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费尽算机耍弄聪明,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生前算已碎,死后性空灵。
生前弄权术致使算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口安宁,最终落个家破人亡各自逃生。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算;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算。好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呀!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断定!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1-52.2、 玉乃球等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83-85.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qīng)卿性命!
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机关:心机、阴谋权术。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王熙凤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众人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忽喇(lǎ)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1-52.2、 玉乃球等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83-85.《聪明累》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大量采用比喻及迭词对句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全曲语带讽刺,曲调哀怨,充满了悲伤气氛。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权人物。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从“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中,更识得她交通官府, 为所欲为的阶级本性。
曲子开头的两句道出了王熙凤及其所代表的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宋代黄庭坚《牧童》诗末两句云:“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里的“机关用尽”,是讽刺那些不顾一切费心机、弄权术去追名逐利的达官显贵。王熙凤正是这一类耍尽阴谋机变,权欲、贪欲极度膨胀的剥削阶级人物。曲子这头两句,用嘲弄的口气,概括了贾府“女霸”王熙凤的为人和结局。
王熙凤生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险毒辣,制造了许多罪恶,确是到了“心已碎” 的地步,但结果还是树倒猢狲散:“家亡人散各奔腾”。
贾府的衰败,是封建地主阶级必然灭亡的封建社会“末世”所注定的。因此,无论王熙凤如何的“聪明”,如何的“机关算尽”,都不能支撑贾府这座即将倾塌的“大厦”,更不能挽救四大家族乃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似灯将尽”的历史命运。曲子唱出“一场欢喜忽悲辛”,即是王熙凤一生遭遇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末世”的挽词。
曲子最后唱道:“叹人世,终难定!”这是作者的感叹,作者把王照风的悲剧结局和封建家族的没落,归之于人世祸福难定,却是作者局限性的反映。
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很有特色。开头两句,语带嘲讽,突出王熙凤“弄权”的显著特点,以及她自食恶果的必然命运。作者还用迭词对句的形式,使要表达的思想更加鲜明。用“意悬悬”写出王熙凤费尽心力耍弄阴谋权术时的精神状态;用“荡悠悠”讽刺她到头来只是好梦一场。曲子更用“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种发声传情的比喻,形象地描写出王熙凤命如油尽灯灭,她所代表的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宿花丛那宿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宿发自哪丛花。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diāo)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灵运于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亦指闺房。残更: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雕粱:刻绘文采的屋梁。银墙:月光下泛着银白颜色的墙壁。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xiē)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歇:停止,停歇。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98页开篇所写到的谢家庭院,也是在隐喻这是在写当下的实景,可以看出,这是纳兰在怀念一段情缘。下片开始的那句“此情已自成追忆”,更是证明上片是属于追忆往昔的情感了,而最后一句更是点明了这段情感的时间,是发生在十一年前,如梦一场的时光令这段情感逐渐模糊,但并没有被遗忘。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开篇这句的意象,是纳兰常用的,尤其是“谢家”,所以,后人推断纳兰爱恋的这名女子一定是姓谢。不过真相是否果真如此,也只能留待猜测。从词句的字面来看,这首词写得十分华美动人,有种浓郁之美,短短十数字,就将思念者孤独寂寥的心态描写出来,而且还让人仿佛分辨不出,这个月光下的人,到底是被相思所苦的纳兰,还是偶尔神伤的自己。王维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一例,而纳兰的词中更是将诗画艺术发挥到了一个巅峰,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摹已经到丁人木三分的境地。
而后一句“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则是纳兰从元稹的《杂忆》中所改出的一句,虽然只是简单改过一个字,但整首词还是相得益彰的。元稹的诗是这样的:“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元稹是悼亡诗的高手,他的悼亡诗成就不在纳兰之下,而元稹本人也是多情之人,他存婚前和一个女子有过一段热恋,虽然没有结果,但元稹对那名女子很是看重。这首词便是为那名女子所做。上片先是写景色,后又引用前人怀念的旧文,都是要烘托自己内心的怀念。而到了下片,第一句便是“此情已自成追忆”,纳兰自己也明白,这份感情只可追忆,无法挽回,所以这句词既道出了纳兰的悲伤,也道出了世事的无常。
而后接着一句“零落鸳鸯”,则是引出了最后的结局“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往事已如烟散去,回忆空空,纳兰沉吟至此,才忽然觉出了雨夜后的微凉,他也觉察出,这十一年前的梦,早就该醒了。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7页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第38页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与友人书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与友人书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与友人书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
参考资料:
1、 刘建平 编著.《子规犹啼——中国古代廉诗点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09月:217-218页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谒(yè):到陵墓致敬。岳王墓:即岳飞的坟墓。江山:江河和山岭,即大自然的山水。神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妙到了极点。丹青:朱砂和石青,是中国古绘画中常用的颜色。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岳于双少保:指岳飞和于谦,他俩曾官封少保,两人的墓都在西湖边。
参考资料:
1、 刘建平 编著.《子规犹啼——中国古代廉诗点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09月:217-218页参考资料:
1、 刘建平 编著.《子规犹啼——中国古代廉诗点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09月:217-218页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45页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gòu)。
彀:同“够”。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yíng)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青蝇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45页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寥寥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正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亦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方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送别诗》说:“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
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勿叹于西风古道,不要独自销魂消瘦,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是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里容若当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的句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来,容若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是愤愤不平的,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作旷达语,又始终不可解脱,终归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催人生出同感来。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