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花

:

粲粲璚英借露浮,日高还付水东流。剪裁应费金神巧,开落从教玉女愁。

有艳淡妆宫瓦晓,无香寒压板桥秋。五更不怕楼头角,吹到梅花特地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谢宗可

谢宗可(约公元1330 年前后在世),元朝诗人,字、号均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及生平全不可考,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能诗。 10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水仙子·怀古

: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在萧瑟秋风中王昭君跟着打皂雕旗的人到塞外去;明月高照时西施常常在姑苏台上端起金凤杯侍候吴王。一个女子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越国攻灭吴国以后西施才回越国来。养肥了的战马也就无用了。

参考资料:

1、 冯树纯.元明清词曲百首[M].新蕾出版社,1986年07月,第99-101页2、 王季思 洪柏昭等.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元散曲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1年06月,第226页
秋风远塞(sài)(zào)(diāo)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é)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皂雕旗:绘有黑色大雕的旗,这是古代匈奴人用的一种旗帜。秋风远塞皂雕旗:这句指昭君出塞和亲。高台:这里指姑苏台,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姑苏山上。金凤杯:雕刻有凤凰的金酒杯。明月高台金凤杯:该句指夫差很宠爱西施,时常和她在姑苏台上喝酒。红妆:妇女的盛妆,借指美女。下面的“女妖娆”、“蛾眉”也指美女。苍生:百姓。番:旧时对西北各族的称呼,这里指匈奴。和番:与匈奴人和亲。越吞吴西子归: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献美女西施求和,后来吴终于被越所灭,西施也回到吴国。这句指此事。空:白白地。战马空肥:是说统治者依靠美色而卫国,战马得以闲置而肥。

参考资料:

1、 冯树纯.元明清词曲百首[M].新蕾出版社,1986年07月,第99-101页2、 王季思 洪柏昭等.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元散曲选注[M].北京出版社,1981年06月,第226页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月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该首怀古曲高度赞美王昭君和西施。虽然她们都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的人物,但在客观上却对民族的和好和祖国的安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月为苍生计”、“千古光辉”,是极有见地的评价。结尾说“战马空肥”又深刻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小令开首两句,以十分简洁、形象的语言点出了环境和事件。写塞外旅骑,壮豪中颇多凄凉意味;写灵岩歌舞,清冷间不乏妩媚之处。细细品味,使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者的视听感官似乎全被调动起来,深深为句中的意象所感动。第二层中间五句,前两句问月为苍生着想,以救天下为己任的“红妆”、“妖娆”能有几人,后三句答引出昭君和番、西施入吴的故事。昭君和西施的事迹妇孺皆知,将两人事迹同时容纳在舞狮子的短短作品中,可见诗人构思文气之奇兀了。作者先用“红妆”言装束之盛,继用“妖娆”描体态之媚,再用“蛾眉”赞容貌之丽,最后才点出昭君和西子的名字和她们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壮举,并冠以“千古光辉”二字,至此,昭君和西子,既是绝世佳人,又是巾帼英雄的形象才完美地突现在读者面前。有夺目之艳丽,有凛然之浩气,形象之完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第三层,最后一句“战马空肥”,是整首小令的点睛之笔,是对怯懦无能的封建统治者的猛烈抨击,是对饱食终日,只会“山呼万岁,舞蹈扬尘,道那声诚惶诚恐”,而一旦国难当头却夭夭逃之的文臣武将们的尖刻嘲讽。“战马空肥”,封建帝王和那文臣武将,国祸临门,都是不仅不思报国,反而“央及煞娘娘”,求助于裙钗,实在是昏庸已极,无能已极。“战马空肥”,一字千钧,揭开了封建社会痈疽之所在,表现了作者无比的愤慨。

  五十字的小令,有挚着的赞美,有无情的鞭笞,倾注了诗人全部的爱和憎。虽曰怀古,焉能无有讽讥现实之意。

参考资料:

1、 冯树纯.元明清词曲百首[M].新蕾出版社,1986年07月,第99-101页 2、 懿民.小山乐府赏析举隅[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第41-4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醉太平·堂堂大元

: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堂堂大元朝,贪官污吏当权。河水泛滥成灾,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民不聊生,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苛捐杂税繁杂苛刻,刑法太重,百姓怨声载道。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钱换钱,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奸人做了官,做官的又都是贪官污吏,贤明的人得不到重用。悲哀啊真是可怜!

堂堂大元,奸佞(nìng)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rě)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lí)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堂堂大元:此曲见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堂堂,气象宏大庄严。奸佞:巧言谄媚的坏人。指元末丞相托托、参议贾鲁等人。惹红巾万千:引起成千上万起义的红巾军。红巾军,元末农民起义军,用红巾裹头故名。官法滥:指官吏贪污成风和拿钱买官。钞买钞:指钱钞贬值,用旧钞倒买新钞。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开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批判现实主义,从词牌开始就是在痛骂当权者,醉太平,粉饰太平罢了,社会矛盾如此尖锐,朝廷还纸醉金迷,难怪元朝90年就灭亡了。

  堂堂的大元朝,一帮奸佞小人当权,从开河换取钱财开始就是祸害的根源,惹得开巾军造反,(开巾军好像是朱元璋参加的那支武装,后来做大了,就不多说了),法令又滥又重,弄得四海之内怨声载道。穷的人就差吃人,有钱人能更有钱,那朝那代有这种现状。官贼一体,苦到最后的还是老百姓。

  通篇在控诉社会现实,但更有些像战斗檄文,号召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广大受苦群众去造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溪村即事

: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长在悬崖峭壁的青松像腾空而起的蛟龙,与喧嚣繁闹的尘世分成了两个世界。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仙鹤在着雨的松径里缓缓行走,僧人倚在石栏边目送着天上的流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在清溪的南边,竹影摇曳,曲折的溪水边传来阵阵梅花的幽香。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山村里的老人邀请我去做客,谈论的是与世道无关,一些平平常常的生活话语。

参考资料:

1、 梅重,王涛.《历代山水名胜诗选》.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297-2982、 《中小学基础知识手册丛书》编写组.《高中古诗文鉴赏手册》.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273、 顾安文.《历代五言诗精品百首·宋—近代》.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894、 张秉戍.《元明清诗》.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18-1195、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寒翠飞崖壁,尘嚣(xiāo)此地分。
寒翠:指松柏一类树木,这里喻指瀑流。尘嚣:尘世的纷扰、喧嚣。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lán)云。
石阑:栏杆状的岩石。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溪阴:溪的南岸。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闲话:指与世道无关、与人事无关,只是一些平平常常的生活话语。

参考资料:

1、 梅重,王涛.《历代山水名胜诗选》.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297-2982、 《中小学基础知识手册丛书》编写组.《高中古诗文鉴赏手册》.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273、 顾安文.《历代五言诗精品百首·宋—近代》.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894、 张秉戍.《元明清诗》.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18-1195、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的首联写山村与世隔绝,一尘不染。颔联写野鹤僧人,超然物外。颈联写竹树梅花,秀丽清香。尾联写人物,志趣相投。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表现了作者鄙薄世俗,甘居林泉的思想感情。

  诗的一二句写出山村与世隔绝,不染红尘的清雅幽深。“翠”而日“寒”,可见是松柏一类岁寒不凋、象征高洁之士的树木。一个“飞”字,化静为动,续以“崖壁”,极显松柏天矫如龙,身处悬崖峭壁而更傲岸挺拔的风姿。这“寒翠”之木,自然也是诗人耿介人格的自我写照。在山崖之外,便是尘嚣鄙伪之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今日脱彼人此,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悦。

  三四句续写山村中所见之景,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萧散情趣。鹤缓行曲径而不飞,动中有静;僧倚石栏目注流云,静中亦有动。“松径雨”之“雨”,未必是实写,极可能是用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意,状山林之苍翠欲滴。“僧倚云”则令人想到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闲爱孤云静爱僧”一语。而“石阑”亦可以推断是天然形成的栏杆状山岩。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一联,清丽优美,活色生香,王维、孟浩然“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佳句,可谓嗣响有人。所以顾嗣立《元诗选·周权小传》说“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并举此联及其他一些句子为证。清溪南修竹曳疏影,曲岸后梅花传暗香,加之鹤行其下之松林,岁寒三友全都萃集诗中,令人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之感。

  最后二句,从景物转到山村中的主人与客人。“山翁”可能是隐居岩林的高士畸人,也可能是躬耕山村的淳朴老农,不管是哪种人,不管他们僻居深山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诗人心目中,他们都是归真返朴的体道者。他们邀请偶入此中、赋性与之相近的诗人饮酒,不须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须谈什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平凡闲话,便是世间至文,斐然成章。一个“总”字是全诗唯一的虚字,却最实在地表达了诗人企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返朴归真的情愫。可以想象,诗人会像陶渊明那样与山翁一醉方休,吟出“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元诗多以唐人为宗,是对宋诗的反拨,所以颇有风神秀朗之作,此诗便是学唐而深有所得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70-7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最高楼·暮春

: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暮春时节花期已快过,五更时分窗外小雨仍是淅淅沥沥。石阶上长满苔藓穿着罗袜就可以踩上去,空气潮湿,衣服也只能放在熏笼上。梦醒无事,只听窗外鸟儿啼鸣,倍感清幽。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轻抚银筝,慢慢练习相思曲。琴声婉转多情,只可惜无知音聆听。心中的这无限愁绪要到哪里去诉说啊!雨中杨柳飘飘荡荡,残花满地,仿似在告诉我们:已至暮春,春将休。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xiǎn)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gōu)。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五更头:天将明时。梅润: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香篝:熏笼。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按银筝(zhēng)、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寿阳曲·烟寺晚钟

: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
缕缕寒烟环绕着寺庙,古寺里冷冷清清。时近黄昏,拜佛的人已经离去,四周一片寂静。突然顺着西风传过来三、四下傍晚的钟声,这样怎么能让僧人禅入定?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chán)定?
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礼佛:即拜佛。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