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zhǐ)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年终时候春回大地,冰霜渐渐减少,春天到来草木是最先知晓。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只觉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参考资料:
1、 汤霖.千家诗注析.1982年05月第1版:甘肃人民出版社,17-182、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9律回岁(suì)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年终。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cēn)差(cī)。
生意:生机、生气。满:遍布,充满。参差: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汤霖.千家诗注析.1982年05月第1版:甘肃人民出版社,17-182、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9这是一首节令诗。作者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首句写立春时刻冰雪消融,次句以拟人手法写树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诗人仿佛看到眼前处处春风明媚,碧波荡漾。这首诗语句活泼,富有动感。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渐渐融化,暖气渐渐回生,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
诗的首句写出今年立春的特殊性,在旧岁未尽时已经“律回”,抓住冰霜渐少作为春意萌动的表征,写冰霜显得比往年要少。次句写自然界的变化,以拟人笔法写草木发绿,以代替具体的描写,最先告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诗人的悠然遐想: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这就使人进入了一个现实的立春境界,向往着那万紫千红、充满生意的春天早日到来。“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现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
诗的三、四句,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末句描绘了春水春风的生动景象,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一个“满”字,把春意写尽,也进而折射出了诗人欣慰的心态。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感情丰富,比喻形象,给读者以生机盎然的感觉。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
全诗以“律回”为契机,律一回,就冰霜少,则春天的温煦可知,“春到人间草木知”,以拟人化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颇含韵外之致,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亦是状物准确生动的好句。以绿波荡漾,把视野引入水天相接的境界,以景结,面余味无穷,给人以开朗畅快的感染,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悠然自得而又有无穷遐思。
参考资料:
1、 汤霖.千家诗注析.1982年05月第1版:甘肃人民出版社,17-182、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9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白莲的纯洁,如同美人在夜晚梳妆去粉一样美丽。白莲挺立在清凉的月光下,萧萧的风声里,娇红都顾忌退避无踪的环境中。过去宫中美丽的太液池空了,动人的霓裳羽衣舞没有了,一切都不堪回首。虽然白莲高清的精魂尚在,但翠绿的荷叶已经残败,白莲花蕊也已坠落,水中一片凄凉萧瑟。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白莲凋谢后,尚有荷叶在清凉寒冷的夜里,遥远地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水中。莲蓬萎落,采莲少女恨亦远,昔日的良辰美景都永远逝去了,现在只能在梦中重温。虽然盛时已经过去,秋日也已来临,但琼楼依旧不夜,广寒泛夜仙意尚留。莲花凋谢了,莲香散失了,秋深露凉,寒气逼人。
参考资料:
1、 周笃文选注.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09月第1版:第310页2、 李志宏编著.历代咏荷诗词选评: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11:第330页3、 孙映达主编.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74-876页淡妆人更婵娟,晚奁(lián)净洗铅华腻。泠(líng)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ní)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yú)难驻,玉簪(zān)为谁轻坠。
水龙吟:词牌名,因李白诗“笛奏龙吟水”句,故名。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皆仄韵。婵娟:美好的样子。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泠泠:清凉的样子。萧萧:风声。娇红敛避:红花失色之意。太液池:指唐代大明宫内的太液池,曾内植白莲。霓裳: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舆:本谓车厢,后代指车。玉簪:花名。开花约与白莲同时,花大如拳,色洁白如玉,蕊长似玉簪,故名。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dāng)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qióng)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xiāo)衣半脱,露凉如水。
凌空一叶:指荷叶摇荡空中。珰:古代女子的耳饰。琼楼:美玉砌成的高楼。绡:薄纱。
参考资料:
1、 周笃文选注.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09月第1版:第310页2、 李志宏编著.历代咏荷诗词选评: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11:第330页3、 孙映达主编.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74-876页《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全篇围绕“白莲”。词人用笔把白莲作为一个淡妆少女描绘,是咏莲词中的一篇佳作。
上片“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赋”,从外部形象上写白莲本色。紧扣“白”字,花中有人,风姿绰约。“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词人对首二句的描绘而进一步加以渲染、烘托。“泠泠”“萧萧”描绘了白莲的“淡妆”的同时也写出白莲的精神状态。向以红色娇媚与洗净铅华腻粉的白莲相比,却要“敛避”,以此说白莲之美,则不言而喻。至此为白莲所绘之彩之形,已形神俱得。“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借典故来追述白莲受宠的史迹。《天宝遗事》载,唐明皇与杨贵妃共赏太液池中白莲,白居易《长恨歌》也有“太液芙蓉未央柳”的诗句。这些可惜已成历史陈迹,贵妃醉中舞《霓裳羽衣》,唐玄宗龙颜大悦。曾经的华美盛景,如今却一转为“空”“倦”。以“不堪重记”收束繁华往昔,点明白莲已凋、盛时已往的今朝。“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反承“不堪”句意而来,又开一个层次转写眼前白莲的遭遇。“翠舆难驻”“玉簪轻坠”是指时序更换,指白莲凋零,狼藉池塘,众芳芜秽。
下片“别有凌空一叶,泣清寒、素波千里”以萧索景象为背景,写白莲凋落之后的景况。首先写“凌空一叶”立于千里清寒素波之上,笔意较为奇特。写莲房垂露,在梦里怀恋着它那过去的纷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凌空一叶”“素波”让读者不禁想起当时漂泊海上的南宋流亡政权。“泪湿”“恨远”形容白莲的凄苦,同时也可看作是暗指南宋彻底灭亡一事。“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转写秋天月夜之下,残荷虽残,而“仙意”尚留。以“羽扇”句写秋,以“琼楼”句写月。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总括白莲凋残,虽然冰魂犹在,无奈香消衣脱,冷露凌逼,语调悲凉至极。
这是一首“长调词”,但构局开合多变,擒纵自如。起笔至“娇红敛避”,词人以散骈结合的笔法,描绘白莲形象;随之三句忽然另辟天地。“冰魂”三句,转笔收揽,而于下片换头再次转笔,作进一步推阐。用笔,曲折往复,卷舒之间,一无沾滞,显示了长调“构局贵变”的特点。从咏物的角度看,词人把“白莲”写得形神俱备,写白莲却无二字,寄慨亡国,却也幽极静极,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咏白莲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第2258-2260页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酒杯,你靠近我跟前来,老夫今天要整饬自身,不使它再受到伤害。为什么我经年累月酒喝若狂,喉咙干得像焦釜,真不自在;现在我终于患病疏懒嗜睡,一躺下便鼾声如雷。你却说:“刘伶是古今最通达的人,他说醉死何妨就地埋。”可叹啊,你对于自己的知心朋友,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薄情少恩令人愤慨!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再加上以歌舞作饮酒的媒介,算起来应该把酒当作鸩毒疑猜。何况怨恨不管是大是小,都产生于人们过分的钟爱;事物无论多么美好,喜爱过度也会变成灾害。现在我郑重地与你约定:“你不要再逗留,应当赶快离开,我的力量仍然可以将你摔坏。”酒杯惶恐地连连拜谢,说:“你赶我走,我就离去,招我来,我也一定再回来。”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1-103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97-200杯汝(rǔ)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hái)。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fǔ);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líng),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止酒:戒酒。汝:你,此指酒杯。点检形骸:检查身体。甚:说什么。抱渴:得了酒渴病,口渴即想饮酒。焦釜:烧糊的锅。气似奔雷:鼾声如雷。“汝说”句:《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浑如此:竟然如此。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zhèn)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jí)退,吾力犹能肆(sì)汝杯。杯再拜,道麾(huī)之即去,招则须来。
为媒:作为媒引,诱人饮酒。算合作:算起来应该看作。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古时常以鸩酒杀人。成言:说定,约定。亟:急,快。肆:原指处死后陈尸示众。这里指打碎酒杯。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麾:同“挥”。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1-103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97-200辛弃疾的词,素以风格多样而著称。他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此词首句“杯汝来前!”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而自称“老子”(犹“老夫”),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发觉长年口渴,喉咙口干得似焦炙的铁釜;近来又嗜睡,睡中鼻息似雷鸣。要追问其中缘由。言外之意,即是因酒致病,故酒杯之罪责难逃。“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病酒反应的严重,同时也说明主人一向酗酒,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它说: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这是不称“杯说”而称“汝说”,是主人复述杯的答话,其语气中,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故又叹息:“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口气不但软了许多,反而承认了酒杯曾是自己的“知己”。
词的下片语气又转,似表明主人戒酒的决心。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弛一张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过量伤身。古人又认为鸩鸟的羽毛置酒中可成毒酒。酒杯凭歌舞等媒介使人沉醉,正该以人间鸩毒视之。这等于说酒杯惯于媚附取容,软刀子杀人。如此罪名,死有余辜。然而这里只说“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倒底并未确认。接着又说:何况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实些话表面看来振振有词,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于酒是爱极生怨,酒于自己是美过成灾。这就为酒杯开脱不少罪责,故而从轻发落,只是遣之“使勿近”。“吾力犹能肆汝杯”,话很吓人,然而“勿留亟退”的处分并不重,主人戒酒的决心可知矣!杯似乎看出了这一点,亦不再辩解,只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麾之即去”没什么,“招则须来”则大可玩味,说得俏皮。
总之,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形象。它善于揣摸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来”,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
作者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另外,词中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与原有调式不同,又大量熔铸经史子集的用语,从而丰富了词意的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67-1569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楚人自来喜爱登高,抒发心中的烦闷。我才到这里,也觉得忧愁难忍。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莽莽苍苍的树木,终日不散的烟云,使三峡显得阴霾沉沉。开阔的江面,明月高悬,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远离故乡,又逢岁暮年关,怎不叫人心惊。要想安慰孤独的灵魂,最好还是开怀痛饮。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闲来信步漫游,遇见山水佳丽,不妨高声长吟。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宋诗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楚人自古登临恨,暂(zàn)到愁肠已九回。
楚人:楚国人。楚,战国时的大国,为七雄之一,据有今湘、鄂、皖、江、浙诸省之域。登临:登山临水,谓游览自然胜景。暂到:刚到,乍到。暂,始、初。愁肠已九回:犹“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愁。回肠,极言内心忧虑不安。
万树苍烟愁峡暗,满川明月一猿(yuán)哀。
万树苍烟:青色的烟雾笼罩着茂密的树林。万,极言其多。苍烟:青烟。满川明月:明月的清辉朗照着平旷的原野。川,平野、平地。
殊(shū)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殊乡:犹“殊方”,异域,他乡。残岁:残年,岁暮,指一年将尽的时候。慰客:犹“迁客”。慰,郁闷。把酒杯:把盏,把酒,端着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zhé)岂能来。
吟咏:这里指作诗。后因用为歌咏或作诗的意思。迁谪:被贬谪到外地。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宋诗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这首诗是欧阳修七律中的佳作。诗中不仅描写了三峡苍暗、明月满川的景象,揭示出峡川月夜的苍茫、辽阔、凄清之美;而且借助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受。这里,既有无辜被贬的深沉感慨,又有思乡怀归的惆怅之情。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又自我解嘲,故作旷达。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写因贬谪之恨,而源溯到屈原,借以自喻而自慰,可终不能抑制这种生活的愁怨。“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写有如《秋色赋》,何其凄然。“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写客居异乡,苦恨经年,只有借酒消愁。最后两句在自叹自解中,也含有不可言状之凄苦。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气象阔大,意绪苍凉。诗中无论写景,还是叙事,愁苦意绪笼罩全诗。其中“万树”一联,诗人从大处落墨,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再加上“猿哀”一笔,显得更加凄怅苍凉。气象宏阔,以景逆情,进一步渲染作者谪居他乡的愁苦心情。
诗的前六句表现的是登山临水,感慨万千,各种情怀纠结于心,愁绪层层盘结,句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被贬的良多沉痛:登山临水之怅恨,九回盘桓之愁肠。苍烟萦绕之万树,幽暗陡峭之峡谷,满川挥洒之明月,凄苦哀婉之猿啼。由于满怀的愁情,山水明月、烟草树木都为之黯然失色。各种愁怨喷薄而出,又何况临近年关,而自己在他乡羁旅,只能强颜作欢,借酒浇愁,以为暂时的宽慰。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不再作那儿女情长的伤心之语,而是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情绪顿然一转,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后来,苏轼受欧阳修的影响,也结合自己的多舛经历,在诗歌中将这张苦极自嘲、愈见旷达的宋调发展到了极致。
参考资料:
1、 张翥.《《欧阳文忠公集》诠释与解读》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492、 童出版社,2003:495. 余3、 赵仁珪.《走进唐宋诗词》.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