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绘出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浮云不知归还,白鸥日日长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4-9252、 刘继才.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19-203、 李儒光编著.画中诗 中国题画名诗鉴赏:岳麓书社,1995年12月第1版:8

粉壁(bì)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详。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挂冠:挂冠,即辞官。冠,帽子。

松溪石磴(dèng)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石磴:石阶。《韵会》:“磴,登涉之道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4-9252、 刘继才.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19-203、 李儒光编著.画中诗 中国题画名诗鉴赏:岳麓书社,1995年12月第1版:8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虽写观画感受,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此两句有紧扣上文,烘托气氛,皆写画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鸥,为下文写王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归”,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云、风、雷、电,天、海、月、日、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4-9252、 刘继才.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19-203、 李儒光编著.画中诗 中国题画名诗鉴赏:岳麓书社,1995年12月第1版: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饮酒千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平山阑(lán)(jiàn)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wēng)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千钟:饮酒千杯。直须:应当。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作者自己。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后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如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 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8 注释 解说 集评[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1341.2、 王曙著. 宋词的故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251-252.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贺新郎:词牌名。 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余为变格。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yīng)何时入手,缚(fù)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国脉:国家的命脉。长缨:长带子。戎主:敌人的首领。尺度:标准。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少时棋柝(tuò)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biān)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联句:两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两句,组合成一首诗,谓联句。登楼揽镜:上楼照镜,慨叹功业未建,人已衰老。冲梯:冲车和云梯,古代攻城的工具。制难:挽回危难的局势。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投笔:投笔从戎,用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疆的典故。题柱:汉代司马相如过成都升仙桥,曾在桥柱上题字说: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周航主编. 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8 注释 解说 集评[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1341.2、 王曙著. 宋词的故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251-252.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嫉贤妒能。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有了这些名将贤相,“国脉微如缕”的惨状也就有扭转的可能了。

  以下又连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作者频频使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逻辑严密,虎虎有生气。这种宏论高议,以诗的语言和情感发出,更具一种动人的力量。刘词议论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下片,作者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棋柝联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了过去的梦了。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边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敌方进攻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由此可见。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上唐中宗疏中语)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作者以反问句式写出上面两句,有理有据,足以服人。接着,作者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这两句,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

: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春天最美好的风光在哪里呢?元宵节则是京城里的人们的偏爱。千万重五彩丝绸,建造起一座高如山岭的彩楼,耸出半空,金碧辉煌。各种各样的华美彩灯点缀在红色的帷幕上,多姿多态,有如龙腾虎跃。在长长的平整而开阔的道路上,精致的马车络绎不绝,奔走于王宫贵人们的府邸之间。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赏灯的人们个个从容不迫,欢欣快乐,他们在华灯齐放的元宵之夜,以夜为昼纵情玩乐,有美如天仙的歌舞女子的表演,也有扮成海上仙山来客的图画故事。在天子亲临观灯的锦绣大街上,观灯的人群衣着鲜丽,翠袖飘香,摩肩接踵,执手欢歌,如潮水般流动。月光恬淡,寒意轻微,天色已经渐渐破晓,铜壶滴漏之声亦渐渐疏寂。我这正值青春年少的狂热少年意犹未足,不喝个酩酊大醉又怎么会回去呢?

参考资料:

1、 易蓉,陈扬燕.宋代节序词研究与欣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49页2、 王德先 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第1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7:第48页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zēng)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qíng)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zhì)。沙堤远,雕轮绣毂(gǔ),争走五王宅。
御带花:词牌名,调见《六一词》,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帝里:都城,此处指汴京。元夕:即元宵节。缯彩:彩色的丝织品。缯,丝织物的总称,此处指彩灯。一屏峰岭:指用缯彩所扎的灯山。宝檠:华美的灯。檠,灯架,代指灯。绛幕:红色幕帐。龙虎:指龙形和虎形的彩灯。沙堤:指宰相的府邸。雕轮绣毂:雕饰华美的车,为富贵人所乘坐。五王宅:唐睿宗五子之宅。此处指北宋诸府。

(yōng)容熙(xī)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yè)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熙熙:和乐之貌。神姬:仙女,指官府中的乐伎。拽香摇翠:穿戴着染香的罗衣,摆动着翠玉的头饰。锦街天陌:处处锦绣的天街大道。漏声:铜壶滴漏报时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易蓉,陈扬燕.宋代节序词研究与欣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49页2、 王德先 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第1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7:第48页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全词处处浓墨重彩,勾勒出美轮美奂的帝京气象,既体现出作者的无限激情,又体现出一个年轻官员志得意满的豪俊之气,客观上也展示了仁宗时期国泰民安的熙熙景象。

  上片写元宵节张灯结彩、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当春天重返人间的时候风景哪里最好,词作开篇以设问的形式表达出词人对京城元宵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词人以铺叙的笔法具体描述汴京元宵的美丽热闹。“万重”以下二韵五句述元宵张灯结彩的情景,高入云天的彩山,层层叠叠,出神入化,构成了一片崇山峻岭,仿佛把本无山峦的汴京城带进了重峦叠嶂之中,而且是金碧辉煌的仙人之境。数不清的华贵银钮照耀在绛紫色的巨幅帷幕上,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是在仙界还是在人间。绛幕前不时有龙腾虎跃,把汴京的夜晚变成了人与自然、人与天界完全融合的奇幻世界。千万重彩色丝帛搭建成一座座像山岭一样金碧辉煌的彩楼,各式彩灯点缀在红色的帷帐上,还有各式各样的龙形灯、虎形灯,腾挪跳跃,甚是好看。“沙堤”以下几句则述元宵车马。只见长长的道路上,华美的车子来来往往,奔走在王侯贵人们的府第前。

  下片写人们的游乐与狂欢。“雍容”以下六句,述热闹场景。人群熙熙攘攘,街市恍如白昼,还有各种表演,有美若天仙般的女子表演歌舞,还有的表演各种神仙府第的故事。在“锦街天陌”,也就是在京城的锦绣街道上,人们衣着华美,襟袖飘香,携手观灯,一路欢歌。“月淡”句,转写自然环境,月色淡下去了,计时的漏声渐稀,天快亮了。此表明元宵狂欢,夜尽欢未尽,虽然天快亮了,但游玩的人并未散去。末句为青年词人心迹的自我表白:在这样纵情欢游之夜,年少狂热的年轻人当尽兴畅饮,不醉不归。

参考资料:

1、 (宋)欧阳修著;李之亮注析.欧阳修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02页2、 郁玉莹.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鲁门泛舟二首

: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16-717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yíng)回。
沙:水旁之地。天倒开:指天空倒映在水中。萦回:萦绕回旋。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泛月:月下泛舟。寻:这里是沿、随的意思。山阴:今浙江绍兴。阴:一作“隐”。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盘:环绕。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chì)风流到剡(shàn)溪。
何啻:何异。风流:这里指高雅的行为。剡溪:又名戴溪,在今浙江嵊州曹娥江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16-717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这组诗记录着诗人寓居东鲁时的一段生活。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这组诗的第一首流传较广。此诗首句“日落沙明天倒开”,写景奇妙。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次句“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像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典故,即《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后访戴”的故事,予以形容。“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访戴故事未必确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胡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第二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在写法上与第一首有相似之处。“水作青龙盘石堤”,用青龙比喻流水,既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曲折宛转,又赋予无生命物象以生气,使诗中景物充满生机。“桃花夹岸鲁门西”,不仅点明了泛舟的季节和地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两岸桃花掩映的美丽景象。“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两句也是运用了“王子猷雪后访戴”的典故,这里不涉及怀人访友,仅取山阴夜晚的景致和乘舟剡溪的兴致,表明泛舟东鲁门的景物环境与情致意趣。

  这组诗的用典之妙,在于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因而用之,借其一端,发挥出无尽的诗意。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绝的特长之一。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与此是分不开的,不特因为写景入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0-3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一水壁画歌

: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一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一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招人欲去。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仙山高峻峥嵘,四周洪波汹涌,神山光华匹照,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山中岗气已灭,山光清明一片,好像是山阴晴后之雪景。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碧溪回流宛转,却寂然无声,就好像秦人在月下偷看桃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见此图画,胸中了然,清人心魄,好像在叠嶂之中听到了秋猿的叫声。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与君对比,欢赏不已,于是放歌高吟直到天明。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回首看见画中的海客高扬云帆,便不禁产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6-268

高堂粉壁图蓬瀛(yíng),烛前一见沧洲清。
壁画:画在墙壁上的画。粉壁:白壁。蓬瀛:指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沧洲:水滨之地,多指隐备所居之地。

洪波汹涌山峥(zhēng)(róng),皎(jiǎo)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皎:清楚。丹丘:亦作丹邱,神仙所居之处。赤城:山名,任今浙江天台县北。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岚气:山中雾气。山阴: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晴后雪:谓雪后山川景色之美。此处暗用王子猷山阴雪夜访戴故事。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kuī)花源。
回溪:言画中回旋的溪流寂然无声。花源:即桃花源。此用陶渊明《桃花源》故事。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明发:黎明、天明。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míng)(bó)
却顾:再看。却,副词,再。海客:海上的船客。云帆:船帆。溟渤: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6-268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一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一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

  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一水。第三句概括一水特征:水,洪波汹涌;一,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一一样。五六句说一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一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张金海注评.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鼻騧

: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白鼻騧配着银饰的马鞍和绿地绣锦的障泥,真是威风极了。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在春风细雨落花之时,骑上它挥鞭直就胡姬的酒肆,去痛饮一番,是何等惬意!

参考资料:

1、 胡大浚,王志鹏主编.敦煌边塞诗歌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12:4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7

银鞍白鼻騧(guā),绿地障(zhàng)泥锦。
白鼻騧:白鼻黑喙的黄马。黄马黑喙曰騧。绿地:以绿色为底色。障泥锦:用锦线绣制的障泥。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biān)直就胡姬饮。
直就:敦煌残卷本、《乐府诗集》本俱作:且就。

参考资料:

1、 胡大浚,王志鹏主编.敦煌边塞诗歌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12:4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7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长安的胡姬酒肆甚受欢迎,是最适合于踏尽落花、欢笑而入的地方。胡姬酒肆中的酒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像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等。胡姬们能歌善舞,具有异国情调,不止是侍酒,同时还轻歌曼舞,招徕顾客。美貌的胡姬、充满异域风情的歌舞曾使许多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俊男靓女流连忘返,连生性狂放的李白亦不例外。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描绘一幅白鼻騧奔腾、银鞍雪光闪耀、障泥锦飘然的骑马飞奔美景图。“银鞍”、“白鼻騧”、“障泥锦”,营造出尊贵奢华、高贵冷艳的威风场景,引人入胜。

  “云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描绘一幅春风细雨落花之时、骑白鼻騧直奔胡姬酒肆痛饮酒的景致。诗人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云”、“细雨”、“春风”、“花落”、“挥”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豪放不羁的气势,形象生动地把诗人的胡地风气、游侠气质表露无遗。

  此诗写卖酒胡姬和名马白鼻騧以及豪华的马饰如银鞍、障泥锦共同出场,在细雨、春风、落花之中共同敷演出一派欢乐而且奢华的场景。诗意不泛蕰念着胡地的风尚、胡儿的气质,“饮”之醉态更是表达了李白胡地的气质。李白喝酒不是喝闷酒,不是像杜甫那样喝苦酒,而是把胡地风尚、胡儿豪侠气质注进酒中。“银鞍白鼻”,他坐着银鞍白鼻子的黑马;“绿地障泥锦”,他的马鞍子下面的障泥锦是绿色的;“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在春风细雨的时候,挥鞭骑马到胡姬的酒店里去喝酒。李白到胡姬酒店里面,不是很陌生、拘谨,而是春风得意,有一点客至如归的亲切感。他从小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长大,他父亲是在丝绸之路上做生意的一个商人,他的诗中也写过碧眼高鼻棕发的胡雏,对来自西域的这一流人并不陌生。所以他进胡姬的酒店有一种亲切感。

  李白到胡姬酒店里去喝酒,就带有胡地的气质。李白的醉态思维是他用胡地的风气、游侠的气质来改造中原文明的一种方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胡无人

: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在霜风凌厉、大漠草凋之际,胡人又背着精坚的弓箭,骑着骄悍的战马入侵了。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这时,朝廷派出威猛如霍嫖姚一样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战士出征迎敌。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将士们腰插着速如流星一样的白羽箭,手持闪耀着秋莲寒光的利剑。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向着战场进发。朝廷大军在玉门关与胡兵雪中交战,敌人的箭簇像沙石一样的射在我军战士的衣甲上。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双万龙争虎斗,经过多次回合的激战,战士们奋勇杀敌,又有太白入月,胡虏必灭的吉兆,大家都坚信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敌虏可摧,胡星将灭,要将胡虏彻底消灭。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将胡虏之首悬挂在空中,将羽虏之尸埋在边塞上,看他们可敢再来兴兵浸犯?

胡无人,汉道昌。
胡无兵将可侵,中国自然和平昌盛。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陛下圣寿三干岁,稳坐庙堂之上,但须高歌汉高祖的大风歌:“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2-103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jīn)干精坚胡马骄。
“严风”句:谓冬天的寒风将雪刮起,塞外湖沼边的水草凋零。严风,冬天的风。海,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谓“海子”。筋干:谓弓箭精良坚固。筋:弓弦也。干:即竿,箭杆也。骄:马强壮的样子。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huò)(piáo)(yáo)
“汉家”二句:谓汉家派猛将与胡兵交战。霍嫖姚:即霍去病,这里泛指猛将。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xiá)
“流星”二句:言战士腰插白羽箭,宝剑出匣,光芒四射。流星白羽,指箭。流星,喻箭之疾速。白羽,以箭羽代指箭。秋莲,宝剑上饰以秋莲之花,亦喻宝剑洁白清冷。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lǔ)箭如沙射金甲。
“天兵”二句:写胡汉交兵。汉兵在大雪纷飞中,开赴玉门关;胡兵射箭如沙,顽强对抗。天兵,王师,即汉家朝廷大军。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云龙”句:喻两军厮杀之激烈,如龙虎相斗。云龙风虎,皆阵名。尽交回,言交战激烈也。太白:星名,一名启明星。太白入月,按星象家的说法,太白星主杀戮,入月入昴为灭胡之象。诗文中常指战事。摧,挫败。

敌可摧,旄(máo)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旄头灭:灭胡之星象。旄头,也作髦头,即昴星,为胡星。这里代指胡兵。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sài)(bàng)
紫塞:北方边塞。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千霜:三千岁。霜:谓秋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2-103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诗写胡汉交战。“汉”并非特指汉朝,汉朝以后,凡中原汉族所建立的王朝,皆称“汉”。诗人站在中原汉族的立场上,希望汉军战胜胡兵,清除中原汉族疆域边境上北方游牧民族贵族武装的侵扰,让边疆人民过上宁静的生活。此诗的主题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胡汉两方兵强马壮。首句写边地风雪凋草,烘托战争的残酷。接着极力描写胡人兵强马壮,汉军兵多将勇,暗示将有激烈的战争发生。诗写汉军的人多势众,将谋兵勇,反映出诗人希望汉军克敌制胜的感情倾向。中间四句为第二段,以龙虎交战为喻,写战斗的激烈。“天兵照雪”、“虏箭如沙”,如黑云压城,使人不寒而栗。剩余部分为第三段,表达诗人希望汉军大败胡兵,进而彻底消灭胡人的强烈愿望。

  此诗描写汉家将士与胡人军队在战场中遭遇,双方排兵布阵,将士出击进攻,场面激烈。特别是对汉军将士的英勇杀敌,写得气势豪迈,慷慨不凡。由于古代中国胡汉战争频发,而自宋以来,汉军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这首《胡无人》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异曲同工,都能对饱受屈辱的中原人民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从而得到广泛流传。

  李白这首《胡无人》是否有本事,注家意见不一,难以定论。因为中唐诗人段成式著《酉阳杂俎》,有”及 (安)禄山反,(李白)制《胡无人》“之说,是否如此,别无旁证。另外,诗末有无“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守四方”这三句也难以确定。而有无这三句,对诗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

参考资料:

1、 李曼农.《胡无人》本事说.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2000.2、 作品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侠客行

: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7-26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5-1073、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67-168

赵客缦(màn)胡缨(yīng),吴钩霜雪明。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ān)照白马,飒(sà)(tà)如流星。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将炙啖朱亥(hài),持觞(shāng)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救赵挥金槌(chuí),邯(hán)(dān)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7-26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5-1073、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67-168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7-26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莎衣

: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莎衣:即蓑衣,以蓑草编织成的御雨衣披。软绿柔蓝:绿色柔软的。著:穿。胜衣:即蓑衣。正相宜:合适,十分自然。

(jiān)(jiā)影里和烟卧,菡(hàn)(dàn)香中带雨披。
蒹葭:芦苇。菡萏:荷花。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狂脱:狂醉。乱堆:随便堆放。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直饶紫绶(shòu)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饶:任凭。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级官员的服饰。绶,系印环的丝带。博换:交换。伊:第三人称,指莎衣,亦即指隐居生活。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淡泊清高的情韵。

  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两句意思是:在那芦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卧在渔船之上;在那如盖的莲叶影里,在那清幽的荷香中间,披着蓑衣御着雨。这一联写得有意境,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加上雨洒做面,如溅珠进玉,此间一叶扁舟,舟上卧着披了蓑衣的渔人,这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这么一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优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要叙写渔人披蓑衣的情景,就在于借此表现一个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因此这里的景愈美,也就显得人愈雅,从而对比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混浊,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尘外,就可归返自然,诗人对蓑衣是非常喜爱的。

  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这显然是对无拘无束、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

  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写蓑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写,一写“披”,一写“脱”。“披妙时风景如画,“脱”时神情活现。写“披”,景是动,人是静;写“脱”,景是静,人是动。一“披”一“脱”,两相对照,把诗人对这种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富贵非吾愿”,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莎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万事不关心”。诗人面对宋太宗而拒绝受官,正和他不愿将蓑衣换官服的思想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其思想情操。这就表明,这首《莎衣》,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而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由于要和“紫缓金章妙对举,因而诗人改变了自楚辞《渔父》以来一贯咏渔翁的写法,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从而构成“换”的关系,构思新巧。在前三联极写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泻出正题,是点峭传神之笔,足有千钧万解之力。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