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dì)雪梅残。
嫩黄:指柳色。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蒂:根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残: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cuán)。
“光景”句:意思是风光明秀,而引起了无限的闺阁怨情。光景,风光景色。闺阁:代指女子。行行坐坐:空虚无聊,行坐不安。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攒:聚集,这里指皱眉。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楼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胡言午.年光往事如流水 南唐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2、 高文炳.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63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shēng)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笙歌:吹笙唱歌。容易:轻易。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jiāo)绡(xiāo)掩(yǎn)泪思量遍。
征鸿:远行的大雁。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鲛绡: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掩泪:掩面而泣。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胡言午.年光往事如流水 南唐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32、 高文炳.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63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这里所写的不是感情之事迹,而表达的却是感情之境界。所以上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之生命陨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二句,才开始正面叙写人事,而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遥遥相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与人之分散,正是无常之人世之必然的下场,所以加上”容易”两个字,正如晏小山词所说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也。面对此易落易散的短哲无常之人世,则有情生命之哀伤愁苦当然乃是必然的了,所以落花既随风飘转,表现得如此缱绻多情,而诗人也在歌散酒醒之际添得无限哀愁矣。“昨夜笙歌”二句,虽是写的现实之人事,可是在前面“梅落繁枝”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的衬托下,这二句便俨然也于现实人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了。
下半阕开端之“楼上春山寒四面”,正如后一首《鹊踏枝》之“河畔青芜”,也是于下半阕开端时突然荡开作景语。正中词往往忽然以闲笔点缀一二写景之句,极富俊逸高远之致,这正是《人间词话》之所以从他的一贯之“和泪试严妆”的风格中,居然着出了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高致的缘故。可是正中又毕竟不同于韦、孟,正中的景语于风致高俊以外,其背后往往依然含蕴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意。即如后一首之“河畔青芜堤上柳”,表面原是写景,然而读到下面的“为间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才知道年年的芜青、柳绿原来正暗示着年年在滋长着的新愁。这一句的“楼上春山寒四面”,也是要等到读了下面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二句,才能体会出诗人在楼上凝望之久与怅惘之深,而且“楼上”已是高寒之所,何况更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则诗人之孤寂凄寒可想,而“寒”字下更加上了“四面”二字,则诗人的全部身心便都在寒意的包围侵袭之下了。以外表的风露体肤之寒,写内心的凄寒孤寂之感,这也正是正中一贯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如后一首之“独立小桥风满袖”、此一首之“楼上春山寒四面”及《抛球乐》之“风人罗衣贴体寒”,便都能予读者此种感受和联想。接着说“过尽征鸿”,不仅写出了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而且征鸿之春来秋去,也最容易引人想起踪迹的无定与节序的无常。而诗人竟在“寒四面”的“楼上”,凝望这些漂泊的“征鸿”直到“过尽”的时候,则其中心之怅惘哀伤,不言可知矣。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五个字,“深浅”二字,正写出暮烟因远近而有浓淡之不同,既曰“深浅”,于是而远近乃同在此一片暮烟中矣。这五个字不仅写出了一片苍然的暮色,更写出了高楼上对此苍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怅惘的哀愁。于此,再反顾前半阕的“梅落繁枝”三句,因知“梅落”三句,固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而此“楼上春山”三句,实在也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不过,“梅落”三句所写花落之情景极为明白清晰,故当是白日之所见,至后半阕则自“过尽征鸿”表现着时间消逝之感的四个字以后,便已完全是日暮的景色了。从白昼到日暮,诗人为何竟在楼上凝望至如此之久,于是结二句之“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便完全归结到感情的答案来了。“一晌”二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解释为“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引秦少游《满路花》词之“未知安否,一晌无消息”,以为乃“许久”之义,又引正中此句之“一晌凭栏”,以为乃“霎时”之义。私意以为“一晌”有久、暂二解是不错的,但正中此句当为“久”意,并非“暂”意,张相盖未仔细寻味此词,故有此误解也。
综观这首词,如上所述,既自白昼景物直写到暮色苍然,则诗人凭栏的时间之久当可想见,故曰“一晌凭栏”也。至于何以凭倚在栏杆畔如此之久,那当然乃是因为内心中有一种期待怀思的感情的缘故,故继之曰“人不见”,是所思终然未见也。如果是端己写人之不见,如其《荷叶杯》之“花下见无期”、“相见更无因”等句,其所写的便该是确实有他所怀念的某一具体的人;而正中所写的“人不见”,则大可不必确指,其所写的乃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这种感情可以是为某人而发的,但又并不使读者受任何现实人物的拘限。只因为端己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乃是“记得那年花下”及“绝代佳人难得”等极现实的情事;而正中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则是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冥漠。端己所写的,乃是现实这情事;而正中所表现的,则是一片全属于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所以正中词中“人不见”之“人”是并不必确指的。可是,人虽不必确指,而其期待怀思之情则是确有的,故结尾一句乃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思量”而曰“遍”,可见其怀思之情始终不解,又曰“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悲苦哀伤。曰“鲛绡”,一则可见其用以拭泪之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乃愈可见其泣泪之堪悲,故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其实正中此词,原来所写的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
全词充满了象喻之意味,因此末句之为男子口吻抑为女子口吻,实在无关紧要,何况美人、香草之托意,自古而然,“鲛绡掩泪’‘一句,主要的乃在于这几个字所表现的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这才是读者所当用心去体味的。这种一方面写自己主观之情意,而一方面又表现为托喻之笔法,与端己之直以男子之口吻来写所欢的完全写实之笔法,当然是不同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名篇词例选说:北京出版社,2014:7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春天即将过去,空荡荡的庭院仍是一片静寂。双双飞舞的彩蝶,在亭栏间穿来穿去,傍晚的时候,帘外又在滴着稀稀落落的雨。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她含着深深的愁情,独自倚在绣帏里,玉炉中只剩下一点残香,袅袅的轻烟时断时续。这正是最让人愁苦不堪的时节,东风又吹得满树春花纷纷飞去。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78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77-6783、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18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jiàn)舞,帘卷晚天疏雨。
欲暮:即将逝去。闲庭:寂静的庭院。槛:栏杆,这里指亭栏。
含愁独倚闺(guī)帏(wéi),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闺帏:此指闺房。玉炉:熏炉的美称。销魂:形容极其哀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78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77-6783、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18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已无心肠料理玉炉香烟。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离别相思之情。诗人以风华之笔,运幽丽之思。全词写得清新柔美,婉转多姿。
当春光消逝落红无数的时候,人们不免产生一种怅惘的心绪。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春光给人带来生活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也悄悄带走人的青春年华。这首词在暮春时节风雨花飞的背景下,抒写闺中春愁,它所蕴含的春思清韵,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意蕴。上阕写晚天疏雨、粉蝶双飞。一般地说,春天的蜂儿蝶儿,多在日间和风日丽的花树丛中穿飞。而作者笔下的双双粉蝶,偏于晚天疏雨中穿槛而飞,其点缀寂寞庭户,反衬闺中人孤独境况的用心,不言而谕,粉蝶双飞本是无意,但在有情人的心中,顿起波澜,牵动春思:她对青春幸福的向往,对爱人的期待,通过这对比鲜明的画面暗示给读者。下阕写闺中人在期待中的失望。晚天疏雨中,天气微寒,她独倚帷帐双眸含愁,任“玉炉烟断香微”。只是当帘外闲庭中东风摇荡花树,满树花飞如雨的景象才将她从痴迷中唤醒,春光匆匆归去,不禁使她销魂荡魄。
毛熙震是花间派词人,但这首词的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清丽疏淡,情味蕴藉,与“花间”秾丽香艳、镂金错彩的风格迥异。作者写的闺中人,不描摹其体态衣妆,不明言其多愁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点明其期待与失望,再以“玉炉”一句烘托其期待已久,相思之苦,其余各句,均于景物描写中带出她的形影与神态,这正是词论家所称道的融情入景的功力。词中所摄取的双飞的粉蝶、晚天疏雨、东风花树等景物,是最富于表现暮春清韵和闺中人春愁的典型景物,将它们和谐地组合起来,使全词有了直观的画面,具有诱人的美感,情景交融,了无痕迹。前人论词的章法,讲究“短章蕴藉”,言尽意不尽。此词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蕴藉的佳作。它那情在言外的意蕴,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尤其篇末“东风满院花飞”一句,形象凄艳,含蕴无穷。
参考资料:
1、 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3-244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绣花垫褥寂寞地放在帐子里,已经冰冷,只有倚着屏风的枕头仍带着芳香的气味。小小的庭院里,花朵上的露珠就像哭泣时流下的泪水,连景物也带着浓浓的春意。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刘晨和阮肇确实不是仙洞里住着的人,而嫦娥终究是月宫中的仙子。这一生,我恐怕无法追求到自己心爱的女子!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流苏:帐上的垂须,此借代为帐子。绣茵:绣花垫褥。山枕:指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惹香尘:这里是带着芳香的气味之意。香尘,香雾。
刘阮(ruǎn)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刘阮:南朝宋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人物刘晨、阮肇二人的合称。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又离乡,不知所终。信非:确实不是。信,诚然。嫦娥: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东邻:借代为美女之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大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又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蛾眉皓齿。”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满阁画帘高卷。
雨后初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对的燕子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满满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不知不觉已看到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夜风卷起台阶上的落花,微微拂过罗衣,只感到春寒袭人。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129 .2、 朱孝臧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5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砌:台阶。
黄昏独倚朱阑(lán)。西南新月眉弯。砌(qì)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特地:特别。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129 .2、 朱孝臧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5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还写有“雨晴烟晚”。“新月眉弯”,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则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傍晚时分特有的景象。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这两句是说,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情色彩表现得十分强烈。双燕归巢是傍晚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近,通过“双燕飞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是虚则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这两句是说,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过片“黄昏独倚朱阑”一句,是承接“小阁画帘高卷”意脉的。从时间推移上由傍晚写到黄昏,说明她“独倚”的时间是很久的。从情怀寄托上明白写出了闺中少妇的“独倚”,表现了黄昏后的寂寞空虚的心境。这与上片“双燕飞来垂柳院”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此词的“燕归人不归”的怀人主旨。“西南新月眉弯”,是少妇凄凉冷落的“独倚朱阑”时所见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时期所见到的“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那种生机勃勃的热烈场面前后异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独倚朱阑”的少妇,面对高挂在西南夜空的一弯新月,给与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种望月怀人的心理,是闺中少妇面对此景极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末两句是说,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落花风”,是暮春季节所特有的事物,闺中人对此十分敏感。末两句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客观风寒刺激的反应,而是她主观意志的真实流露。时值暮春,春事将尽,绿肥红瘦。她意识到“落花风”吹落了大地的春花,也将吹落她的年华。不免产生红颜易老的感慨。但这种感慨作者写得极为含蓄,用风振罗衣而芳心自警的细节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手法是极为高超的。
这首词写的是传统题材,但我们在诵读时仍觉得清丽可喜,韵味无穷,这不得不叹服作者在构思上的独具匠心和遣词造句上的功力了。
参考资料:
1、 谷向阳 .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 .吉林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 :73 .2、 杨鸿儒 .唐宋词评译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3 :55 .3、 傅德岷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湖北 :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5 :144 .4、 吴熊和 .唐五代词三百首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1994 :210 .5、 李志敏 .宋词名家名篇鉴赏 .北京 :京华出版社 ,2011 :60 .6、 思履 .宋词三百首白银版 .北京 :中华华侨出版社 ,2013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