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圆魄(pò)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安知:哪里知道。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二月黄莺(yīng)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xiāo)汉长怀捧日心。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zān)。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这是一首投赠诗。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但融情于景;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但思与景谐。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由此颇见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首联是说,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颔联是说,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开头四句,诗人像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晨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的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地的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颈联是说,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咏怀着捧日忠心。
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思是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尾联是说,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到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末两句意思是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话说到这份上,意思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但仍然含蓄,尚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2、 刘扬.以乐景写哀——读钱起《赠阙下裴舍人》[J].课外语文,2010,11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忽听得天上降下将军,在边塞再次纵横驰骋。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战马披挂上黄金铠甲,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按星月分布摆开天阵,据山川形势排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晚风吹来军中的号角,春光耀眼军旗在飞动。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哪里知道定远侯班超,他原来还是一介书生。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99-10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6-27忽闻天上将,关塞(sài)重横行。
天上将:形容将领用兵神奇。横行:比喻所向无敌。
始返楼兰国,还(xuán)向朔(shuò)方城。
楼兰国: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若羌县一带,后改名鄯善。还:迅速。朔方:汉武帝时置郡,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白羽:指白旄,一作用白旄牛尾装饰竿顶的旗。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星月”二句:赞美这位将军精通兵法,能够根据天象以及地形布置阵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jīng)。
画角:古代军中号角。飞旌:即飘扬的军旗。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班定远:东汉班超,本是书生,明帝时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留滞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多国归属汉朝,以功封定远侯。《后汉书》有传。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99-10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6-27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同时,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的壮举作了铺垫。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以“始返”与“还向”相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了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他刚从遥远的“楼兰国”返回,现在又要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朔方城”。但是为了安邦御敌,这个以赫赫战功赢得天将之称的将军急国家之所急,不贪图安逸享乐,品德非常高尚。
“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是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诗中没有表现军旅的艰辛,也没有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而是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一个威仪堂堂、谙熟六韬,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他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像星空一样壮观神秘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接着,诗人又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暗示征战的必胜。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透露,全军士气十分高昂,大捷在望。将军的神武,也借这两句氛围描写得到了渲染烘托。在这六句中,诗人分别使用了“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诗人先用反诘词“宁知”领起,于后又以“犹是释疑”,避免了平铺直叙,表达了对将军的殷切期望。
此诗气势激昂雄健,体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诗中多处用典,或暗或明,羚羊挂角,纵横开阖,语出自然,浑然一体,实为大家手笔。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由此诗观之,此言并不为过。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6-27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7-68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魏都邻接燕国赵国,美女个个赛过芙蓉花。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淇水流趟,宛如碧玉,舟车交通繁忙,日夜奔流。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青楼夹两岸而立,千家万户繁弦密鼓,歌声嘹亮。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天下称此为豪贵之都,游此每每与豪杰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你和洛阳苏季子一样,口齿流利,如剑戟森锋。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虽然还没有佩挂六国的相印,门前豪华轩车如奔马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有黄金数千两,还有白璧好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散尽万金,两袖清风潇洒自在而去,高歌吟赋还故乡。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落魄的时候都如此豪爽,谁不愿意跟从?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此处一别,远隔黄河淮河,云山杳杳千万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何时再见,更尽一杯酒,到时候再论心胸。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魏都:一作“魏郡”。唐时魏郡即魏州,属河北道。今淇水下游一带属当时魏州。芙蓉: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淇(qí)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淇水:淇河。《尚书正义》:“河内共县,淇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县入河。”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青楼:豪华的楼房。也指妓院。歌钟:伴唱的编钟。此指歌乐声。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jǐ)森词锋。
苏季子:苏秦,字季子。剑戟,泛指武器。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qióng)。
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无所眷顾。邛,中国古州名,汉置临邛县,唐时治所曾在临邛(今邛崃),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落魄:潦倒失意,放荡,不羁,豪迈不受拘束。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大雪之时,谢惠连曾有清逸的兴致,而袁安也曾恬然高枕而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我本来就不像他们那样的人,更何况我的性情又是这样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全凭着那杯中的美酒,整天姑且这么孤独地度过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惠连:南朝文学家谢惠连,曾作《雪赋》,其文高丽清奇。袁安:汉代人。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惰(duò)。
故:本来。斯人:这二人。
赖(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