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元子步天歌 其二 东方七宿

:

亢,四星恰如弯弓状。大角一星直上明,折威七子亢下横。

大角左右摄提星,三三相似如鼎形。折威下左顿顽星,两个斜安黄色精。

顽下二星号阳门,色若顿顽直下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希明

唐时人,号丹元子,又号青罗山布衣。玄宗开元年间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尝奉命编《太乙金镜式经》。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该书七言,有韵,系我国古代以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星官之天文学重要著作。首创将整个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天区。每区包含若干星官、数量、位置。 3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秋色萧条,大雁远来,长天无云,日光悠悠。久客在外,心绪难平,动荡如东海波涛,难以平息。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突然想起老范,他正隐居在城北的田园养身修性,烦他去。想去就去,不要犹豫,趁着兴头,走。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走到城壕边就迷了路,在这荒山野地,连老马都不认识老路了。管他什么珍贵的翠云裘衣,让这些苍耳乱粘衣服。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一进门老范就满地找牙,笑哈哈,挽住我的手臂问:你是谁?如此狼狈?用什么下酒?秋天的蔬菜和水果,来一盘霜梨开开胃!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别处宴席没口味,此地的酒菜开心霏。村北酸枣累累,篱东寒瓜漫地。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一连四五杯,酒酣高歌一首《猛虎词》。连续十天的大醉,过了千年也会记得,何时再来一回?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风流倜傥之士命中注定要颠簸一生,一定要有幽默自嘲的性格才相得益彰。大醉以后就像晋朝的山公倒骑马——回家!主人以后再谢。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与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同时,可互相参照。当时李白与杜甫继陈留聚会后重聚东鲁。

参考资料:

1、 裴斐主编:《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4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夫谣

: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真是苦啊生长在这驿站旁边,官府强迫我去拉驿站的行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辛苦的日子多欢乐的时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顶风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驿站遥遥后面烟波渺渺。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半夜沿着河堤冒着飞雪夹雨,受到府吏的驱使奔来又走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夜里寒冷衣服湿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脚冻裂不忍痛又奈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天亮一夜的辛苦无处诉说,只好齐声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因只是生我的地方离开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我愿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远让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苦哉生长当驿(yì)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驿边:释站附近。驿,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古代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水驿附近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使:命令。牵驿船:给驿站的官船拉纤。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水宿沙行:夜里睡在船上,白天在沙滩上拉纤。

逆风上水万斛(hú)重,前驿迢(tiáo)迢后淼(miǎo)淼。
逆风上水:顶着风逆水而上。万斛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斛,容量单位,古时十斗为一斛。迢迢:形容水路的遥远。淼淼:渺茫无边的样子。

半夜缘堤(dī)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缘堤:沿堤。他:指官家,官府。驱遣:驱使派遣。还复去:回来了又要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suō),臆(yì)穿足裂忍痛何!
蓑:一种简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制成。臆穿:指胸口被纤绳磨破。臆,胸。穿,破。足裂:双脚被冻裂。忍痛何:这种疼痛怎么能够忍受呢?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明:到天亮。腾踏:形容许多人齐步走时的样子。歌:高声唱歌,指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高声唱起劳动号子。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何所值:值什么钱?父母之乡:家乡。去:离开。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作:变作、化作。长:永远。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这首诗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水上服役难以忍受的苦痛,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写得很有层次。

  “苦哉生长当驿边”,诗一开头就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水夫脱口呼出这一声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这强烈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官家使我牵驿船”,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住在水边,要为水驿牵船服役。“官家使我”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这两句是总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紧接着,诗人从“辛苦日多乐日少”至“齐声腾踏牵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较前描写进了一步,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海鸟,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前一句,顶风一层,逆水一层,船重一层,详述行船条件的困难;行船如此艰难,而前面的驿站又是那样的遥远,水波茫茫无边无际,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后写黑夜牵船的辛酸。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纤夫们披着短蓑,纤绳磨破了胸口,冻裂了双脚,一切辛酸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一夜劳作,却无丝毫报酬,而是“到明辛苦无处说”,在凶残的官家面前,纤夫能够说什么呢?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齐声腾踏牵船歌”,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

  而纤夫们却没有逃离这苦难的深渊。“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即使变了平田,他们也一样遭受官府的压榨欺凌。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畅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之风,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遣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酝酿诗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余味无穷,正如宋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71-7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夏花明

: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帝位如鹿奔于荒野草地之中,豪杰之士若逐飞起的蓬草一样穷追。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项王雄气盖过世界,双目明亮炯炯有神。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指挥八千人自江东而起,畏行于天下。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高祖被酒夜斩白帝子,风云叱咤进入关中之地。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两条龙不能并而跃起,天上五行之象也是这样。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楚王被消灭未得展雄图,汉王兴盛得以成就王霸之业。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手提宝剑平定天下,回归家乡纵酒击筑而高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往昔君临广武,双方集结众兵欲以决一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为天下而不顾家,如果你项王要烹我太公,也请你分一碗汤给我,我父亲也是你的父亲。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战争已过留下的只有古迹,当年战时军营的围墙在高空之下早已倒塌。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高祖如猛虎号啸于洞壑,又如饥饿的雄鹭鸣叫于秋日高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云气腾翔布列于阵前,腾腾杀气如长虹一样威吓。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平定祸乱属大圣人所为,浅骊而迂腐的儒士哪里能受此大任。

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阮籍沉湎于酒中呼刘邦为竖子,这种狂放偏激之言是不公正的。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身在曲折的黄河我抚掌而笑,阮嗣宗真是很可笑。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84-88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1-773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秦鹿:用“逐鹿”典故。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tóng)
双瞳:传说项羽眼珠有两个瞳孔。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呼吸:一呼即来的意思。

赤精斩白帝,叱(chì)(zhà)入关中。
赤精:刘邦感赤龙而生。汉叱咤:发怒大喝。

两龙不并跃,五纬(wěi)与天同。
两龙:古以为天子是真龙,并世不能有二龙,两龙并世必然相斗。此指刘邦和项羽。五纬: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星。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hān)歌大风。
八极:指天下最边远的地方。歌大风: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回家乡,大宴家乡父老,酒酣,刘邦击筑而歌《大风歌》。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cí)雄。
连兵:兵刃相连,指正面交锋。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拨乱:治平乱世。

沉湎(miǎn)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沉湎:沉思遥想。

抚掌黄河曲,嗤(chī)嗤阮(ruǎn)(sì)宗。
嗤嗤:嗤笑。阮嗣宗:即阮籍。《广韵》:“嗤,笑也。”《三国志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84-88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1-773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这首诗借楚汉对峙的古战场遗迹,评论乱世英雄项羽、刘邦的成败,阐述拨乱反正的经验,总结“拨乱属豪圣”的历史规律。诗人的见解与司马迁略同。但由于诗人不受儒家传统观念的约束,也能超脱世俗的功利观念,因而既肯定项羽刘邦的成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从天意、智力、功业结合分析,赞扬刘邦兼有豪杰和圣人的气质,指出只有这样的豪圣才能完成治平乱世统一天下的任务。这就比司马迁所说的论述显得透彻明确,而与阮籍鄙薄刘邦的观点根本相反,更无论同情项羽失败、嫌恶刘邦等偏见迂论。因此此诗的史论观点虽不免历史局限而拘于英雄史观及天命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独到的,杰出的,具有辩证精神。

  此诗既具有叙事诗的结构,又充满抒情诗的实质。全诗叙述古迹有关的历史人物和眼前景象,抒发诗人的情怀和感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提炼精美的语言,铸成不同的艺术形象,错综而层次清楚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整体结构犹如乐府歌行,有头有尾,夹叙夹议,从秦亡开始,讲到阮籍的感慨。安排得当,层次分明。全诗分为两大段,前十四句为第一段,概述秦亡后的楚汉兴亡成败的历史;后十六句为第二段,缅怀广武古战场楚汉相对峙的历史。前段基本采取叙述方式,后段基本采用评述方式。运用多种手法,通过鲜明形象,以完成整体结构,表达主题思想,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对历史的洞然见识,对诗歌艺术的卓然才能,构成了这首怀古诗洒脱超逸、豪放豁达的独特风格;也使它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情绪,具有抒情诗的实质。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84-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bó)边功。
汉庭:指汉朝。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指刺之意跃然纸上,可见伯玉不事逢迎的性格,亦可见则天时开明自由的风气(只要你不拥李反周)。两千年来实为难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