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影·落日斜

: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2、 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wú)(tóng)影。
梧桐影:词牌名。“落日”:一作“明月”。“秋风”:一作“西风”。“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2、 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注释
梧桐影:词牌名。
“落日”:一作“明月”。
“秋风”:一作“西风”。
“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2、 作品白话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词为唐五代道士吕洞宾的作品。词作者,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八、《词林纪事》卷一引《竹坡诗话》均言系于京师大梁景德寺峨嵋院僧房间题壁词,词句略有差异。从全词所写秋景和所抒幽情看,显然是吕岩早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11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淮上与友人别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杨花:柳絮。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xiāo)(xiāng)我向秦。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潇湘:指今湖南一带。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扬子江边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两者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词语同音字(扬、杨)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和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末句只是交代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缺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这首诗的深长韵味钧蕴含在这朴质的不结之结中。由于前面已经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的物象情景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更显示出分手握别的黯然神伤,天各一方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在这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不言中得到充分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出,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9-13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山诗

: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我听说京城的南面,是群山聚集的地方。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的东西两头都延伸到海边,它的大小实在难于彻底了解清楚。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即使是那些山经、地志的书籍记载,也都茫然而难作凭据。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我想遣辞造句来赋诗以勾勒出终南山的大纲,但又总是担心挂一漏万而说得不全面。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想要不写又实在欲罢不忍,因此只有粗略地叙说一下我所历、所见的景像吧。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我曾登上高高的土丘向远处遥望,看到山峰像羊角一样聚集在一起。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天气晴朗明了的时候,只见到处出现了山峰的棱角,一缕缕的山脉像碎分在那里的锦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山中的雾气弥漫无边,到处渗透而没有隔绝。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虽然没有风吹,山气也到处飘洒,凝集在花草树木上成为融液而滋润着植物的成长。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云横山间,凝聚在一个平面上,那一点一点的山峰露出在云层之上。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远山如在天空浮挂着的长眉,又浓又绿的色泽仿佛刚刚画上去。

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独立的高峰像天柱一样支撑在大地,仿佛是海中洗浴的大鹏鸟张开了嘴巴。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春天的阳光悄悄地照耀大地,万物焕发了生机而草木也纷纷吐秀萌芽。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高大的山势虽然高峻雄伟,但披上了绿色的植物就像是微醺的人一般绵软温润。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夏天的炎热中百木茂盛,浓郁的荫盖遮蔽了大地。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山中的神灵吁气呵云,那飞腾的云雾都纷纷地织造着世界。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秋天的霜露喜欢欺凌自然,高山也因之而清癯独立。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瘦削的山峰重叠参差,在清肃的气势中直冲云霄。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冬天的景像虽然阴晦幽暗,而洁白的冰雪却将终南山琢镂得美丽无瑕。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清晨的阳光照射着高大的山峰,仿佛山形的高大和纵长都有亿丈的距离。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终南山的晴明和昏晦没有一定之规,瞬息之间就会改变原来的气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西南角上太白山峰雄伟独立,突兀而起的姿态简直没有能与它搭配的高峰。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它作为都城的屏障与京师德运相配,占据的位置正好在秦岭之中帝都之南。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山势逍遥越出了所处的坤位,仿佛要侵人西北的乾位。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山高而寒意凛冽,风声飕飕令人战傈。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山广而南面正烈日高照,北面却已大雪纷飞。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我曾经到长安城中昆明池的北边观览,偶然一去,恰好正遇上晴天。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联绵的山脉正好在我俯视的水面上,终南山的倒影正好都在清澈的水中浮现。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水面上波光粼粼,可以看到仿佛有喧器的猿猴在跳跃。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动荡的水面使我忍不住呼叫山形的破碎,但仰起头一看,却庆幸山还没有倒下来。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我向前寻路来到了杜陵,那里灰尘蔽空,使毕原的文王、武王嘉也显得很是卑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沿着崎岖的山路逐渐走上高耸的终南山,这时候才大开眼界,而游目四顾都是美丽的风景。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走啊走的,似乎要走到尽头了,但高大的山形还在纷繁交错地向前挺进。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有时山形忽然像河岸一样开裂,那拥塞在一起的错误是难以宽恕的。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传说中的山神巨灵和夸蛾,他们的神力可以为所欲为。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但我怀疑老天的意思,是要精心专一地积蓄着力量护佑这片山形。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力量虽然能把山推转开去,却怕遭到雷电的轰击。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想要樊缘而上,却因陆峭而无法安置手脚,只好失道而走进山谷之中。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茫然地从山谷中抬首而望,四面迫促使人愚惑难解。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身处逼塞的山路中,也失去了潇洒爽然的仪态,在近处找到了新路,却在远处迷失了来路。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为拘于官守的职责,而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虽然找到了新路上山也无法再往前进。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乘便去看山中的湫潭,湫水清湛,里面隐卧着蛟龙。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水中的鱼虾俯身可得,而神灵的异兽又有谁敢去侵犯?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树林中偶然有落叶飘零,将要堕地时忽有鸟儿掠过救起。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它衔起落叶回翔而起,然后又急急地抛弃而去哺食出壳的雏鸟。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在我回归的道路中曾回顾山中,那高大的山峰依旧还在面前。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啊呀!真奇怪,那稳固的山形竟然能不断地变化万千。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前年我遭到贬谪,在南去的路途中又与终南山不期而遇。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开始是从蓝田进人山中,山势之高,使人顾盼之间颈疫头疼。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这时正好遇上了阴晦的天气而大雪纷飞,我流泪的眼睛正苦于朦胧不清。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险峻的路途拖着冰冻,从上而下冰如溜滑而下。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我挽起了衣服,一步步推着马前行进进退退困难地向前走着。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行色苍皇急促,而忘了向远处浏览,眼睛所关心的,也只是前后左右的路途。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路旁的杉树和竹篁矜夸着各自长矛一般的月亮,那些光亮集中起来如甲胄一般糶眼。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那时候只顾专心致志地想着赶快走上平坦的山路,能够脱离险境比避开恶臭还来得急迫。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昨天恰好遇到了一个清明霁和的天气,游历终南山的宿愿才得以实现。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我登上了峥嵘的山顶,脚边不时地倏忽闪过跑跳的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山前低下的开阔之处豁然开朗,远远分散地堆积着,像褶皱的波纹。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有的山互相连接,如同人与人一个个跟随着。有的山迫促聚集在一起,如同人与人在互相搏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有的山静止着像低首俯伏,有的山竦立像受惊的山鸡。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有的山分散着如同瓦解了一般,有的山集汇像车轮中辐条集中的毅一样。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有的山翩而行像摇荡着的游船,有的山急迫匆促,像马在奔跑。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有的山相背像互相讨厌对方一样 ,有的山相向又像互相辅助一样。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有的山丛杂乱生像春笋冒出,有的山高耸挺立像炷灸燃烧。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有的山交错缤纷,像画的图一样,有的山围绕在一起,如同写的篆籀字体。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有的山罗列着难以计数,像天上的星星,有的山聚集在一起,像云彩片片浮在空中。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有的山浮在远处如同波浪翻滚,有的山碎裂像经过锄耨的田地。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有的山像古代的大力士孟贲和夏育之流,只要有了为赌胜败而设的奖赏,就勇往直前了。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跑在前边的一个劲儿向前跑,跑在后面的似乎要发怒却又说不出话来。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有的山又像帝王一样尊严耸立,山下其他丛集的小山就像朝觐的贱幼大小官员。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帝王所看到的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不因此而特别狎亵亲昵,即使是远房的子侄也不因此而不理不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有的山像进食时的木盘,各种各样的食品堆积纷陈。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有的山像士大夫的九原坟地,坟墓当中是死者的棺椁。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有的山重叠着像盆器累积,有的山分立着像登豆并列。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有的山覆盖地上像曝晒的鳖壳,有的山寝卧像睡着了的野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有的山蜿蜓而行像藏龙宛曲,有的山张开翅膀像猛鹫捕食。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有的山整齐排列,像朋友聚会,有的山前后相随,像先后站立的人。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有的山进发像泉水落下,有的山回顾像等待后继。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有的山暴戾乖张,好像仇人相见,有的山亲密温柔,像结为姻好的夫妻。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有的山庄严像绅土戴着的高冠,有的山翻转像舞女的长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有的山屹然不动像摆在沙场的战阵,有的山四周相围像在狩猎。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有的山像倒下一样向东趋走,有的山也像倒下一样却向北趋走。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有的山像火一样放出光芒 ,有的山像雾气一样蒸腾直上。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有的山像行走匆匆而不停留,有的山像遗失了什么一样却不去捡拾。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有的山像斜倾而没有倚靠一样,有的山像弯弓松驰而不张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有的山光秃秃地像脱落了头发,有的山又像被火烧过一样。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有的山像龟甲坼裂显出的征兆,有的山像卜卦分出的卦交。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有的山像剥卦一样山形前横,有的山像姤)卦一样山形后断。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有的山看上去很长,中间断离又重新连上,有的山刚毅地背叛过去,可不久又相遇在一起。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有的山像浮鱼喁喁细语地闯入萍中,有的山大小疏落像月亮行经二十八宿一样。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有的山高大像建筑得高墙,有的山高大像库房和马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有的山细长得像剑戟一般,有的山光彩照人像衔着美玉。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有的山四面铺陈像花萼满枝,有的山下投像快倒下来的屋檐。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有的山悠然舒畅而安居,有的山兀然狂奔如走兽。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有的山跳跃而出就像仍在奔跑,有的山蠢蠢欲动但又像不肯勉力向前一样。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壮观的终南山啊,立于天地之间,安排得像人体的生理结构一样协调。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不知当初是谁开创了这座山脉?又是谁在劝勉着一直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创造这样大而巧的山,需要多大的团结和忍受多大的劳苦?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开辟者用的是斧斤呢?还是要凭借诅咒的力量来成就?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鸿荒时代的开创历史竟然没有流传下来,但那伟大的功绩是不能用物来计算报酬的。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我曾经听说终南山庙的庙祝,在祭祀前都会让神先享用祭品的香气。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作出有文采的歌颂诗词,赞美报谢神明之功。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 韩愈诗选[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 ,102-109.2、 (唐)韩愈著. 韩昌黎全集 上[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30-34.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yòu)
南山:即终南山,古称中南、地肺、太一、周南,指长安城南群山,秦岭山脉之一部。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去六百里。兹:此,指终南山。维:或作“惟”,语词。群山囿:谓群山。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山经: 记录山脉的舆地书。地志:舆地图书。指《山海经》《汉书·地理志》之类的书籍。茫昧:不明白、不清楚。非受授:不是亲自得古人传授,无法流传告知后世。

团辞试提挈(qiè),挂一念万漏。
团辞:结撰文辞。提挈:提纲挈领。念:恐。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gòu)
休:止,指停止写作。谅:信,实在。经觏:经行亲见。觏,同“遘”、“逅”,遇见。

尝升崇丘望,戢(jí)戢见相凑。
戢戢:众峰聚集貌。相凑:相聚。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hòng)洞,表里忽通透。
蒸岚:蒸腾的山气。岚,雾气。澒洞:弥漫无际貌。通透:显露。

无风自飘簸(bǒ),融液煦(xù)柔茂。
簸:飘荡。簸,播扬。融液:雾气凝成的水。煦:阳光温暖。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xiù)
平凝:平展而凝止不动。

天空浮脩(xiū)眉,浓绿画新就。
脩眉:长眉。《西京杂记》卷二形容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此“倒喻”为远山如眉。浓绿:指山上青绿色的草木。画新就:有如眉黛刚刚画好。

孤撑(chēng)有巉(chán)绝,海浴褰(qiān)鹏噣(zhòu)
孤撑:孤峰独立。撑,同“撑”。巉绝:巉岩绝壁。巉,峻。海浴褰鹏噣:形容山如大鹏从海中出浴,张开其喙。褰,提起,举头貌。喝,鸟嘴。

春阳潜沮洳(rù),濯(zhuó)濯吐深秀。
沮洳:土地低湿处。濯濯:光明貌。

岩峦虽嵂(lǜ)(zú),软弱类含酎(zhòu)
嵂崒:高峻貌。含酎:酒醉。酎,经过两次以上复酿的醇酒。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荫郁:草木枝叶茂盛。埋覆:掩藏覆盖。

神灵日歊(xiāo)(xū),云气争结构。
歊歔:热气上升。结构:联结。

秋霜喜刻轹(lì),磔(zhé)卓立癯(qú)瘦。
刻轹:刻剥凌践。轹,敲打。磔卓:卓然挺立。磔,截裂肢体。癯瘦:形容瘦骨嶙峋的山峰。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琢镂:雕,刻,修饰。

新曦(xī)照危峨,亿丈恒高袤(mào)
高袤: 崇高广大。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zào)
雄太白:雄峙着太白山。太白山是终南山峰之一,在陕西省武功县南,西连武功山,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称“太白”。莫间簉:没有相匹配的。间,近。簉,副贰。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藩都:屏卫都城。配德运:唐为土德,故以太白山藩垣帝都为配合德运。德运,秦、汉间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来配合王朝存灭,是为德运。分宅:分占位置,谓终南山自太白山分出来。占丁戊:以天干配五方,丁为南,戊为中,太白山在帝都之南,居秦岭之中,故为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jié)陷乾窦。
坤位:指西南方。诋讦:谓凌暴。乾窦:乾位的地穴。乾指西北方,窦谓地穴。

空虚寒兢(jīng)兢,风气较搜漱(shù)
空虚:天空。兢兢:本义为戒惧战栗,此处形容严寒。风气:指风。较搜漱:谓疾风:一阵阵更猛烈。搜漱,犹“飕飕”。

朱维方烧日,阴霰(xiàn)纵腾糅(róu)
朱维:南方,此指山南。烧日:日光如烧,赤日炎炎。阴霰:山背面的霰雪。阴,山北。霰,雪珠。纵腾糅:恣意腾飞。糅,纷杂。

昆明大池北,去觌(dí)偶晴昼。
昆明大池:在长安西南,汉武帝时为习水战而凿,周围四十里,唐德宗时又加修浚,引交水、澧水入池。去觌:前去观看。觌,相见。偶晴昼:正好遇上晴天。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ōu)
困清沤:谓山影映现池水中,影像被池岸所限,故曰“困”。清沤,干净的池水。沤,水泡。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náo)(yòu)
躁:急。猱狖:猕猴和长尾猿。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呀不仆:惊叹不倒下。仆,同“扑”。

前寻径杜墅,坌(bèn)蔽毕原陋。
径杜墅: 取路杜墅,欲由此登山。径,通“经”。杜墅即杜陵,在今西安市南,古昆明池东北,本周之杜柏国,汉宣帝陵在此,因号杜陵。坌蔽:尘埃遮掩。坌,灰尘。毕原:在今西安市西南,为咸阳附近渭水南的高地,以西周毕公高封于此得名,武王、周公及汉诸陵并在其上。陋:言其卑小不可见。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轩昂:高峻貌,此指高山。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岭陆:山岭与高地。高平之地日陆。烦互走:指多有交错。互走,走向交错。

勃然思坼(chè)裂,拥掩难恕宥。
勃然:忽然。思坼裂:希望山岭间裂开一条通道。坼裂,裂缝。拥掩:壅蔽,阻塞,指山势阻碍。恕宥:宽恕。

巨灵与夸蛾,远贾(gǔ)期必售。
巨灵:古代神话中擘开华山的河神。夸蛾:传说中的大力神。远贾:远来推销。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固护:牢固。蓄精祐:蓄积神明福佑。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排斡:排除。斡,运转。呵诟:呵斥辱骂。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zhòu)
蹭蹬:困顿失路。抵积甃:掉到如深井的谷底。甃,井壁。

茫如试矫首,堛(bì)塞生怐(mào)诟。
茫如:茫然。矫首:抬头。堛塞:土块堵塞。墙,土块。怐诟:怨愁的样子。威容: 端庄的仪容。萧爽:潇洒。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拘官:束身于官职本分,不可旷日游山。不可又:不可复,此谓不可深入群山之中。

因缘窥其湫(qiū),凝湛閟(bì)阴兽。
因缘:顺道。湫: 深潭,此指南山炭谷湫,韩愈有《题炭谷湫祠》诗。凝湛: 谓深水如凝。閟阴兽:谓禁闭水中蛟。閟,潜藏,关闭。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神物:指鱼虾为神灵养护之物。寇:侵犯,碰取。

林柯有脱叶,欲堕(duò)鸟惊救。
林柯: 树枝。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kòu)
弯环:犹言回旋,作弧线飞行,此状鸟之盘旋。哺鷇:母鸟喂幼鸟。鷇,雏鸟,待母哺食的幼鸟。

旋归道回睨(nì),达枿(niè)壮复奏。
旋归:返回。回睨:回头看。睨,斜视。达枿:指林木凸出枝丫的样子。枿,同“蘖”,树木重发新生的枝条。壮复奏:茁壮而又繁密。奏,通“凑”,聚集。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峙质:不可变的本性,指冈峦。化贸:变化。贸,变易。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得邂逅:谓得机会登山。

初从蓝田入,顾眄(miàn)劳颈脰(dòu)
蓝田: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为骊山之南阜,山南有蓝田关,唐时此为自长安南下襄阳的通道。顾眄:左顾右盼。还视为顾,邪视为眄。脰:颈项。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mào)
晦:阴晦。蒙瞀: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瞀,眼睛昏花。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悬溜:瀑布。

(qiān)衣步推马,颠蹶(jué)退且复。
褰衣:拉起衣襟。步:步行。颠蹶:跌倒。倒仆日颠,失足日蹶。

苍黄忘遐睎(xī),所瞩镵(chán)左右。
苍黄:同“仓皇”,急迫匆忙。遐睎:远望。

杉篁(huáng)咤蒲苏,杲(gǎo)耀攒(cuán)介胄(zhòu)
杉篁:杉树与篁竹。篁,竹的通称。咤蒲苏:夸耀其生长繁茂。咤,通“诧”,夸耀。蒲苏,犹“扶疏",繁茂分披貌。杲耀:辉耀。杲,光明。攒介胄:谓杉竹披上冰雪如攒集的甲胄。介,通“甲”,铠甲。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jì),宿愿忻(xīn)始副。
清霁:雨过云散的晴朗天气。忻始副:心喜游山的夙愿方能达成。忻,通“欣”。始副,始实现。

峥嵘跻(jī)()顶,倏闪杂鼯(wú)(yòu)
峥嵘:高峻貌。跻冢顶:登上山顶。跻,登上。倏闪:忽然闪现。杂鼯鼬:交杂有飞鼠和鼬鼠。鼯,飞鼠。鼬,又名胜,俗称黄鼠狼。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划开阔:忽开阔。划,忽然,豁然。烂漫:散乱貌。堆众皱:从高处看群山如皱纹堆聚。

或连若相从;或蹙(cù)若相斗;
蹙:接近。

或妥若弭伏;或竦(sǒng)若惊雊(gòu)
妥:安稳。弭伏:驯顺地趴下。竦:通“悚”,惊惧。惊雊:被惊吓到的野鸡。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辐辏:状车轮条辐集中于轴心。辏,车辐集中于轮毂。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翩:犹“翩翩”,轻疾貌。决: 快疾,疾驰。骤:奔驰。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niè)若炷(zhù)灸;
嵲:突兀特立貌。炷灸:点燃的艾卷,可以治病。炷,点燃。灸,灸艾。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缭:缭绕。篆籀:篆书与籀书,篆指小篆,籀指大篆。

或罗若星离;或蓊(wěng)若云逗;
离:众多。 蓊:聚集。云逗:云彩停驻凝滞。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nòu)
锄耨:耕田锄草。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贲育伦:古代传说的猛士孟贲、夏育之徒。赌胜:竞争胜负。勇前购:谓勇往直前以求恩赏。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dòu)(ròu)
钝:鲁钝。嗔浢譳:谓嗔怒不能言。浢譳,言语迟钝。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丛集:聚集。朝:朝拜。贱幼:百官尊卑长幼不等。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dìng)(dòu)
肴核:肴核分指肉、果类食品。饤饾:谓食品纷杂堆积。饤饾,食品堆积。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guǒ)(jiù)
九原:墓地。本为地名,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为春秋晋国卿大夫埋葬处。椁柩:棺材。椁谓外棺,柩谓敛尸之棺。

或纍(léi)若盆甖(yīng);或揭若登豆;
盆甖:盆,古酒器。甖,小口大腹的陶瓶。揭: 高耸。登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亦用于祭祀。木制的称为豆,瓦制的称为登。

或覆若曝鳖(biē);或颓若寝兽;
曝鳖:鱼鳖晒背。颓:仰面向上。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jiù)
翼:振翼,飞翔。搏鹫:拼搏的鹫鹰。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迸:迸散。顾:顾念留恋。宿留:逗留。

或戾若仇雠(chóu);或密若婚媾(gòu)

或俨(yǎn)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俨:庄重貌。峨冠:高的礼帽。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sōu)狩;
围:包围。蒐狩:打猎。

或靡然东注;或偃(yǎn)然北首;
靡然: 倾倒貌。东注:东流,状山势东向。偃然:倒卧貌。北首:北向。

或如火熺(xī)焰;或若气饙(fēn)馏;
熺焰:熺,同“熹”,火焰光亮。饙馏:一蒸曰饙,二蒸曰馏。

或行而不辍(chuò);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gòu)
弛: 射箭。不彀:不拉满弓弩。

或赤若秃鬝(qiān);或熏若柴槱(yǒu)
赤:空无。鬝:鬓发脱落貌。柴槱;积柴烧火。槱,聚集木柴以备燃烧。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zhòu)
坼兆:古代灼龟卜筮,烧裂纹理以验吉凶。卦分繇:《周易》每卦有卦辞叫作繇,每卦分六爻,故曰“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gòu)
前横若剥:形容山形像《易》的剥卦卦象,坤下艮上,上有一阳,作重,故曰“前横”。 后断若姤:形容山形像《易》的始卦卦象,巽下乾上,下有一阴,作拿,故曰“后姤”。

延延离又属,夬(guài)夬叛还遘;
延延:绵长貌。离又属:分离又连接。属,接续,连接。 夬夬:刚决貌。叛还遘:离开又遇合。遘,遭遇,相遇。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喁喁:群鱼张口向上浮出水面貌。落落:稀疏貌。

(yán)訚树墙垣;巘(yǎn)巘架库厩;
訚訚:同“言言”,高大貌。 巘巘:崇高宽广貌。库厩:仓库和牲口棚。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参参:修长貌。焕焕:光彩辉煌貌。衔莹琇:含藏晶莹的美石。琇,石之似玉者。

敷敷花披萼;闟(xì)闟屋摧霤(liù)
敷敷:花开貌。披萼:挂满枝萼。闟闟:物坠地声。屋摧霤:屋檐水落地。霤,屋檐上流下来的水。兀兀:不安貌。狂以狃:狂乱而又骄横。狃,兽以足蹂地,这里是性骄横的意思。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mào)
超超:奔跳貌。骇不懋:起动而不勉力。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còu)
经纪:经营料理,使天地事物条理有序。营腠:营卫腠理。营卫,同“荣卫”,中医学上指经络血气。腠理,皮下肌肉组织的空隙、皮肤的纹路。

厥初孰天张,僶(mǐn)(fǔ)谁劝侑?
僶俛:努力。劝侑:规劝。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戮力:勉力,并力。忍劳疚:忍受辛苦。疚,久病。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得非、无乃:皆诘问之词,难道不是之意。假:借。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jiù)
鸿荒:太古蛮荒之世,混沌初开之时。酬僦:酬其功值。僦,租赁、雇佣之费。

尝闻于祠官,芬苾(bì)降歆(xīn)(xiù)
祠官:指终南山庙的庙祝。芬苾:形容祭品的芳香。苾,香气。降歆齅:谓神灵降临接受祭祀。歆,享,食。齅,用鼻闻味,指祭祀前神先享用祭品的香气。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yòu)
斐然:形容文章有文采。赞报酭:谓赞助报谢神明之功。报酭,报谢。酭,通“侑”,酬答。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 韩愈诗选[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 ,102-109.2、 (唐)韩愈著. 韩昌黎全集 上[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30-34.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南山就是终南山,也称中南山。它是长安南郊的名山。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国史补·卷中》)。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为五言古诗,计一百另二韵,分三段。此诗先写作诗的起因,刻镂山形,铺排山势、描写景物;中间插叙贞元十九年被贬南方时经过南山的情景;最后总承,又从不同角度,说出南山朴拙而奇特的一面。此篇可说是融合汉赋铺张雕绘之工,又效法了杜甫五言大篇之体制,炫露文才,尚奇新,不忌夸饰。

  第一段至“阴霰纵腾糅”,言远眺中的南山,千姿万态,瞬息异状,惹人游兴,炽烈。此段分三层。

  首层至“茫昧非受授”,写终南山的地理位置。

  自“团辞试提挈”至“顷刻异状候”为第二层,总状遥望中的终南山。诗人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凑”、“出”、“碎”、“蒸”、“通透”、“飘簸”、“融”、“凝”、“露”、“浮”、“褰”,挥写云山变幻之态。日出云散,始睹峰峦脉纹如缕,密布若绣;云岚勃起,山踪忽隐,但见“澒洞一片,山岘岚渐稀,忽能透霭见山;流云时而“飘簸”,时而“平凝”,山峦也随之忽露忽沉,忽静忽动;岚卷峦“浮”,形如“脩眉”新绿;云消峰竖,似鹏喙浴海。诗人运用浮云在山间舒卷给人造成的错觉,使静谧之山跃跃欲“浮”,跃跃欲“褰”。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娆。诗人以瘦硬之语句,勾勒南山季节性的特征,从中还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坚硬的岩石,也会显得“软弱”;横亘半空的名山也难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颜色是“幽墨”,但装扮它的却是洁白的冰雪等等。

  “西南雄太白”以下写太白山是第三层。太白也称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写太白就是写终南。其中“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句与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作用相近,但风格迥异。韩愈写得飞扬雄奇,王维之句则雄浑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险逾避臭”是第二段。可分四层。

  首层至“始得观览富”。其中“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六句,写诗人取道昆明池,往游终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称山影“困”于池而不能尽见;嫌周围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沤”,均委婉透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一往深情。“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言风吹波起,山影破碎,状若猿猱躁跃:想象奇特,造句瘦劲,乃韩愈的当行本色。“仰喜呀不仆”,写出行近终南,仰观南山时的心情,语平直而意深邃,其气直贯“崎岖上轩昂”二句。

  第二层至“欲进不可又”,写诗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将遂穷”以下九句,描摹诗人爬山时的心理,相当出色。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游兴之浓。

  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以“弯环飞”,状群鸟贴湖回翔,能传其神情;而“救”、“争衔”、“投弃”数词,与前“阴兽”“神物”相应,为此幽靓之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与前层相映:一苦一乐,一张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话的运用和渲染,则为结句作诗酬神之意埋一伏笔。末四句,言诗人于归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

  自“前年遭谴谪”以下为第四层。言诗人于谴谪途中,再次游南山,终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苏(刀剑)”,干如“介胄”,只得怅而返。

  “昨来逢清霁”起,至“蠢蠢骇不懋”为第三段前层。诗人于贬谪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兴往游,直登峰巅,视野顿然开阔。往昔视为畏途的峻岭大阜,尽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斓的带“皱”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铺张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范例。其中连用“或”字,远绍《小雅·北山》(有十二个“或”字句),近承陆机《文赋》(连用八个“或”字句),加以参差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句中多用骈字、时杂拗句,复以险韵出之,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之类即是。诗以一句一喻为主,其间错落地杂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连用排比,仍富变化。句式多变,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或××××”,多种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时寓议论,如“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末二句包孕着人际关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以卦象状山:剥卦“ ”,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态时,言己目前身在峰顶的处境,隐寓处世之道。就全诗章法而言,第一段由远眺而逗游兴,第二段言二次游山,历尽艰危而游兴不减,经层层盘旋作势,引满待发之后,至此,连用五十一个排比句和十四叠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经上游山峡壅阻之后,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就笔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两次往游:一系俯视水中倒影,一乃近瞩山径风光;此则绝顶鸟瞰,角度不一,写法迥异。山本静物,但在韩愈笔下均具动态,且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段是云岚舒卷而造成山“动”的错觉,第二段是风吹水动,引起山影破碎躁动;此段则是诗人游目四骋而造成的错觉。撰如此长诗,而能一笔不复,尤见韩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为后层。言终南山奇神灵,故诗人作诗以酬。

  程学恂说:“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此评极是。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61-4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上望皖公山

: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秀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满山的秀木郁郁葱葱,秀色无边。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清爽无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岭,特别中我心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独自一人在沧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兴趣。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但是由于钟爱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径?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皖公山,我已经对你倾心,但是,还不是流我在这里的时候。我们签个约定。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等我丹药炼成,我将在此地归隐,陪你,永远陪你!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以前,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曾经一度迷恋于炼丹。

  此诗一路平平道来,好像和老朋友唠嗑一样,情绪也是一波三折,味道浓郁。一开篇既是两好句:“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可以看出李白真的很喜欢此地。

  “巉绝称人意”这句曾经被亲临此地的陆游倍加赞赏,认为是绝佳的诗句。“默然遥相许”,更是把李白喜爱此地的心情表露无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黄花酒:菊花酒。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bàng)中军。
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横笛惊征雁(yàn),娇歌落塞云。
征雁:南飞的大雁。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再游玄都观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哪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百亩(mǔ)庭中半是苔(tái),桃花净尽菜花开。
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苔:青苔。净尽:净,空无所有。 尽:完。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44-84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