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曲水阁

:
面势俯岩隈,雕轩映水开。
云从栋间出,人自鉴中来。
櫂楫歌声度,渐裳禊事迥。
东山如未起,好住小蓬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述

刘述,字孝叔,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课。知审官院胡宿言其沉静有守,特迁兵部员外郎,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使,再以覃恩迁刑部郎中。 7篇诗文

猜你喜欢

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平坦的沙滩下,小河的渡口旁,有一个芳草鲜美的村庄,春天的绿色早已覆盖了冬季曾经带来的荒凉。游丝在微风中上下飘拂,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一派大好风光,却让人无限惆怅。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雕花窗外已是深深的夜晚,可心上的人儿还不见归还。鸭形铜香炉上袅袅青烟,炉中的沉香已快燃完,你可知道,在斜阳拉长的海棠树的影子里,耳听着杜鹃声声悲啼,整个黄昏我都站在那里等你。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遍莺(yīng)来往,无限销魂。
游丝:春日里,一些虫子所吐的细丝飘拂在空中。

(qǐ)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táng)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绮窗:雕刻有花纹的窗户。金鸭:金属制鸭形香炉。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古代用以熏衣和去秽气。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叫声凄切,昼夜悲鸣。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这首词构思了一位黄昏日暮伫立渡津跷首企盼意中人归来的闺中痴情少妇形象。

  词首二句“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交待了这位女主人公所处的地点和时令。她住在一个靠近沙滩渡口的小村子上,时间已是芳草萋萋的盛春。“去年”二字,表明时序的更替,那村边渡口,芳草再绿,暗示意中人分手离去已是去年之事。此二句写主人公移步来到村外所见渡头春景“依然去年时”。入笔即已情在景中,宛曲流露闺中人的思怨之情。三四句“游丝上下,流莺来往”仍是景语。游丝,指蜘蛛类昆虫结的网。这里是说蜘蛛儿正在林间上下结网,黄莺儿往来穿梭于树梢之间。这一切皆昭示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昆虫、小鸟皆自由自在地活动于大自然中,到处一派勃勃生机。然而,独有这位思妇触景伤情,感到“无限销魂”。这魂离魄散的无限惘怅,正来自对意中人一别经年的刻骨相思。以乐景写哀,倍增哀怨,看来洪氏亦深明此道。过片“绮窗深静人归晚”直写思妇企盼归人的情感。绮窗,表明所居之华,侧面交待思妇显贵的身份。“深静”二字渲染了闺中独处的孤寂氛围。“人归晚”表明对意中人的思念。接着“金鸭水沉温”再次交待这位思妇显非普通人家。鸭形香炉中水沉香带着温和的香气冉冉上升。这句回应上句“深静”二句所设置的空寂和无聊的氛围。煞尾三句“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为闺中思妇安排了特定的环境:一是婆娑摇曳的海棠树影之下;二是哀啭啼血的杜鹃声里;三是晚霞落照的黄昏暮色。“立尽”二字表明思妇渡头盼归人伫立之久,从早至晚,直至黄昏逝去,夜幕降临。可见思妇期盼归人心情之切。全词至此,一个独立黄昏渡头翘首企盼的闺中少妇形象已十分丰满地再现出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由于当初鹊鸟误传了相会的日子,牛郎和织女至今仍是愁苦不已的神仙。鹊桥在天上的银河岸边形成,人则在轻歌曼舞之中。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七夕时欢娱一夜,之后却分别一年。离别多而欢娱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样?或是心知此次相会不长久,眼前的月亮也没有圆满。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 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7332、 诸葛忆兵 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1263、 王双启 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54-554、 吴熊和 主编.唐宋词精华 上.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476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今渚(zhǔ)星波外,人在鸾(luán)歌凤舞前。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佳期:原谓与佳人相约会,后通称欢聚之日。断肠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今渚:天上的银河岸边。今,河今,星河,银河,天空中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光带。渚,洲渚,水中小块土地,此处指岸边。莺歌凤舞:比喻轻歌曼舞。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zhǐ)尺凉蟾(chán)亦未圆。
经年:经过一年。奈何:怎么,怎么办。情知:心知。无长计:不长久。咫,八寸。咫尺,形容距离之近。凉蟾:月亮,这里指七夕的新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 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7332、 诸葛忆兵 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1263、 王双启 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54-554、 吴熊和 主编.唐宋词精华 上.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476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此词开篇即言“佳期误传”,虽未将情事具体写出,为之断肠的情绪却可从“凉蟾亦未圆”所透出的缱绻深中体味出来。接着,过片的“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慨:牛郎、织女盼望一年才能一次相逢,七夕一夜纵然可以尽情欢乐,却抵挡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离别相思之苦,明明知道它不公平、不合理,可就是没法改变这样的事实。这不能解决的矛盾、不能愈合的创伤及不能消除的恨事无不透出七夕故事的“悲剧性”。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悲感中有幸福的慰藉相比,“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是哀痛之极时的心灰意冷。

  全词以“星波”、“凉蟾”等构成的“奈何天”写情人心理空间中的景致,又将其融于情致的抒发中,以强烈对比而造成艺术效果,如“欢尽夜”与“别经年”,“桥成汉渚星波外”与“人在鸾歌凤舞前”,而最主要的则是强烈的情意受到强烈的阻碍所造成的心情对比。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54-552、 程自信,许宗元 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741-74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12-114页2、 傅璇琮、李克.《婉约词 豪放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145页

朝云漠(mò)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tí),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轻丝:细雨。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金屋:华丽的屋子。冲雨:冒雨。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12-114页2、 傅璇琮、李克.《婉约词 豪放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145页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北宋初期的词是《花间》与《尊前》的继续。《花间》、《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与鲜于子骏书》)。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

  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 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chuán)。竹工破之,刳(kū)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黄冈:今属湖北。椽:椽子,架在屋顶承受屋瓦的木条。刳:削剔,挖空。陶瓦:用泥烧制的瓦。比屋:挨家挨户。比,紧挨,靠近。

  子城西北隅(yú),雉(zhì)(dié)(pǐ)毁,蓁(zhēn)莽荒秽(huì),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yì)江濑(lài),幽阒(qù)辽夐(xiòng),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shǐ)声铮(zhēng)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子城:城门外用于防护的半圆形城墙。雉堞圮毁:城上矮墙倒塌毁坏。雉堞,城上的矮墙。圮毁,倒塌毁坏。月波楼:黄州的一座城楼。吞:容纳。濑:沙滩上的流水。幽阒辽夐:幽静辽阔。幽阒,清幽静寂。夐,远、辽阔。丁丁: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以矢投壶中,投中次数多者为胜。胜者斟酒使败者饮。助:助成,得力于。

  公退之暇,被鹤氅(chǎng)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qiǎn)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zhé)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qiáo),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鹤氅衣:用鸟羽制的披风。华阳巾:道士所戴的头巾。胜概:美好的生活状况。胜,美好的。概,状况,此指生活状况。齐云、落星:均为古代名楼。井干、丽谯:亦为古代名楼。骚人:屈原曾作《离骚》,故后人称诗人为“骚人”,亦指风雅之士。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rěn);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chú)上,丙申,移广陵;丁酉(yǒu)又入西掖(yè);戊(wù)(xū)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xiá);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sì)而葺(qì)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稔:谷子一熟叫作一稔,引申指一年。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995年(宋太宗至道元年),作者因讪谤朝廷罪由翰林学士贬至滁州。广陵:即现在的扬州。又入西掖:指回京复任刑部郎中知制诰。西掖,中书省。戊戌岁除日:戊戌年除夕。戊戌,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齐安:黄州。己亥:999年(咸平二年)。嗣而葺之:继我之意而常常修缮它。嗣,接续、继承。葺,修整。庶:表示期待或可能。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这篇文章以竹楼为核心,先记叙黄冈多竹,可以用来代替陶瓦,且价廉工省。继而描写在竹楼上可观山水、听急雨、赏密雪、鼓琴、咏诗、下棋、投壶,极尽人间之享乐;亦可手执书卷,焚香默坐,赏景、饮酒、品茶、送日、迎月,尽得谪居的胜概。藉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各名楼反衬竹楼的诗韵,表明作者甘居清苦、鄙夷声色的高尚情怀。继而写奔走不暇,眷恋竹楼之意。

  全文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明晰。文章开篇即写黄州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为下文详写竹楼作下铺垫。接着作者以声写楼,以声抒情,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的种种别处无法领略的清韵雅趣。“远吞”四句写幽静辽阔之景,“夏宜”四句言作者四季不同之感,“宜鼓琴”八句,述竹楼特有之趣。第三段写作者悠闲自得、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既回扣上文,又为下文言志张本。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竹楼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自信,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二、寄慨深远。黄冈竹楼,是作者洁身自好的人格和高远情志的载体,是作者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是作者苦闷心灵聊以栖居的寓所。作者把竹楼写得情趣盎然,实际上抒发了自己的飘泊无定之苦、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作者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以及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宦海沉浮的不幸遭遇,不但没有消弥作者积极入世的热情,反而使他有竹楼“听雨如瀑”“闻雪若玉”的从容,有“岂惧竹楼之易朽乎”的自信。

  三、修辞精警。对比:作者将简易的竹楼与四大名楼对比,以“贮妓女、藏歌舞”的腐朽与“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的儒雅对比,抒写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磊落的襟抱。象征:四大名楼的高贵象征着朝廷的腐败,竹楼的寒伧却是作者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尽管地位卑微,却拥有高洁的心灵。排比:“夏宜急雨,有瀑布声”以下,连用六“宜”,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生动地写出了竹楼主人的雅洁崇高。

  该文是作者著名的抒情小品,艺术上很有特色,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层次分明,多用排比,寓情于景,轻快自然,既抒写了作者随遇而安、贬谪不惧的心态,也含蓄地表现了其愤懑不平之情。文章清幽潇洒,可以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媲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祭石曼卿文

: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写一篇祭文来吊祭: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唉,曼卿!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归于无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气暂时聚合的身躯;那不跟万物同归于尽,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后世的名声。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如此的;那些已载入史书的姓名,就像太阳星辰一样明显。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唉!曼卿啊!我见不到你已经很久了,可是还能想象你生前时的模样。你意态不凡,光明磊落,又那样超群出众,埋葬在地下的遗体,我猜想不会化为烂泥腐土,应该会变成最珍贵的金玉。不然的话,就会长成青松,挺拔千尺,或者产出灵芝,一株九茎。为什么你的坟墓偏偏是一片荒烟蔓草,荆棘丛生,寒风凄凄,露珠飘零,磷火闪闪,萤火虫乱飞?只见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唱着歌在这儿上下走动;还有慌张受惊的飞禽走兽,在这儿徘徊悲鸣。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光景了,经过千秋万岁之后,怎知道那些狐狸、老鼠和黄鼬等野兽,不会在这里掏穴藏身?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难道单单看不见那旷野上一个挨一个的荒坟?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唉!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本来是早已知道的。但怀念起过往的日子,越发感到悲凉凄怆,不知不觉迎风掉下眼泪的我,也只好愧于自己达不到圣人那样淡然忘情的境界。希望你能够享用祭品。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7月某日。维,发语词。具官:唐宋以来,官吏在奏疏、函牍及其他应酬文字中,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官,表示谦敬。欧阳修写作此文时官衔是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军州事。尚书都省:即尚书省,管理全国行政的官署。令史:管理文书工作的官。李敭:其人不详。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是石曼卿葬地。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清酌庶羞: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庶,各种。羞,通“馐”,食品,这里指祭品。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活着的时候是人世间的英杰,死之后化为神灵。英,英雄、英杰。灵,神灵。暂聚之形:指肉体生命。简册:指史籍。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仿佛:依稀想见。轩昂磊落:形容石曼卿的不凡气度和高尚人格。突兀峥嵘:高迈挺拔,比喻石曼卿的特出才具。朽壤:腐朽的土壤。精:精华。产灵芝而九茎:灵芝,一种菌类药用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九茎一聚者更被当作珍贵祥瑞之物。《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涵德殿池中。”而,一作“之”。燐:即磷,一种非金属元素。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磷化氢,在空气中自动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夜间常见于坟间及荒野。俗称之为鬼火。牧童樵叟:放牧和砍柴之人。上下:来回走动。悲鸣踯躅而咿嘤:这里指野兽来回徘徊,禽鸟悲鸣惊叫。狐貉与鼯鼪(wúshēnɡ):狐貉,兽名,形似狐狸。鼯,鼠的一种,亦称飞鼠。鼪,黄鼠狼。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盛衰:此指生死。畴昔:往昔,从前。陨涕:落泪。有愧乎太上之忘情:意思是说自己不能像圣人那样忘情。太上,最高,也指圣人。忘情,超脱了人世一切情感。《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尚飨(xiǎnɡ):祭文套语,表示希望死者鬼神来享用祭品之意。尚,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本文是欧阳修在挚友石曼卿去世26年后为他所作的祭文。文章开始说明写作祭文的缘起,接下来先是颂扬石曼卿的不同流俗,“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死后形体虽化,而名声却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彰显后世。复又极力形容荒野坟茔的凄凉景象,千秋万岁之后,或将为狐貉鼯鼪诸类藏身之穴,感叹“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最后明言作者虽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泪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飨”二字作结,哀戚怆恻之情,溢于言表。

  整篇祭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转,作者对亡友的一片挚情笃意,不能不令人动容。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点明时间与人物关系。

  第二段始进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呜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仿佛要将亡友从地下唤醒,对他细细倾诉。所要倾诉的又是什么呢?“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八个字正是这一段的眼目。这八个字又仿佛是劝慰亡友的魂灵可以放心安息。所谓“身去德音存”,人固有一死,美好的名声却必将流芳百世。

  第三段又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一腔心事都说与亡友来听。这一段,以“奈何”为界是两层意思。“奈何”之前的几句是接着上一段说,仍是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奈何”以下,笔锋陡转,“荒烟野蔓”数句将一幅荒冢凄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不由人不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之悲。两层意思之间,一客一主,前一层只是引起,只是为了反衬,后一层才是重点,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心中蕴含的感情都与亡友说尽了。而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固知其如此”的“固”字好,与下文的“而”字构成转折。名可不朽的道理,我不是不知;万古长空,空悲无益的道理,我不是不知。可是,追念往昔,我又怎么能忘却那些歌哭笑悲的记忆!理智,终究抑制不住情感。从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一些大道理,并不是很难的事;可心灵的感受终究是点点滴滴,往昔的感伤无声无息地渗透。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文章不长,但情感富于转折。正文一段与二段之间是转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层转折。一段的不朽之名,终究敌不过二段的万古之空;末段的理智超脱,终究敌不过情感的悄然渗透。转折之后,方见分量,方见沉重,而终不外“悲”与“情”二字。欧阳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痴”,信然。

  全文以情驭笔,一气呵成,不假修饰,却又得结构之妙。文中以“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八个字推许曼卿,实可移来评此篇。正文第一段写名之不朽,是何等斩钉截铁!全然是劈空说起,有游龙出海之势。第二段写万古之空,却又将第一段全盘抹倒,非力挽山河的笔力,绝不能做到。前二段是放得开,末段却是收得紧,如一道闸门,将两条游龙紧紧关锁。正可见当时文坛巨匠的文字工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