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庄歌

:

怀宗御极临中夏,薄海纵横尽戎马。旰食宵衣理万几,励精志在安宗社。

刑于化久洽彤闱,周后端庄擅母仪。《樛木》任教萦《葛藟》,《关雎》自合咏《螽斯》。

龙飞三载生元主,帨设九重光绣户。吉梦虺蛇信有徵,盈盈蕙质含芳杜。

当年胄子本同怀,总角随肩戏玉阶。扑蝶催开文绮扇,簪花学戴火珠钗。

天生慧性耽书卷,早沐殊荣封大县。燕至高禖祀屡从,茧成副祎分亲见。

琼筵酌醴水犀杯,玉几挥毫铜雀砚。春风秋月几推移,忽是蛾眉三五时。

梅额偏能村雅韵,《桃夭》正好赋佳期。官家特敕大宗伯,更命司仪精选择。

选得良家才地高,周郎真是乘龙客。金钱已卜凤凰鸡,银汉将填乌鹊行。

未及洞房传蜡炬,可怜峰火照燕京。九门狐鼠方延敌,百万豺狼顿入城。

天子仓皇鸾禁里,后妃相继君前死。藐孤暗遣出宫门,深望少康参雪耻。

御剑亲将贵主挥,莫教玉叶污泥滓。已同小妹逝泉途,帝上煤山赴鼎湖。

宝带珠襦遗道路,五侯七贵丧妻孥。长平气绝贼惊愕,戚里载归徐进药。

臂血犹红宛转生,终悲骨肉俱零落。季芈原因人负全,孤身已分葬冰天。

国亡不辱复不死,缺月何堪望又圆。边将乞师秦殿哭,六军南下共鸣弦。

赤眉败死黄巾灭,忽睹兴朝定鼎年。明年上书愿祝发,罔极深思庶仰答。

温纶不许奉空王,令与周郎重会合。金釭宝扇七香车,备物盈庭礼有加。

馆筑平阳金作榜,园开沁水彩为花。不从鹤市埋芳草,更上凤楼誓偕老。

帝女观刑屋社秋,罗裳无意熏龙脑。繁华虽与旧时同,岂若身居柘馆中。

故国金人辞汉阙,来朝玉马祼周宫。秾李降嫔方一载,广寒深处应相待。

鸳鸯分散不同池,只影高空归碧海。死后还邀湛露恩,赐钱营葬广宁门。

石马悲鸣风惨淡,金蚕出没雨黄昏。韦氏里中香渐散,荀侯巾上泪多痕。

名标彤史垂终古,身入黄泉觐至尊。空陇年年寒食节,白杨青草最销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锡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寡光。王弘子。少以宰相子起家为员外散骑,历位中书郎、江夏内史。太尉江夏王刘义恭当朝,锡箕踞傲诞。卒官。 16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临行与故游夜别

: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事,情好谊笃,如今即将与你们分别了,让人怎能不感伤。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晚湿冷的雨滴,淅沥落在空旷的台阶上,室内三杯两盏淡酒,促膝话别,彻夜不眠,不知不觉间曙色已跃上窗头。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只好放下各自手中的杯盏,何时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把酒尽欢。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2、 箫之编译.古诗三百首:京华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562页

历稔(rěn)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历稔:历年。稔:谷熟,谷一熟为一年。群匹:群朋, 即诗题中的“故游”。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注:泻。

夜雨滴空阶(jiē),晓灯暗离室。
空阶:没有行人,没有行人的夜,可知已是夜深人静。晓灯:破晓时室内显得暗淡的光。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xī)
促膝:古人采用跪坐的姿势,对坐交谈时,彼此的能部相接近,叫“促膝”。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2、 箫之编译.古诗三百首:京华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562页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此篇《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六均题作《从镇江州与游故别》,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均误作《从政江州与故游别》。

  考何逊从镇江州,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监九年)旧历六月,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逊仍从掌书记。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监十六年)旧历六月,庐陵王萧续出为江州剌史,何逊以记室复随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据诗意推测,此诗当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全诗极力渲染与朋友离别时依恋难舍的情景,深婉动人。

  建安王萧伟礼贤下士,“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伟又穿凿园林,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梁书·萧伟传》)。公元507年(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今从镇江州,将与故游离别,自然无限惆怅。故开头两句便说:“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历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诸人。共事多年,追随左右,情好谊笃,不忍遽别。

  时萧伟任扬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逊亦在刺史幕中。南京濒临长江。长江之水西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古乐府《长歌行》所吟咏的那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不禁睹物起兴,发出深沉的喟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这尚是虚拟。

  而眼前实景更是伤人怀抱: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酷热的夏夜,如果来一阵滂沱暴雨,带来些许凉意,或许可以冲刷掉离人的愁思,减轻一点人们的痛苦。却偏偏不是!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

  一个“晓”字,潜藏着无限离别深情。叶矫然说:“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昧。”(《龙性堂诗话》初集)而“夜雨”两句,正是这样的佳句。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难怪陆时雍评此二句曰:“惨甚!闲闲两语,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户稍阴,草滋苔欲暗’,细写得幽;‘薄云岩际出,残月波中上’,轻写得妙;‘解缆及朝风,落帆依暝浦’,平写得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深写得苦。此皆直绘物情,不烦妆点。”(《古诗镜》卷二十二)故游不堪离恨苦,更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别在即,于是面面相觑,悲不自胜,不禁为之罢席。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同”字照应首句的“共”字,缠绵悱恻。而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何逊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之作。而他的可贵之处,是很少无病呻吟。像这首诗写离别,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颇为动人,前后照应,耐人寻味。特别是“夜雨”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唐人郑谷《文昌寓直》诗云:“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71-107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张徐州谡

: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清晨我进山去采樵,黄昏时我挑柴薪回到家。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放下担听小儿子详细述说:今天有客人叩我家门。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随从人佩珠玑还有玳瑁,穿轻裘乘肥马奔驰如云。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华车盖极辉煌照亮村落,捧符节执瑞信光耀行人。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我猜想来客是徐州太守,先肯定后怀疑没有这种可能。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拜访老朋友固然是传统风气,此美德今天已荡然无存。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目前的世情是爱富嫌贫,为什么车骑来对我访问?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恨未能烹肥鸡蒸熟小米,茅屋中与故人畅叙衷情。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满胸怀聚深情忧思不已,洒泪珠密如雨沾湿衣襟。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把书信交与那云间鸿雁,请为我向西北迅速飞行。

参考资料:

1、 曹道衡.魏晋南北朝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250页2、 王友怀 魏全瑞.昭明文选注析:三秦出版社,2000年:291-293页3、 廖晨星.古诗:崇文书局,2007年:214-215页

田家樵(qiáo)采去,薄暮方来归。
张徐州稷(jì):指徐州刺史张稷,系范云旧友。稷,一作“谡”。田家:作者自称。樵采:打柴。此时作者落职,故云。

还闻稚(zhì)子说,有客款柴扉(fēi)
还闻:回来听说。款:叩。柴扉:柴门。

(bīn)从皆珠玳,裘(qiú)马悉轻肥。
傧从:随从。悉:尽。轻肥:指裘轻马肥。

轩盖照墟(xū)落,传瑞(ruì)生光辉。
轩盖:车上的伞盖。墟落:村落。传瑞:符信,官员身份的牌照。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徐方牧:徐州刺史,即张稷。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思旧:顾念旧情。微:稀少。

物情弃疵(cī)贱,何独顾衡闱(wéi)
物情:世情。疵贱:卑贱。衡闱:衡门,即上文之柴扉。

恨不具鸡黍(shǔ),得与故人挥。
具鸡黍:杀鸡作黍。挥:挥酒,饮酒。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fēi)霏。
草草:忧愁的样子。一作“慅慅”。霏霏:泪流的样子。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西北飞:北徐州在京城西北方,故言。

参考资料:

1、 曹道衡.魏晋南北朝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250页2、 王友怀 魏全瑞.昭明文选注析:三秦出版社,2000年:291-293页3、 廖晨星.古诗:崇文书局,2007年:214-215页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有来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前八句写张稷来访。“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这两句所写未必都是实情,作者这样写是表示落职之后地位的卑下、生活的艰辛,以反衬张徐州来访情谊的珍贵。下面转述孩子的告语。“有来款柴扉”,这来就是张稷。孩子的话是说来人的排场,但不直指来人,而是先讲来人的随从穿戴、乘骑是如何豪华,后讲来人的车盖、符信如何辉煌、炫目,那么来人如何就不言而喻了。“轩盖照墟落”,还有惊动村民的意思,“传瑞生光辉”,也见出村民的羡叹。孩子这样说,符合作者的观感,逼肖其口吻;作者这样写,也避免了面谀,用笔显得委婉。这样铺写朋友车骑盛况,更见得此访非同寻常。

  中间八句写闻朋友来访的心情。“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作者一听说就怀疑是张徐州,转而又觉得好像不是。怀疑是,见出对张稷的信赖,朝中往日友朋当非仅此一人,而在作者看来他是最可相信的。怀疑非,乃炎凉世态造成,下面写到:“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作者说:这种情谊以前听说有,现在差不多看不到了。古语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朋友间因地位变化而冷淡的太多了,因此作者怀疑身为徐州刺史的朋友会来看望他。“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作者说:世态皆是这样,而张稷为何还要来看望我这丢官的人呢?上面展示的这些矛盾心情,说明作者受世态刺激太深了,作者越怀疑越说明世风的浇薄;同时作者这样写,实际上也是有意对照两种交态,以赞扬朋友的高谊。作者这样“是耶非耶”地用笔,实在高妙。“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引用范张鸡黍典故。下一句是省略句,“挥”的对象为酒,用陶渊明《还旧居》“一觞聊可挥”。这两句说:遗憾的是未能杀鸡作黍、与朋友把酒欢会。朋友来访他未遇到,感到十分遗憾。这里用典很巧,姓氏正同。把自己与张稷的交谊比作范式、张劭,这是对朋友的赞美,对二人间情意的自重、自珍。

  最后四句写对朋友的思念,落实到题目上的“赠”字。“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这两句说自己对友人非常想念,但又不能相见,故曰“徒”、“空”。“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徐州在京都的西北方向。这两句说:请天上的大雁为我捎封信给张徐州吧。托雁传书,嘱飞西北,见出情意的殷切,从这两句告语中,分明见有翘首西北的诗人在。这里“寄书”的书,其实就是这首诗。

  这是一首赠诗。赠诗一般的写法是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意,表达对对方的祝愿等意思。而这首诗的写法主要写对方的来访,通过对方不寻常的来访见出深情厚谊,然后以对深情厚谊的感激还报对方,可以说这是以其人之情还报其人。这首诗多叙事,情事写得很具体、生动,告诉友人来访时何以未遇、稚子如何转告、听到这情况时自己的心情,像是絮话一般。这又是书信的写法了,可以说是以诗代书。这两种写法在作者的时代还是少见的,很是新鲜别致。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09-9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

: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深潭里的水结了三尺厚的冰,洁白的雪覆盖了千里大地。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尽管如此寒冷,我的心仍然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变,你的心又像什么呢?

(yuān)冰厚三尺,素雪覆(fù)千里。
渊冰:深水潭里的冰。素雪:白雪。覆:掩盖。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君:您。 指她的爱人。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所谓“子夜四时歌”,就是用《子夜歌》的曲调咏唱春、夏、秋、冬四季。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子夜四时歌》共选编了75首,其中春歌、夏歌各20首,秋歌18首,冬歌 17首。本篇是《冬歌》中的第一首。这首民歌借岁寒而不凋的松柏形象,表白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同时也流露出对对方情移意变的隐忧。语言清丽,情感细腻,充分体现了南北朝民歌的婉约之美。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这两句诗是以冰雪来衬托抒情主人公感情的深厚。我们都知道,江南的冰雪是极其容易消融的,有如塞北之花一样脆弱。可是作品为什么要用江南的“雪”来比喻忠贞之爱情呢?当我们读到后两句的时候才明白,抒情主人公是要借助于冰雪突出,借助于极度的寒冷衬托松柏在冰雪之中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那才是象征抒情主人公爱情忠贞不渝之所在。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这两句诗是以耐寒的松柏喻托抒情主人公爱情的坚贞。我们先来看看“我心如松柏”,原来抒情主人公是用冰雪下的松柏比喻爱情之忠贞,也就是说自己的爱情经受严峻的考验,依然矢志不渝。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爱情力量的伟大。而民歌在表现出女子坚贞的同时又发出疑问:“君情复何似?”意思就是说,我的心如同冰天雪地里傲然挺立的松柏一样,坚贞不渝,可是你又怎么样?是否也和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就不难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看来作品是站在女主人公的立场上来写的,有同情的态度,也有责问的语气。

  全诗仅四句,却连着翻进了两层意思,显得波浪迭出,诗意绝不平浅。看来,就算是冬歌,唱在江南少女口中,依然有着水乡的曲折,与那产于冰雪之地的北方民歌的质直全无二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刚刚开始想要认识郎君的时候,总是希望两颗心都是一样的渴望彼此。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把思念之情放入织机,哪里还担心我们不会是一对呢?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始欲:刚开始想要。识郎时:认识郎君的时候。望如一:希望如同一样。渴望是一样的。如一,一律;一样。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理丝:抽理蚕丝。整理丝线。丝,谐“情思”的“思”。残机:残剩着没有完成织物的织机。残留着织品的织机。残破的织布机。何悟:哪里悟得,何不领悟。匹:布匹。绢匹。布帛宽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这里用着双关语,暗喻二人不能成为匹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经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边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只能泪落痛断肠。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眼睛也因伤别流泪而损伤。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归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只盼望青山崩塌能阻断黄河,畅通归乡的路。

(yú)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榆关:犹“榆塞”,泛指北方边塞。

胡笳(jiā)落泪曲,羌(qiāng)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减束素:言腰部渐渐瘦细。横波:指眼。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填海:精卫填海。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它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青山”句言望山崩可以阻塞河流。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榆关”,是战国时期的关名,在今陕西省榆林市东。这里泛指北方的关塞。这句说边塞上自己祖国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汉使”,汉人朝廷的使者,指梁朝。庾信被滞留的西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这句说祖国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这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流露出思念之情。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其音凄凉,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古时称北方和西域民族为胡人,故云胡笳。“羌笛”,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原出自古羌族(西部民族)。这二句写作者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仅落泪断肠。

  “束素”,为白色生绢,喻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约素”,喻腰细软如一束绢,形容是美女。“横波”,指眼睛。这二句写作者离别了祖国,非常悲伤,听到胡笳而落泪,闻羌笛而断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伤别的眼睛,因流涕而损伤。

  恨心,充满离恨之心。“歇”,尽,竭。“红颜”。指女性艳丽的容貌。这两句说自己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写满怀离恨的闺中思妇,而实际上是以此来自喻。

  庾信羁留北方后心情郁愤,曾作《咏怀》二十七首,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和身世之悲,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本篇为其中第七首。诗中写自己稽留北朝,悲伤落泪,恨心不歇,依然怀着不能实现的期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