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氏药圃

:
采药来,神山在何许。
忽闻瀛海头,居然一玄圃。
天风吹轻帆,至人展良晤。
圃中药千本,历历皆手树。
我生抱奇疢,岁久不得愈。
三年蓄艾心,有此一朝聚。
惠我方匕剂,翛然脱沈痼。
吾观此圃中,来游亦无数。
夫岂独我私,一一随听取。
同游二三友,牵连亦遭遇。
餐此霞屑余,腾身即飞翥。
人生各有累,那得免患苦。
至人略形骸,一视等胞与。
过之或忘情,我独刻肺腑。
世人持狭见,一膜便尔汝。
比邻立藩墙,边幅生龃龉。
老矣多阅人,知君用心处。
斯人匪斯今,意度一何溥。
我尝读西铭,一初混中处。
茫茫大化运,上下四方宇。
当作一圃观,何物不储貯。
岂但百草性,曾入农氏谱。
奇葩与异石,海陆细分部。
金膏丹空青,亦不惮远阻。
是中富台沼,飞泳供盼顾。
有时钓弋娱,遗坠拾鳞羽。
铺陈盛筵旦,咳唾好宾侣。
歌阑车马散,溲渤遗败鼓。
我知太医生,适用随细钜。
水火各燥湿,阴阳互寒暑。
刚汞或柔砂,炎硝或寒附。
峻或蓬稜攻,平或参术补。
生材天岂靳,所恨辨者瞽。
生人倘有济,我圃足供具。
玄枢掌握间,调齐有其所。
悠悠动我思,无怀大庭古。
八荒登春台,一气调律吕。
人人无鄙夭,物物不疵窳。
胡然降大厉,使我重悽楚。
薰蒸始一气,俄顷遍九土。
缅怀有生初,恫瘝入心膂。
恭惟生物心,孰不同父母。
我欲代一笺,飞上九天诉。
冥冥天阍深,重关列蛟虎。
至人对我言,天高不堪吁。
无宁苍苍求,我圃自有趣。
圃中别有圃,妙处子未睹。
中藏六六天,玄玄岂无主。
我尝偕子游,相与诘其故。
虽然只方雨,此妙谁赋予。
包括尽六合,剖析入毫缕。
一粒蕊珠中,太极有玄姥。
但得斯心存,充拓何可御。
至人岂易逢,再拜致我语。
授药不授方,药尽力已去。
似闻海上秘,久藏龙宫府。
君今得妙诀,授我勿我拒。
珍重千金传,为君广流布。
别君怀不忍,回首重凝竚。
千山莽愁人,沧波正烟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熊禾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 104篇诗文

猜你喜欢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山台。山水相连,山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长江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从西而来,到了镇江附近,突然出现巍峨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上山台更是奇观。山和水相连着,山台相对着,真是天所安排。在这胜景中,要举杯痛饮,乘兴赋诗,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倾天地而忘怀。当从酣睡中睁开朦胧的眼睛时,只见眼前金山若隐若现,一些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像是海上的蓬莱仙山。

参考资料:

1、 李明阳.中华古典诗文珍品 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02年02月:1462、 朱敦源.中华散曲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153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péng)(lái),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mái)
折桂令:折桂令系曲牌名,属北曲双调,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水面云山:金山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故云。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山上楼台:金山寺的殿宇楼台,依山而建,气势不凡。此句即指金山寺。诗句成:诗句吟成。意含不大的功夫。云山动色:时转云移,景色改观。天地忘怀:忘记了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此喻金山。霾:本指由于大气混浊使人看不清景况。也作淹埋之意。

参考资料:

1、 李明阳.中华古典诗文珍品 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02年02月:1462、 朱敦源.中华散曲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153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作者下笔并没有直接写金山寺,而是先描写金山寺气势不凡的背景。长江自夔门向东,穿过三峡天险,经湖北,过江西,流安徽,入江苏,两岸虽然不乏高山丘陵,但地势基本上是比较平坦的,没有什么障碍,江水如脱缰的野马,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但到了镇江附近,却突然出现“水面云山”的景象,巍峨的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立江中,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种奇迹,即使作静态描写,也可谓大观。元曲《黑漆弩·游金山寺》中就有“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的句子。作者在这里用“浩浩西来”的长江作背景,以动衬静,就使金山的景象显得更加壮观,给人一种天外飞来之感。而金山寺雄踞在从江中拔地而起、耸人云天的高山上。“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在把金山寺安置在浩渺辽阔的背景上之后,接着具体描绘金山寺的景况。但作者仍然没有孤立地就山写山,就寺写寺,而是依旧紧紧抓住山立江中的特征来写。金山寺倒映江中,山与水连在一起,楼台上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宛若一派仙境。这壮丽奇妙的景象,真是鬼斧神工,人间罕见,所以作者说是“天与安排”。面对如此奇观,作者豪兴大发,饮酒作诗,即景抒怀。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这两句,作者用狂态来表现自己沉醉在如此胜境中的豪情。他举杯痛饮,乘兴赋诗,一篇吟就,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他仿佛离开了人间,置身于人迹罕至的仙境,因而不禁手舞足蹈,将杯中酒倾洒于地。当他从酣饮中睁开朦胧的醉眼时,只见眼前的金山若隐若现,一半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亭台楼阁,仿佛都在烟云中冉冉浮动,那景象,酷似海上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这最后几笔,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把读者引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全篇写景,扣紧了“过金山寺”的一个“过”字。作者不是登临金山,只是乘船经过,因此能够远眺,能够纵览,能够从浩浩长江的广阔背景上,从山与水、山与云、山水与楼台的种种关系上写出金山景色的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情的感染。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9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荷花湖上,采莲女子划船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吹得紧紧裹住身体。江上突然传来衰怨的琵琶声,引得人伤心流泪。盼着远方的人归来,可是荷花都开过凋谢了还没有消息。傍晚时分有多少凄凉的心事涌上心头,看那鸳鸯、白鹭,随时随地哪有不双宿双飞!
采莲湖上棹(zhào)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棹:桨,作动词用,犹“划”。约:束,裹。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芙蓉:荷花的别名。谐“夫容”,一语双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龙还了原身,画在屋墙上,惹得凤凰飞来栖停。一阵风过,笋壳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闻,竹下的苍苔,仿佛还保留着雨后的湿冷。息斋道人李衍的画竹真是妙笔生春。当明亮的月光纵横地投下清影,我睁开酒后初醒的眼睛,简直像是面对着一片翠生生的潇湘竹林。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gě)(bēi)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qī)庭。风吹粉箨(tuò)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lán)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息斋:元画家李衍,号息斋道人。善绘竹,有《竹谱》。葛陂里神龙悦形:《神仙传》载,东汉费长房身跨青竹杖腾身入云,下地后弃杖于葛陂水中,竹杖即化为青龙。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县境内。箨:竹的壳叶。阑干:纵横貌。潇湘翠影:谓竹。湘地以产斑竹著称,称湘妃竹,相传为湘夫人泪点洒竹而化。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落梅风·楼台小

: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栏杆海棠花下?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栏杆海棠花下?
楼台很小,但是风情趣味却很好。风和雨忽飘洒触动起新愁,。他知不知道我正对着大好春光想念他,倚着栏杆站在海棠树下?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460页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yǐ)栏杆海棠(táng)花下?
落梅风:曲牌名,入双调。雨初风乍:谓风雨初起。乍,刚刚。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4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仙子·乐闲

: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铁甲披满雪花守卫紫荆关,挥洒彩笔以咏牡丹歌咏贵妃在白玉栏干,一叶渔觥月下横陈黄芦岸,这几般情事儿由你去挑拣,追求功名还不如休闲。你且看,翰林李白如今在哪里?当年的许将军沉冤流血还未干。只有那严光高风亮节千古流名在严滩。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hàn)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铁衣:铁甲。古代所穿用铁片制成的战衣。紫金关:宋时名金坡关,金元时改为紫荆关。在河北易县紫荆岭上,为古代军事重地。此指边防要塞。彩笔题花:暗用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清平调词》三首以咏牡丹花歌咏杨贵妃的典故。几般儿:指以上武将立功边塞、文人供奉翰林、渔翁垂钓江三种行事。李翰林:即李白。曾任翰林供奉。许将军:指唐玄宗朝睢阳太守许远,安史之乱,他与张巡奋力守城数月,城破被俘不屈而死。严滩:又名七里滩、子陵滩等。相传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拒绝汉光武帝片召隐居垂钓处。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将军铁甲夜巡关,丞相朝衣晓立班。日上三竿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这是元杂剧中的上场诗。诗中的“闲”偏于“闲暇”之意,而本曲的“闲”则作“闲散”解。两者的内涵虽不尽相同,但在支持结论的方法上却异曲同工,即都使用了比照。

  曲中的比照法比较独特,分作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以互成鼎足对的三句并列,分别出示武将、文臣、渔父的日常生活景象。将军镇守雄关劲隘,雪花纷纷落满铁衣,气象凛肃,这一句代表了建功;文臣在宫中的白玉陛栏旁,应制赋诗,花团锦簇,气象富贵,这一句代表了扬名;渔父一叶扁舟,徜徉于月夜的黄芦江岸边,气象超逸,这一句显然是代表清闲。三句在表面上不分轩轾,提供让“君试拣”,但作者随即便亮出论点:“立功名只不如闲”。也就是点出了“乐闲”的题面。

  而第二层则运用李白、许远及严光的三则典故,分别作为第一层三句的诠释和补充。由于两层间本身存在着从现象到本质的跃进,令人憬然惕然,于是“名”、“利”与“闲”的孰优孰劣,顿时高下立判。而作品的警拔峭严,也就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