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八十九

:
万里羇孤夜忆家,边城吹角更吹笳。
须臾敕使传言语,今日天庭赏雪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42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双双燕·咏燕

: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164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cī)池欲住,试入旧巢(cháo)相并。还相(xiàng)(diāo)梁藻(zǎo)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春社:古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度:穿过。帘幕:古时富贵人家多张挂于院宇。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相:端看、仔细看。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软语:燕子的呢喃声。翠尾:翠色的燕尾。红影:花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míng)。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dài)双蛾(é),日日画阑独凭。
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柳昏花暝:柳色昏暗,花影迷蒙。暝:天色昏暗貌。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天涯芳信:给闺中人传递从远方带来的书信。古有双燕传书之说。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黛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画阑:雕花的栏杆。凭:倚靠。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164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像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沈际飞评这几句词说:“‘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草堂诗馀正集》)妙就妙在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恐正是从诗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吧!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最高的评价。王士祯说:“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花草蒙拾》)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是写燕子在飞行中捕捉昆虫、从花木枝头一掠而过的情状。“飘然”,既写出燕子的轻,但又不是在空中漫无目的地悠然飞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说“快拂花销”。正因为燕子飞行轻捷,体形又小,飞起来那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就好似“分开红影”了。“爱贴地争飞”,是燕子又一种特有的飞翔姿态,天阴欲雨时,燕子飞得很低。由此可见词人对燕子观察异常细腻,用词非常精刻。词中写燕子衔泥筑巢的习性,写软语呢喃的声音,也无一不肖。“帘幕”、“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等,也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描写燕子的常典。“差池欲住”,“差池”二字本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芹泥雨润”,“芹泥”出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便忘了天涯芳信”则是化用南朝梁代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诗意,反从双燕忘了寄书一面来写。

  这首词刻划双燕,有环奇警迈之长,不愧为咏物词之上品。至于求更深的托喻,则是没有的,有的论者认为,“红楼归晚”四句,有弦外之音隐喻韩侂胄之事,虽可备一说,但总不免穿凿太深,反而损害了这首词深广细致的韵致。

参考资料:

1、 高原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13-18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满庭芳·碧水惊秋

: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mù),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zhēn)(chǔ)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洞房:深邃的内室。砧杵: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

伤怀。增怅(chàng)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lí)边黄菊,知为谁开。谩(mán)道愁须殢(tì)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lán)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殢酒: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金波,月光。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明董其冒《评注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往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致;“催”字,写尽哀痛之切。“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等人执政,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约词风。

  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忽然向花发问,此问虽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诗说:“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大概是最早的开了问花之风。秦少游的老师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里说:“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足见在诗人眼中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东坡又在《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不仅问了花,而且花还作了回答。秦少游把问春花改为问秋菊,不止是为了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系来看,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这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达到。

  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从此词可以看出: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世人传诵。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写中展现的。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满庭芳》,即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卷起帘幕,独自依靠在弯曲的栏杆上,远处江面辽阔,傍晚的天空无边无际。望着家乡的方向,满目相思泪。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几点浪花随意的腾起,岸边沙鸥扑腾着翅膀翱翔天际。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

帘卷曲阑(lán)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曲阑:“阑”同“栏”,栏杆;曲阑就是弯曲的栏杆。暮天:傍晚的天空。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ōu)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扑鹿:形容拍翅声。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又名《江亭怨》,原题于荆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并不可考,《冷斋夜话》、《异闻录》等著作言其是吴城小龙女之作,使这首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

  以词意来看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但由其艺术手法来看,其内容之深刻,画面之丰富,手法之巧妙,给人感受之丰富不似一个初出笔坛的少女之作。

  词的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之际。”怀着难言的哀愁,少女寂寞孤独地倚在栏杆上,面对暮色笼罩下的群山,泪眼朦胧,遥望故乡。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这句话意思是说少女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家乡江西的方向。上片短短四句,却把少女那种满腔哀怨的感情,满目思乡之泪,形象与情感、人与物、景与情深然一体。

  词的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丽情感。受惊的沙鸥任意飞翔,而自己却流落异乡,有家难归一股难言的伤感顿上心头。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雪花喻浪花。扑鹿,象声词,指沙鸥拍翅的声音。此句用意巧妙,不言少女伤怀,却言沙鸥不受羁绊,实际上把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与沙鸥自由翱翔作了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她的无限伤感流露纸端。“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少女多想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却在转瞬之间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多么形象,又是多么生动,一幅少女思乡感伤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美的愉悦。

  这首词妙语横生,妙意满目。语句不多但词意深远,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使人余味不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春水溢满了池塘,花儿在枝头绽放。那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黄鹂鸣声婉转。东风轻轻软软的撩动着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春天白昼渐长,可惜春梦太短。醒来后只见烟雾迷蒙的杨柳低处,燕子双双飞舞,令人无限羡慕。百无聊赖,只好在窗前以红子斗棋,独自游戏。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2312、 俞朝刚,周航 主编.全宋词精华 2.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913、 竺金藏 选注.分调绝妙好词 浣溪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514、 刘尊明,朱崇才 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5945、 高远 主编.学生必背 唐宋词三百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16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wéi)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正体为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乱香深里: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乱香,即花丛。语:指黄鹂的啼叫声。黄鹂:也称“黄莺”、“黄鸟”,鸣声婉转。弄帘帏:吹拂着窗帘和帏幕。弄,拂弄,吹拂。帘帏,帘帐,帐子。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dòu)棋时。
交飞:双飞。柳烟低:形容柳叶低垂的轻柔之态。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玉窗:装饰华丽的窗子。红子:指红色的棋子。斗棋:下棋游戏。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2312、 俞朝刚,周航 主编.全宋词精华 2.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913、 竺金藏 选注.分调绝妙好词 浣溪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514、 刘尊明,朱崇才 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5945、 高远 主编.学生必背 唐宋词三百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16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此词上片从视觉、嗅觉、听觉以及触觉等角度写春天对闺中少妇的感官刺激,下片由上片生发,写闺中少妇沉浸于相思之中的情态。全词虽只有六句而每一句都独立形成一组景致,六个画面完美、和谐地组合成特殊的意境,通过景物抒写闺怨,写景饱满酣畅,言情深隐蕴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尽显。

  此词上片点染环境,依次写闺中人所见、所闻、所感,层层进逼,对景观的感受自远及近,人渐渐地被渲染出来。开头的“水满池塘花满枝”一句从视觉角度写盛春景色。接连用两个“满”字来表现水与花,是从唐代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名联化出,十分贴切地展现楼外春光满眼。“乱香深里语黄鹂”把颜色之鲜艳转化为气味之传播,在听觉感受上增设嗅觉一层,显得春天更为生动。在语意上与前一句既有衔接,又另成一境。其中“乱香”承接前句“花满枝”,一个“乱”字,写出百花争艳的春日胜景。“语黄鹂”中“语”字是将黄鹂的鸣叫想象成低语的表现,饶具情思,黄鹂软声细语的啁啾之态因而更加突出。

  “东风轻软弄帘帏”一句从触觉角度写春色,将繁茂的春景与“帘帏”中人联系起来,一个“弄”字,几许撩人,“帘帏”二字则点示出人的存在。从池塘到花丛,再到院中帘帏,景物之间虽无脉络可循,却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此句写春风翻动帘幕,虽未写人,而人物情思已隐隐显露。帘外春光灿烂,人却在帘幕深处,是情慵意懒,没有出游赏春的心思,还是满心愁绪,怕孤身一人见春伤怀。对此句中并未直言,因而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显得笔致轻巧。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两句写日长之时,主人公百无聊赖,于是用午睡打发时光,偏偏好梦易醒,醒过来之后,梦中的美好消逝无踪,不觉间归燕交飞,烟柳迷茫,日又西沦,前句直露,后句微婉,有错落之致。其中“燕交飞”饱含情致,既是对“春梦”氛围的烘托,更暗示了“春梦”的内容,透出“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的潜在意向,见燕子双飞,更突显闺中少妇的孤独;而柳又引出离愁别绪。其中“交”字将燕子引颈相戏的亲昵模样描写得十分贴切。接下来“玉窗红子斗棋时”一句以事结题,本旨拍合,味淡而永,流露出无可奈何中的奈何,无所用心中的用心。“玉窗”、“红子”构成一幅色泽鲜明、温润美好的图画,仿佛可以看见主人公斜倚玉窗,纤纤素手捏起鲜艳红润的棋子,懒懒下棋的模样。

  全词没有花费笔墨讲述主人公的心情,情感的表达亦不见痕迹,只通过景物勾勒情思,但全词处处含情,主人公的困懒和孤寂蕴涵于浅淡的文字中,韵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2312、 李文禄,宋绪连主编;余冠英,杨仁恺,张震泽,刘万泉 顾问.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727-7283、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 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235-2364、 程自信,许宗元 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4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书韩干牧马图

: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南山之下,汧水渭水之间,我可以想象出开元天宝那些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朝廷建立八坊养马,连秦川都觉得太狭隘,四十万匹骏马奔驰,似阵阵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马儿毛色各异,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头似龙,颈似凤,有狞恶有俊妍。奇姿逸态,令人叹为观止,也有些劣性马,跳踉嘶叫,混杂其间。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绿眼睛的胡人以善养马出名,每年剪毛刷马,精心挑选,供给天子的御马监。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天子临池观马,左右侍从美女三千,红妆在日光的照耀下分外光鲜。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楼下的玉螭口中吐出不绝的寒水,马群在水波中奔跑溅起水花似箭。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画工们把笔舐满了颜料临摹,曹霸和弟子韩干的画技压倒群贤。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内厩的马多肉臀部肥圆,能在画肉时画出骨相,真是难上加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马匹戴着黄金羁白玉勒,马鞍子是罗绫绣成,它们遭到鞭打火烙已伤天全,怎比得韩干画上的马,神骏天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你看,一望无际的平沙上,细草蒙蒙似绵,马儿轻逸快捷,恐后争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这些马真该让王良挟着鞭子赶上青天,为什么要俯首拉车,留在人间?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2-932、 马亮.苏轼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85-87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83-86

南山之下,汧(qiān)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韩干:大梁人,官太府寺丞。善画人物,尤工鞍马。初师曹霸。天宝中召入供奉,悉图宫中名马。南山:指秦岭,在陕西陇县南。汧渭:汧水及渭水,均在陕西。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

八坊分屯(tún)(ài)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八坊:唐时置八坊于岐、豳、泾、宁间,管理马匹,地广千里。秦川:指陕西、甘肃东部一带。四十万匹:开元时令王毛仲管马政,至十三年,马有四十三万。

(zhuī)(pī)(yīn)(luò)(lí)(liú)(yuán),白鱼赤兔骍(xīng)(huáng)(hàn)
“骓”二句:指形形色色的马。骓,毛色苍白相杂的马。駓,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骃,浅黑间白的马。骆,黑鬣的白马。骊,纯黑的马。骝,黑鬣的红马。騵,白腹的红马。白鱼,两目似鱼目的马。赤兔,红马。骍,红黄色的马。騜,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鶾,长毛马。

龙颅(lú)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nú)顽。
奇姿:特殊的姿态;上面所说的“狞”,其实就是奇姿。逸德:秉性纯良。弩顽:难以驯服、质地不好的劣等马。隐:隐藏,夹在中间。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jiǎn)刷供帝闲。
碧眼胡儿:谓牧马人,据诗,知唐时牧马人多为长着碧蓝眼睛的少数民族的人。胡儿,西域少数民族。鲜:鲜明,此处意为灵活。剪刷:剪毛和洗刷,此乃牧马人分内的事。帝闲:内廷的马厩。

(zhè)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柘袍:黄袍。此代指皇帝。临池:谓临池学习书法。池,砚池。三千:谓宫女之多。

楼下玉螭(chī)吐清寒,往来蹙(cù)踏生飞湍(tuān)
螭:传说中无角的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作为器物装饰。此指池边吐水的螭首。蹙踏:踢,踏。

众工舐(shì)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舐:以舌取食或舔物,这里是说用手舔笔。众工:众画工。朱铅:指绘画的颜料。曹霸:唐著名画家,魏曹髦之后。天宝末曾奉诏画御马及功臣,官至左武卫将军。

(jiù)马多肉尻(kāo)(huí)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厩马”二句:说内厩马肥胖,难以画出骨相。尻脽,臀部。韩干画马善于表现骨相,故云。

金羁(jī)玉勒绣罗鞍(ān),鞭(biān)(chuí)刻烙(lào)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羁:马笼头。勒:马络头。鞭箠:用马鞭子鞭打。箠,马鞭。烙:灼,烧。伤:伤害。天全:不遭受任何伤害的自然状态,即本性。

平沙细草荒芊(qiān)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平沙:广漠的沙源,此谓草原。荒芊绵:草原上的荒草,长得很茂盛,绵延不断。芊,茂盛。惊鸿: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鸿受惊就飞得快。脱兔:逃跑的兔子。比喻行动非常迅速。脱,逃脱。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yuán)
王良:《苏轼诗集》引宋人注:“王良,赵简子时御者。”《淮南子·览冥训》说王良善御马。后引申为星名。《晋书·天文志》:“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挟策飞上天”出于此。策:马鞭。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据《苏轼诗集》宋人注引《晋书》:“蔡漠戏王导,短辕犊车。”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2-932、 马亮.苏轼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85-87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83-86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题画马的诗,自从杜甫写了《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等名作后,数百年间,几成绝响,到了苏轼,才继武杜甫,作了此诗及《韩干马十四匹》等优秀作品。

  苏轼这首古风,题的是《牧马图》,起首便擒题,从韩干所处的时代及地点写起,说见了这幅图,仿佛见到了关中南山下、汧渭二水间开元、天宝年间养马的盛况。诗没有直接从图入手,故意示以迂回,便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感觉。词句又有意长短参差,中间以排比,跳荡突兀。清方东树感叹说“如生龙活虎”,纪昀对这句式也很赞赏,说:“若第二句去一‘之’字作一句,神味便减。”古人论诗,认为贵在工于发端,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起手贵突兀。”并举王维“风劲角弓鸣”,杜甫“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参“送客飞鸟外”等篇,认为“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苏轼这首诗的开端也是如此,明明是题画,却对画不着一字,旁出奇兵,令人瞠目,为下吟咏铺设了广阔的余地。

  由时间、地点,诗接着咏马,仍不写画而述实事。诗写道,唐玄宗时,设置八坊,养有四十万匹马,各种毛色的马都很齐全,而皇帝御厩中的马,气概更是不凡。从“八坊分屯”句至“往来蹙踏”句十二句,诗用绚丽的词藻,铺排马的神态毛色,使人应接不暇。在形容时又各有侧重,二句写颜色,二句写神态,二句写牧马人应题;余下数句,又旁及宫廷盛况,带写到马,才思横溢,喷薄而出。在句格上富有变化,写毛色的句子,《御选唐宋诗醇》指出是本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诗“鸦鸱雕鹰雉鹄”句,清王士禛又提出是学《急就篇》句法,“由其气大,故不见其累重之迹”。这首诗全篇学杜甫,插入这两句学韩愈的诗,便在雄浑肆荡中带有了奇崛生新、硬语盘空之态。

  诗写到这里,已经神旺气足,把唐玄宗时有关养马的事作了详尽的介绍,以下才开始入题,但仍用“众工舐笔和朱铅”作衬,引入绘画;接句写到了韩干,但前四字“先生曹霸”还是衬,真正入题只有“弟子韩”三字而已。能在大段描写后入题,已打破了题画诗的常规;入题后仍然不急于着题,更属不易。出人意料的是,诗在匆匆轻点题后,忽然又远荡开去,转写画马之难。诗说天子马厩中的马肥而多肉,不易表现骨相,韩干却能“肉中画骨”,更见工力。同时,又用厩马装饰华美、加鞍着辔、烙上火印,失却马的神韵作反衬,正式赞叹韩干所画“近自然”,笔力奇横。诗中真正花在写画上的只有这几句,因为衬跌得很足,所以表现得十分饱满,回观前面大段描写,又似乎句句写的是画面。因此,下文便立即进入收煞。收煞时,诗仍不肯平平,又别出一意,说画中马的神骏,应当与天马相并共提。这样一结,陡起波澜,被纪昀赞为:“到末又拖一意,变化不测。”诗的结句,又是苏轼借马陈述胸中的抱负,抒发不平。“不合作诗云‘王良挟矢飞上天,何必俯首求短辕’,意以骐骥自比,讥讽执政大臣无能尽我之才,如王良之能驭者,何必折节干求进用也”(《乌台诗案》)。这意思,也与苏轼在同年所作《韩干马十四匹》诗的结句“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相同。

  苏诗多奇句奇篇,这首诗尤为突出。诗是题画,但全诗真正涉及画的只有数句,所以纪昀说:“章法奇绝。”这批语正点出了苏诗恣肆不常的本色。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2-932、 马亮.苏轼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85-873、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83-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