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官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粉红色的鸳鸯枕上雕刻缕金,华美的衣带束住华美的宫锦。夕阳似是有意,在我幽暗的小窗前光临。南园里的绿树上,一对黄莺柔情蜜语,唉,我再也难以入梦见你。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玉炉香暖,我还是频频添香,窗外柳絮轻扬飘荡。屋里尘烟弥漫,我却仍是不卷起珠帘。秋千在庭前闲立如画,唉,真是辜负了这一片艳阳天。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540-541宝檀金缕鸳鸯枕,绶(shòu)带盘官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宝檀:此处是指珍贵的檀色。绶:古代系帷幕或印纽的带子。《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之事。”郑司农云:“绶,组绶,所以系帷也。”贾公彦疏:“绶者,条也,以此条系连帷幕。”宫锦:原指宫中所织的锦绸,此指五彩帷幕。
玉炉香暖频添炷(zhù),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频添炷:多次加燃料。炷:此处指参有香料的燃料。轻絮:指柳絮。沉烟:沉香所燃之烟,味香。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540-541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秋夜,深闺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犹如远处的更漏声声,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筛帐的罗纹如水,帐上的绣鸳鸯似在窃窃私语,烛光轻摇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正悄悄地散去。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忆,他正漫游天涯浪荡无迹,无处得知他的音信,无处去把他寻觅。只听得帘外雨潇潇,如不尽的相思泪,落在芭蕉叶上滴滴。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56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76-477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58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tiáo)迢。鸳帷(wéi)罗幌(huǎng)麝(shè)烟销,烛光摇。
寂寥:寂寞空虚。漏迢迢:更漏之声悠长。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罗幌:丝罗床帐。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烟,一作“香”。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xiāo)潇,滴芭蕉。
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潇潇:风雨声,一作“萧萧”。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56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76-477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58这是又一阕抒写独处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绪的小令。
上片从时间的延续上来写孤独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写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闺,只觉夜长迢迢,愁苦绵绵。后两句是暗喻的写法。“鸳帷”应是成双作对共枕同寐之处,可是现今单身只影坐守空房,徒让“麝烟销”。这麝香之烟练绕,本应熏欢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销尽散去在时间的流逝里;红烛之光原当在情侣携手共入鸳帐时熄灭了的,可是目前挑灯夜候,烛泪低垂,孤影摇晃。处处都暗写孤独,暗写长夜难度。下片从空间上写“无寻处”,那个“玉郎”不知到哪儿去寻花问柳了。空间的阻隔愈大,孤独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时间的延续度也愈长,何况现今是“无寻处”,茫茫不知所去。词的结句非常含蓄有致。“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角度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表现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同时,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寥感。此时别无他声是令人更觉寂寥,而雨打芭蕉之声更比无声使人哀苦了。愈静愈孤寂,愈觉思念苦,雨点声声愈增静寂感,心境愈显豁地写出。此词意在言外,以物以景传情,显得委婉缠绵。比起《诉衷情》质朴中略见辛辣味的表现,这个女性似较前一个柔软温顺,尽管她们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现的颇具匠心。这首词突破了花间词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习,着意渲染主人公耳闻目见的景物,来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作者不在是一个轻薄无聊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在为主人公抒发哀怨,读来也便使人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无疑,这就很自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除此而外,这首词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引人注目之处。全词按上下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着力刻画,成功地为闺怨主题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烛光,都刻画了时间的漫长难捱;而下片所写的“玉郎”出外游荡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组合,往往会有很浅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7-238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06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秋雨不停地下啊!秋雨不停地下啊!不分昼夜,不停飘洒。昏暗的灯光下,她躺在冰冷的席垫上怨恨着和情人的分离,美丽的姑娘禁不住这样的悲哀。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西风渐渐急了起来,吹得窗前竹枝发响。时停时续地,她那敷着脂粉的脸上悬挂着两行泪水。本来很多次都约定好,每年秋天大雁归来的时候就能相见,而对方却又一次次地违期,眼看大雁归来了,人却没有归来。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fēi)霏。暗灯凉簟(diàn)滴分离,妖姬,不胜悲。
无昼无夜:不分昼夜的意思。霏:飘扬。簟:竹席,席垫。妖姬:美丽的姑娘。姬,美女。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nì)脸悬双玉。几回邀(yāo)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稍:逐渐,渐渐。喧窗竹:使窗前竹枝发响。腻脸:指敷着脂粉的脸。腻,光滑。双玉:两行泪。
这首词写女子的秋雨闺怨。
上片起首四句,描绘了秋雨连绵不断的典型环境,三句重叠,笔势劲急,透出怨情,这是室外之景;室内之景“暗灯凉簟”,这冷清与外界融合,更增人怨。“妖姬”二字,点出主人公之美和她无限悲怨的心理。
过片则用西风渐急,摇窗喧竹,断断续续的凄厉声,加强了悲凉的音调。
下片“腻脸悬双玉”顺理成章,直写粉脸垂泪的形象。最后,以随雁回来的旧约为念,而怨“雁归人不归”,且已“几回”了,写出怨由,收束全章,结尾语气舒缓而情更急切。
明代汤显祖评:“三句皆重叠字,大奇大奇。宋李易安《声声慢》,用十叠字起,而以点点滴滴四字结之,盖用此法,而青于蓝。”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江南金陵的风景山川,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而欢乐机会少。
参考资料:
1、 邱崇丙.《玉盘珠响——唐宋词精品赏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462、 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5-363、 刘尊明,王兆鹏.《新编千家词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311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xián)巢(cháo),斜月明寒草。
晴雪:雪后晴天。衔巢:衔树枝做巢。明:照亮。寒草:枯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莫厌:莫辞。
参考资料:
1、 邱崇丙.《玉盘珠响——唐宋词精品赏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462、 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5-363、 刘尊明,王兆鹏.《新编千家词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311这是一首春词,主题是咏春惜别,伤年华之易逝,叹良会之难得。
此词全用仄韵,全词十句八韵,除下片第四句和第五句分用平韵外。余均一韵到底。
上片四句每句有韵,第三四句构成对偶句。起句突出一个“春”字。以下即围绕“春未到”而展开写景。“晴雪”犹在,表明春意尚薄。小园里雪压冰欺,百卉仍沉睡未醒,故曰“春未到”。虽是如此,但报春的早梅却在池边探头探脑了。第二句承前而有转折,“梅自早”,有梅得春先,冒寒一枝独放之意。第三四句仍照应首句而作了有力的渲染。“鹊衔巢”是说鸟类在衔草筑巢。主语“鹊”之前,有个作为修饰语的名词“高树”,即高高的树上。因为树高风大。故鸟类仍然需要在春天将到未到之际修筑好自己的巢,以抵御寒气的侵袭。“斜月明寒草”中“斜月”与首句,“晴”字相应。“寒”字与“雪”字相应。既然有月,当是夜间。天是放晴了,草上还带有残雪,这就使得月光下的白草显得格外晶莹皎洁。这上片四句纯属写景,从“小园晴雪”开始,写到“池边早梅”,再写到“高树鹊巢”,最后到“斜月寒草”收住。这四句上下连贯,紧凑而又层次井然。随着作者的移步换形,虽在小园,却能一句一个景、一步一个境地引人人胜。尽管春尚未到,嫩寒犹甚,读来仍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三、四两句,构思精巧,意境深邃而造语自然,堪称佳制。
下片六句,写景言情兼而有之。按其顺序,前三句可分两段,前两句写景物,后一句写入事。前两句正面歌颂,后一句意在转折,深致感叹。这三句意思简明,在于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物。不过,在赞美之余,亦发出感叹,山河不老,而人物却在不断变换,“昨日少年今白头”,人生原是十分短暂的。此句反跌前句“风景好”,并为引起下文提供依据。有联系上下文、穿针引线的功用,极见关键。“相逢”以下三句一气呵成,以劝饮、惜别为主旨,又可分为前一句劝酒。后两句惜别。后因前果,脉络分明。这三句又与下片前三句互为因果。正由于金陵道上风光明媚,而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嘉会无常,故人们应珍惜这大好时光,利用这短暂的相聚,杯酒联欢,畅叙衷情。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也是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人物的冯延巳,他的思想境界,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他的感叹人生离多会少,虽有普遍性,总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技巧,仍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他以平易之笔写纷纭复杂心事的手法,于后人不无启迪。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隋唐五代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371-372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雨停以后,荷花和菱花飘散出浓浓的香气,岸边的垂柳上有蝉在鸣叫。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旧处的池塘空有美好的景物,没有遇见神女,楚襄王又在何处做梦呢?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
鸳鸯枕头在竹席上相互倾斜地摆放着,已经冰冷;来到这里,气氛昏暗,让人满心凄凉。
欲凭危槛恨偏长。
想要靠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望,心中的悔恨偏偏却又很长。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荷花上面点缀着露水,好像美人脸上流汗的模样。
雨停荷芰(jì)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荷芰:荷花和菱花。芰,菱。逗:招引,带来。噪:指蝉鸣叫。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物华:美好的景物。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珍簟(diàn)对欹(qī)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
簟:竹席。欹:歪斜,倾斜。鸳枕:即鸳鸯枕,男女共用的枕头,共有一对。尘暗:气氛昏暗。
欲凭危槛(jiàn)恨偏长。
凭:靠,靠着。危槛:高楼上的栏杆。危,高耸的样子。
藕花珠缀(zhuì),犹似汗凝妆。
缀:点缀。犹似,好似。犹与若、似意同,作同义词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