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双白鹄

:

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

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濆。

岂不慕前侣,为尔不及群。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

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

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吴迈远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坐桂阳之乱诛死。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所做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诗风质朴。吴迈远是南朝宋诗人,属于元嘉体到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作家。刘宋一代,虽然未能形成像后来齐、梁时代那样大规模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但向后者过渡的痕迹已较为明显。宋武帝刘裕就经常诏命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宋书》及《南史》多有记载。 11篇诗文

猜你喜欢

代东门行

: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受伤禽鸟畏惧惊弦,倦行旅客厌倦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离歌之声令客伤情,送着行者皆都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涕泣交流肝肠断绝,即将离去再做别语。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况他乡长久别离?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漫漫长路征驾渐远,天色昏暗白日已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路旁人家掩门长卧,远行游子刚吃晚餐。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野风呼号吹动草木,远行游子肝肠寸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吃梅常常苦于味酸,穿戈每每苦于凉寒。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徒有音乐高朋满座,怀忧之人不能展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放声高歌聊以自宽,愈发引起愁绪万端。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第161页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第149页

伤禽恶弦(xián)惊,倦客恶离声。
伤禽:为箭所伤的飞禽。这里用的是更赢射雁的故事。《战国策。楚策》记载:更赢以无箭的空弓射得了一只大雁,他说他罚邰希葜那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伤口痛,鸣声悲是因为失了群。在这种情况下,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就惊慌高飞,于是由于伤口的剧痛而掉了下来。恶(wù):厌恶。弦惊:弓弦放开时发出的声响。倦客:倦游之人。离声:离歌之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断客情:即伤客心,使行人伤心。宾:宾客,指送行者。御:侍者。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心断绝:肠断心碎,以喻悲痛到了极点。去:离去。诀:话别。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一息:喘息之间,顷刻。不相知:指不在一起。

遥遥征驾远,杳(yǎo)杳白日晚。
征驾:远行的车子。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yì)中饭。
闺:闺门,内室之门。夜中:夜半。夜:用作动词,穿的意思。饭:用作动词,用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gě)常苦寒。
梅:梅子。葛:葛布,一种做单衣用的夏布,用葛茎的纤维织成。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指音乐。解颜:开颜,指欢笑。这二句是说空有满座的人演奏乐曲,也不能使愁人心情快乐。忧人:即指游子。不解颜:欢笑不起来。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弥:益,更加。恨:遗憾,不满意。端:头绪。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第161页2、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第149页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诗的前六句写离别时的送别场面,运用顶真修辞手法,将这几句一线贯穿。接连出现两个“离声”和“涕零”。增强了诗的缠绵悱恻之情。给诗定了沉郁的基调。诗的首句,借用惊弓之鸟的典故,用以比喻“倦客恶离声”——久倦羁旅的游子最厌恶、最害怕的便是离歌之声,勾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为突出其表达效果,连用两个“恶”字来充分烘托游子极度厌恶、畏忌远行的气氛,既增强了类比性,也加重了感情色彩。但是,“恶”之偏至,这就是人世间之所以有不幸的一个原因吧。第三句的开头便用“离声”二字顶上,声情之急,节奏之紧,直令人难以喘息。“离声”一出,不仅去者伤情,就连送行的宾客和驾车的仆夫亦不禁潸然泪下,诚所谓“一曲离歌两行泪”,“天涯去住各沾巾”。此情此境,行子更难自持,只见他伤心落泪,挥泪而去,去去又回,依依话别。这几句由声而写到情,由己之情写到宾御之情,由宾御之情再回到己之情,回环往复,层层递进,把那种两情互感的情绪、场景和气氛,表现得一气贯注,淋漓尽致,以上将离情写足。下面两句说片刻的分离都会使人难受,何况是远游异乡的长久别离呢。叙议结合指出如此离伤的原因。应该说这个议论也是充满真情实感的,所以谭元春说它“甚真甚真,有情人之言”(《古诗归》)。因果相依,不着痕迹地为诗的上一段作了小结。同时,“异乡别”又为下一段写离乡远行之况作了准备。这种“住而未住”、“藕断丝连”的转接方式,很像词中的“过片”。可以想见词中的一些艺术手法,在诗人的创作中早有实践,只不过没有明确地上升为一种文学形式(词)中的自觉的艺术法则。

  诗的第二段说车儿在漫漫长途上远行,颠簸摇晃了一天,又是日落黄昏,夜幕笼罩了静寂的大地,眼看周围的人家都掩门入睡了,可是远行的游子直到半夜才盼得一顿晚餐。黑夜里,听着野风呼号,草木哀鸣,更令人肝肠寸断。这几句由白天而写到夜晚,其间有人、有事、有景、有情,脉络清晰,丰而不杂,将行役之苦写得历历在目。“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两句引向对游子征途中苦难生活的描述。“遥遥征驾远”以下六句,游子驱车不停地走向遥远的地方,白日杳杳又到傍晚了。这个时候,在家的人早已关起门来唪觉,而在外的游子,午夜还在做饭。野外的寒风吹动草木,发出萧萧的声响,游子不由悲从心生,肝肠欲断。诗人这几句诗,写出了漂泊天涯,流浪江湖游子的真实感受。“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两句,诗人运用平常的事物,从衣、食这两个角度做比,写出游子在外的“酸”、“苦”,耐人寻味。这里突然插入两个比喻——吃梅总觉得酸,穿着葛麻布衣总是难以御寒的——这必然之理人人皆懂,然其酸、寒之状,他人难言,而只有食者、衣者自知。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必然”与“自知”。行役之苦,只有行子自知,自伤自苦,真切深刻,更为感人;而“必然”又为下文设置了前提,食梅苦酸,衣葛苦寒,一如人情苦别,乃事之必然,无法回避。即使在宾朋满座,丝竹盈耳之时,忧伤的游子亦无法表现出一丝欢颜,正是“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张谓《送人使河源》)。有时候自己也想长歌自慰,但其结果呢,只有引来更深长的愁恨。这就意味着不论客观环境如何,亦不论主观努力如何,行子之愁,愁不可销。诗人总是力图透过离愁表象的描述,以回折顿挫的笔法,将诗思引向更深刻更概括的情理之中;诗中的比喻用得灵活生动、自然贴切,有的能领起全篇,有的则能网络上下,在情理表达,叙事逻辑,章法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四句诗人满腹忧愁,坐于席上,即便丝竹满座,仍不能忘掉忧愁。要唱辞长歌来聊以自慰,哪知更牵动起心中的悲苦。可这仅仅是“长恨”的开始,日后苦难“万端”会源源不断涌来,腹中悲苦,难于化解,足见其悲苦之深重。

  诗歌开篇就用了一个新奇惊人的比喻,把疲于奔波的人对再一次起程比为惊弓之鸟。鸟是因为身体受伤,而人则是心里受伤。因此,当受伤的心再一次听到别离之声,立时紧张而痛苦,完全没有宴饮的心情。再想到自己别离后的遥遥征程,曾经奔波的情景一时跳入脑海。而在傍晚时分,更是令人心碎。别离之后,一边是亲友家人的无尽孤独,一边是游子茫茫的征途。想到这些,再好的东西,都无法下咽,再动听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那忧伤的心情,那痛苦的脸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开解了。最后,诗人说,本想振作起来,唱一支歌,自我宽慰,但未曾想到,长歌未尽,憾恨之心再起。这首诗诗人巧妙化用典故,合理运用顶真修辞渲染烘托气氛,格调沉郁,感情真挚。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740页 2、 蔡景仙.汉魏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第271页3、 郑国周.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第13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岭表赋

: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只见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向广州押送犯人,谁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大庾岭雄伟高大,阻隔内外,下面没有潜行于地下的流水,上面没有平直的道路,獐和兔子看到山冈就转身返回,鸿雁目睹山峰便折回翅膀往回飞。从山脚往上攀登踏上山坡之后,接着又往下走到山边。回头看走过的路山峰倾斜,眺望前方的石阶边缘陡峭。看朝霞白云围绕着峰峦,听溪流从高处流入涧溪。岩石罗列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怪异奇特杂乱交错。不是高山也不是丘陵,是楼阁也是城楼。斑纹彩色像绣布,皎洁白净似月亮。蔓生地衣类植物攀附于绝壁之上,青苔在浅水轻轻滑过。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288-289

  见五渎(dú)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岭表:亦称岭外、岭南,通常指今广东、广西一带地方,但这里只是指大庾岭。五渎、六水:泛指大庾岭区域的各条溪水江河,非实为“五”“六”。写:通“泻”,急流倾泻。南驰:往南奔流。挥灵海:指向灵海,即奔赴灵海。“灵海”疑指广州。委输:把物质装上车船叫委,转运到他处交卸叫输。原指运送物质,此指押送犯人。孰:谁。石穴之永归: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jūn)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hé)。既陟(zhì)(lù)而践坂(bǎn),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yǎn),眺前磴(dèng)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xiù),听夕流之注涧(jiàn)。罗石棋布,怪谲(jué)横越。非山非阜(fù),如楼如阙(què)。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luó)(màn)绝攀,苔衣流滑。
  若乃:发语词,无实义。长山:指大庾岭。大庾岭又名塞上、塞岭、台岭。传说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岭下,故名大庾,又叫庾岭。款跨:雄伟高大。乖隔:阻隔。伏流:潜行于地下的流水。夷迹:平直的道路。麕兔:獐和兔子。旋归:转身返回。反翮:折回翅膀往回飞。既……遂……:……之后,接着又……。陟麓:从山脚往上攀登。践坂:踏上山坡。山畔:山边。倾巘:山峰倾斜。磴:石阶。绝岸:边缘陡峭。抱岫:围绕着峰峦。注涧:从高处流入涧溪。罗石:岩石罗列。棋布: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怪谲:怪异奇特。横越:杂乱交错。阜:土山,丘陵。阙:门楼,城楼。斑采:斑纹彩色。类、若:似,像。萝蔓:蔓生地衣类植物。绝攀:攀附于绝壁之上。苔衣:青苔。流滑:浅水轻轻滑过。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288-289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谢灵运酷爱山水,他的山水诗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和锤炼的辞句描绘优美的自然景物。他的赋作,也同样和山水景物有着紧密的联系,此赋即是他写景赋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赋分为两段。第一段写作者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自己被流放将一去而不得回归。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这篇赋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情感真挚。

  第一段写他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被流放到南方的自己,表现一去而不得回归的伤感。

  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写大庾岭所见景物。先以“长山”二句总写岭的高大雄伟。其后则做具体的描绘,以“下无伏流”,正面夸耀岭的高大;“上无夷迹”,夸耀山路的险峻。又以“麕兔”二句侧面表现岭的高峻。“既陟麓”四句回写自己的行程,后路倾谳,前磴绝岸,既照应上文的“长山款跨,外内乖隔”,又表现出自己遭遇的坎坷和前途的险恶。“看朝云”以下,则具体写眼前所见景物,感官上由视觉到听觉,时间上从早到晚,由眼前罗列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到远方姿态万千的群山,以及绝壁上的萝蔓,山涧溪流下的苔衣,一一写来,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如在目前。虽然身处逆境之中,仍不忘对他乡优美山水景物的欣赏与赞美。较之于他的山水诗,由于省去了体玄悟道的内容和说理的成分,就更充分地表现出他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但由于生死未卜,前景渺茫,所以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淡淡的忧伤情调。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谢灵运的创作无论是诗还是赋,都遵循着这一“新变”的规律,力求创新,吸收前代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不为古人所束缚。他能称雄当世,赋作上的成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21-1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华山畿·啼相忆

:

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

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
一边哭一边回忆,泪水就像漏刻里的水一样,从白天到晚上一直流个不停。
啼相忆,泪如漏(lòu)刻水,昼夜流不息。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别赋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盖住金杯吧谁有心思喝酒,搁置琴瑟啊泪水沾湿车前轼木。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所以离别虽给人同一种意绪,但具体情况却不相同。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至于像高头骏马配着镶银的雕鞍,漆成朱红的车驾饰有采绘的轮轴,在东都门外搭起蓬帐饯行,送别故旧于金谷名园。琴弦发出羽声啊箫鼓杂陈,燕赵的悲歌啊令美人哀伤;明珠和美玉啊艳丽于晚秋,绫罗和纨绮啊娇媚于初春。歌声使驷马惊呆地仰头咀嚼,深渊的鱼也跃出水面聆听。等到分手之时噙着泪水,深感孤单寂寞而黯然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又有自惭未报主人恩遇的剑客,和志在报恩的少年侠士,如聂政击杀韩相侠累、豫让欲刺赵襄子于宫厕,专诸杀吴王、荆轲行刺秦王,他们舍弃慈母娇妻的温情,离开自己的邦国乡里,哭泣流泪地与家人诀别,甚至擦拭泪血互相凝视。骑上征马就不再回头,只见路上的尘土不断扬起。这正是怀着感恩之情以一剑相报,并非为换取声价于黄泉地底。钟磬震响吓得儒夫脸色陡变,亲人悲恸得尽哀而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有时候边境发生了战争,挟带弓箭毅然去从军。辽河水一望无际,雁门山高耸入云。闺房里风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绿草芬芳。旭日升临天际灿烂光明,露珠在地上闪耀绚丽的色彩,透过红色的雾霭阳光分外绚烂,映入春天草木的雾气烟霞弥漫。手攀着桃李枝条啊不忍诀别,为心爱的丈夫送行啊泪水沾湿了衣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至于一旦到达绝远的国度,哪里还有相见的日期。望着高大的树木啊记下这故乡旧里,在北面的桥梁上啊诀别告辞。送行的左右仆从啊魂魄牵动,亲戚宾客啊落泪伤心。可以铺设树枝而坐啊把怨情倾诉,只有凭借杯酒啊叙述心中的伤悲。正当秋天的大雁啊南飞之日,正是白色的霜露啊欲下之时,哀怨又惆怅啊在那远山的弯曲处,越走越远啊在那长长的河流边。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黄河北岸。曾佩带琼玉一起浴沐着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烟袅袅的金炉旁。郎君结绶做官啊一去千里,可惜妾如仙山琼草徒然芬芳。惭对深闺中的琴瑟无心弹奏,重帷深掩遮暗了高阁上的流黄。春天楼宇外关闭了青翠的苔色,秋天帷帐里笼罩着洁白的月光;夏天的竹席清凉啊白日迟迟未暮,冬天的灯光昏暗啊黑夜那么漫长!为织锦中曲啊已流尽了泪水,组成回文诗啊独自顾影悲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或有华山石室中修行的道士,服用丹药以求成仙。术已很高妙而仍在修炼,道已至“寂”但尚未得到真情。一心守炼丹灶不问世事,炼丹于金鼎而意志正坚。想骑着黄鹤直上霄汉,欲乘上鸾鸟飞升青天。一刹那可游行可万,天上小别人间已是千年。唯有世间啊看重别离,虽已成仙与世人告别啊仍依依不舍。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下界有男女咏“芍药”情诗,唱“佳人”恋歌。卫国桑中多情的少女,陈国上宫美貌的春娥。春草染成青翠的颜色,春水泛起碧绿的微波,送郎君送到南浦,令人如此哀愁情多!至于深秋的霜露像珍珠,秋夜的明月似玉珪,皎洁的月光珍珠般的霜露,时光逝去又复来,与您分别,使我相思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所以尽管别离的双方并无一定,别离也有种种不同的原因,但有别离必有哀怨,有哀怨必然充塞于心,使人意志丧失神魂滞沮,心理、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创痛和震惊。虽有王褒、扬雄绝妙的辞赋,严安、徐乐精深的撰述,金马门前大批俊彦之士,兰台上许多文才杰出的人,辞赋如司马相如有“凌云之气”的美称,文章像驺奭有“雕镂龙文”的名声,然而有谁能描摹出分离时瞬间的情状,抒写出永诀时难舍难分之情呢!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680-687

  黯(àn)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wēi)迟于山侧。棹(zhào)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shāng)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huǎng)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qiū)之离霜。巡层楹(yíng)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zhí)(zhú),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黯然:心神沮丧,形容惨戚之状。销魂,即丧魂落魄。秦吴:古国名。秦国在今陕西一带,吴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绝国:相隔极远的邦国。燕宋:古国名。燕国在今河北一带,宋国在今河南一带。蹔:同“暂”。逶迟:徘徊不行的样子。棹:船桨,这里指代船。容与:缓慢荡漾不前的样子。讵前:滞留不前。此处化用屈原《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的句意。掩:覆盖。觞:酒杯。御:进用。横:横持;阁置。玉柱:琴瑟上的系弦之木,这里指琴。沾:同“沾”。轼:成前的横木。怳:丧神失意的样子。沈彩:日光西沉。沈,同“沉”。楸:落叶乔木。枝干端直,高达三十米,古人多植于道旁。离:即“罹”,遭受。曾楹:高高的楼房。曾,同“层”。楹,屋前的柱子,此指房屋。锦幕:锦织的帐幕。二句写行子一去,居人徘徊旧屋的感受。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意:同“臆”,料想。飞扬:心神不安。万族:不同的种类。

  至若龙马银鞍(ān),朱轩绣轴(zhóu),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sì)马之仰秣(mò),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xián)涕,感寂寞而伤神。
  龙马:据《周礼·夏官·廋人》载,马八尺以上称“龙马”。朱轩:贵者所乘之车。绣轴:绘有彩饰的车轴。此指车驾之华贵。帐饮:古人设帷帐于郊外以饯行。东都:指东都门,长安城门名。《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金谷:晋代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所造金谷园。史载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送者倾都,曾帐饮于金谷园。羽:五音之一,声最细切,宜于表现悲戚之情。琴羽,指琴中弹奏出羽声。张:调弦。燕赵:《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额如玉”句。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赵。上春:即初春。驷马:古时四匹马拉的车驾称驷,马称驷马。仰秣:抬起头吃草。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驷马仰秣。”原形容琴声美妙动听,此处反其意。耸:因惊动而跃起。鳞:指渊中之鱼。语出《韩诗外传》:“昔者瓠巴鼓瑟而潜鱼出听。”造:等到。衔涕:含泪。寂漠:即“寂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lì)泣共诀,抆(wěn)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惭恩:自惭于未报主人知遇之恩。报士:心怀报恩之念的侠士。韩国:指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刺杀韩相侠累一事。赵厕:指战国初期,豫让因自己的主人智氏为赵襄子所灭,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挟匕首欲刺死赵襄子一事。吴宫: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燕市: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高渐离为了替荆轲报仇,又一次入秦谋杀秦王事。沥泣:洒泪哭泣。抆:擦拭。抆血,指眼泪流尽后又继续流血。衔感:怀恩感遇。衔,怀。买价:指以生命换取金钱。泉里:黄泉。金石震:钟、磬等乐器齐鸣。骨肉:指死者亲人。

  或乃边郡(jùn)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xūn)。日出天而曜(yào)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yūn),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负羽:挟带弓箭。辽水:辽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流经营口入海。雁山:雁门山。在今山西原平县西北。耀景:闪射光芒。腾文:指露水在阳光下反射出绚烂的色彩。镜:照耀。朱尘:红色的尘霭。照,日光。烂,光彩明亮而绚丽。袭:扑入。青气:春天草木上腾起的烟霭。烟煴:同“氤氲”。云气笼罩弥漫的样子。爱子:爱人,指征夫。

  至如一赴绝国,讵(jù)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jīng)兮憎恨,惟樽(zūn)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méi)
  讵:岂有。乔木:高大的树木。班:铺设。荆:树枝条。尊:同“樽”,酒器。湄:水边。

  又若君居淄(zī)右,妾家河阳,同琼珮(pèi)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shòu)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huì)高台之流黄。春宫閟(bì)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diàn)清兮昼不暮,冬釭(gāng)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淄右:淄水西面。在今山东境内。河阳:黄河北岸。琼佩:琼玉之类的佩饰。绶:系官印的丝带。结绶,指出仕做官。瑶草:仙山中的芳草。这里比喻闺中少妇。徒芳:比喻虚度青春。晦:昏暗不明。流黄:黄色丝绢,这里指黄绢做成的帷幕。春宫:指闺房。閟:关闭。簟:竹席。釭:灯。

  傥(tǎng)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cān)(luán)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傥:同“倘”。华阴:即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县南。上士:道士;求仙的人。服食:道家以为服食丹药可以长生不老。还山:即成仙。一作“还仙”。寂:进入微妙之境。传:至,最高境界。丹灶:炼丹炉。不顾:指不顾问尘俗之事。炼金鼎:在金鼎里炼丹。骖:三匹马驾车称“骖”。鸾: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少别:小别。谢:告辞,告别。以上写学道炼丹者的离别。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lù)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guī),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下:下土。与“上士”相对。桑中:卫国地名。上宫:陈国地名。卫女、陈娥:均指恋爱中的少女。渌波:清澈的水波。南浦:泛指送别之地。圭:一种洁白晶莹的圆形美玉。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hài),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diāo)龙之声,谁能摹(mó)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别方:别离的双方。名:种类。盈:充盈。折、惊:均言创痛之深。渊:即王褒,字子渊。云:即扬雄,字子云。二人都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严:严安。乐:徐乐。二人为汉代著名文学家。金闺:原指汉代长安金马门。后来为汉代官署名。是聚集才识之士以备汉武帝诏询的地方。彦:有学识才干的人。兰台:汉代朝廷中藏书和讨论学术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680-687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离别是人生总要遭遇的内容,伤离伤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江淹的《别赋》择取离别的七种类型摹写离愁别绪,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其题材和主旨在六朝抒情小赋中堪称新颖别致。

  文章眉目清晰,次序井然。其结构类似议论文,开宗明义,点出题目,列出论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首段总起,泛写人生离别之悲,”黯然销魂“四字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中间七段分别描摹富贵之别、侠客之别、从军之别、绝国之别、夫妻之别、方外之别、情侣之别,以“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的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段则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打破时空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其结构又似乐曲中的ABA形式,首尾呼应,以突出主旨。

  《别赋》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作者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概括,提炼,择取不同的场所、时序、景物来烘托、刻画人的情感活动,铺张而不厌其详,夸饰而不失其真,酣畅淋漓,信然能引发共鸣,而领悟”悲“之所以为美。作者对各类特殊的离别情境,根据其各自特点,突出描写某一侧面,表现富有特征的离情。作者力求写出不同离怨的不同特征,不仅事不同,而且情不同,境不同,因而读来不雷同,不重复,各有一种滋味,也有不同启迪。

  善于抓住特征,善于选择素材,还必须有相应的语言技巧,方可描写出色。《别赋》的文饰骈俪整饬,但却未流入宫体赋之靡丽,亦不同于汉大赋的堆砌,清新流丽,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名句,如溪流山中,着落预判,千古传诵。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680-68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陵遇风献康乐

: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原拟孟春即动身,牵延仲春未成行。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奔赴上路远有期,思念不尽离别情。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打点行装待吉日,泛舟前往乐良辰。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展望前程乐观少,回顾往事遗憾深。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仁兄道别感伤多,远送郊野又一程。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饯行效外亭馆里,握别湖南水清静。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挽留对话同悲伤,行客眷念情难分。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池塘弯曲隐舟楫,远望隔断匿身影。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迟缓踏上漫长路,忧惧远悲存于心。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远悲徒然自制止,路长愁思向谁倾?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行走不停路转远,越去越远迟缓增。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昨日起锚浦阳北,今天停泊浙江滨。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云层聚集掩重岭,急风涌起飞流惊。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断续细雨润丘泽,飘飘雪花洒山林。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浮云遮掩峰峦暗,积雪覆盖田野隐。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曲塘深处停行旅,通达大河无船行。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面临渡口不得过,风浪阻隔船下帆。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寂寞冷落沙洲边,景象惨淡心如焚。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西望萌生行游叹,东看兴起凄怆吟。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怨恨郁结成疾患,如何忘忧去病根?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袁本良.古诗精华:巴蜀书社,2000:第583页2、 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 第三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67页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西陵:指钱塘。康乐:指谢灵运,是惠连的从兄,与惠连友善,曾同游始宁墅。指:打算,决定。盂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人常于季节名称前冠以孟、仲、季,以表季节中的月次。春仲:即仲春,指春季的第二月。

(qū)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趣途:上路。趣:同“趋”,趋向,奔赴。歇:尽,竭。成装:整理好行装。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良辰:谓好日子。陶:乐,喜悦。嘉月:嘉美的月份,指春月。

(zhān)涂意少悰(cóng),还顾情多阙(quē)
瞻:向前望。悰:乐。阙:缺憾。

哲兄感仳(pǐ)别,相送越坰(jiōng)林。
哲兄:对兄长的敬称,此指谢灵运。仳别:分别。仳:别离。坰林:野外的树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mèi)澄湖阴。
饮饯:设宴饮酒饯别。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分袂:分手。袂:衣袖。澄湖:明净的湖水。阴:水之南曰阴,此谓湖水的南面。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凄凄:悲伤貌。留子:留下的人,指灵运。眷眷:依恋向往貌。浮客:犹言“游子”,指诗人自己。

回塘隐舻(lú)(yì),远望绝形音。
回塘:曲折的堤岸。舻栧:船头和船桨。形音:形影和声音。

(mǐ)靡即长路,戚( qī)戚抱遥悲。
靡靡:迟迟,缓慢貌。即:就,往。戚戚:忧伤貌。抱:怀着。遥悲:远途之悲。

悲遥但自弭(mǐ),路长当语谁!
弭:终止。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mí)迟。
转:更。去去:意谓离去愈来愈远。弥:更。迟:长久。

昨发浦阳汭(ruì),今宿浙江湄。
浦阳:浦阳江,又称浦江。钱塘江支流。汭:河流转弯处。浙江:水名。古渐水,又名之江,以其多曲折,故称浙江。湄:水边。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屯云:聚集的云层。曾岭:高山。曾:通“层”,重叠。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零:落。坟:高地。泽:沼泽,聚水的洼地。洒:洒落,散落。林丘:树木和土丘,泛指山林。丘:丘陵,低矮小山。

浮氛晦崖巘(yǎn),积素惑原畴(chóu)
浮氛:飘动的云雾。晦:暗。崖巘:高崖险峰。巘:山峰。积素:积雪。素:白色,用以指代白雪。惑:迷惑。意谓分辨不清。原畴:平畴原野。原:原野。

曲汜(sì)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曲汜:曲折的水流处。汜: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薄:通“泊”,停泊。停旅:驻留的旅人。

临津不得济,伫(zhù)(jí)阻风波。
津:渡口。济:渡。伫楫:停船。伫:停止。楫:船桨,此代指船。

萧条洲渚(zhǔ)际,气色少谐和。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洲渚:水中陆地,大的曰洲,小的曰渚。气色:景象。谐和:即和谐,协调,意谓赏心悦目。

西瞻兴游叹,东睇(dì)起凄歌。
兴:起。 游叹:离家在外的感叹。东睇:向东望。睇:小看,泛指看。凄歌:悲歌。

积愤成疢(chèn)(mèi),无萱将如何!
积愤:久积之愤。愤:怨恨。疢痗:忧伤,疾病。无萱:没有忘忧草。萱:忘忧草,意为不能忘忧。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袁本良.古诗精华:巴蜀书社,2000:第583页2、 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 第三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67页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一至四句叙述了诗人临行前那一缕淡淡的哀愁。“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指明了启程的季节不是孟春正月,而是仲春二月。谢灵运有答诗云“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邀”,也可以证明俩人的分手是在二月。念路途遥远,离情即迫。行装业已打点完毕,行前再与族兄泛舟赏月。这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早已不复存在,遥望着伸延不尽的路途,难免又生悲慨。“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则暗示了此次出仕的矛盾心情。本来,步人仕途,为日后一展宏愿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石,这应当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诗人却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

  五至八句描绘了诗人与族兄分别时那一幕伤感的场面。“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垌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族兄送了一程又一程,越城郭,穿林间,饯饮之后,终于在湖畔长揖作别了。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史载,灵运无所推重,惟与惠连结忘年交。景平元年(423年)灵运由永嘉郡去职移居会稽,过视了年仅十七岁的谢惠连,便大相知赏。元嘉五年(428年)灵运表陈东归,复与惠连等共为山泽之游。《谢氏家录》载:灵运每对惠连辄有佳句。其在永嘉供职时,竟日思诗不得,忽梦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这一名句。灵运颇以为得意,常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可见两人之一往情深。这次分手是难舍难分的。更何况,这一年春正月,与谢灵运深构仇隙的会稽太守孟颛颉告发灵运谋反,灵运只好诣阙上表以自解,被命为临川内史。这就意味着,这次离别非同以往,两人都要远离会稽,各奔东西了。这更加剧了久结于怀的离愁别绪。“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执手话别,意绪绵绵。一叶轻舟渐渐的隐去了,身影渐小,别音渐消。

  九至十二句刻画了诗人拭泪启程后的戚戚怀抱。“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行迈靡靡,中心遥遥,长路漫漫,前程难料。这些,诗人以为自己尚可排解,但内心的忧思又向谁来倾述呢。“行行道转远,去去行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离愁是绵长的,像一条路,走到哪里,它就伸延到哪里。正如李后主所感悟到的“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往今来的离愁,凝结成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诗句。后两句用“昨发”“今宿”等字眼,将时光推移,隐含着诗人别情的凄苦悠长。

  十三至十六句渲染诗人在西陵行舟受阻的场景。“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浓云滚滚,覆盖着层峦起伏的群岭,惊风阵阵,掀起了无数的浪花。霎时间,雨雪纷飞,润泽了大地,笼罩了林丘。“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则与诗题相映照。在这种恶劣的气候里,诗人被迫在岸边停泊下来。

  十七至二十句以悲慨的语调总括全诗。“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此借用《孔丛子》记载的“临津不济”的语句,既是凭古伤今,也是写的眼中实景。茫茫原野,万物萧条,自然逼出最后四句:“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不管西瞻也好,东睇也好,叹前程凶险,念知己已去,留下的只有悲慨,只有凄歌。积愤成疾,何以消忧。

  这首诗结构十分严整。它以倒叙的手法,通过景物的细致描写与时间的缓慢推移,将那淡淡的愁绪渐渐推向忧思难忘的极致,因而把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其诗,回环往复,丝丝入扣,给人以“渐入佳境”之感。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第82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