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二郭诗 其二
羲农邈已远。拊膺独咨嗟。朔戒贵尚容。渔父好扬波。虽逸亦已难。非余心所嘉。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
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有能从我者。古人何足多。
)
)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今日天气多美好,管乐清吹鸣琴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感慨柏下长眠者,人生怎能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清歌一曲发新声,新酒使人开笑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未知明日生死事,快意当前且尽欢。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第30页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诸人:众人。周家墓:据《晋书·周访传》载:陶侃(kǎn)当初乡居未显达时,遭父母丧,将要下葬,家中忽失一牛。陶侃寻牛时遇一老父,老父说:“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说:“此亦其次,当出二千石。”于是陶侃葬父母于前一山。将另一山指示给周访,访葬其父,果为刺史。陶、周两家世婚。陶渊明这次所游之地,也许就是周访家墓。清吹:指管乐器。鸣弹:指弦乐器。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感:感悟,有感于。柏下人:指葬在柏树下的墓中人。安得:怎能。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清歌:清亮的歌声。散:发出。绿酒:新酒。刚酿出来的酒呈绿色,故称。开:启。芳颜:美好的容颜。指笑逐颜开。
未知明日事,余襟(jīn)良以殚(dān)。
明日事:指将来之事,包括生死之忧。襟:心怀。良:甚。殚:竭尽。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第30页参考资料:
1、 杜兴梅,杜运通评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07:第60页
)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58页2、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秋日凄且厉,百卉(huì)具已腓(féi)。
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百卉:百草。腓:草木枯萎。
爰(yuán)以履(lǚ)霜节,登高饯(jiàn)将归。
爰:于是。履霜节:指九月。饯:设酒食送行。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shū)无依。
冒:覆盖。倏:忽然,疾速。
洲渚(zhǔ)四缅(miǎn)邈(miǎo),风水互乖违。
洲渚:水中陆地。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乖违:违背,分离。
瞻(zhān)夕欣良宴,离言聿(yù)云悲。
瞻夕:傍晚。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离言:离别之辞。聿:语助词。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悬车:黄昏之前。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判:判然,分别。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yí)。
回舟:归去之舟。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遗:遗落,消失。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58页2、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病体送客是其心境萧疏的一个原因,虽然是送他们为官赴任,但渊明所重的是彼此间的友情。重要的还有这是刘宋新朝的第一个秋天,在陶渊明看来,自然是凄风苦雨。“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在双重感伤的压力下,陶渊明的心情黯淡,看着山涧中的寒气云蒸而起,孤独的游云四处飘荡,无所依傍,水中洲渚虽寄托了无尽的缅邈情思,无奈终将人各两地,丰盛的送别晚宴上,浸满了离别的哀伤。最后写到清晨飞出的鸟儿陆续回巢,夕阳渐渐收起最后一抹余辉。离别时间已到,最终席中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各奔前程。“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注目行舟渐行渐远,最终也不过是这份感情随着自然变化而暗淡以趋于消亡。尽管此时心情颇为沉重,但诗人性格中达观的一面又在结尾处表现出来,在一个连死都不以为意的达观者那里,更不会为离别所累。
这首诗层次秩然,共四层:时间(兼点题)、地点、宴会、离别。前八句景语,后八句情语,淡而有味。诗人将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渲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2、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84-85页
)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归鸟翩翩自在飞,收敛双翅落寒条。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空阔林间尽游乐,夜来止宿高树梢。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晨风吹拂添清兴,众鸟谐呜乐陶陶。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矰缴已无施用处。射者藏之莫操劳!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1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40-43翼翼归鸟,戢(jí)羽寒条。
戢羽:收敛翅膀。条:树枝。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旷:空阔。森标:高枝。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清兴:雅洁淡然的兴致。
矰(zēng)缴(zhuó)奚施,已卷安劳!
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矰,拴有丝绳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奚施:何所施用。卷:同“倦”,收藏。安劳:焉劳,何劳。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1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40-43
)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渐渐沉落在西河中,白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沦:落下。素月:白月。
遥遥万里晖(huī),荡荡空中景。
万里辉:指月光。荡荡:广阔的样子。景:同影,指月轮。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房户:房门。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时易:季节变化。夕永:夜长。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无予和:没有人和我答话。和,去声。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日月掷(zhì)人去,有志不获骋(chěng)。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掷,抛开。骋,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终晓:直到天亮。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①“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
②“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③“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念去声,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
④“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本题第五首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第十六首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⑤“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优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汉元帝后宫里的宫女已经够多了,不能经常见到,(元帝)就让画工画像,根据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贿钱,少的也有五万多。只有王嫱不肯行贿,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想求得美人做王后。于是皇帝察看图象,让王昭君去匈奴。临去时召见她,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皇帝很后悔,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皇帝对外国注重信义,所以不再换人。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抄没画工的家产,都有亿万巨额。画工有杜陵毛延寿,画人像,无论丑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画的跟真的一样;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一起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势,画人物他们不如毛延寿,下杜阳望也擅长画人物画,尤其善于着色,樊育也善于着色,但他们一天被杀了,京城的画工因此而比较少了。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qiáng)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yān)氏(zhī)。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优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gōng)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元帝:指汉元帝。后宫:指后宫美女。案:通“按”,意思是按照。幸:宠幸,指的帝王对后妃的宠爱。赂:赠送财物。不减:不少于。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妻的称号,即匈奴皇后之号。行:前行,这里指出嫁。闲雅:亦作“娴雅”,从容大方。名籍:记名入册。穷案:彻底追查。弃市:古时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把尸体暴露街头。籍:登记,抄查没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