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记得在北方边关,专事去踏雪漫游,寒气冻硬了貂裘。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情意呵似河水悠悠。北游如一场短梦,梦醒后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禁不住老泪纵横,洒落在故都杭州。想借红叶题诗,却连一个字也无题写之处,那飘落的片片红叶已写满了忧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待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325-327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 第285-286页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diāo)裘(qiú)。傍(bàng)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指北游的生活。他们未到玉门关,这里用玉关泛指边地风光。清游,清雅游赏。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长河:指黄河。短梦:短暂的梦。江表:江外。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此代指故国旧都。晋谢安死后, 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后遂用为典实。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ōu)。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楚佩:《楚辞》中有湘夫人因湘君失约而捐玦遗佩于江边的描写,后因用“楚佩”作为咏深切之情谊的典故。弄影: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中洲:即洲中。赠远: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旧沙鸥,这里指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登楼:指汉末王粲避乱客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325-327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 第285-286页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江表,指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请老友给予谅解。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慨。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故人又要回去。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295-2297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325-327页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这些天门前溪水涨,情郎几度偷偷来相访,船小无法挂上红斗帐,不能亲热无计想,并蒂莲下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更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祈愿妾身成为红芙蓉,年年长在秋江上,再希望郎是花下浪,没有障碍与阻挡,随风逐雨时时来寻访。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83-284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dǒu)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chóu)怅(chàng)。
斗帐:一种形如覆斗的小帐子。无计向:犹言无可奈何。向,语助词。合欢:合欢莲,即双头莲,又名同心莲,指并蒂而开的莲花。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愿妾身为红菡(hàn)萏(dàn),年年生在秋江上;更(gèng)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菡萏:即荷花,莲花。更:一作“重(chóng)”。隔障:隔阂和障碍。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83-284此词上片叙事。起二句写这些天溪水涨满,情郎趁水涨驾船相访。男女主人公隔溪而居,平常大约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所以要趁水涨相访。说“几度”,正见双方相爱之深;说“偷相访”,则其为秘密相爱可知。这涨满的溪水,既是双方会面的便利条件,也似乎象征着双方涨满的情愫。
“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红斗帐,在古诗词中经常联系着男女的好合。采莲船很小,一般仅容一人,说“难开红斗帐”自是实情。这三句写不得好合的惆怅,说“难”,说“无计”,说“空”,重叠反复,见惆怅之深重。特别是最后一句,物我对照,将男女主人公对影伤神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抒情,紧扣秋江红莲的现境设喻写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二句承上,面对秋江中因浪随风摇曳生姿的红莲花(菡萏),女主人公不禁产生这样的痴想:希望自己化身为眼前那艳丽的芙蓉,年年岁岁托身于秋江之上;更希望情郎化身为花底的轻浪,与红莲紧密相依,没有障隔,在雨丝风浪中长相厮伴。用“红菡萏”和“花底浪”来比喻情人间亲密相依的关系,比得奇巧妙合,堪称作者一大创造。其妙处在于即景取譬,托物寓情,融写景、抒情、比兴、想象为一体,显得新颖活泼,深带民歌风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90-491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我曾在绍兴四年(1134)出守湖州时路过这里,时已秋深,道中荷花已一朵不存。到次年乙卯重来,是立秋后三日,只见满湖荷花盛开,舟前舟后,有如朝霞相映,一望无垠,遂记之以词。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划着小舟在荷塘上行驶了三天,小舟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着,两岸的荷花纷纷向后退去。我因为托病假才有机会来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满川雨后新秋的美丽景色。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后悔去年乘船时候太晚,只见得满塘残败的荷花。今年我拿什么来报君的恩情。只好乘船相送,一路繁花到青墩。
参考资料:
1、 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 第2卷 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604-605页2、 雨后微香.可惜风流总闲却:宋代词人的悲欢往事:京华出版社,2009年:172页余甲寅(yín)岁自春官出守湖(hú)州。秋杪(miǎo),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mǎo)岁,自琐(suǒ)闼(tà)以病得请奉祠(cí),卜(bǔ)居青墩(dūn)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yìng),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甲寅岁:即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春官:即礼部侍郎。出守:出任太守。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秋杪:秋末。无复存:意谓全部凋萎。乙卯岁:指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琐闼(:指宫殿门上镂刻的连琐图,这里代指宫门。奉祠:宋代设祠禄之官,有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卜居:用占卜选择定居之地。后泛指择地定居。青墩镇:湖州南边的一座小镇。在桐乡县北二十五里,与湖州乌镇一水相隔。朝霞相映:形容荷花盛开色泽鲜艳。
扁(piān)舟三日秋塘(táng)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扁舟:小舟。秋塘:指荷塘。平度:船在水面平稳行驶。病夫:词人自指。更值:又遇上的意思。洗新秋:形容雨后天空明净,犹如用水洗过一般。
去年长恨拏(ná)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拏舟:谓牵舟,这里指乘船。
参考资料:
1、 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 第2卷 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604-605页2、 雨后微香.可惜风流总闲却:宋代词人的悲欢往事:京华出版社,2009年:172页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词的上阕,以轻松的笔触捕绘了清新的景致,彰显出词人无官一身轻的潇洒自在。”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两句中,“三日”是写实,从临安到青墩,水路约需三日行程;“秋塘”点明季节和时间,用语精练而又准确;“平度”二字,写出了舟行的平稳,反映了词人心情的恬适。“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两句中,“病夫因病”,词人自称“病夫”,其实不过是“引疾”,不是真正有病。所谓“因病得来游”。也是一种因祸得福的遁词。表面上像是暗自庆幸,实际上是聊以白嘲,内心当藏有难言的痛苦。语言直而能纡,质而见巧,从而刻画了词人内心痛苦而外貌旷达的自我形象。
词的下阙“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两句,使词人的思绪从眼前转移到了过去,与上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空”字与前面的“长恨”相呼应,表达了无限怅憾的心情。从词情发展上来说,是一跌。“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二句,词笔又拉回来写乙卯岁奔赴青墩的情景,径承上阕意脉,抒发此时感慨。从词情来说是一扬。在这一跌一扬之中,词人的喜与恨种种感情变化,内心矛盾,便曲曲传出,沁人心脾。
全词在艺术结构上匀整对称,浓淡相宜,情景事浑然一体。行文意境清旷,抑扬跌宕,情寓景中,颇耐寻味。在虚虚实实中刻画了词人乐观旷达的自我形象。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740-741页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年:1045页3、 俞朝刚,周航.全宋词精华 (三):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第19页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许多往事涌心中。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如同陆机、陆云兄弟,初到京城还年轻。幸有妙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300-3042、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206-2073、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55-564、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28-229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gěng)耿;云山摛(chī)锦,朝露漙(tuán)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ān)无语,往事千端。
孤馆: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灯青:点着灯起床,灯发着青光。野店鸡号:说明走得早。野:村落。旅枕:喻旅店的睡眠。月华收练:月光像白色的绢,渐渐收起来了。耿耿:明亮的样子。摛锦:似锦缎展开。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色彩不一。溥溥:露多的样子。一说为露珠圆的样子。世路:人世的经历。劳生:辛苦、劳碌的人生。区区:渺小,这里形容自己的处境不顺利。鲜,少。微吟:小声吟哦。凭征鞍:站在马身边。词题小序说“马上”,作者骑着马行进。千端:千头万绪,犹言多。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yáo)舜(shùn),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cáng)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共客长安:兄弟二人嘉佑间客居沐京应试。长安,代指汴京。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少年:年纪轻。笔头千字:即下笔千言之意。胸中万卷:胸中藏有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行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袖手:不过问。优游卒岁:悠闲地度过一生。且斗尊前:犹且乐尊前。斗:喜乐戏耍之词。尊,酒杯。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300-3042、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206-2073、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55-564、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28-229这首词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此时,作者“凭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议论来。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词里的“二陆”用来比自己和弟弟苏辙。当年,他们兄弟俩俱有远大抱负,决心象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孟子》中语);像杜甫那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实现其“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上神宗皇帝书》)的政治理想。而且,他们兄弟俩“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伟大功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抚今追昔,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家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以及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结尾数句,作者表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下,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姑且保全身体,饮酒作乐,悠闲度日。整首词,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议论、成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
这首词的议论、抒怀部分,遣词命意无拘无束,经史子集信拈来,汪洋恣肆,显示出作者横放杰出的才华。词中多处用典:“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四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三句,”优游卒岁“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话:”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作者将上述典故灵活运用,推陈出新,生动地传达出自已的志向与情怀。
这首词的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上片的早行图与下片的议论浑然一体,贯穿一气,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头几句写景,以“孤”、“青”、“野”、“残”等字眼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一句,由自然景色转入现实人生。其后,词作由景物描写而转入追忆往事。“用舍由时,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现实。结拍数句表明作者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全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有形象的景象描写,有抽象地论说政治,又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文思连贯,一气呵成,体现了卓绝的才情。
这一词调,上片十一个四言句,下片八个四言句,多处用对仗,句法比较工整,而且,在许多整齐的句子之间,还穿插了几个长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长短相间,参差错落。这个词调适合于以赋体入词,但又最忌板滞,它不同于短篇令词,也不同于一般长调,是个较难驾驭的词调。两宋词人当中,辛弃疾填了九首,刘克庄填了二十五首,陈人杰填了三十一首,这算是较为罕见的。许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张炎等,都不见填制。但是,此调格局开张,掌握得好,却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苏轼这首《沁园春》词,上片写景,一下子罗列了七个四言句。前三个四言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句式相同,三脚并立。后四个四言句,“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组成“扇面对”,由“渐”字构成领头格,贯穿到底。七个四言句组织绵密,构成了一幅整体的画面。紧接着,“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仍用四言对句,“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这十一个整齐的四言句,除了靠“渐”、“凭”两个领格字提携,还由两个长短句“似此区区长鲜欢”及“微吟罢”,在当中辗转运气。于是,十一个四言句,就不至于像是拆开来的七宝楼台,不成片段。下片八个四言句略有变化。前四个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对”,其中,“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自成对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二句不对。其余与上片大致相同。这段议论,先由换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两个长短句叙事,承接上结所提“往事”,然后铺排议论。领格字“有”,从字面上看,仅管领“笔头”“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个四言句,词意还是相贯通的,六个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闲处看”,还是具有一定气势的。最后,由一个三言短句“身长健”停顿蓄势,“但”字提携、转折,带上两个四言句“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为全词作结。
总之,《沁园春》词是苏轼以诗人句法入词的尝试,已稍露东坡本色。但这首词在艺术上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如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词作比较,就觉得《沁园春》以抽象的说理议论代替具体的形象描述,不如以情动人之作,具有那么大的感人力量。比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但前者总不及后者那样有意境,那样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300-3042、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206-2073、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23-625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
西风软拂着云雾般的发鬟,思量往昔的情事,如同流水一去不还。当初我们曾用紫罗丝带打成鸳鸯结,那些海誓山盟还清清楚楚地心间。但他完全不记得这些温情缱绻,我枉自织成璇玑回文图,也无法使他心还意转。不知有多少次,我的心仿佛碎了一般。在花蒂安上枯萎的花朵,真是枉然。怎耐雨覆云翻,我对他感情太深而缘分太浅,宛如在石上磨玉簪,最容易折断。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红色的楼阁之外,愁压空去沉沉昏暗,月光淡淡,偏照我深夜无眠。无论是阴晴聚散,只能随顺上天的安排和意愿。枉自为相思而憔悴消瘦,却又是为了哪般?姑且在醉酒中暂把愁遣,你难道没有看见,长门宫中青草蔓延,春风中陈皇后泣涕涟涟?一时糊涂而贻误半生,后悔不如早戴荆钗把夫君陪伴。如今只能在暮色中独倚修竹,直到满头白发的晚年。
参考资料:
1、 卢晋 傅的岷.《宋词鉴赏词典》:崇文书局,2005:479对西风、鬓(bìn)摇烟碧,参(cēn)差(cī)前事流水。紫丝罗带鸳鸯结,的(dí)的(dí)镜盟钗(chāi)誓。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zān)脆。
摸鱼儿: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名《摸鱼子》。双调,一百十六字,押仄声韵。鬓摇烟碧:形容鬓发如碧空烟霭般蓬松散乱。鬓,鬓发。参差:纷纭杂乱。前事:过去的事情。罗带:丝织的衣带。鸳鸯结:即同心结,古代用罗带制成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的的:明白,清清楚楚。镜盟:用乐昌公主事。钗誓:陈鸿《长恨歌传》载,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夕,授金钗钿盒为信物,愿世世恩爱不移。在此表示对爱情的忠贞。浑:全漫:徒然回文:十六国时窦滔妻苏慧织锦成文以寄相思。安花著蒂:花朵落地,再将它给拾起置放在花蒂上。比喻爱情已经破裂,难以恢复。雨覆云翻:比喻变化无常。分窄:缘分太薄。分,情分。石上玉簪脆:喻男子负心背盟,将女子遗弃。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一时左计。悔不早荆(jīng)钗,暮天修竹,头白倚(yǐ)寒翠。
朱楼:指富丽华美的楼阁。月痕::月影;月光。无寐:不睡;不能入睡。枉了玉消香碎:指女子不必殉情而死。枉,何必。玉消香碎,比喻女子死亡。长门:长门宫,陈皇后失宠后,汉武帝将她幽居与此宫。明妃,即王昭君。左计:打错了主意。荆钗: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指女子因贫寒而装束简陋。暮天:傍晚的天空。修竹:高高的竹子。寒翠:指常绿树木在寒天的翠色。
参考资料:
1、 卢晋 傅的岷.《宋词鉴赏词典》:崇文书局,2005:479这首词刚一看似乎是写一位弃妇的痛苦心情,其实更有深意。上阕开头展现一位被西风吹乱鬓发的妇人形象,牵起对于往事的回忆。下阕即景抒怀,表达被弃的痛苦。“阴晴”句转作自慰,但又不甘心“被弃”的遭遇。最后终于意识到痛苦根源:是错结了富贵鸳鸯。开篇三句:“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写一位女子对着瑟瑟的秋风,鬓发蓬乱,满腹心事。意在说明:这个女子的遭遇很不幸,内心异常矛盾和苦痛。此刻,她浸入对往事的追忆,品尝着爱情幻灭的苦涩的滋味。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女子回忆她和情人情投意合时的情景。男子给她系上佩戴鸳鸯结丝带,表示他们的缕缕柔情,山盟海誓永不分开。“镜盟”,借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事,表示夫妻决不离异。“钗誓”,典自陈鸿《长恨传》唐玄宗和杨贵妃“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笔锋一转,男子负心绝情前秦时苏蕙苦苦思念丈夫窦滔,织锦用来写首尾都能诵读的诗寄到远方,回文、织锦之典,用来指寄给丈夫的书信。女子“手织回文”,寄给情人而不得消息,依然伤悲而已。
上承定情,负誓,“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女方从男方漠然反应中看出事情已无可挽回,努力将是徒劳而已。爱情的花朵已经凋落,流不焉再有情。“雨覆云翻”,句出自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比喻男子的态度没有恒常。女子一片真心,付之东流,两人的爱情无法再维持下去了,最终走上了不可挽回的绝路。
这几句表明了女子的愿望,但男子态度无情无义,终于走上像玉簪一样摧折。“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女子站在楼头,思绪万千。朱楼外,天空中沉沉云雾,被她心头沉重的愁绪压得似乎要坠落下来似的。以云衬愁,哪知愁比云更厚更重。夜幕降临,月突破云的包围,洒下银色的光辉,使她久久不能安眠。几点愁肠,几处苦痛。
“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阴情”偏取“阴”义,意表爱情生活的不幸。嗟叹重拾,觉悟顿生。既然天意如此,也只好顺从天意,尽管为此而“玉消香碎”即忧郁憔悴至死,也不是枉活一场?
“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想得通了,心胸顿觉豁达。“长门青草”,源于五代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和韦庄《小重山》“绕庭芳草绿,倚长门”,又借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于长门宫事以自喻。“春风泪”王安石《明妃曲》“泪湿春风鬓脚垂”。春风指面,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句“画图识得春风面。这几句是女子的自我宽慰。宠辱皆是过眼烟云,终究是一场空。完全不必为云而耗神。
“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荆钗”,《烈女传》讲:“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表示妇女的服饰朴素。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赞颂妇女生活清贫寂寞而品质忠贞高尚。女子后悔当年一时糊涂,以致落个弃妇的下场,倒不如就做一个贞女,一直过着寂寞清贫的生活。词在悔恨交加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词用典或化用前人诗词成句的地方很多,但融化无迹,如同己出,十分自然精切。上片陈思往事,叙事性很浓,作者运用比喻和比喻性很强的典故来写,收到了叙事清晰、生动形象、词简意丰的效果。下片书写愁绪和悔恨之情,自铸词语和融化典故除了仍有上述特点外,还善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而更增强了抒情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作者是宋末遗民。从他所处的时代看,词写的似乎并不单纯的弃妇之恨,还寄托着词人亡国之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177-2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