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园花诗

:
暂往春园傍。
聊过看果行。
枝繁类金谷。
花杂映河阳。
自红无假染。
真白不须妆。
燕送归菱井。
蜂衔上蜜房。
非是金炉气。
何关柏殿香。
裛衣偏定好。
应持奉魏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35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咏长信宫中草诗

: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园中已经色衰翠减的青草好似知晓节令一般,阵风吹过,枯草丛中飘来阵阵余香,它们仍希望有情之人来亲近自己。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履迹日日如此稀少,以致于中庭的草儿蔓延滋长,简直要向石阶延伸过来了。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知节:知道时节。

全由履(lǚ)迹少,并欲上阶生。
履迹:足迹。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
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宫怨诗。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德容兼备,初时颇得宠幸,便成帝后来移情于另一淫而妒的妃子赵飞燕,班婕妤被迫离开皇帝,自请迁往长信宫,与太后同住,在那里度过了寂寞而凄凉的岁月。班婕妤的遭遇在宫廷妇女当中具有代表性,因而成为历代诗人反复歌咏的一个题材。但本诗的构思却非同凡响。诗人不是泛泛地歌咏其事,而是抓住长信宫中草这一小小的景物,即小见大,即物见人,在这一习见的题材上翻出令人难忘的新意。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有情”深秋季节,当班婕妤在长信宫庭院中漫步之时,她看见本来的满园青草如今都已色衰翠减,一片枯黄。这些草儿仿佛知晓节令一般,当秋风渐紧、严霜频降临之时,便收敛了它的翠色。但阵风吹过,枯草丛中飘来阵阵余香,似乎这些微小的生物,并不甘心自己的青春的消陨,还希望有情之人来亲近自己的芳泽。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一种移情之笔。小草“知节”而“委翠”,与班婕妤见成帝宠爱赵飞燕而自请迁长信宫以避祸,不是很相似吗?小草虽然枯萎,却依然“含芳如有情”,与班婕妤的气质高洁,和她虽备受冷落,却不忘对成帝的一片旧情,不是颇为相似吗?当人们咏读这些诗句,对小草致以深切同情的时候,便自然而然会对导致小草凋零的恶劣气候产生憎恶之感。严霜、寒风扼杀了小草的生机,而帝王的喜新厌旧,使班婕妤这类宫廷女子的青春与生命过早凋零,不也像风霜一般的残酷逼人吗?不过,小草随“委翠”却仍“有情”,因为宫廷中的女子,除了期待皇帝的眷顾,别无出路;从诗人来说,则是遵循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

  正因为“有情”,因此班婕妤对成帝虽心怀怨尤,却依然没有绝望。据 《汉书.外戚传》,班婕妤在长信宫曾作赋自悼,中有“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只因不忘旧情,因此每日俯瞰殿前石阶,祈盼看到成帝履迹。本诗的后二句,应当是从这里化生出来的:履迹日日如此稀少,以致于中庭的草儿蔓延滋长,简直要向石阶延伸过来了。这无声的生长着的小草,正是含有无限哀怨的班婕妤的象征。在这里,诗人不着一个怨字,而巧妙地给无感情的小草赋予感情,使女主人公的满腔愁怨,表现得更为深婉,从而也更能令读者为之低回感叹、黯然神伤。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经谈到过比喻之多边。以这首小诗而论:前二句以草比喻女子气质之高洁以及命运之不幸;后二句则隐以草比女子无尽之愁思。虽同为长信宫中之草,但前后寓意所指不同,这就使得这首短短的小诗,亦包含了相当丰富且耐人寻味的寓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经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边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只能泪落痛断肠。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眼睛也因伤别流泪而损伤。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归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一样不能实现,只盼望青山崩塌能阻断黄河,畅通归乡的路。

(yú)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榆关:犹“榆塞”,泛指北方边塞。

胡笳(jiā)落泪曲,羌(qiāng)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减束素:言腰部渐渐瘦细。横波:指眼。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填海:精卫填海。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它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青山”句言望山崩可以阻塞河流。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榆关”,是战国时期的关名,在今陕西省榆林市东。这里泛指北方的关塞。这句说边塞上自己祖国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汉使”,汉人朝廷的使者,指梁朝。庾信被滞留的西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这句说祖国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这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流露出思念之情。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其音凄凉,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古时称北方和西域民族为胡人,故云胡笳。“羌笛”,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原出自古羌族(西部民族)。这二句写作者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仅落泪断肠。

  “束素”,为白色生绢,喻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约素”,喻腰细软如一束绢,形容是美女。“横波”,指眼睛。这二句写作者离别了祖国,非常悲伤,听到胡笳而落泪,闻羌笛而断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伤别的眼睛,因流涕而损伤。

  恨心,充满离恨之心。“歇”,尽,竭。“红颜”。指女性艳丽的容貌。这两句说自己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写满怀离恨的闺中思妇,而实际上是以此来自喻。

  庾信羁留北方后心情郁愤,曾作《咏怀》二十七首,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和身世之悲,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本篇为其中第七首。诗中写自己稽留北朝,悲伤落泪,恨心不歇,依然怀着不能实现的期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清晨出发于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顶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离船眺望远处的沙洲,拄杖倚靠丰茂的青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盘山的小径蜿蜒幽深,圆圆的小洲晶莹空明。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俯视可见高树的梢头,举首聆听深谷的水声。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巨石横谷使涧水分流,密林遮断路径的去向。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春雨普降催万物萌动,草木滋长正葱葱茏茏。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初生的丛竹包裹绿皮,新绿的蒲草紫花待放。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海鸥嬉戏于春日水岸,天鸡弃羽于和煦暖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与万物同化心无厌倦,观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不惜古人隐逸去久远,只恨今人情志不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独游违我真情而慨叹,赏乐废止玄理谁能通。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刘心明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谢灵运鲍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4-68页2、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二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526页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qì)阴峰。
南山:指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北的突山、石门山一带。北山:相对南山而言,指今浙江省上虞市南的东山一带。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阳崖:指南山。古时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所以称南山为阳崖。景:日光,这里指太阳。憩:休息。阴峰:北山。

舍舟眺(tiào)(jiǒng)(zhǔ),停策倚茂松。
眺:远望。迥:远。渚:水中的小块陆地,也称洲。停策:止步的意思。策,手杖。

侧径既窈(yǎo)(tiǎo),环洲亦玲珑。
窈窕:细长曲折的样子。玲珑:澄明闪光的样子,形容小洲在天光水色辉映中的状态。

俯视乔木杪(miǎo),仰聆大壑淙(cóng)
杪:树梢。淙:流水声。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xī)绝踪。
蹊:小路。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解作:雷雨大作。丰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初篁(huáng)苞绿箨(tuò),新蒲含紫茸(róng)
篁:竹子。苞:包裹。箨:竹笋一层层的外皮。新蒲:新生的蒲草。蒲,即菖蒲,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可入药。紫茸:初生的蒲叶呈紫色,所以称紫茸。茸,初生的草。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海鸥:一名江鸥,水鸟名,随潮水上下翻飞。天鸡:鸟名,丹鸡。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juàn)(mí)重。
抚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自然万物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万物有盛衰荣枯的变化,自己也就随之而产生喜怒哀乐。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总是看不够。厌,满足。览物:观赏景物。眷:留恋。弥:更。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去人:隐逸之人。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赏废:赏心之事废止,也就是说,再也不能与好友欢会言笑了。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刘心明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谢灵运鲍照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4-68页2、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二卷 (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526页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诗,它以从南山往北山经巫湖中的所见为主要描绘对象,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长卷。由于诗人在南山和北山都有住所,故经常往来于两地之间。

  诗的一开始,以“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指出湖中的旅程要行一天。这一天的浮游乐趣,所见佳景自然是不胜抒写的。诗人对此并未用墨,而将笔力放在登岸后的所见之上。当诗人结束水面漂泊,舍舟登岸并以马代步时,别是一种情趣。举目四望,远处的沙诸依稀可辨,驻马依傍于茂林古松之下,放眼远眺。“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这是远景描写,因为离得远,“侧径”显得“窈窕”细小,“环洲”也更见其“玲珑”巧妙。诗人用两个连绵字将陆地水中的景致写活了。 “侧径’’既弯曲细小,便以“窈窕”昵称, “环洲”在湖水的波光潋滟中愈觉高低明灭、娇小别致,故冠之以“玲珑”。然后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改变视觉角度,从听,闻两个侧面写景抒情,“俯视”是参天的乔木,反映出诗人是憩息于阴峰之上,故有俯视乔木的奇笔;“仰聆”是山间大壑中的波声,群岩叠嶂,谷中水流与怪石相搏,在万壑之问激起万千优美的回响。下句“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是对上文的承接。“石横”是指分水岭,水因之分流,这是沟壑中流水声响变化万千的原因;“林密”是对上文“茂松’’的照应,而“蹊绝踪"也正是因为“侧径既窈窕’’之故。谢灵运直睹除沅的风光,当他陷入路绝之境无法更向上攀登时,才会觉得情怀得到畅快的抒泄。只有到了险峰之巅可以栖迟的地方,他才能纵目四顾,饱览周围的景物。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这两句是用典,是据《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仿改,天地变化,乾坤交泰,造物主使万物丰容繁盛。接下来,用工笔重彩绘出一幅山水图:新竹长出嫩绿的苞芽,芦蒲的初蕊绽出紫色的茸毛。沙鸥在春水江岸嬉戏,美丽的飞禽在和风中上下颓飞。诗人以客观的笔触刻画山水景物,使之历历如在目前。面对这秀丽的大自然,只有与万物同化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以致贪欲无厌。但是对景难排,眷恋人间之美的情感愈加强烈。由于诗人厌倦世态,宁愿离开喧嚣的人境,独处于此深山之中,唯恨憾的是没有古代贤人青甚与同游。既然已是孤居独游,一味伤感而嗟叹便大可不必。这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怀无人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世人莫余知”的遗憾心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69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雪 / 咏雪联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参考资料:

1、 毕淑娟.学考第1 教材同步点拨 人教课标版 语文 七年级 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6:第111页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xù)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倒不如。因:凭借。即:是。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参考资料:

1、 毕淑娟.学考第1 教材同步点拨 人教课标版 语文 七年级 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6:第111页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参考资料:

1、 冯翠红. 《〈世说新语〉两则》之《咏雪》[A].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代东武吟

: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大人啊,请不要这么大声的喝斥我呀,小人有话要说。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我虽出身贫寒,但却被官家征入行伍。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先参加的是张骞将军的队伍,在黄河源头一带征战。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后来又追随李蔡轻车将军,把敌人赶出我们的边塞。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最近的路,我们也走了万里;最安静的年头,也多次奔命。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我们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鞍甲上面;我们所有的才思都历尽了严寒酷暑。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但是随着主将的去世,那些旧部即便侥幸没有战死也都如我一样无功而散。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朝廷上的时事,可谓风云变幻;我们的论功行赏还有谁来关注。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年轻力壮的时候离开家乡为国征战,年老体衰、穷困潦倒时才返回家乡,无依无靠。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只能拿着腰镰收割些野菜,;扶着拐杖,放养几只小鸡小猪,勉强填塞饥肠糊口。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想当初我年富力强如鞲上鹰,看现在佝偻虚弱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我自问平生于国于家无愧,却堪叹落得如此境地。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弃席思念晋文公的珍惜;疲马留恋田子方的收留。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那么也希望大人您像晋文公和田子方一样,君王不忘旧臣,垂怜垂怜小人。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东武吟》,本为齐地歌曲名。东武,古地名,在今山东诸城市一带。该诗写一老兵自述征战塞外的艰苦经历和回乡后有功不获赏的悲怨心情。语言劲峭,音调响亮。贱子:老兵的谦称。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寒:贫寒。汉:汉朝。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张校尉:西汉张骞,曾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击匈奴。《汉书》有传。河源:黄河源头,代指西北极边远的地方。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yuán)
李轻车:李蔡。汉飞将军李广从弟,曾为轻车将军,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塞垣:泛指边塞地区。

密途亘(gèn)万里,宁岁犹七奔。
密:近。亘:绵延。宁岁:安宁的年岁。七奔:指多次为征战奔命。

肌力尽鞍(ān)甲,心思历凉温。
凉温:犹言冷暖。下世:去世。部曲:《汉书·李广传》颜师古注引《续汉书·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罕:稀少。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孤绩:个人独有的功绩。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lián)(yì)葵藿(huò),倚杖牧鸡豚(tún)
刈:割。葵、藿:野菜名。豚:猪。

昔如鞲(gōu)上鹰,今似槛(jiàn)中猿。
鞲:革制袖套。槛:圈兽类的栅栏。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徒:空。结:生成。负:背负。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弃席”句:用晋文公事。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晋文公重耳流亡二十年,在终于可以返国为君时,要抛弃流亡时用过的笾豆、席蓐,怠慢患难与共的有功随从。大臣咎犯劝谏,文公方止。幄(wò):帐幕。“疲马”句:用田子方事。据《韩诗外传》卷八载,战国时魏人田子方见老马被弃于路,“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轩,车驾。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愿垂”二句:希望君王不忘旧臣。晋主,指晋文公。田子魂,田子方的魂灵。一说“魂”通“云”,指田子方讲的话。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东武”,泰山下小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武吟”和“泰山吟”、“梁甫吟”同类,是齐地的土风。该篇假托汉朝老军人的自白,来讽谏当时的君主。

  诗歌的前半部写老军人对当年战斗生涯的回忆,他南征北战,在戎马倥惚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后半部表达他老年遭弃置的愤懑和悲伤:“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这位当年立马横刀的老英雄,如今不得不“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屯”。他喟然长叹:“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对比,把主人公心灵深处的痛苦展示出来。

  这首诗还表现了老军人即使身处逆境,仍思报国的精神。在诗的结尾,他以“弃席”、“疲马”自比,向君主表白心迹,希望老有所用,辞恳情切,令人感动。显然,这位心怀报国之念的老军人形象中也有着怀才不遇的诗人自我。

  这首诗意蕴深厚,时空跨度很大。诗歌的感情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先是慷慨奔放,后是激愤悲怆,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整首诗都是假托一个汉代有军功的人的口吻,叙述自己一生奋战的经历,和老年被弃回家的不平,并表达了他对君主的眷恋,希望君主赐恩,不弃置有功之人。宋文帝在位期间,讨伐北魏曾多次失败,对其将领檀道济等也有牵制和排挤的做法,所以这首诗可能是为讽谅当时的君主而作。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对于杜甫《出塞》诗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