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韵 其五 迷藏

:

海棠开遍清和近。轻蝉低掠双文鬓。玉体藉花藏。花深珠露凉。

青衣能暗逻。莫使窥人躲。人影堕高枝。玲珑月一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彭孙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177篇诗文

猜你喜欢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Iàng)(gàn)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xiāo)(xiāng)
秋夕:七月七日晚上。信步:随便漫步。愁痕:指青青的苔痕。琅玕:像珠子一样的美石。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jiān)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红笺”二句:意思是说信笺仍在,而信中模糊的字迹,让人想起当初夜灯下呵手写字的情景。向壁,李白《草书歌》: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0页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纳兰的这首词,有着他一贯的忧郁风范。

  上片斟月光为茗,看林梢轻影,无须整理的心事。随着殷殷低唤,拂去轻尘,来到眼前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纳兰小令中的白描总是十分动人。信步竹林间,满地竹叶恰似愁痕点点。纳兰词里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夜寒露重时独立小院,衣衫必是不足御寒的,心境也必是凄凉无依的。而在这里,词人也不绕圈子,自己说得清楚明白,“闲阶小立倍荒凉”,空荡寂寞的台阶显得十分荒凉。

  而下一句,纳兰却又隐晦了,“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万千情意都浓缩在“潇湘”两字。潇湘喻指生死相隔。词句到了这里,纳兰的心迹也都铺显了出来,干言万语,还是悼亡。月亮还是当年的月亮,只是如今,它却孤零零照在一个人清冷孤寂的身影上。

  下片写万籁俱寂,已寐难眠,此时正是“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是薄情吧,才会彼时那样不珍惜,是多情吧,才会如今这样放不下,生怕挂着笑的嘴角一垂下来,眼泪就会忍不住跟着倾泻而出。黯然神伤中,借黑夜盖住内心的忐忑不安。

  这首词里,正是最后一句“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最牵人心,想起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其实何曾薄情,淡淡一句清言,二人缱绻深情便呼之欲出。故事完结,谢幕散场,但总有白纸黑字,文辞依然。

  从全词看,本词采用前写景后抒情的常用手法,即由眼前实景追忆曾经的情景。结句描写一细节,使小词顿生妙趣,意韵悠长,情趣悠远。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念奴娇·周瑜宅

: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落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周瑜正年轻,雄姿英发,是江东出类拔萃的人才。曹操八十万大军被周瑜的火攻之计一举烧光。曹军为火攻所败,战船被焚,旌旗一空,死尸逐波,血染江水。项羽焚烧秦咸阳宫殿,也赶不上这次火势凶猛。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周瑜在军帐中听着音乐就指挥了这场战争。周瑜和孙策都天资挺秀,可惜在中年君臣就惜别了。赤壁战后,吴、蜀因争夺荆州连年攻战,加之东汉政权极度动荡不稳,因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得以成功。周瑜死后,吴国终于灭亡,秦淮流水发出幽咽之声,宛如周郎叹恨不已。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郑板桥诗词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6-157页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biāo)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周郎年少:《三国志·周瑜传》载,建安三年孙策授瑜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建安十三年破操军时他才三十四岁。历落:清矫拔俗的样子。江东:长江以东,指东吴。风卷滩前黄叶:形容火势凶猛。赤壁之战时曹操南征大军号称八十万,船舰泊于长江北岸赤壁之下,周瑜部将黄盖献火攻之计,遂烧操战船并延烧岸上营垒,操军败退。楼橹:古时作战供侦察、防守和攻城用的木制高台,这里指曹军的战船。熛:迸飞的火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横绝:这里形容火势凶猛。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xiá)。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豪竹哀丝:指管弦乐器。顾曲:《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虎帐:军中帅帐陈虎皮,故云。中道:中年。公瑾,周瑜字。伯符,孙策字。策,长沙太守孙坚之子,权兄。坚死后,孙策割据江东吴、会稽等五郡,封吴侯。孙策与周瑜是生死之交。建安五年,策死,年仅二十六岁,故云“中道惜别”。交疏:关系疏远。炎刘:汉,刘姓,以火德王,故称。老魅:指曹操。周瑜临终前与孙权书:“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郑板桥诗词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6-157页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这组词共十二首,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当时板桥赴南京乡试。应试之余,板桥情绪极好,诗兴大发,游历了金陵、杭州的名胜古迹,以“念奴娇”的词牌写成了《金陵怀古十二首》,展现了板桥在作词方面的才华。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郑板桥诗词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波渺渺,柳依依。双蝶绣罗裙的女子,你与幸福,只有一朵花的距离。但是春天却送来绵绵细雨,让你久坐闺中,辜负了美好的芳春。天晴的时候,双燕已归,柳枝低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娇嗔如你,一春弹泪话凄凉。寒夜到来,你掩上望归的门。默默地,朱粉不深匀,闲花春。想他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瑶阶上。柔肠已寸寸,粉泪已盈盈。

隔花才歇廉(lián)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廉纤: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弹指:此状寂寥抑郁之态。弹击手指,以表示各种感情。弹指:指极短暂的时间。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yáo)阶,透寒金缕(lǚ)鞋。
小屏山色远:此系描绘眺望之景,谓远山仿佛是小小的屏风。亦可解做小屏风上绘有远山之画图。妆薄:谓淡妆。瑶阶:本指玉砌的台阶,后为石阶之美称。金缕鞋:绣织有金丝的鞋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晓窗

: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少年贪玩,半夜鸡叫才睡,老年惜时,凌晨闻鸡即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一生都在鸡的鸣声中磨去。

参考资料:

1、 程芳银 著.清诗撷英.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210-2112、 陈器之 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570-15713、 徐庆宜 编著.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492-493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晓:破晓,天将亮时。少:少年。闻:听。鸡声:指晚上鸡鸣的声音。眠:睡。老听鸡声起:用“闻鸡起舞”之典。老:老年。

千古万代人,消磨(mó)数声里。
千古:长远的年代。消磨:意志与精力逐渐消失,或度过岁月。

参考资料:

1、 程芳银 著.清诗撷英.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210-2112、 陈器之 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570-15713、 徐庆宜 编著.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492-493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此诗前二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待鸡啼声的不同表现,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作对照,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年轻人听到鸡鸣声才上床入睡,老年人听到鸡啼声已起身了。这里,诗人以“少”和“老”的大跨度时间以及“闻鸡声眠”和“听鸡声起”两种对时间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印象鲜明地感到时间的宝贵和充分认识时间之价值的重要性。其中,后一句暗用“闻鸡起舞”之典,写奋发向上之心,与前句作对照。后二句笔锋一转,由横而纵,由对个人的微观审视而引申到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拓宽了诗的思想视野,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部人类的历史:在千古万代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就在这送往迎来的鸡啼声中消磨了他们的岁月。其中,“消磨”二字颇耐深思:虚度固然是消磨,奋发也是一种“消磨”,人生苦短,鸡声无多,该如何“消磨”这“数声”,是诗人向读者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虽然没有就此问题作出回答,但从前二句的鲜明对比中,诗人通过“寄情于言外”暗暗地透出了答案:时光如驶,人生世上,自当抓住分阴,于一番有利于国、造福于民的大事业。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就岁月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似乎饱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怨,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于平易中见奇崛,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催人猛省,或激人上进。

  全诗举重若轻,寓庄于谐,以小见大,虽然篇幅短小,文字亦浅近,但内容含量却很广,仅用二十个字,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可谓言近旨远,富有哲理,予人启迪。

参考资料:

1、 程芳银 著.清诗撷英.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210-2112、 陈器之 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570-15713、 徐庆宜 编著.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492-4934、 张秉成,萧哲庵 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951-9525、 徐寒 主编;汤一介,文怀沙 学术顾问.历代古诗鉴赏 下 全新校勘珍藏.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116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病梅馆记

: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997-999&王荣初.清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4-176&苑孝,《病梅馆记》教学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江宁之龙蟠(pán),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huó)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ù)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è)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邓尉: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西溪:地名。欹:倾斜 。固也:本来如此。固,本来。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疾呼。明,公开。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号,疾呼,喊叫。绳:名作动,约束 。斫:砍削。直:笔直的枝干。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使……摧折(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蠢蠢:无知的样子。智力:智慧和力量。孤癖:特殊的嗜好。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 。鬻:卖。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稚枝:嫩枝。重价:高价。遏:遏制。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zōng)(fù);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gòu)厉,辟病梅之馆以贮(zhù)之。
  泣:为……哭泣。纵:放纵。顺:使……顺其自然。悉:全。棕缚:棕绳的束缚。以……为:把……当做。复:使……恢复 。全:使……得以保全。诟厉:讥评,辱骂。厉,病。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xiá)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安得:怎么能够。暇:空闲。穷:穷尽。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997-999&王荣初.清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4-176&苑孝,《病梅馆记》教学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全文一共三段。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疗梅的举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渴望。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但是,虽为感叹,他渴望“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