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妇

:
良人久不至,惟恨锦屏孤。憔悴衣宽日,空房问女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愿

陇西人,著名隐士,与韩愈、卢仝为好友,因韩愈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使得此李愿盘谷声名鹊起。这也使得李愿为千古之谜,至今不知“李愿”何许人也,以及更多的信息?由于时代久远,史料不详,至今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历朝历代都进行考究。但是纠正了“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的说法。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所选《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友人李愿居之”句下有小字注曰:“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归隐盘谷,号‘盘谷子’”。然而“李愿,李晟之子”这个说法并不可信———综合考察李晟、李愿、韩愈的史传资料,并无“李晟之子李愿”隐居盘谷的记载。 4篇诗文

猜你喜欢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5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1093、 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229-230

云物凄清拂曙(shǔ)流,汉家宫阙(què)动高秋。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yǐ)楼。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半开篱(lí)菊静,红衣落尽渚(zhǔ)莲愁。
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lú)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qiú)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5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1093、 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229-230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109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51-12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经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洞庭湖畔的树上猿啼声不断,乘着木兰舟悠闲地在湖中泛游。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明月从广阔的湖面上缓缓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美丽的云神始终不肯降临,使我终夜苦思,独自悲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2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3-404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微阳:微弱的阳光。楚丘:楚地的山丘。洞庭:洞庭湖。

(yuán)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广泽:广阔的大水面。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竟夕:整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2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3-404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这一首诗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暮过山村

: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9-580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寒水:此指清冷的流水。山家:山野人家。四邻:周围邻居。

怪禽(qín)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怪禽:此指鸱鸮(chīxiāo)一类的鸟。啼:后省略“于”字。旷野:空阔的原野。恐:此处为使动用法,使……惊恐。行人:出行的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fēng)不过秦。
初月:新月。终夕:通宵,彻夜。边烽:边境上报告战事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萧条桑柘(zhè)处,烟火渐相亲。
萧条:此处为稀疏之意。桑柘:此处用本意,桑木与柘木。烟火:指炊烟,泛指人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9-580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大概是鸱鸮一类的鸟。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65-9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宫中行乐词八首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之中,长大之后,轻盈的舞姿便经常在宫殿中皇帝面前表演。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头上佩戴鲜艳的山花,身穿绣着石竹花图案的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牵之后。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再也见不到皇帝的面了。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宫中的玉楼珠殿之上,有翡翠鸟在结巢,殿前的池水中置养着成到的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于是皇上从后宫中选能歌善舞的宫人,随辇游乐。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能职善舞者,在宫中谁可推为第一呢?当然非居住于昭阳殿的赵飞燕而莫属了。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苑林中长着卢橘,宫廷中种着葡萄。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在落日烟花之下,丝管齐鸣,春风骀荡。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莫说君王多游乐之事,如今天下太平,天子正与万民同乐呢!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影斜,日暮下朝之时,宫中多有乐事。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由于君王白天忙于政务,至夜晚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殡妃们在花间恶意谈笑,在明烛下娇声唱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在月光下尽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归去,我们还要请月宫中的嫦娥一起来欢歌醉舞呢!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殿内香风和暖依旧,纱窗外已现出黎明的曙光。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宫中的花朵竞相对朝日开放,池塘中已暗暗地长出了春草。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绿树间的小鸟开始歌唱,宫殿中舞女的身影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昭阳殿前桃李相间,明月渐斜,虽天色已明,但宫中的美人狂欢了一夜,兴犹未尽,仍在追逐嬉戏。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今日在明光宫中,还要结伴相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春风吹开了紫殿大门,一阵天乐吹下了珠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舞女们的舞蹈跳得惟妙绝伦,歌女们的歌声娇里娇气。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更令人开心的是在花香月明之夜。宫女们在玩藏钩的游戏,好一幅春官游乐图!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傲雪的寒梅已尽,春风染绿了杨柳。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宫莺唱着醉人的歌,檐前的燕子呢喃着比翼双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春日迟迟照着歌舞酒筵,春花灿烂映看漂亮的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傍晚时斜辉照着皇帝出游的彩仗,光彩一片,好不气派!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龙池之水映绿了南薰殿,北阙楼在一片红花中显现。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从太液池上传来阵阵莺鸣似的歌声,笙箫之音绕着池上的蓬莱山打转。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一阵仙女玉佩的碰击的叮咚响声传来,原来是宫人们在玩着扣彩毯为游戏。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今日天气真好,正是宫中行乐的好日子。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88 .2、 孙艺秋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5-246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9-185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小小:少小时。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山花插宝髻(jì),石竹绣罗衣。
石竹:花草名。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niǎn)归。
出:一作“上”。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散:一作“罢”。

柳色黄金嫩(nèn),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cháo)(fěi)翠,金殿锁鸳(yuān)(yāng)
玉楼:华美之楼。巢:一作“关”,又作“藏”。翡翠:翠鸟名,形似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金:一作“珠”。

选妓随雕辇(niǎn),征歌出洞房。
妓:同伎。此指歌女、舞女。雕辇:有雕饰采画的辇车。雕:一作“朝”。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pú)桃出汉宫。
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汉时引种长安。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竹:一作“烛”。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shǔ)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青楼:古时指女子所居之楼。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昭阳桃李月,罗绮(qǐ)自相亲。
自:一作“坐”。罗绮:本指罗衣,此代指穿罗绮之美女。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明光:汉宫名。此代指唐代宫殿。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xiū)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手握东西让别人猜,猜中者即胜。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迟日:春日白昼渐长,故曰迟日。《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毛传:“迟迟,舒缓也。”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彩仗:宫中的彩旗仪仗。

水绿南薰(xūn)殿,花红北阙(què)楼。
南薰殿:唐兴庆宫之宫殿名。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莺歌:歌如莺鸣。太液:唐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山。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88 .2、 孙艺秋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5-246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9-185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是李白奉诏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

  第一首写一位宫中歌妓的愁情。这位歌妓,身居皇宫,歌舞帝前,生活奢侈。但她并非嫔妃,不能受到皇帝的亲幸,歌舞一散,各自回家。因而处境尴尬,心理失衡。“愁”为全诗之眼。首二句言居室华贵,且在皇宫。三四句言服饰奇特,山花插鬓,石竹绣衣。五六句言其身份,出入宫闱常随天子车驾。末二点明诗旨,表现出歌妓欢愉后的内心孤寂。这首五言律诗四联全都对偶。

  第二首写歌妓中有人偶然被皇帝看中而极度受宠。其得幸的原因和赵飞燕完全相同,故以赵飞燕比之。前四句为比兴,以景物环境烘托宫女歌妓之美。首二室外花木,暗示美人嫩、白、香。三四殿内鸟雀,暗示善舞能言。五六句写选妓征歌。七八句写歌妓因能歌善舞而宠荣至极。此首前三联对偶。

  第三首写天子赏乐。“君王多乐事”为全诗之纲。首二句似写风景,细品却是说龙恩抚远,万方朝贡。三四句言风光宜人,音乐醉人。五六句言音乐之美妙,笛声如龙鸣水中,箫声如凤鸣,遂使凤凰纷纷从空中飞下。箫声之妙,如同箫史。末二句似称颂君王与民同乐,实际暗含讽喻,且与首二句呼应。

  第四首写帝与妃子嬉戏玩乐。“金宫乐事多”为全诗中心句。首句言宫中美景,且点明时令值春,以此陪衬。三四句言帝夜间无事,宫中路过。五六句写妃子花间游憩,帝过而笑,奔出花间;娇态可掬,为帝而歌。末二句言帝与妃子意兴不尽,愿明月迟度。。此二句字面意思是留住明月,好让月中嫦娥玩乐醉酒,实则让时光慢行,好多玩乐。

  第五首写在春光明媚的宫殿,帝与妃子相信相爱。“罗绮自相亲”是全诗中心句。首二句写宫廷门户,曙光初照,风香日暖。风香实为花香。三四句写阳光照耀,百花争艳,池草碧绿。“争”、“暗”是诗眼。争,见花之鲜艳繁多,暗,示草长疾速,为人不觉。五六句写鸟歌人舞,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相媲美。“昭阳”句总括以上六句,为下句作陪衬。“罗绮”句为全诗主旨。综上,全诗八句,前六句全是写景,第七句总括前六句,修饰限制帝妃活动的时令环境。前七句都是为最后一句作陪衬的,但分两层。

  第六首写宫女结伴游玩。“结伴游”为全诗之纲。“光明里”点明处所。中四句写宫中歌舞奏乐。乐为天乐,见其美妙;舞为艳舞,见其服丽;巧则舞姿娴熟;歌为娇歌,见其情态;半羞则娇态毕现。末二句写时至夜晚,宫女们趁月光、玩藏钩之戏。“花月夜”,一则点明游乐至夜,二则点明游乐环境之美。着一“笑”字,热闹场面跃然报纸上。“笑藏钩”与“结伴游”遥相呼应。

  第七首写宫中行乐。“行乐好光辉”为全诗中心句。诗分两段。前四句写景,为主体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写冬尽春来,梅落柳黄,为花木之景。“尽”“归”是诗眼。“尽”是说梅花整个落完;“归”使柳人格化。归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即春风使柳归来。三四句写莺歌燕栖。为鸟雀之景。“娇欲醉”、“语不飞”俱用拟人,极其生动。后四句写歌舞行乐。是全诗主体部分。五六句写日照歌席,花映舞衣,不胜光辉艳丽。第七句写时至夜晚,彩仗逶迤,宛若游龙,气势恢宏。第八句,“行乐”点明主体,“好光辉”盛赞行乐辉煌荣耀。

  第八首仍写宫女游乐。首二句写宫殿楼观水绕花簇。“绿”、“红”是诗眼,突出了水与花的特征,使之色彩更为鲜明。三四句乐声,以鸟鸣为喻,使读者易于体会。五六句写宫女游乐,其中有声有色。七八句言趁风日好,去游未央宫,拓展了游乐的地域范围。

  唐玄宗的旨意,原是再清楚不过的,就是要李白粉饰宫中的乐事。李白不能抗命,但遵命又违心。作为天才诗人,他想出了绝招:始则托言”已醉“,继而请求”赐臣无畏“。写的是”行乐“。诗人却有所”畏“,这就透露了消息。

  组诗中的景物:嫩柳梨花,春风澹荡,正是良辰美景;金屋、紫微,玉楼,金殿,不啻人间仙境;卢橘,葡萄,为果中珍品;盈盈,飞燕,乃人寰绝色;征之以歌舞,伴之以丝竹,正所谓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皆备。于是盛唐天子醉了,满宫上下都醉了。昏昏然,忘掉了国家黎民。他们拼命享乐,纵欲无已,全不顾自己正躺在火山口上,更看不到他们一手豢养的野心家已开始磨刀。而自称”已醉“的诗人,恰恰是这幅宫中行乐图中唯一的清醒者。他在冷静地观察,严肃地思考。他原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奉诏入京,满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励精图治的开元皇帝了。此时天才卓绝的李白,也只能做一个文学弄臣而已。如今偏要他作宫中行乐词,失望、痛苦,悲愤,啮噬着诗人的心。幸亏他有一枝生花妙笔,皮里阳秋,微言讽喻,尽在花团锦簇中。”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蛾眉粉黛,遍于宫廷,唯独没有贤才。”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里宫外,步步皆随声色,无暇过问朝政。内有高力士,外有李林甫,唐玄宗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他给自己的唯一任务,就是享乐。要享乐,就要有女人,于是杨玉环应运而生。这情景,令诗人想起汉成帝宠幸赵飞燕的历史教训。”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是讽刺,还是赞美,不辨自明。可惜,这当头棒喝,并没有惊醒昏醉的唐明皇,他完全沉沦了。行乐者已病入膏肓,天才诗人的苦心孤诣,毕竟敌不过绝代佳人的一颦一笑。李白最终认识到自己的讽喻无力,愤然离开了长安。

  李白的这组诗,写的是宫中行乐,种种豪华绮艳,曼丽风神,可谓应有尽有。但诗人孤标独醒,傲骨铮铮,偏要在“遵命”的文字中,加几根刺,挫一挫行乐者的兴头。他忧心如焚,透过这诸般“乐事”,看到的是行乐者的丑恶灵魂,想到的是荒淫误国的前车之鉴。因此,盈盈,小小,罗绮,宝髻,翡翠,鸳鸯,玉楼,这美不胜收的一切,经李白的妙笔一点,便在读者心目中统统化为一片污秽。只有诗人忧世济时的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言浅而意深、意微而词显的高超技巧,永远为后人所景仰。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5-246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9-185 .3、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50-5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园十三首·其六

: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当破晓之月对着帘幕,如玉弓挂于天边时仍伏案疾书。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难道没有看见辽东辽海一带还战乱连年吗?此时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晓月:指拂晓的月亮。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08-1013页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87-289页3、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55-6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