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蝉(chán)鸣空桑(sāng)林,八月萧关道。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出塞(sài)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共:作“向”。
莫学游侠儿,矜(jīn)夸紫骝(liú)好。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筼筜猿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136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筼(yún)筜(dāng)猿长纤纤笋,踯(zhí)躅(zhú)闲开艳艳花。
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zhàng)送生涯。
恩波:谓帝王的恩泽。死所:死的地方。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霜毛:白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136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这一联的铺垫,下一联就容易理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王夫之.唐诗评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35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鸟在野草田间衔枝,却误入了枯桑丛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植生在异地的土壤上,适逢春天尚且不会枯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草木虽然无情,因为彼此的依靠尚可以生存。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为什么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命运却有枯荣的不同?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客土:异地的土壤。危根: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年:时节。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长想:又作“长恨”。
攀(pān)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参考资料:
1、 魏燕. 《琵琶行》课文注释质疑[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6年05期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jùn)司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pǔ)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明年:第二年。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为:做。贾人:商人。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快:畅快。悯然:忧郁的样子。漂沦:漂泊沦落。出官:(京官)外调。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为:创作。长句:指七言诗。歌:作歌。凡:总共。言:字。命:命名,题名。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浔阳江:万里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诗人自指。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jìn)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zhóu)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弦(xián)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掩抑:掩蔽,遏抑。思:悲,伤。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信手:随手。续续弹:连续弹奏。
轻拢慢捻(niǎn)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捻:揉弦的动作。抹:向左拨弦,也称为“弹”。挑:反手回拨的动作。《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大弦嘈(cáo)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指最粗的弦。嘈嘈:声音沉重抑扬。小弦:指最细的弦。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
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冰泉冷涩(sè)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凝绝:凝滞。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铁骑突出刀枪鸣。
迸:溅射。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bó)。
曲终:乐曲结束。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东船西舫(fǎng)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舫:船。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liǎn)容。
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á)蟆陵下住。
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击节:打拍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故:容貌衰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去来:走了以后。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lán)干。
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重: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zhāo)哳(zhā)难为听。
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暂:突然。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掩泣:掩面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参考资料:
1、 魏燕. 《琵琶行》课文注释质疑[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6年05期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