片三、四、五句写时间已经逐渐推移到黄昏,女主人公的目光也由远而近,收归到自己所住的楼阁。只见梯子横斜着,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所笼罩,一弯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这虽是景语,却隐隐传出一种孤寂感。“又还是”三字,暗示这斜月照映画阁帘栊的景象犹是往日与情人相约黄昏后时的美好景象,此时景象依旧,而自从与对方离别后,孑然孤处,已经无数次领略过斜月空照楼阁的凄清况味了。这三个字,有追怀,有伤感,使女主人公由伤高怀远转入对自身命运的沉思默想。
结拍三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说怀着深深的怨恨,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说“桃杏犹解”,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而从深一层看,这是由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而造成的,从中显出“沉恨细思”四个字的分量。这几句重笔收束,与一开头的重笔抒慨铢两相称。
词中“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句,使作者获得了“桃杏嫁东风”的雅号。张先的许多艳词都是感情浅薄的,而此词却情真意切,无论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值得永远为人称道。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11月:88-90
)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家乡土地山丘哪个地方都可以栽种楸树,我扛着锄头带着壶老酒整天悠悠然搞得像传说中的醉仙刘伶。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显赫和长久的家世那样福禄长寿,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在这凡俗世界里最终如同佛家说的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人的四大形骸只是一个皮囊,最终归葬本原,回归故乡。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蝼蚁这样的小虫,和乌鸢这样的大鸟又何必分出大小厚薄,我呢,只需要对着秋风拍掌赏菊感受这秋天的美好。
家山随处可行楸(qiū),荷锸(chā)携壶似醉刘。
楸:楸树,落叶乔木。锸:一种掘土用的工具。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yuān)何厚薄,临风拊(fǔ)掌菊花秋。
)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七十多年的人生真像一场大梦。而今寿辰儿孙奉酒。从前的是非忧患早已乘风早已成空,再不引痛楚凄恻。心如磐石风雨不动。其中播迁怎生沉重,千钧形容。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早年文章为政为世。中年时笔落生禅,却像是上天要让我明白的。石塔当年落成时不生缝隙,完好无损。如今如何了,又有谁与我同游?人间已换,天上似远,随意吧,随意谁送谁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