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门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谁人推上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凉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绪飘飞幻想着飞入瑶台月宫,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的笙箫声,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据说有可以使人延寿的药。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寒冷浸湿了萧条的白发,这些隐逸脱俗的情怀,恐是尘世之人无法理解,便也不向尘世之人诉说。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5页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quē)。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瑶台:神仙居处。李白《清平调》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琼阙:精巧华美之楼台。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é)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xiāo)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素娥:月宫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争:怎么。如“争似”、“争忍”、“争知”、“争奈”等等。萧萧:头发花白稀疏貌。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5页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这里信手拈来,反衬月中桂树之可爱,自然惬意。作者通过如此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这里,他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感到凡心洗尽,有脱胎换骨之感。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月下的梦,尽管美丽动人,却又无从对证,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说。故结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深沉的感喟和对尘世的深切厌倦见于言外。
这首词写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少年时期曾纵酒使气游遍京都,也常到京城名妓的居处。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在文期酒会上欣赏《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等著名歌舞。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那里绿柳夹道,门在柳阴深处,门上垂着珠帘绣箔,窗户上卷起碧绿的窗纱,窗口对着樱桃树,红的樱桃与绿的窗纱,色彩对比鲜明。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但昔日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乘着春风踏着明月走过章华宫,被邀请至阿母家与佳人相会。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佳人住宅门前有株垂柳,柳条的枝叶几乎正对垂着珠箔的门帘,隔着围墙有一株樱桃掩映在碧纱窗上,花枝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鬓深钗暖,如春云侵脸;臂薄衫寒,似碧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你不要为不能长久如此而惆怅终生,要知道相邻并不遥远,并不是天涯海角,仍是后会有期的。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83-6842、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3、 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都下:京都。小小:苏小小,南朝钱塘名妓。此处指宋代名妓李师师。
看舞霓(ní)裳(cháng)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两者都是乐曲名,用以说明李师师的歌舞技艺。
门侵杨柳垂珠箔(bó),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见《汉武故事》。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迎人桃出隔墙花:此句倒装,应作“隔墙桃出迎人花”解。
鬓(bìn)深钗(chāi)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83-6842、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3、 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第一首诗的前六句是追怀往昔的汴京之游。作者少年时代,是个裘马轻狂的贵公子。“少年豪华自放,挟轻肥游帝京,押官妓李师师,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宾从杂沓,声艳一时。”(《宋诗钞·具茨集序》)这段记载,可视为“少年使酒走京华”两句的注脚。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才华横溢,芳容绝世,此诗以苏小小指代李师师。“看舞”、“听歌”两句,是回忆昔日的风月繁华和对名妓歌舞的欣赏。《霓裳羽衣曲》是唐乐,相传为唐明皇所制;《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造,后主曾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诗人想到这些轻歌曼舞来,仍觉声犹在耳,舞姿婆娑。紧接着,回忆起名妓李师师居处的豪华和环境的优美,显出名妓居处的幽雅,但是这些都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最后两句诗,发出眼前的感慨。昔日的风月繁荣此时已风流云散,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这句是从杜甫“亲朋半为鬼”句化出),李师师虽在,但文期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第二首写法与第一首相仿佛,并且用同一韵,只不过变换了一下字面与典故,首句写春日步月的冶游之乐。章华台在楚,章华门在齐,汴京并无章华台或章华门,这里不过是借用其名喻指京华罢了。《汉武故事》说,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以后“青鸟”便成了爱情的使者,这里是写诗人与名妓的欢会。颔联两句,与第一首的颈联相似。颈联两句写名妓装束与体态之美。最后两句是劝慰友人江子之并与友人共勉的话:劝友人不要一生惆怅,他们虽然将要分手了,但彼此所在,不过是相邻州郡,并不是天涯海角,还是后会有期的。
这两首七律在宋代曾传诵一时,或与晁冲之的风流韵事有关。诗人所追怀的是少年豪华自放的狎妓生活,在内容上并无多少可取之处;不过在艺术上却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吕本中把晁冲之放在江西诗派中,但他又认为晁冲之与江西诗派的师承不同。“众人学黄庭坚,叔用独专学杜诗。”(《具茨集序》)从“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一联中,可以看到他在学习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句法。“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两句,是从杜甫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化出,但他缺乏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便落入晚唐纤巧一路。不过,这两首诗还是有为人称道的佳句。如“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两句。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83-684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夜晚的院落幽深隐蔽,池塘寂清谧静。我睡不着觉,把窗帘卷挂在帘钩上,映入眼帘的是满树梨花的花影。手指拢住古筝的弦,黑暗中筝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调也调不准。香炉中的盘香耗尽,懒得去添香料,身处屏风旁也徒然感觉到室内的寒凉。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凤形的头钗倾侧在头发的一边,蝉形的鬓发发武零乱不整。憔悴面孔的脂粉颜色即刻减退,也懒得去照一下镜子。月下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催归的啼叫声,不经意间,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轻易终结了。
参考资料:
1、 潘天宁.千家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3:第208页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niān)得雁难寻,篆(zhuàn)香消尽山空冷。
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深沉:深邃隐蔽。北宋梅尧臣《邃隐堂》诗:“华宇何深沉,但闻列图籍。”帘钩:卷挂帘帷的钩子。唐王昌龄《青楼怨》诗:“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宝筝:筝的美称。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东西。这里指弹筝时的捻、拢、挑等手法。得:助词,用在动词谓语后,表示行为的实现。可灵活译出。雁:雁柱,指筝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雁柱的作用是调整音高。两宋之交的吕渭老《薄悻》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篆香:是用香末盘绕成盘曲状的炉香。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满庭芳》词:“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消:同“销”,耗费。山:指屏风中所画的山。空:徒然,无效果。
钗凤斜欹(qī),鬓(bìn)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钗凤:指饰有凤形的头钗。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唐李洞《赠入内供奉僧》诗:“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欹:斜,倾侧。鬓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南朝梁萧绎《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鬓,笑罢敛蛾眉。”残红:落花。这里借指憔悴人脸上残留的脂粉。立:副词。立刻,立即。唐周繇《送边上从事》诗:“提笔男儿事,功名立可夸。”褪:减色,颜色变淡。南宋陈允平《恋绣衾》词:“缃桃红浅柳褪黄,燕初来,宫漏渐长。”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传为古蜀帝所化,其叫声若“行不得也哥哥”,人们认为有催归的意思。等闲:随便,轻易。三春:旧指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尽:终止。
参考资料:
1、 潘天宁.千家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3:第208页开头两句用“院落”、“池塘”写女主人的生活环境,而这环境的特点是“深沉”与“寂静”,一上来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句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这正如电影镜头的推移,且的是让读者亲自巡视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从而加深空阔、冷清的感受。一般人喜欢用“帘幕低垂”写孤寂,这固然不错,但往往需要上下文的配合,否则,美满的家庭也能庭院深深、帘幕沉沉。也许洪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愿意在上下文中点明主人公的哀乐,于是别出心裁,炼出“帘钩卷上梨花影”一句。如果帘钩卷上只有“梨花影”前来作伴的生活,那就太空虚和寂寞。以上三句着力渲染了环境。
她在弹筝:“宝筝拈得雁难寻”,她在出神地望着烧尽的篆香:“篆香消尽山空冷”。吕渭老《薄幸》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而这里的女主人公却是“宝筝拈得”而“雁难寻”,连音调也调试不准,有相思而无法于弦上诉说,这就加倍的不堪。眼看着“篆香消尽”而懒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难以入睡也可知矣。“山”是画屏上的山,如牛峤《菩萨蛮》所说的“画屏山几重”。这一句所写的情境,《花间集》中颇多见,如欧阳炯《凤楼春》“罗幌香冷粉屏空”,毛熙震《木兰花》“金带冷,画屏幽,宝帐慵熏兰麝薄”,张泌《河传》“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少泪”,都可作为理解此句的参考。女主人公这一整夜都是在凄凉中度过,那么未来的一天,又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过片的“钗凤”三句写主人公形貌。在痛苦中熬着日子,“钗凤斜鼓”、“鬓蝉不整”、“慵看镜”,便是相思成疾之状的形象反映。《诗经·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以及徐斡《室思》里的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这三句正是要表现其无穷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表面上只写环境,只是在进一步创造冷清的气氛,因为“杜鹃啼血猿哀鸣”是自然界最凄厉的声音,实际上这里还用催归的杜鹃声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待。前面已经说过,上半阕的结句是在暗示一夜将尽,到下半阕的结句则说“等闲又是三春尽”。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133页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金銮殿上灯光如昼,在影影绰绰的灯影之中,皇帝正在与一位嫔妃相戏。皇帝被劝酒至醉态已显,进酒的人口中还在高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这位嫔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亲自为她重整头上斜斜欲坠的玉簪。皇帝被这位嫔妃哄得高兴了,宣其前往侍寝,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宫之中将有多少嫔妃会因失宠而怆然泪下。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朱崇才.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7:50-512、 《经典读库》编委会.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65-67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清平乐:词牌名,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黄金殿:指华丽的宫殿,这里指后宫宫殿。官家:封建时代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折旋(xuán)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sāo)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伊州》:乐曲名,载唐崔令钦所著《教坊记》“大曲名”表中。搔头:首饰,即簪的别名。御:古代对帝王所作所为及其所用物的敬称,如御旨、御驾等。宣住:即宣诏留宿的意思。六宫:本指古代皇后的寝宫,也指皇后,后来泛指皇后妃嫔或其住处。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朱崇才.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7:50-512、 《经典读库》编委会.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65-67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词人通过对帝王欢娱享乐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帝王生活的种种丑态,将笼罩在帝王身上的世之尊崇的光环打翻在地,将其丑恶庸俗的嘴脸暴露无遗。
上片描写皇帝与嫔妃宴乐的情景。起首的“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两句,写金銮殿上灯光如昼,在影影绰绰的灯影之中,皇帝正在与一位嫔妃相戏。此二句用法巧妙,词人不去正面描写皇帝与嫔妃的狎昵状态,而是通过对宫殿里灯火辉煌的场景的描写,借说烛影下有“双龙”相戏来表现皇帝的淫佚。接下来的“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两句,写这位嫔妃极力地向皇帝劝酒,皇帝醉态已显,进酒的人口中还在高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由此可见,此处的“官家”是对皇帝的俗称。 “真个醉”三字,表明皇帝真的有了醉意,其中也暗示着皇帝对这位风流娇美的嫔妃的痴迷,隐约流露出词人对皇帝沉迷于酒色的嘲讽。
下片续写宴饮的欢娱。“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两句,写这位嫔妃又跳起了《伊州》旋舞,皇帝看得心花怒放,亲自为她重整头上斜斜欲坠的玉簪,对此妃的怜爱之情可见一斑。这位妃子劝君醉饮之后又献舞,可见其献媚邀宠功力之高深。结拍的“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二句,写皇帝被这位嫔妃哄得高兴了,宣其前往侍寝,而今夜此妃得幸侍君,六宫之中将有多少嫔妃会因失宠而怆然泪下。词人在此处笔锋一转,宕开一笔,开始为数千深锁宫中的女子的不幸命运而哀叹,既哀其羡慕这位嫔妃得幸侍君,又为她们年华虚度而叹惜不已。
这首词语气诙谐,充满了对封建帝王昏庸淫佚生活的嘲讽。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65-67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97-2002、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6页环滁(chú)皆山也。望蔚(wèi)然深秀,琅(láng)琊(yá)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皆:副词,都。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得:领会。寓:寄托。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游也。山肴(yáo)野蔌(sù),酒洌(liè)泉香,沸筹(chóu)觥(gōng)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野蔌:野菜。蔌,菜蔬的总称。洌:清澈。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觥:酒杯。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以…为乐。乐:乐事。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97-2002、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6页全诗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一词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