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绰约风姿,好像天上仙子一样,从云端翩然而至,手腕的洁白如凝脂。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似乎习习的夜风是从筝上而来,春水呜咽流动的感觉也好像是从筝是发出的。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好似玉佩轻轻敲击发出的声响,也好像留宿在枝头未飞走的黄莺的啼鸣。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啊?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无论在在何处都共同分享着同一轮明月。
绰(chuò)绰下云烟,微收皓(hào)腕鲜。
绰绰:风姿绰约的样子。下云烟:从烟雾缥缈中而来。下:可以解释为从什么地方来的意思。微收:是写弹筝时候手腕的动作。鲜:应该是嫩的意思。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生:解释为生发;咽:呜咽,指发出的声音。碧柱和红弦:是古筝上的部件。
翠佩轻犹触,莺(yīng)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chán)娟。
婵娟:月亮。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此时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内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对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踪到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还是海陲边塞。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层城:古代神话谓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后也用以比喻高大的城阙。
不仅如此,诗的前两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这就使诗的前两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复杂了。实际上,诗的前两句也可变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明月有光却无声”,或者为了合于平仄,也可以改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这样就将人和月分开描写,前句写人,后句写月,但诗人此处却偏偏将人和月交织地描写在一起,两句中都有人和月。从第一句看,两人分离时都没有什么话说,而月亮也没有声音,四周很寂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但第二句马上一变,明月虽然无声,却有着洁白的光亮,而两人分离时虽然缄言,保持着沉默,内心里却百感交集,充满着离情别绪,这样一写,句与句之间就有一种起伏,一种变化。不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连月也有情。
前二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作者是个女子,从末二句的口气来看,第三句中的“人”也应该是指一位女子。她不仅离别有情,别后相思也依然有情。这从“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承上讲,前二句虽然月无声,只有光,但就如同人无语却有情一样,都是有情物,而此处说“人似月”,就是说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样,仍是有情物。从启下讲,月亮每天夜里从云中映射到水中,又从水中爬到层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表现其时间之长,而“人似月”,正是为了说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说明其相思时间之长之久。月亮皎洁无声,离人相思无语,其情却如同月光,云间、水上、层城,无处不在。足见相思之深沉、绵密,如诗如画。诗从月光下离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闺女的独自相思,从头至尾都将人、月合写,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写得十分有情味,又别致。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34-235页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我把握着两袋红色羽毛箭,来到河北,古之燕国和赵国的地方。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正是射杀天狼----骚乱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目睹军情激扬万分。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兵卒演习作战,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的关塞。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我想请缨参战,不愿意羁旅在南方的古越国地带,我要直趋燕然山,铭功勒石。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壮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百战百胜,一举把敌人们全部扫光才回家乡。
诗中明言其行止目:“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又抒其报国豪情日:“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或谓“发兵”指天宝十载安禄山讨契丹事,“请缨不系越”句亦涉同年发兵征云南事。总观全诗,乃北游途中抒怀之作.似不宜以时事附会。
这首诗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光明的憧憬。
参考资料:
1、 李白.《李太白集》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90页2、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120页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692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xiá)。
风丝:微风。
翠辇(niǎn)不来金殿闭,宫莺(yīng)衔出上阳花。
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692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124-1125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莱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我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仙酒美肴、饮食是莫大享受,然我体衰、不能多饮,为你生日那就缓缓干杯吧。
参考资料:
1、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6-1 .2、 张忠纲选注,杜甫诗选 插图版,中华书局,2009.08,第171页3、 宗武生日,宋守潭,《父母必读》,1983年5月4、 翟博主编,中国家训经典,海南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309页小子何时见(xiàn),高秋此日生。
小子:指杜甫的儿子杜宗武,小名骥子。见:出生。高秋:八九月份。宋子侯诗:“高秋八九月。”
自从都邑(yì)语,已伴老夫名。
都邑语:《大戴礼》:百里而有都邑。此处指在成都写的诗。宗武是作者幼子,乳名骥子,作者多次写诗称赞他。老夫:杜甫自谓。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诗是吾家事:杜甫祖父杜审言,以诗知名于世,为“文章四友”之一。杜甫认为诗为自己的家学,故云。人传世上情:承上句,意为诗是杜家祖辈以为的事业,人们会以为我在成都给你写诗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mì)彩衣轻。
文选:指《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先秦至梁的诗文总集。集古人文词诗赋凡三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休觅彩衣轻:这句是说不必像老莱子身穿彩衣在双亲身边嬉戏。
凋瘵(zhài)筵(yán)初秩(zhì),欹(qī)斜坐不成。
凋瘵:老病。筵初秩:生日之筵刚排好。古代举行大射礼时,宾客初进门,登堂入室,叫初筵。后泛指宴饮。又解:十岁为一秩,初秩即第一个十年,此时宗武十三岁,此处为约指。欹斜:倾斜,歪斜。杜甫衰弱多病,筵席间不能端坐,故云“欹斜”。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流霞:传说中的仙酒。形容美酒。奇思妙想,用法奇特。涓滴:一滴滴。徐倾:慢慢地饮酒。杜甫因病,不能多饮酒,故云。
参考资料:
1、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6-1 .2、 张忠纲选注,杜甫诗选 插图版,中华书局,2009.08,第171页3、 宗武生日,宋守潭,《父母必读》,1983年5月4、 翟博主编,中国家训经典,海南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309页宗武是诗人的幼子,诗人曾多次提到并称赞他,在《忆幼子》诗中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在《遣兴》中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说明宗武聪慧有才,可惜没有诗传下来。杜甫死后,是由宗武的儿子嗣业安葬的,并请元稹作墓志铭,人称不坠家声。
首句的意思是:何时看到小子的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之时,点名宗武生日的时间。次句“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回想昔日写诗赞宗武懂事乖巧,宗武也随着诗文的传播而被人熟知,字里行间透着些许自豪。“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的远祖杜恕、杜预是汉、晋时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著名诗人,诗人自己更是以诗著称于世,故勖勉宗武: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要继承和发扬,不仅是一般的世间亲情而已。“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自己得力于《文选》,所以勉励儿子熟读精研,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时穿着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两句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在为小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父子深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也透出些许悲凉,适逢乱世,国破家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即使分隔两地,拖着病体也要为儿子摆生日宴席,写诗勉励宗武,此情可叹。
参考资料:
1、 喻岳衡编著,历代名人家训,岳麓书社,2002年03月第2版,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