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迁客

: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jiàn)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若顺吾皇意,即南臣子心。
谏:直言规劝。多用以以下对上,此处专用以以臣对君。频:多。甘:甘心情愿。南深:南方极偏远之处。

织花蛮市布,捣(dǎo)月象州砧。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蛮:古称两广为南蛮,系离中原京都极遥远未蒙开化之地。蛮市指桂粤地域的市集。捣月:意谓月下捣洗衣物。象州:公元591年(隋开皇十一年)始置,后代屡有废置,治所均在今广西象州县附近。砧:洗衣石。蒙雪:得到昭雪平反。望北:望京都长安。因谪地在南方,故须北望。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迁客指被贬谪的官员,此处所指,不得而知。从诗文判断,当系栖蟾禅师相知好友,友情不比一般。送别之际,栖蟾禅师对这位被流放到蛮荒远域的朋友,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对朋友忠诚正直的人品道德赞赏钦佩,也对朋友的蒙屈遭贬惋惜哀伤。诗写得很动情,意蕴深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谏:直言规劝。多用以以下对上,此处专用以以臣对君。频:多。甘:甘心情愿。南深:南方极偏远之处。
“若顺”二句:意谓如果一味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行事,决不是正直忠臣的真情本意。
蛮:古称两广为南蛮,系离中原京都极遥远未蒙开化之地。蛮市指桂粤地域的市集。捣月:意谓月下捣洗衣物。象州:公元591年(隋开皇十一年)始置,后代屡有废置,治所均在今广西象州县附近。砧:洗衣石。
蒙雪:得到昭雪平反。望北:望京都长安。因谪地在南方,故须北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简析

  迁客指被贬谪的官员,此处所指,不得而知。从诗文判断,当系栖蟾禅师相知好友,友情不比一般。送别之际,栖蟾禅师对这位被流放到蛮荒远域的朋友,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对朋友忠诚正直的人品道德赞赏钦佩,也对朋友的蒙屈遭贬惋惜哀伤。诗写得很动情,意蕴深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栖蟾

[唐](约公元八九六年前后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居屏风岩。与沈彬为诗友。栖蟾所作诗,今存十二首。(见《全唐诗》) 1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凌朝浮江旅思

: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清朗的)天空升起一轮朝阳,(碧绿的)春水载送着一叶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青山渺远,似乎没有树木;江水平淌,好像不动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两岸的春花开而复落,江中的水鸟载沉载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羁旅中远望千里,感伤无限,放声高歌排遣浩茫的愁绪。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太清:一作“天晴”,天空。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没还浮:时而钻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

(jī)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羁:停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落花

: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参考资料:

1、 张少康.古诗名家诵读本·李商隐.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38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21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客竟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连曲陌,迢(tiáo)(dì)送斜晖。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曲陌:曲折的小径。迢递: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参考资料:

1、 张少康.古诗名家诵读本·李商隐.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38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21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首联是说,高阁上的游客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已经随风飘零纷纷乱飞。

  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来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为客人去了才“乱飞”,这样一来,连落花也看作有情的了。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落花虽然早有,客人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绿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两句诗不单写花,也兼写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颔联是说,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三四两句承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结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的本身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像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诗人十分敏感的捕捉住这富有特征的景象,使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暗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颈联是说,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五、六句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肠断未忍扫”,就不单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尾联是说,爱花惜花自然要埋怨春天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又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末二句,语意双关,低回凄婉,感慨无限。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诗歌是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诗歌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这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诗人通过对花落表达出诗人身世坎坷。

参考资料:

1、 邓丹 陈芝国.李商隐诗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42-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融上人兰若

: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山上寺院屋内挂着僧衣,窗外没有人影,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各种鸟儿飞来飞去。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沿着山路往回走,消磨了半个黄昏,却突然听到晚钟声悠悠传来,仿佛与这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了一片。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浦歌十七首

: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68-270 .2、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189-213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88-294 .

秋浦(pǔ)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bìn)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山公:指山简。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diāo)(qiú)
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舟:一作“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nǎ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个:如此,这般。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xián),结罝(jū)映深竹。
白鹇:大型鸟类,也叫“白雉”。罝: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波:一作“陂”。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68-270 .2、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189-213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88-294 .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第一首诗是这组诗中最长的一首。开头说“秋浦长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样子。这是因地名而产生的诙谐,也是为引出下句“萧条使人愁”而设。秋——萧条——愁,顺理成章,并且十分和谐,读之顿生冷落寂寥之感。三四句承上写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一个“望”字,凝聚着深沉的忧愤。“望长安”正是诗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对江水说的话。“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扬州是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诗人要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泪虽一掬,却极有分量。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从诗意看,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同情似乎还更多一些。

  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第六首诗开篇以“愁”字领起,展现出诗人面对残酷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

  第七首诗可以说是这十七首诗的纲领,它真挚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畅游秋浦时的心境。诗中以山简、宁戚、苏秦自况,抒发了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从”白石烂“和”黑貂裘“这两个典故上,读者不难明白,在长安时失意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一直是李白心中抹不去的隐痛。”白石烂“是宁戚在不得志时,抓住齐桓公出行的机会,牵牛叩角而歌时唱的歌词,”南山灿,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长夜漫漫何时旦!“从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而最终得到了重用;”黑貂裘“则是说的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策士苏秦在一开好游说秦惠王失败后,穷困潦倒的处境,”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战国策·苏秦始以连横说秦》)李白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好比那失意东归的苏秦,而再也不会像宁戚那样得到君王的赏识了。

  第八首和第九首,诗人描绘了秋浦的奇特景观:水车岭和江祖石。在艺术处理上,两首也很相似。第八首除一句”天倾欲堕石“略带夸张外,其余都是如实描绘;第九首也是除”青天扫画屏“一句用比外,纯用白描手法,不以词语惊人而以意境取胜。

  第十首诗,李白以轻快的笔调描写山乡的自然风光:嘉木成林,满山葱翠,白鹭横飞,白猿长鸣。但末二句笔锋陡转,劝诫人们不可去观赏这里的山光水色,因为那凄厉的猿声使人愁肠寸断。

  第十一首诗,诗人选择了两块不寻常的岩石,描写它们雄奇峻峭的姿态,绘制了一幅十分壮观的画面,倾诉了诗人对秋浦山水的爱慕之情。

  第十二首诗,写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第十三首诗,写江南水乡之景和民间采菱男女之情,也是先写景,后写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关联、渗透、交融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语近情逸,令人神远。

  第十四首诗,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第十七首诗,也是最后一首,以黯然离别秋浦作结,传达了一种伤感的情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68-270 .2、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189-21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百叶桃花

: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百叶桃的一枝连续双朵桃花傍晚开得更红,它们窥视着窗户映照着翠竹显现出更加精巧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尚书被侍史们簇拥着进入宫廷去了,只有百叶双桃伴随着我这郎官住宿在这官署之中。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2、 卞孝萱 张清华.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28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kuī)窗映竹见玲珑。
百叶桃:碧桃,桃的一种,又称千叶桃。百叶,花重瓣,瓣多或重叠的意思。双桃:双朵桃花在一枝,或双果实在一起,或子母桃。窥:或作归,或作临,此从嘉祐杭本。见:同“现”。玲珑:本指玉声,此指空明貌。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jìn)中。
侍史:古制尚书进内庭值班时由侍史护从。此处代指尚书。天上:指内庭。仙郎:古称尚书省诸曹郎官为仙郎。韩愈当时官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属尚书省,故称仙郎。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2、 卞孝萱 张清华.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28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此诗抒发作者迁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职务近枢要,得与朝事的愉快心情。桃花象征着春天。双桃暗示韩愈身兼两大重任,感觉到自己春天的来临,只是人生四十以后晚了些。此诗说明,呼吁发扬儒学仁和思想的韩愈终于在四十岁之后,开始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春天,可以穿上绯红官服且身兼双职,只是还没有完全实现理想,还有些寂寞罢了。巧妙的是,此诗用拟人化手法,以碧桃自述,更觉百叶桃花鲜红明媚、体态玲珑,活灵活现,犹如桃仙美女玉立窗前。写景抒情,不弱王右丞小诗。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云:首句“晚”字即呼起下连,第二愈淡愈艳,透出“晚更红”。

参考资料:

1、 卞孝萱 张清华.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