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篇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媒人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qí)路间。
妖:妖娆。闲:同“娴”,举止优雅。

柔条纷冉(rǎn)冉,落叶何翩翩。
冉冉:动貌。

(rǎng)袖见素手,皓(hào)腕约金环。
攘袖:捋起袖子。约:缠束。

头上金爵(jué)(chāi),腰佩翠琅(láng)(gān)
金爵钗:雀形的金钗。“爵”,同“雀”。琅玕:形状像珠子的美玉或石头。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木难:碧色珠,传说是金翅鸟沫所成。

罗衣何飘飘,轻裾(jū)随风还。
还(音“旋”):转。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啸:蹙口出声,今指吹口哨。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城南端:城的正南门。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指显贵之家,和以青楼为妓院的意思不同。重关:两道闭门的横木。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希令颜:慕其美貌。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玉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用来定婚行聘。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áo)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中夜:半夜。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树,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主要写美人的服饰,也写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条”二句,美女采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为了采桑,素手必须高举,这样又可见到带着金手镯的洁白而光泽的手腕。用词精当,次第井然。因为是采桑,所以先写美女的手和腕,然后写到头和腰,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挂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还点缀着碧色宝珠和红色的珊瑚。以上几句写美女身上的装饰品,多为静态的描写。“罗衣”二句,写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是动态的描写。动静结合描写美女的服饰,写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步态。形象十分鲜明。“顾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顾一盼都给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长啸时呼出的气息,芬芳如幽兰。使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不为之倾倒吗?所以,“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见到美女停车不走了,休息的人见到美女忘了吃饭,从侧面描写美女的美貌。应该指出,曹植的这段描写,显然受了汉乐府《陌上桑》的影响。《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貌是这样写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这是描写罗敷的美丽,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笼系”“笼钩”)和穿戴的服饰(“倭堕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四种人见到罗敷以后的反应,从正面和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这些描写与《美女篇》的描写对比起来,二者在内容上虽然基本相同,但是写法却不尽相同,表现了曹植诗的一些变化和发展。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交代美女的住处,点明她的高贵门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楼里。“青楼”“高门”“重关”,说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是大家闺秀。“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阳光,谁不爱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写美女容貌之美,可与前半首合观;下句说无人不为之倾倒,引起下文。这里写美女高贵的门第和美丽的容颜,是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为他不能不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媒人都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呢?诗人对媒人的责怪,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媒人不来行聘,这是客观上的原因。而美女爱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这是美女主观上的原因。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难于实现。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议论纷纷,他们哪里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样的人。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正当青春盛年,而独居闺中,忧愁怨恨,深夜不眠,发出长长的叹息。这是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首诗通篇用比,比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诗经》、《楚辞》多用之。《美女篇》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
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
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
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
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
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
媒人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
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
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

注释
本篇是《杂曲歌·齐瑟行》歌辞,以美女“盛年处房室”比喻自己虽有才具,而无可施展。
妖:妖娆。
闲:同“娴”,举止优雅。
冉冉:动貌。
攘袖:捋起袖子。
约:缠束。
金爵钗:雀形的金钗。“爵”,同“雀”。
琅玕:形状像珠子的美玉或石头。
木难:碧色珠,传说是金翅鸟沫所成。
还(音“旋”):转。
啸:蹙口出声,今指吹口哨。
城南端:城的正南门。
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指显贵之家,和以青楼为妓院的意思不同。
重关:两道闭门的横木。
希令颜:慕其美貌。
玉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用来定婚行聘。
中夜:半夜。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树,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主要写美人的服饰,也写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条”二句,美女采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为了采桑,素手必须高举,这样又可见到带着金手镯的洁白而光泽的手腕。用词精当,次第井然。因为是采桑,所以先写美女的手和腕,然后写到头和腰,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挂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还点缀着碧色宝珠和红色的珊瑚。以上几句写美女身上的装饰品,多为静态的描写。“罗衣”二句,写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是动态的描写。动静结合描写美女的服饰,写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步态。形象十分鲜明。“顾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顾一盼都给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长啸时呼出的气息,芬芳如幽兰。使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不为之倾倒吗?所以,“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见到美女停车不走了,休息的人见到美女忘了吃饭,从侧面描写美女的美貌。应该指出,曹植的这段描写,显然受了汉乐府《陌上桑》的影响。《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貌是这样写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这是描写罗敷的美丽,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笼系”“笼钩”)和穿戴的服饰(“倭堕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四种人见到罗敷以后的反应,从正面和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这些描写与《美女篇》的描写对比起来,二者在内容上虽然基本相同,但是写法却不尽相同,表现了曹植诗的一些变化和发展。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交代美女的住处,点明她的高贵门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楼里。“青楼”“高门”“重关”,说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是大家闺秀。“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阳光,谁不爱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写美女容貌之美,可与前半首合观;下句说无人不为之倾倒,引起下文。这里写美女高贵的门第和美丽的容颜,是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为他不能不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媒人都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呢?诗人对媒人的责怪,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媒人不来行聘,这是客观上的原因。而美女爱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这是美女主观上的原因。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难于实现。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议论纷纷,他们哪里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样的人。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正当青春盛年,而独居闺中,忧愁怨恨,深夜不眠,发出长长的叹息。这是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首诗通篇用比,比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诗经》、《楚辞》多用之。《美女篇》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曹植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过着如同"圈牢之养物"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写下了这首《美女篇》。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5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出师表 / 前出师表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参考资料:

1、 李朝东.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M].江苏: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202-208.2、 王守民.白话古文观止[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12):314-315.3、 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410-416.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fěi)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jiàn)之路也。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出征。师:军队。先帝:这里指刘备。创:开创,创立。业:统一中原的大业。而:表转折。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此:这。诚:确实,实在。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候。然:但是。侍:侍奉。卫:守卫。懈:懈怠,放松。于:在。忠:忠诚。内:朝廷上。外:朝廷外,指战场上。士:将士。忘身:奋不顾身。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追:追念。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欲:想要。报:报答。之:代词。于:向,对。诚:实在,确实。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以:来。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的美德。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气:志气。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恰当。以:因而。塞;阻塞。忠:忠诚。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俱:全,都。宫中:指皇宫中。府中:指朝廷中。体:整体。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否:善恶。异同:这里偏重在异。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作奸:为非作歹。科:科条,法令。及:和。为:做。付:交给。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论:评定。刑:罚。以:来。昭:彰显,显扬。平:公平。明:严明。理:治。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宫内和丞相府内。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遗:给予。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弥补,补救。阙,通“缺”, 缺点。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广益:很多的益处。益:好处、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性情品德。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公平,平均。晓畅:谙熟,精通。试用:任用。能:能干,有才能。是以:因为这,因此。众:大家。举:推举。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营:军营、军队。行阵:指部队。和睦:团结和谐。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先汉:西汉。兴隆:兴盛。后汉:东汉。倾颓:衰败。每:常常。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叹息:感叹惋惜。痛恨:感到痛心遗憾。恨:遗憾,不满意。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贞:坚贞。良:善良可靠。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亲:亲近。信:信任。隆:兴盛。计日:计算着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f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自身。耕:耕种。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苟:苟且。全:保全。于:在。求:谋求。闻达:闻名显达。以:认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顾:拜访,探望。咨:询问。由是:因此。感激:感动奋激。许:答应。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尔来: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先帝知臣谨(jǐn)(shèn),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lú),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jié)(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故:所以。寄:托付。以:把。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泸:水名,即金沙江。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兵:武器。甲:装备。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庶:希望。竭: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所以:用来……的。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斟酌:考虑,权衡。损:除去。益:兴办,增加。损益:增减,兴革。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告:告慰,告祭。兴:发扬。德:道德。言:言论。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咎:过失,罪。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深追:深切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当:在……时候。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参考资料:

1、 李朝东.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M].江苏: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202-208.2、 王守民.白话古文观止[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12):314-315.3、 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410-416.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鼎立形势形成后,中原的曹魏实力最强,蜀汉的实力最弱。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地区,有了政治斗争的立脚点。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诸葛亮一方面率兵亲征中原;另一方面对内政提出积极建议,主张“开张圣听”、赏罚严明、谨慎用人。他的这些主张是针对当时蜀汉统治的时弊而发的。做为一个政治家,能够分析、认识社会现实,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医治方法,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由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并不完全是出于回报刘备“三顾”的恩遇,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恢复汉室”的政治抱负。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正是他实现其政治抱负的表现。这是历史上的政治家诸葛亮的可贵之处。

  诸葛亮的政治抱负是有着很大的阶级局限的。这首先表现在他的“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上。东汉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才激起广大农民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最后形成各地军阀称雄割据的斗争形势。诸葛亮不顾这种现实,强调“兴复汉室”,这正是他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在诸葛亮看来,只要最高明统治者是个姓刘的,就可以天下太平,这是历史唯心主义。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帝创业未半……可计日而可待也)包括五个自然段。文章分析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形势,并据此提出了改革时弊,励精图治的建议。对形势的分析,是他提出建议的基础。虽然话不多,却很重要。接着提出了对内政的建议:第一项建议是“开张圣听”,作者指出,蜀汉的形势虽然“危急存亡”,但先帝所遗老臣中,“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只要能“开张圣听”,就可以发挥这些人的积极作用,巩固、发展蜀汉政权。第二项建议是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第三项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因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条建议,是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部分(臣本布衣……不知所言)包括四个自然段。文章叙述了作者二十年来以身许国的经过,表露出作者勤于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使后主体念创业的艰难,从而发愤图强,振兴蜀汉天下。在叙述二十年的经历之后,作者又讲到刘备对他的嘱托和他自己受托的心情,表示了自己出师北伐的决心,最后再次嘱咐后主要“自谋”、要“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表现了作者临出征时,对后主的无限依恋。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屈原是在遭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此文有大量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后来都用为成语,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言)”等。

参考资料:

1、 吴建国.诗神的回眸·中国古代卷[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1):155-156.2、 方春荣.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出师表》赏析[J].秘书工作,2006(1):39-41.3、 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上).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2):362-365.4、 罗超.《出师表》赏析[J].云南档案,2015(10):22-23.5、 董树荣,傅建芬.前《出师表》赏析[J].领导之友,2014(4):59-60.6、 韩克亮.情理交融的传世佳作——《出师表》赏析[J].初中生辅导,2002(4):25-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夫人赋

: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你的姿容纤弱而美好啊,可叹性命短暂不长久,装饰了新宫久久期待着你啊,你却消失了身影不再回归故乡。荒草丛生一片凄凉景象啊,你身处幽暗之地令我神伤,把车马停在陵墓旁啊,长夜漫漫何时天明?秋气寒凉令我心中惨痛啊,那可人的桂枝玉陨香销,我的灵魂孤独地思恋着远方的你啊,精神脱离躯体四方漫游。长期寄情于地下的你啊,痛惜你花容如繁华早逝,天的尽头大概并不遥远啊,我想念你那翩翩徜徉的身姿。花蕊绽放等待着春风啊,沁人的芬芳愈加浓郁,明亮的面容婉顺安详啊,飘摇于风中却更加端庄。燕儿飞去飞来栖止于楹梁啊,你美目流盼娥眉轻扬。我如有所感心中追寻着你啊,你却将红颜深深地掩藏。相会欢愉亲热又终于分离啊,我深夜从梦中惊醒心下茫然,你忽然逝去再也不回转啊,魂魄放任无拘自在逍遥。思绪飘渺无定啊,你徘徊驻足我心哀戚,道路越来越远啊,恍惚中你飘然离去。如同红日西坠,霎时不见了踪迹。一切渐渐朦胧起来,静悄悄地再也没有了声音我对你的思念如流水不绝,心裹永远凄怆伤怀。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结语说:佳丽光彩照人,却如鲜花般凋零;那些嫉妒卑贱之辈,如何能与你相匹敌!正当鼎盛年华,却夭折而亡,兄弟小儿哭个不休,涕泪交流。悲愁郁结于中,哀声不绝于耳。我们的哀痛你无法知晓,真令人无可奈何。可叹你忧伤瘦损,又哀怜年幼的小儿,你哀怆不语,心中定是有所希冀。仁者不必发誓,难道对待亲戚还要誓言。你虽从此一去不复返,我还是要表白自己的诚意。你远离光明的人世,前往昏暗的阴间,降临到了新宫,不再去往日的庭院。可悲啊可叹,我终日想念着你的魂灵!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222-225

  美连娟樔修嫭(hù)兮,命樔(jiǎo)绝而不长。饰新官樔延贮(zhù)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yù)郁其芜秽(huì)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yú)马于山椒兮,奄(yǎn)修夜之不阳。秋气憯(yíng)樔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qióng)茕樔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jiāng)。托沈阴樔圹久兮,惜蕃(蕃fán)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miǎo)之相羊。函荾(suī)(fū)樔俟风兮,芳杂袭樔弥章。的容与樔猗(yī)(mí)兮,缥飘姚虖(hū)愈庄。燕淫衍(yǎn)而抚楹(yíng)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xiá)樔离别兮,宵(xiāo)(wù)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樔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樔踌(chóu)(chú)。势路日樔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xiè)兮不见。寖(jìn)(yín)(chǎng),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dá)兮在心。
  连娟:纤弱貌。嫭:美貌。樔绝:绝灭。饰新官:装饰新宫殿。延贮:引颈期待。泯:灭。芜秽: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山椒:指山陵。奄:有停留的意思。阳:指天明亮。惨:万分悲怜,凄惨。茕茕:忧思的样子,孤独无依的样子。畺:古同“疆”。沈阴:这里指在地下。圹:同“旷”。未央:意即未半。穷极:谓天之尽头。幼眇:即窈窕,美好貌。相羊:犹言徘徊。荾:花蕊。荴:散布。杂袭:相杂而累积。的:的确。容与:娴雅自得的样子。虖:同“乎”。燕:同“宴”。淫衍:放纵而奢靡。娥扬:娥眉扬动。激感:感动,打动。狎:亲近。寤:睡醒。迁化:变化。裴回:同“徘徊”。荒忽:同“恍惚”,隐约而不可辨识。西征:太阳西下。屑:倏忽之间。寖淫:逐渐。敞,通“惝”。怛:哀悼。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xì)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xī),洿(wū)沫怅兮。悲愁於(wū)(yì),喧(xuān)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qiáo)(yán)太息,叹稚子兮。懰(liú)(lì)不言,倚所恃(shì)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樔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乱:通常指辞赋篇末总括全篇旨意的一段文字。佳侠:佳丽。函:包藏。闟茸:指地位及品性卑贱者。欷:抽泣之声。洿沫:泪流满面。於邑:哽咽。向:通“响”。嫶妍:憔悴,忧伤消瘦。懰栗:悲伤,忧伤。“仁者”二句:形容仁者为亲施加恩惠,义无反顾。昭昭:光明,指阳间。冥冥:昏暗,指阴间。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222-225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汉武帝是西汉唯一一位有辞赋作品传世的皇帝。据《汉书·艺文志》载:“上所自造赋二篇。”颜师古注云:“武帝也。”这二篇赋中的一篇应是《汉书·外戚传》载录的《李夫人赋》,而另一篇赋则未知何指。由《汉书·艺文志》之著录,印证汉武帝的今存作品,不难发现汉武帝不仅好辞赋,而且还亲制辞赋。他的《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的开山鼻祖。

  赋分正文与乱辞两部分。正文主要通过幻想与追忆,抒发对亡妃李夫人的绵绵伤痛。赋的开头四句:“美连娟以修嫣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新宫可筑,而美好生命逝去就再也不能回来。这与“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的对生命易逝的悲痛无奈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时,对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深沉思考。接下来的“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两句,是对李夫人身处墓中凄惨境况的想象。在此,武帝不写自己如何伤怀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写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为思念自己而心伤,这种进一层的写法,想象大胆奇特,倍加抒发了武帝的无尽哀伤。而“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以眼前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传达出对爱妃早逝的伤痛。在这种伤悼的心理引导下,作者想象其灵魂脱离肉体,去寻找李夫人的踪迹,见到了“函荾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的李夫人。如此神奇想象,如梦似幻,足见汉武帝对李夫人思念之刻骨铭心。

  接下来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由冥冥想象,转入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由对往日的追忆,又回到眼前似梦非梦的幻境中。在此番幻境中,李夫人的身影是“忽迁化而不反”,或“哀裴回以踌躇”。以李夫人灵魂的不忍离去来表达作者对夫人灵魂归来的强烈期盼。然人死不能复生,武帝最终在李夫人灵魂“荒忽而辞去”、“屑兮不见”的幻境中,再次回到眼前阴阳相隔的残酷现实,“思若流波,怛兮在心”,无限伤痛,如流水连绵不绝。

  乱辞再次抒写了对李夫人早逝的无限悲痛,表示将不负其临终所托,体现了武帝对李夫人的一片深情。乱辞中从“弟子增欷”到“倚所恃兮”一段,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凄恻场景,极其感人。这一段对李夫人兄弟和稚子伤悼李夫人的哀恸场景进行描写,极富人情味。从中不难发现汉武帝虽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挚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赋》在汉武帝时期甚至整个汉代,都是颇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赋作,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其一,《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在辞赋题材方面具有开拓意义。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学,有《诗经》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但皆以诗歌形式出现。而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则非《李夫人赋》莫属。马积高认为此赋乱辞一段“写得颇亲切,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其实,《李夫人赋》不仅仅在写作手法上“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赋题材上有开拓之功。汉武帝《李夫人赋》之后,悼亡赋继作不断。如曹丕《悼天赋》、曹植《思子赋》、王粲《伤天赋》《思友赋》、曹髦《伤魂赋》、潘岳《悼亡赋》、南朝宋武帝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江淹《伤爱子赋》《伤友人赋》、宋人李处权《悼亡赋》等,皆属此类。众多悼亡赋作的出现,使悼亡成了中国古代辞赋的一大重要题材。

  其二,《李夫人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文学提供了借鉴。一是《李夫人赋》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这一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因袭。如,潘岳《悼亡赋》“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念桂枝之秋霣,惜瑶华之春翦”、梁简文帝《伤美人诗》“香烧日有歇,花落无还时”、阴铿《和樊晋陵伤妾诗》“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李处权《悼亡赋》“信尤物之易毁兮,审奇花之早落”,等等,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对《李夫人赋》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袭。二是《李夫人赋》以幻觉抒哀情,将心理幻境与眼前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继承。在《李夫人赋》之前,《邶风·绿衣》悼亡,主要通过睹物伤人,表现作者哀思;《唐风·葛生》悼亡,在睹物伤人的同时,对亡人坟茔的凄惨景象进行描写,以抒写作者“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的悲伤。而《李夫人赋》悼亡,则充分利用辞赋长于铺陈的优势,展现了汉武帝伤悼李夫人时产生的种种幻境,以此表达心中的无尽感伤。在描写心理幻境的同时,《李夫人赋》还在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眼前实景,进一步写出了对亡妃的无限悲思。这虚实相间的抒情方式,使全赋在哀伤百转的同时,充满着神奇和迷幻。《李夫人赋》的这一艺术独创,为后世同类题材文学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赋》:“神飘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余颜。……延尔族兮临后庭,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想象亡妻灵魂的飘忽不返及其妆扮,并将这一心理幻境与“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实境结合起来,表达了不尽悼念之情。又如江总《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李处权《悼亡赋》“悄空闺之岑寂兮,想音容于冥漠。……把怀平生之好合兮,竟缱绻而难舍。觊魂梦之可接兮,睇长松于广野。虽涸流以濡翰兮,浩予悲之莫写”,都是将眼前实景与心理幻境结合起来抒写对亡人的思念。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赋》对后世悼亡诗赋艺术手法的深远影响。

  其三,《李夫人赋》是汉代抒情赋作的先导。在《李夫人赋》之前,骚体辞赋已成为汉人抒情的主要文体,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际表达个人的不遇情怀。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惜逝》、严忌的《哀时命》等,情感虽挚,但终隔一层。而《李夫人赋》虽为骚体,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内心感受,这种抒情手法不仅较借代古人立言来抒情要自然亲切得多,而且开启了汉代抒情赋作的先河。这种情感的直接抒发,是对《诗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屈骚“发愤以抒情”传统的弘扬。《李夫人赋》之后,虽代屈原立言的拟骚赋仍有继作,但抒情赋作至东汉已逐渐蔚为大观,特别是汉末魏晋的伤悼赋,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赋作,这是《李夫人赋》导夫先路的结果。

  其四,《李夫人赋》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汉武帝《李夫人赋》在沉痛伤悼李夫人的同时,体现出对生命易逝的思考。这与汉武帝的世界观变化有关,据《史记·封禅书》和《汉书》之《武帝纪》《郊祀志》等记载,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得了一场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从此逐渐沉迷于神仙。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他的《秋风辞》和《李夫人歌》中。在这里,对功业的孜孜以求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对生命存在的珍视与爱恋。汉武帝的这类作品,与同时代出现的《战城南》、乌孙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汉代文学创作的嬗变:从一味地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主题逐步转向抒写真情、思考生命的主题。这种看似转向颓唐的文学风尚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西汉人个体生命意识的逐渐觉醒,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其意义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汉文学时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222-2252、 龙文玲.论汉武帝《李夫人赋》及其文学史意义.学术论坛,2006,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孟母三迁

: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zōu)孟轲(kē)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xī)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gǔ)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suì)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zú)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舍:家。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处子:安顿儿子。乃:于是,就。嬉:游戏,玩耍。贾人:商贩。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徙:迁移。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徙居:搬家。及:等到。大儒:圣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揖:作揖。遂:最后。市:集市。居:家。卒:最终,终于。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学商人磨刀,如果没有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怀

:

匡机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余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酆。
弥览兮九隅,彷徨兮兰宫。
芷闾兮药房,奋摇兮众芳。
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
宝金兮委积,美玉兮盈堂。
桂水兮潺湲,扬流兮洋洋。
蓍蔡兮踊跃,孔鹤兮回翔。
抚槛兮远望,念君兮不忘。
怫郁兮莫陈,永怀兮内伤。

通路
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无正兮溷厕,怀德兮何睹?
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痛凤兮远逝,畜鴳兮近处。
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朝发兮葱岭,夕至兮明光。
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
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
红采兮骍衣,翠缥兮为裳。
舒佩兮綝纚,竦余剑兮干将。
腾蛇兮后从,飞駏兮步旁。
微观兮玄圃,览察兮瑶光。
启匮兮探筴,悲命兮相当。
纫蕙兮永辞,将离兮所思。
浮云兮容与,道余兮何之?
远望兮仟眠,闻雷兮阗阗。
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

危俊
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结荣茝兮逶逝,将去烝兮远游。
径岱土兮魏阙,历九曲兮牵牛。
聊假日兮相佯,遗光燿兮周流。
望太一兮淹息,纡余辔兮自休。
晞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
顾列孛兮缥缥,观幽云兮陈浮。
钜宝迁兮砏磤,雉咸雊兮相求。
泱莽莽兮究志,惧吾心兮懤懤。
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俦。
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怞怞。

昭世
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
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袭英衣兮缇[糹習],披华裳兮芳芬。
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握神精兮雍容,与神人兮相胥。
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
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志怀逝兮心懰栗,纡余辔兮踌躇。
闻素女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魂悽怆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纡。
抚余佩兮缤纷,高太息兮自怜。
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
驰六蛟兮上征,竦余驾兮入冥。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
忽反顾兮西囿,睹轸丘兮崎倾。
横垂涕兮泫流,悲余后兮失灵。

尊嘉
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
余悲兮兰生,委积兮从横。
江离兮遗捐,辛夷兮挤臧。
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
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
运余兮念兹,心内兮怀伤。
望淮兮沛沛,滨流兮则逝。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
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
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
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
云旗兮电骛,倏忽兮容裔。
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
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
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

蓄英
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微霜兮眇眇,病殀兮鸣蜩。
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望谿谷兮滃郁,熊罴兮呴嗥。
唐虞兮不存,何故兮久留?
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
乘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将息兮兰皋,失志兮悠悠。
蒶蕴兮霉黧,思君兮无聊。
身去兮意存,怆恨兮怀愁。

思忠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悲皇丘兮积葛,众体错兮交纷。
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
感余志兮惨栗,心怆怆兮自怜。
驾玄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
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
历广漠兮驰骛,览中国兮冥冥。
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抽库娄兮酌醴,援瓟瓜兮接粮。
毕休息兮远逝,发玉軔兮西行。
惟时俗兮疾正,弗可久兮此方。
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

陶壅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兮高飞。
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
浮溺水兮舒光,淹低佪兮京沶。
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师。
道莫贵兮归真,羡余术兮可夷。
吾乃逝兮南娭,道幽路兮九疑。
越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嶷嶷。
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
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々。
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意晓阳兮燎寤,乃自诊兮在兹。
思尧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株昭
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铅刀厉御兮,顿弃太阿。
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修洁处幽兮,贵宠沙劘。
凤皇不翔兮,鹑鴳飞扬。
乘虹骖蜺兮,载云变化。
焦明开路兮,后属青蛇。
步骤桂林兮,超骧卷阿。
丘陵翔儛兮,谿谷悲歌。
神章灵篇兮,赴曲相和。
余私娱兹兮,孰哉复加。
还顾世俗兮,坏败罔罗。
卷佩将逝兮,涕流滂沲。
乱曰:
皇门开兮照下土,株秽除兮兰芷睹。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
孰能若兮原为辅。

匡机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周转求君却得不到信任,委屈归来陷入困顿贫穷。

余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
我心中忧伤啊无限悲痛,想尽诉忠心竟无路可通。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酆。
乘驾日月飞上朗朗天空,顾念追思周代丰都镐京。

弥览兮九隅,彷徨兮兰宫。
遍观天下九州山川形势,徜徉在香洁高雅的兰宫。

芷闾兮药房,奋摇兮众芳。
香芷的屋子,白芷的住房,百花蓬勃开放,四处飘香。

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
菌桂掩亭阁蕙草饰高楼,观道纵横交错密织如网。

宝金兮委积,美玉兮盈堂。
金银珠宝委积四处堆放,华美的宝玉摆满在庭堂。

桂水兮潺湲,扬流兮洋洋。
河水飘桂花潺湲溢芳香,水流扬微波浪花泛洋洋。

蓍蔡兮踊跃,孔鹤兮回翔。
老神龟在岸边跳跃爬行,美孔雀白仙鹤回转飞翔。

抚槛兮远望,念君兮不忘。
登高楼抚栏杆远处眺望,怀故国念君王时刻不忘。

怫郁兮莫陈,永怀兮内伤。
心中愤懑郁结不能陈诉,永久的怀念呀内心悲伤。

通路
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天上有天门,地上有地户,不知哪条路贤人能出入?

无正兮溷厕,怀德兮何睹?
世上无公正好坏相混杂,内怀好品德何人能看出?

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和衣而卧悲悯世风日下,谁能与我同心日夜对语?

痛凤兮远逝,畜鴳兮近处。
悲痛凤凰已经远远逝去,畜养鷃雀君王身边亲附。

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大鲸鲟只能够深水潜藏,小鱼虾却任意戏游洲渚。

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乘虬龙飞上高空,骑神象遨游苍穹。

朝发兮葱岭,夕至兮明光。
早晨出发离开西方葱岭,傍晚到达东方明光山中。

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
来到北方渴饮昆仑飞泉,游至南方采摘灵芝花英。

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
遍游天上二十八座星宿,围绕北极漫步徘徊空中。

红采兮骍衣,翠缥兮为裳。
鲜红的彩虹做成红上衣,淡青的云朵做成青下裳。

舒佩兮綝纚,竦余剑兮干将。
徐行漫步玉佩叮咚作响,握紧手中宝剑挺立眺望。

腾蛇兮后从,飞駏兮步旁。
神蛇腾飞后面紧紧跟随,駏驉奔驰步步不离身旁。

微观兮玄圃,览察兮瑶光。
暗暗地细观看天帝园圃,仔细地察看那北斗瑶光。

启匮兮探筴,悲命兮相当。
打开那小木箱取出蓍草,悲叹我命苦卦象不吉祥。

纫蕙兮永辞,将离兮所思。
穿起蕙草发誓永辞浊世,将别时又想起我的君王。

浮云兮容与,道余兮何之?
乘驾浮云自由自在逍遥,浮云飘忽把我引向何方。

远望兮仟眠,闻雷兮阗阗。
遥望楚国到处昏暗不明,耳闻雷声空中轰轰作响。

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
深重的忧愁震撼我心灵,惆怅无所依茕茕自怜伤。

危俊
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树林里不容鸣蝉停留,我为何要留在中国九州?

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喜吉日吩咐集聚车驾,采摘玉英我要自饰自修。

结荣茝兮逶逝,将去烝兮远游。
用茝草把书信捆扎寄君王,我将离开君王去远方遨游。

径岱土兮魏阙,历九曲兮牵牛。
径登巍巍泰山顶,遍经九天访牵牛。

聊假日兮相佯,遗光燿兮周流。
暂且趁着闲暇娱乐逍遥,借着太阳余晖四处遨游。

望太一兮淹息,纡余辔兮自休。
仰望太一明星止步休息,放松马的缰绳我要整休。

晞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
早晨初升的太阳明亮亮,道路曲折漫长无尽头。

顾列孛兮缥缥,观幽云兮陈浮。
回看彗星闪闪飞逝去,眼观幽云空中漫飘流。

钜宝迁兮砏磤,雉咸雊兮相求。
天神钜宝迁移石声隆隆,野鸡一齐鸣叫雌雄相求。

泱莽莽兮究志,惧吾心兮懤懤。
茫茫一片何处尽展心志,心生恐惧满腔抑郁忧愁。

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俦。
我的马儿漫步飞柱山下,看谁能做我的伴侣配偶。

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怞怞。
终于没有一个合乎理想,我思绪绵绵啊愁苦悠悠。

昭世
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
世时黑昏混乱忠奸不分,我要离开君王归返本真。

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乘驾飞龙高高飞升,回旋翱翔直达苍穹。

袭英衣兮缇[糹習],披华裳兮芳芬。
身穿斑斓如花美上衣,腰系美丽裙裳芳香浓郁。

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乘旋风扶摇盘旋上九天,飘浮银河暂且自乐自娱。

握神精兮雍容,与神人兮相胥。
振奋精神态度从容不迫,与仙人情思相通结伴侣。

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
流星纷纷坠落如同降雨,左顾右盼登上昆仑之墟。

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下视故国云气迷漫,我怎能在这里久居。

志怀逝兮心懰栗,纡余辔兮踌躇。
决心远走高飞啊心中伤悲,放松我的马缰啊徘徊犹豫。

闻素女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听素女清音妙歌声婉转,闻伏妃吹竽妙曲音悠扬。

魂悽怆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纡。
神魂凄惨悲伤感慨哀痛,思绪绵绵盘曲郁结愁肠。

抚余佩兮缤纷,高太息兮自怜。
抚摩玉佩缤纷作响,长长叹息自怜自伤。

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
遣火神祝融先行开路,令炎神昭明开门候望。

驰六蛟兮上征,竦余驾兮入冥。
驾起六龙向上飞升,乘车高驰直上太空。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
游遍九州寻求知音知己,谁能与我一同奋斗终生?

忽反顾兮西囿,睹轸丘兮崎倾。
忽然回头眺望西方园圃,只见山势高峻崎岖峥嵘。

横垂涕兮泫流,悲余后兮失灵。
思恋故国不禁涕泪横流,悲伤君王始终糊涂昏庸。

尊嘉
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百花争艳芳草萋萋。

余悲兮兰生,委积兮从横。
我悲叹兰草凋零独憔悴,枝叶乱生不逢时被丢弃。

江离兮遗捐,辛夷兮挤臧。
香草江离遗弃在山野里,似笔辛夷自隐藏受排挤。

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
想起那往古的俊杰贤良,多半是命运多舛遭祸殃。

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
子胥被害尸浮江河,屈原放逐自沉湘江。

运余兮念兹,心内兮怀伤。
转念自己今日遭遇,心怀悲痛无限感伤。

望淮兮沛沛,滨流兮则逝。
眼望淮水滚滚东流,真想随水流逝远方。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
乘坐大船顺流而下,东流入海水石击撞。

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
使蛟龙在前面引路导航,命文鱼助我逆流而上。

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
拔蒲草做坐席陈放船中,采荷叶做船篷盖在船上。

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
水花飞溅溅上我的船旗,草芥漂浮浮上我的船帮。

云旗兮电骛,倏忽兮容裔。
张起云旗船儿风驰电掣,波涛汹涌船儿起伏摇荡。

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
水神河伯打开大门,欢欣迎我前来拜访。

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
思念楚国郢都终生难忘,心怀怨恨举步维艰惆怅。

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
自己哀叹像那水上浮萍,四处漂泊无根难回故乡。

蓄英
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秋风啊秋风瑟瑟声萧萧,使花草摇动让树枝动摇。

微霜兮眇眇,病殀兮鸣蜩。
微霜降落大地白茫茫,鸣蝉蜷曲声默难鸣叫。

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燕子辞别北方回归南方,径向神山灵丘振翅飞翔。

望谿谷兮滃郁,熊罴兮呴嗥。
望远山涧溪水云雾迷漫,山中熊罴吼叫惊动四方。

唐虞兮不存,何故兮久留?
圣君唐虞已经不复存在,我为什么还要久留故乡?

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面临深渊只见一片汪洋,回顾山中森林寥廓浩茫。

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
整饰好自己的衣服行装,乘虹霓腾空飞向南方。

乘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驾起五彩祥云盘旋而上,勤勉不倦日夜自励自强。

将息兮兰皋,失志兮悠悠。
在长满兰草的岸边暂且休息,理想难实现心中不平恨悠悠。

蒶蕴兮霉黧,思君兮无聊。
愁思蓄积不散面目黑瘦,思念君王郁闷不乐心伤忧。

身去兮意存,怆恨兮怀愁。
身离国君去,情意却长留,悲伤怨恨多,心怀万古愁。

思忠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登上九天舒放精神,在黎明时分传来神女歌声。

悲皇丘兮积葛,众体错兮交纷。
悲叹那大山中葛草成堆,盘根错节乱乱纷纷。

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
挺拔的枝干被压抑多枯槁,弯枝曲杈反被珍重敬尊。

感余志兮惨栗,心怆怆兮自怜。
我心惨痛如刀割,凄凄惨惨自哀自怜自伤情。

驾玄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
驾起龙车向北奔驰,直向自己的来路西北葱岭。

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
连起五星宿作旗旄,扬起那满天云雾作旗旌。

历广漠兮驰骛,览中国兮冥冥。
在那辽阔无际的旷野奔驰,遍观中国一片昏暗不明。

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神龟与水神前来送行,与我约定在繁花盛开的南国相逢。

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登上华盖星来到天顶,暂且逍遥在北斗群星之中。

抽库娄兮酌醴,援瓟瓜兮接粮。
举起库娄群星斟满酒浆,端着天官四星承接食粮。

毕休息兮远逝,发玉軔兮西行。
休息之罢我将远去,驱车出发直奔西方。

惟时俗兮疾正,弗可久兮此方。
想到当今世俗嫉恨正直,绝不可以长久留在此方。

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
忧愁难眠啊捶胸长叹思不断,心中不快啊愁苦郁闷自哀伤。

陶壅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看楚国混浊世人多愚昧,我心惆怅无聊何处归?

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兮高飞。
哀伤世俗一片混乱,我将要展翅高飞。

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乘驾八龙蜷曲向前,树起霓虹旗招展逶迤。

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
看天下浩浩渺渺,八龙矫健冲天飞起。

浮溺水兮舒光,淹低佪兮京沶。
渡过了弱水焕发光彩,暂停留漫步在水中高地。

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师。
把我的车驾集合起来去寻求朋友,见天公忙请教问师学习。

道莫贵兮归真,羡余术兮可夷。
论大道莫贵于返璞归真,称赞我有道术实在可喜。

吾乃逝兮南娭,道幽路兮九疑。
我将要去南方周游嬉戏,经过那崎岖山路上九疑。

越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嶷嶷。
越过热如烈火的万里酷热地,渡过海中高耸的万座险岛屿。

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
渡过江海脱离浊秽获新生,跨越北面的高陵大山长诀而去。

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々。
乌云沉沉白昼暗如夜,风卷尘土迷迷蒙蒙遮天日。

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在阳城的高屋大厦暂且歇息,容颜衰老心神恍惚啊落拓失意。

意晓阳兮燎寤,乃自诊兮在兹。
我心里明白通达事理不糊涂,在这里我暂且停车自休息。

思尧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
想那唐尧与虞舜相继昌盛,只为重用皋陶获得兴邦计。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伤今天下没有贤君圣主呀,抚轼长叹作诗抒情意。

株昭
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悲伤啊我仰天长叹,内心里如剑削刀剜。

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
款冬在严寒中开花,百花香草枝叶凋残。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瓦器碎石进献为宝,隋珠和璧抛弃一边。

铅刀厉御兮,顿弃太阿。
铅刀钝劣高位任用,丢弃不用太阿宝剑。

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千里良马疲惫垂耳,半山坡上蹉跎不前。

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跛脚瘸驴拉车驾辕,无用之人日益增添。

修洁处幽兮,贵宠沙劘。
清廉之士退避归隐,权贵宠臣君前弄权。

凤皇不翔兮,鹑鴳飞扬。
凤凰不能自由翱翔,鹌鹑鷃雀任意飞窜。

乘虹骖蜺兮,载云变化。
乘驾虹霓升空远游,车载彩云变化万端。

焦明开路兮,后属青蛇。
命令鹪鹏前面开路,再叫青蛇紧跟后边。

步骤桂林兮,超骧卷阿。
或慢或快走在桂林道上,骏马昂首越奇峰高山。

丘陵翔儛兮,谿谷悲歌。
山丘起伏欢乐起舞,溪谷流水歌声潺潺。

神章灵篇兮,赴曲相和。
奋笔写出神灵篇章,琴瑟齐奏宫商相和。

余私娱兹兮,孰哉复加。
我在这里私自娱悦,哪里还有这样欢乐?

还顾世俗兮,坏败罔罗。
环顾人间世俗百态,败坏纲纪误君误国。

卷佩将逝兮,涕流滂沲。
收拾行装将去远方,思念故国泪流滂沱。

乱曰:

皇门开兮照下土,株秽除兮兰芷睹。
君门大开,光明普照下方,扫除邪恶浊秽,观百花绽放。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
放逐四佞,大禹得掌朝政,虞舜摄国承继唐尧,事业兴旺,

孰能若兮原为辅。
谁能像尧舜,我愿为辅相。

匡机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余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酆。

弥览兮九隅,彷徨兮兰宫。

芷闾兮药房,奋摇兮众芳。

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

宝金兮委积,美玉兮盈堂。

桂水兮潺湲,扬流兮洋洋。

蓍蔡兮踊跃,孔鹤兮回翔。

抚槛兮远望,念君兮不忘。

怫郁兮莫陈,永怀兮内伤。

通路
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无正兮溷厕,怀德兮何睹?

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痛凤兮远逝,畜鴳兮近处。

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朝发兮葱岭,夕至兮明光。

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

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

红采兮骍衣,翠缥兮为裳。

舒佩兮綝纚,竦余剑兮干将。

腾蛇兮后从,飞駏兮步旁。

微观兮玄圃,览察兮瑶光。

启匮兮探筴,悲命兮相当。

纫蕙兮永辞,将离兮所思。

浮云兮容与,道余兮何之?

远望兮仟眠,闻雷兮阗阗。

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

危俊
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结荣茝兮逶逝,将去烝兮远游。

径岱土兮魏阙,历九曲兮牵牛。

聊假日兮相佯,遗光燿兮周流。

望太一兮淹息,纡余辔兮自休。

晞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

顾列孛兮缥缥,观幽云兮陈浮。

钜宝迁兮砏磤,雉咸雊兮相求。

泱莽莽兮究志,惧吾心兮懤懤。

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俦。

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怞怞。

昭世
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

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袭英衣兮缇[糹習],披华裳兮芳芬。

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握神精兮雍容,与神人兮相胥。

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

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志怀逝兮心懰栗,纡余辔兮踌躇。

闻素女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魂悽怆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纡。

抚余佩兮缤纷,高太息兮自怜。

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

驰六蛟兮上征,竦余驾兮入冥。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

忽反顾兮西囿,睹轸丘兮崎倾。

横垂涕兮泫流,悲余后兮失灵。

尊嘉
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

余悲兮兰生,委积兮从横。

江离兮遗捐,辛夷兮挤臧。

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

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

运余兮念兹,心内兮怀伤。

望淮兮沛沛,滨流兮则逝。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

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

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

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

云旗兮电骛,倏忽兮容裔。

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

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

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

蓄英
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微霜兮眇眇,病殀兮鸣蜩。

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望谿谷兮滃郁,熊罴兮呴嗥。

唐虞兮不存,何故兮久留?

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

乘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将息兮兰皋,失志兮悠悠。

蒶蕴兮霉黧,思君兮无聊。

身去兮意存,怆恨兮怀愁。

思忠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悲皇丘兮积葛,众体错兮交纷。

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

感余志兮惨栗,心怆怆兮自怜。

驾玄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

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

历广漠兮驰骛,览中国兮冥冥。

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抽库娄兮酌醴,援瓟瓜兮接粮。

毕休息兮远逝,发玉軔兮西行。

惟时俗兮疾正,弗可久兮此方。

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

陶壅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兮高飞。

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

浮溺水兮舒光,淹低佪兮京沶。

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师。

道莫贵兮归真,羡余术兮可夷。

吾乃逝兮南娭,道幽路兮九疑。

越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嶷嶷。

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

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々。

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意晓阳兮燎寤,乃自诊兮在兹。

思尧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株昭
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铅刀厉御兮,顿弃太阿。

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修洁处幽兮,贵宠沙劘。

凤皇不翔兮,鹑鴳飞扬。

乘虹骖蜺兮,载云变化。

焦明开路兮,后属青蛇。

步骤桂林兮,超骧卷阿。

丘陵翔儛兮,谿谷悲歌。

神章灵篇兮,赴曲相和。

余私娱兹兮,孰哉复加。

还顾世俗兮,坏败罔罗。

卷佩将逝兮,涕流滂沲。

乱曰:
尾声:

皇门开兮照下土,株秽除兮兰芷睹。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

孰能若兮原为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梁甫行

: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草野 一作: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草野 一作:草墅)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110页

八方各异(yì)气,千里殊风雨。
异气:气候不同。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草野 一作:草墅)
剧:艰苦。草野:野外、原野。

妻子象禽(qín)兽,行止依林阻。
行止:行动的踪迹。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xiáng)我宇。
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翔:悠闲自在地行走。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110页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草野 一作: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剧哉边海民”的衬托。各地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最艰难困顿的要数“边海民”了。

  “寄身”三句,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他们没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他们怕暴露行迹,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这两句扩大了全诗的内涵,它不仅使人想见逃民们的伤心落泪,而且使人看到生产凋敞,村落萧索的更广阔的社会图画;也扩大了全诗的境界,前三句是诗人眼中的情景,这两句是诗中人心里的想像。有此一笔,使短短的八句诗多了一层波折,添了一组形象,是以少驭多的佳构。可惜这一点历来被人忽略,以为这两句也是状“边海民”惨苦生活的,与前三句配合,写住处的荒凉;试想,已与禽兽混迹的“边海民”对“狐兔翔我宇”又何居叹哉。结果使诗的内容和形象顿然减色,因而对这首诗并不是写“边海民”,而是写逃到“边海”之“民”的,也就未能理解。

  曹植曾在《谏伐辽东表》中劝曹叡“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至此又以他的诗歌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建安诗人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题材极少,因而这首诗就更为宝贵。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457-458页2、 许菊芳编著,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1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