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歌 其十七

:

苍苔滑净坐忘机,截眼寒云叶叶飞。戴箬笠,挂蓑衣,别无归处是吾归。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德诚

僧。宪宗元和至武宗会昌间在世。嗣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道吾宗周为同道交。住苏州华亭,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称华亭和尚,又称船子和尚。撰《拨棹歌》三十九首,多歌咏渔人生活以寓禅理。 42篇诗文

猜你喜欢

绝句

: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海底的明月,比悬挂夜空的明月还要圆。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能得到它的一寸光华,就可以得到无际的春天。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轮:月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参考资料:

1、 赵宦光 黄习远编.万首唐人绝句.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7662、 罗时进 编选.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42-243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旧读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停车坐爱枫(fēng)林晚,霜(shuāng)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考资料:

1、 赵宦光 黄习远编.万首唐人绝句.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7662、 罗时进 编选.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42-24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98-109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郊居岁暮

: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背倚着高山离群而居,蓦然发现已是一年将尽。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悠然的心境也随岁末而流逝。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默默无语也不知因为什么,空留下今天与昨天的无限叹息。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屏居:隐居。 山郭:山峦。岁暮:晚冬。郊:城郊,当时柳宗元住在愚溪,属城郊。离索:隐居。

野迥(jiǒng)(qiáo)唱来,庭空烧烬落。
迥:远。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心赏:有契于心,悠然自得。薄:迫近。

默默谅(liàng)何为,徒成今与昨。
谅:料想。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柳宗元贬居永州时,寄住在永州城南潇水东岸的龙兴寺。元和五年,搬迁至潇水西岸愚溪侧畔,并在此构筑家园,过着“甘终为永州民”的定居生活。当时,古城在潇水东岸,潇水以西的愚溪自然称为“郊”。在此“郊居”的五年时间,诗人写作了大量的山水诗。《郊居岁暮》就是其中一首,写于元和十年冬。

  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诗的首联和颔联,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作者还用极富岭南色彩的景物勾画了一幅岭南所特有的风情画。永州属古楚地,也被称为“南蛮之乡”。这里缺乏开发,民风淳朴。宗元所居之地,背倚山峦,面临溪水,乔榛遍野,“蝮虺”出没,与诗人任职京师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荣都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的颔联以“野”字极为精炼地概括出“郊居”之地的景物特色。山峦连绵、溪水淙淙是“野”,人烟稀少、南蛮风气是“野”,樵夫担柴、唱歌抒怀是“野”,烧榛种田、庭院空寂是“野”。在诗人的笔下,“野”味十足,“野”趣横生。诗人囚居永州已近十年,仿佛已读懂了背负的“山郭”,烧荒残留的余木,踏歌归来的樵夫,离群索居的自己。在这幅极富“野”味的画面中,不仅有冷峻峭拔的景物,还有热情淳厚的樵夫,更有空坐庭院的诗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诗、画共为一体,景、人、情浑然天成。

  诗的后四句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抒发诗人既悠然自得又感物伤怀的矛盾心绪。诗的颈联阐明了摆脱现实、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就这两句而言,前句是因,后句是果。既然贬居远地,远离世上的纷争,且近年关,又自然放开胸怀寄情于山水。但现实却使诗人不能回避,悠悠往事又忆上心头。其中苦味,常人很难明白。所以,诗人在尾联中抒发了自己想“为”却不能“为”,一切都成“今与昨”的忧怨感愤。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属柳宗元贬永末期的作品。这时的柳宗元,怨忧穷戚,失望至极,心中苦味无以倾诉,只有写作诗文抒发怨怒、愁苦的情怀。这首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表现了这种苦味:诗的前两句以“屏居”始、以“离索”终,囚居之苦跃然纸上;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能“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之苦得以尽情倾吐;年关已近,贬居近十年,自己已近“迟暮”,但“例召”却杳无音讯,空怀大志而不能施展之苦呼之欲出;背山面水,幽静怡人,本应怡然自得,而诗人却如负重荷,惊魂落魄,压抑之苦不言自明。

  全诗围绕“野”字描摹物象,抒发了诗人“徒成今与昨”的忧愁感伤的情怀。诗人在描摹物象时强作欢颜,以为如此就可摆脱现实的烦忧,愈是这样,诗人就愈痛苦,诗中透出的苦味就越浓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战城南

: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25页2、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01:第13-14页3、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1:第139页4、 更生选注.历朝边塞军旅诗:定西番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98页

将军出紫塞,冒(mò)(dú)在乌贪。
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紫塞:泛言边塞。冒顿: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jiā)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笳喧:胡笳的弹奏声。笳:匈奴乐器,即胡笳。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阵翼:战阵的两侧。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tán)
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参,检验。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hān)
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9.03:第25页2、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01:第13-14页3、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1:第139页4、 更生选注.历朝边塞军旅诗:定西番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98页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相对。“乌”字后再加以“贪”字,更易使人产生鄙薄感。诗歌利用字词的形、义及色彩在人们心中的定势,巧妙地造成一种邪不压正的气势,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表现必胜的信心。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照应首句,指出“将军出紫塞”的原因。敌人如此猖狂,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不但正面迎击,还左右包围,两翼的战阵已达“龙城南”——直捣敌巢。足见汉军之强大,英勇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充斥字里行间。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进一步描写抗敌将士的战斗生活。他们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飞矢跃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这样的描写新颖而有气魄。“宛转”“参驔”,既恰当地表现了前方将士紧张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白日即将结束,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太阳呀!请您留下来,让我们与敌军决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应须驻白日”的呼唤,表面悖理而近痴,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诗句变化来的。结尾以“战方酣”三字,并未直说战争的胜负,但孰胜孰负已然明了,因为第二联已表明直捣敌巢——阵翼龙城南了。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裁乐府以入律的佳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人有负盐负薪者

: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xīn)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jiè)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qiǎn)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负:背。薪:柴。同释重担:(两人)同时放下重担。同,同时一起;释,放下。且:将要。藉:垫、衬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遣:使,令, 让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拷:拷打。群下:部下。咸:都。盐屑:盐末。屑,碎末。实:事实。乃:才伏:通“服”,佩服。就罪:承认罪过。行:走。息:歇息。顾:回头,回头看。少时:一会儿。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1.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

  3.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4.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贪图小利。

  5.合理地推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要盲目推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