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二首

: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归时落日晚,蹀躞浮云骢。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
清晨来到天子的庭苑中,在蓬莱宫拜谒皇上。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
青山掩映皇上的辇道,碧树摇曳在苍茫的天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在翰林院滥竽充个谬数,侥幸可以与银台阁的文人沟通。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翰林待诏侍奉贤明的皇上,振笔挥毫歌颂清明的政风。

归时落日晚,蹀躞浮云骢。
归翰林宿舍时已经是落日黄昏,浮云骢小步行走。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人与马都不想逞能,没有飞驰起来逞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一入宿舍门就看见紫鸳鸯戏水,金井中高大的两棵梧桐树。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树下来段清歌配古琴曲,喝的当然是新丰的美酒。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
人生快意且须及时行乐,与群公大臣列筵喝酒吃肉。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时光不可挽留,人生在世就如飞转的蓬蒿。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还是早点腾达好,羞比姜太公那个垂钓翁,八十多岁才与文王相逢。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自古以来都有美人,西施与她的东邻东施。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蛾眉不可妒忌,何况效仿她皱着眉头。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所以尹婕妤很明智,一见邢夫人就自叹不如。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低头连大气也不敢出,沉默不作一声。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无盐子啊,丑陋如斯!你有什么可珍爱的?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
天苑:禁苑也。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归时落日晚,蹀躞浮云骢。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

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垂钓翁:谓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始遇文王。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无盐:战国丑妇钟无盐,齐宣王之王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来到天子的庭苑中,在蓬莱宫拜谒皇上。
青山掩映皇上的辇道,碧树摇曳在苍茫的天空。
在翰林院滥竽充个谬数,侥幸可以与银台阁的文人沟通。
翰林待诏侍奉贤明的皇上,振笔挥毫歌颂清明的政风。
归翰林宿舍时已经是落日黄昏,浮云骢小步行走。
人与马都不想逞能,没有飞驰起来逞豪雄。
一入宿舍门就看见紫鸳鸯戏水,金井中高大的两棵梧桐树。
树下来段清歌配古琴曲,喝的当然是新丰的美酒。
人生快意且须及时行乐,与群公大臣列筵喝酒吃肉。
时光不可挽留,人生在世就如飞转的蓬蒿。
还是早点腾达好,羞比姜太公那个垂钓翁,八十多岁才与文王相逢。

自古以来都有美人,西施与她的东邻东施。
蛾眉不可妒忌,何况效仿她皱着眉头。
所以尹婕妤很明智,一见邢夫人就自叹不如。
低头连大气也不敢出,沉默不作一声。
无盐子啊,丑陋如斯!你有什么可珍爱的?

注释
⑴天苑,禁苑也。
⑵《唐书》:大明宫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长千八百步,广千八十步,曰东内。本永安宫,贞观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以助役。高宗以风痹厌西内漱湿,龙朔三年始大兴茸,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曰含元宫,长安元年复曰大明宫。
⑶《上林赋》:“辇道属。”颜师古注:“辇道,谓阁道可以乘辇而行者也。”
谢朓诗:“既通金闺籍。”李善注:金闺,即金门也。应劭《汉书注》曰:籍者,为尺二竹牒,纪其年纪、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⑸唐大明宫有银台门。
⑹《通鉴》:玄宗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胡三省注:唐天子在大明宫,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若在西内,院在显福门内;若在东都及华清宫,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弈,各别院以凛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
⑺)谢庄《月赋》:“抽毫进牍,以命仲宣。”李善注:“毫,笔毫也。”《诗经·大雅》:“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⑻《韵会》:“蹀躞,行貌。”。
⑼梁元帝诗:“试酌新丰酒。”
谢灵运诗:“列筵皆静寂。”吕延济注:“列筵,谓四座也。”
⑾《南史》:张缵年二十二,累迁尚书吏部郎,俄而长兼侍中。时人以为早达。
⑿垂钓翁,谓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始遇文王。
⒀《史记》: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与邢夫人同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愿望见邢夫人,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从御者数十人,为邢夫人来前。尹夫人前见之,曰:“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身貌形状,不足以当人主矣。”于是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
⒁《史记·日者传》:“伏轼低头,卒不能出气。”《颜氏家训》:“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⒂无盐,战国丑妇钟无盐,齐宣王之王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家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28-829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虎啸:喻英雄得志。

沧海得壮士,椎(zhuī)秦博浪沙。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nì)游下邳(pī),岂曰非智勇?
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被封为留侯。

我来圯(yí)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黄石公:秦时隐士。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徐泗:徐州与泗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28-829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此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怀古钦英风”,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这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良了,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在《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末两句的注脚。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2-3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再上湘江

: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湘江的水一如既往奔流不息,如今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不知这次前去,又要几年才能回来?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好在:依旧,如故。上来:逆水而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qiǎn)几年回。
遣:使。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永贞元年(805),柳宗元曾溯湘江上行到永州贬所,度过了难熬的困顿生活。十年之后又要逆湘江而上去到比永州更加遥远偏僻的柳州任职,柳宗元想到重返京城施展抱负的希望更加渺茫,不禁思绪万千.悲愁满腔,发出了“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的深沉慨叹。虽然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却透露了虽一再被贬,仍斗争不屈的意志。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这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再上湘江"四字。此时是春末夏初,湘江水暖,江水碧绿,两岸杂花生树,青山叠翠,柳宗元对众山之会的湘水之流早就醉心过。可是此时此地,他却无心欣赏,只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带过,便回到他的再度被贬这一令人伤心的事件上来,所以次句诗,便紧接首句,顶前补足,用“今朝又上来”承接,不着议论,不写景物.满腔悲愤,藏而不露。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这两句,转笔写对前途的忧虑。不知此去要经过几度春秋?贬在离京城万里之外的荒远边州,何时才能被召还?瞻望前途,真是不寒而栗啊!柳宗元离开京城长安以后,对京城是眷恋的,那里是政治中心,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地方,而柳州当时是一片开垦很少的荒凉之地,古树参天,杂草丛生,毒蛇猛兽,比比皆是,而且瘴疠之气盛行,中原人士一向把这里视为畏途,从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谪放罪人的地方。想到这些,他自然盼望被召回京。

  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中,从“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看来,他已流露出“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情怀。刘禹锡酬赠诗中的“归目并随回雁尽”,也同样流露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北归的企望,但是柳宗元此去却再没有回来。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达柳州;七月十七日,随他同去的同祖弟柳宗直便突然患暴病去世了。柳宗元由于长期被贬远州,精神上受到压抑,已经是未老先衰。元和十四年(819),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决定在这次大赦中召回柳宗元。然而此时柳宗元已经病人沉疴,诏书未到柳州,宗元便在这年的十一月八日含冤长逝了。 “更遣几年回”的希望,晚年盼望与好友刘禹锡作邻居的心愿,一切都落空了。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的诗句,已经成为诗谶,一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岁。读此诗,对他的悲剧生涯,读者会感到痛借的。

  《再上湘江》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朴素无华,如对友人说家常话,毫无斧凿痕迹,通俗而又自然。后两句诗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前途未卜的情景,用一句设问“更遣几年回”来作结,把思维活动表现得很真切,颇有情趣。虽篇幅短小,仍不失为一篇清新隽永的小诗。

参考资料:

1、 金涛 .《柳宗元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年:229-2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八六子·洞房深

: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在后妃居住的幽深的房里;灯光照着绘有图画的屏风,屏风上的山色一片浓绿,显得格外古雅庄重。听见冰冷的夜雨敲打芭蕉声,惊断了房里她的好梦;醒来看见攀龙香炉的香烟,在绣花缎被上空飘升。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啊,她已久住长信宫中,帷帐里萧条凄冷;原来的椒殿闲置无用,门儿关锁冷冷清清。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皇帝车驾来的路上,长满了苔藓一层。绣帘默默地低垂,过很长时间才听见,一声更漏传进宫中。她的容颜木槿花似的,憔悴在不知不觉之中。她羞于梳理乌黑的发髻,独坐呆望满面愁情;伤感的目光注视之处,皇帝乘坐的车渐渐失去行踪。不知何时才能盼到,皇帝仪仗重临再降恩宠?啊,她正在悲苦地心驰神往,翠绿的梧桐又移动了阴影。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弓保安.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1.:143-144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qīn)。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jiāo)殿闲扇。
洞房:深邃的内室。凝翠:凝聚着绿色。沉沉,茂盛、浓重貌。惊断句:谓雨打芭蕉,惊醒宫中女子的好梦。龙烟:龙脑香燃烧时散发的烟气。龙脑,又称瑞脑、冰片,系从龙脑香树干中提取膏汁制成。辞恩句:谓失宠。长信,汉宫名。椒殿句:谓宫门常闭。椒殿,后妃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取温香多子之义扁,关闭。

(niǎn)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shùn)华偷悴,翠鬟(huán)羞整,愁坐望处,金舆(yú)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的道路,因久不临幸,故生青苔。迟迟句:谓更漏声缓慢地传入宫禁,形容夜长难耐。漏,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多称玉漏。丹禁:古代宫禁涂以红色,故称。舜华:即木槿,夏秋开花,朝开暮敛,古人多形容青春易逝。一作舜华。翠鬟羞整:谓羞于梳妆。翠梁,指黑发。哭,环形发式。金舆:帝王的车驾。彩仗:帝王的仪仗。消魂:又作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弓保安.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1.:143-144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杜牧的这首八六子是一首宫怨词,词的上片着力刻画环境的孤寂、冷清,下片情与景交错而行,写出弃妃心中的希望、惆帐、寂寞与无奈,整首词铺叙委婉,时而抒情,时而布景,井然有致。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起拍三句,写居室所在庭院深深,室内陈设华丽、气氛凄清。“灯照”,点明此处所写为夜间景况;画屏,指屏风,在灯光映照之下,上面所画山水色调显得凝重沉着。“深”、“凝”、“沉沉”四字,渲染了夜中女主人公居室氛围的典雅凝重的特征。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三句,写出客观环境的幽静清凉。“冷滴”一语,写出女主人公的神经极其敏感,若为无牵无挂之人,纵使雨打芭蕉,也不至于转眼便被惊醒;“红窗”之“红”字,色彩明亮,同前所写“深”、“凝”、“沉”等字形成对照,象征凝重的压抑的氛围中主人公孤独的心理只有在“红窗好梦”中才有片时解脱;被相思之苦所缠绕的女主人公刚刚幸得入眠,可作好合之梦,不料竟被雨打芭蕉惊断,此种心境可想而知。而梦醒之后,但见那龙形香炉中冒出的烟雾弥漫室内、沾满锦被,无限哀思有如袅袅薰烟不断上升消散,愈见其凄清之意。“龙烟”是指攀龙香炉内所燃香料之烟,飘渺而至,笼罩绣衾,若有若无,虚虚实实。这高贵典雅的环境衬托出女主人公的身份,也衬托出其心境。

  “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点明女主人公身份是已失宠之宫妃。“长信宫”多为失宠后妃居处代称,屡屡出现于唐人诗中。词中的“久归”,点明自己失宠日久,因而“凤帐”形同虚设、宫门常关闭不开。“椒殿闲扇”是说她至长信宫后,原来居处已被锁起闲置。

  “辇路苔侵。”过片一句,青苔长满了皇帝车驾的必行之路,说明皇帝久已不行幸,与上片之”辞恩久归长信”相呼应,以形象的画面揭示宫妃的冷落处境。

  “绣帘垂,梧桐又移翠阴”一句结语,虽未点明这种企望又要落空,但时光不待,桐阴转移,女主人公仍陷在心驰神往的一厢情愿悲苦之中。

  全词所写虽不过是描绘宫妃失宠望幸的情态,但其借助环境渲染烘托表述人物心态的手法却很有独特之处。其形象细腻的描绘笔触显示了作者状物摹情的艺术功力,通篇读来婉转缠绵,曲折幽深。

参考资料:

1、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90页2、 刘维治.唐宋词研究 (修订本):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7-783、 程自信注评.唐五代词二百首:黄山书社,1998年11月第1版:53页4、 赵仁珪.唐五代词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02月第1版:39-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省试湘灵鼓瑟

: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6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5-637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17-218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帝子: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píng)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空:一作“徒”。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yǎo)(míng)
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杳冥:遥远的地方。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xīn)
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流水传潇浦(pǔ),悲风过洞庭。
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人不见:点灵字。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6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5-637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17-218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35-6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别王十七管记

: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年冠当世。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我那些旧日的朋友都音信杳然,居官卑微,空度了几多年华。你的节操直追先贤,你雄浑的诗文的当世最好的。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你的厅堂之中坐满了食客,对外还欠着许多酒债。你从不言及财产积累之事,与朋友共衣,即使穿破了也毫不在意。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你供职幕府,随军转徙,出入于关隘山峰之间。苦战之时不以所谓豪情壮志为意,瞬息间并能拿出安定边塞的妙计。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云雾、沙尘在风中回旋、聚散,天穹空旷高远。月盛星高,战斗十分频繁,当此之时唐军将领却十分骄纵,而胡人军队锐气正盛。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沙漠渊深阻断冷陉,雪天里天光暗淡,辽阳城门紧闭。本来说要消弭兵患,却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深陷敌阵。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先期归来的军队回来时说是打了胜仗,而逃回的骑兵却传来战败的实况。军中远远地传来求援的文书,而主帅已在长安城中建起了自己的私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朝廷徒有好士之名,受到朝廷恩宠的败军将领反而先行返回了长安。将领不要争抢部署的功劳,部署不应凭借将军的威势。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们的冬季之月相遇,惆怅地望着远方的海边。解下长剑送给你,你将整肃衣裳踏上远行之路。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我离开家时就已充满了忧虑,到了这里又长期遭受阻绊。我虽没有周济当代的谋略,却还算兢兢业业。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随着波浪或清或浊,和物体一样或丑或美。闭着眼睛想着那栖居于青岩之间,忘却那追逐功名之事。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我一直都希望能与贤良清廉之人为伍,与品德高尚的贤者相伴。为何我与志行高远之人相伴,却仍然才质平平。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我一直十分谨慎于义利的取舍,哪里敢怠慢平素做人的原则?此时我热情地招待你,可惜又要痛苦地和你分别。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我虽遇上好时候,惭愧的是不能树立美好的名誉和节操。到了赵国却不是去排忧解难,到了燕国也没有达到游说的目的。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浩大的歌声正回荡在天空,遒劲的鸟儿正想着凌空飞翔。你将如奇异的大鹏鸟那样,忽然间展翅高翔,我且学习那蝉蜕去外壳一般隐居去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薄宦:居官低微。曩:过去,以往。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产业:财产。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飘飖:即飘摇。立谈:指时间短促之间。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月盛:月满之时。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冷陉:山脉名称,在今辽宁开原。欃枪:彗星的别名。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已筑长安第:意指边将不关心国家边防,只关注自己的私产。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宠鹤:语见《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海裔:海边。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缅:思虑的样子。临深:面临深渊。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褐衣拜:以平民的身份入拜朝中。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水石:清水、白石,比喻贤良清廉之人。兰蕙:两种香草,比喻品质高尚者。薄:接近。松筠:松树和竹子,比喻志行高洁之人。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款曲:衷情。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适赵:反用鲁仲连为赵国排忧解难的典故。游燕:反用苏秦到燕国游说的典故。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鹏抟:大鹏展翅高飞,典出《庄子·逍遥游》。蝉蜕:喻指远离尘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这首诗是诗人在蓟门一带为赠别王悔而作。全诗以悲哀的自述开篇,承此而称赞了友人倜傥的风采,转而开始对边塞现实进行淋漓尽致的剖析,复又言自己不得志的经历,最后勉励友人一番,赌气似的声明要隐居而去。其实诗人之所以对边塞事宜那么关心,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获得重用,因此,从内心讲,他是不愿意去隐居的,但现实又令诗人感到十分失望和无奈,内心十分矛盾。同时,诗人对边塞黑暗已有深刻认识,也预感到友人此去恐怕十分不利,却又不便明说,只是一个劲地称赞、鼓励,因此诗中多有转折突兀,前后矛盾之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