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内中帖子词 其四 温成皇后阁

:

宫树沉沉锁玉扉,东风犹是度罗帏。此身不及春来燕,又向披香殿里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圭

(571—639)唐太原祁人,字叔玠。王僧辩孙。幼孤,性雅淡,少嗜欲,安于贫贱,交不茍合。隋时为奉礼郎。入唐,为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圭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多纳其言,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任侍中,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魏徵等同知国政。能推人之长,有自知之明。因故贬同州刺史。官终礼部尚书。卒时,太宗素服举哀,悼惜久之。谥懿。 98篇诗文

猜你喜欢

归嵩山作

: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草草木丛生的草泽地,驾着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房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53、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版:105-106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流水如有意,暮禽(qín)相与还。
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tiáo)递嵩(sōng)高下,归来且闭关。
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53、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版:105-106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6-1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东山二首

: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东山我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昔日种在洞旁的蔷薇又开过几次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环绕白云堂的白云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我现在像谢安一样携领东山歌舞妓,长啸一声远离世人。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我准备告诉东山的隐者们,为我打开蓬门,扫去三径上的白云。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东山客:指隐者,即谢安。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东山上建有白云堂和明月堂,所以诗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的,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意,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似乎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晋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着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像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像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像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初,诗人告辞东山时,同样也舍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暂时应诏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却毫无所成,自然对不起东山的风物。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形象地说明了,饮酒、狎妓、观舞并且亲自歌舞,是李白的生活方式之一。“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表现了对谢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两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他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显得十分澹泊、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浪淘沙·其五

: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

(zhuó)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女郎剪下鸳(yuān)(yāng)锦,将向中流匹晚霞(xiá)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海有勇妇

: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梁山的倾颓,是因被杞梁妻的恸哭所感动。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为开啊。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东海有一位勇妇,其英勇之事迹,一点也不比关东为父报仇的贤女苏来卿差。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她曾向越处子一样的击剑名家学剑,超腾跳跃,快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她为夫报仇,慷慨捐躯,万死不顾。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她手执雪刃,其精诚可感上苍。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交战。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结果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用脚践踏为泥。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以此来报答其夫妻伉俪之情,此举大义粲然,为人称颂。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北海的李使君,将此事上奏朝廷。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朝廷下旨免罪,以警风俗。其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厂为传颂。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从此她的芳名著于《列女传》之中,在史籍上万古流芳。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汉朝肘,皇帝因缇萦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灾。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战国内,赵国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由此看来,就是有十个儿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个女中豪杰。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以前,战国时的刺客豫让,空斩赵襄子之衣,虽有壮心而其事不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春秋时刺杀庆忌的刺客要离,更是为壮土所不齿。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其妻子儿女又有问罪?竞让他焚死以邀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他们哪里能比得上这位东海的勇妇啊,事成之后,在青史上独擅美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60-162

梁山感杞(qǐ)妻,恸(tòng)哭为之倾。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用杞梁妻哭倒城墙事。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金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qīng)
勇妇:胡震亨云:“勇妇者,似即白同时人。”苏子卿:当为苏来卿之误。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越处子:春秋时越国一个女剑侠。参见本集《结客少年场行》注。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jué)跃,三呼一交兵。
躩跃:跳跃。

斩首掉国门,蹴(cù)踏五藏行。
掉:悬挂。国门:都城门。蹴:踢也。五藏:即五脏。藏.原作臧,误。

豁此伉(kàng)(lì)愤,粲(càn)然大义明。
伉俪:夫妻。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北海:即青州。天宝正午改加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李使君:使君,原作史君,误。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yíng)
沧瀛:王琦注:“沧瀛,谓东方海隅之地。又,沧州,景城郡;瀛州,河间郡。与青州北海郡相邻近,似谓其声名播于旁郡也。”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tí)(yíng)
淳于免诏狱:淳于公。西汉人,为齐太仓令,有罪当刑。系之长安。其有五女,无男。

津妾(qiè)一棹(zhào)歌,脱父于严刑。
津妾:名娟,赵河津吏之女。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yù)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豫让:战国时刺客。事见《战国策·赵策》。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60-162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全诗分为四段。“梁山”四句为第一段,是比兴性文字,作为发端。言夫妇之深情可以感动无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东海”以下“大义明”以上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东海勇妇“捐躯报夫仇”。其义,可比报父仇的苏来卿。其勇,可比战胜妖精白猿公的剑客越处子。“超腾”、“躩跃”、呼喊,斩仇首,抛国门,剖仇腹,踏内脏,皆言其勇。“大义明”与“报夫仇”相呼应。“北海”以下“已光荣”以上六句为第三段,写东海勇妇的义举感动朝野,非但免除了其死罪,而且美誉流传,名列史册。末十四句为第四段,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写东海勇妇义举的突出。她的举动可比脱父于肉刑的淳于缇萦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胜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空击仇衣的豫让和为刺庆忌,焚妻子、买虚名、为士所轻的要离。“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为全诗之纲,前者言事,后者言情。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马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独望

: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一片高大茂密的树把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茂,花向麦田远处渐渐稀疏。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放眼望去远处的水池边,青草绿油油的,空中还有几只水鸟如白色的鹭鸶向下盘飞。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mò)稀。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

远陂(bēi)春草绿,犹有水禽(qín)飞。
陂:水边,水岸。水禽:水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