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péi)回。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jù)能来。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讵:副词。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
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参考资料:
1、 郭海文 .《唐代宫廷女性知识分子情怀——唐太宗贤妃徐惠诗文之分析》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2 :第149页 .2、 黄芸珠 .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载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 .陕西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1 :第58页 .3、 张红 .《唐代宫室女性诗歌创作研究》,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陕西西安 :陕西理工学院 ,2013 :第21页 .4、 郑光仪 .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1 :321-323 .5、 清湘 .好时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离宫高耸入云,楼台和天相连。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月亮在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上流转,美人在烟雾迷茫中带着点点愁绪。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自从失宠之后,恩情渐渐淡了,桃李似乎也在春风中为美人今日的孤寂而伤怀。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君王的恣意享乐什么时候才到尽头,好让他的车驾早日回到汉宫之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想象中皇帝的车驾绕着太阳的轨道疾驰行进,锦旗在朝日的彩虹间飘扬。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皇帝亲自去细柳营和甘泉宫检阅军队。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不知当今的皇帝能不能像周文王那样起用在渭水河畔垂钓的老人,也不知道君王是否能向襄野牧童询问治国之道。
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真期望能够有那一天,能够和皇帝共宴,归来其乐无穷。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离宫:指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等二十五馆。
阁(gé)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阁道:即复道,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yú)向回中。
金舆:天子的车架。回中:汉宫名。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黄道:是古人想象中太阳绕地运行的轨道。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细柳:指军营。甘泉: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岂问渭(wèi)川老,宁邀襄(xiāng)野童。
渭川老:指渭水河畔垂钓的吕尚。襄野童: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后来就用以歌咏皇帝出巡。
但慕(mù)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瑶池宴: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之地,在昆仑山上。西王母曾于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白鹭鸶拳着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白鹭鸶受人惊吓以后,高飞而起,直向波涛汹涌的使君滩飞去。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北湖南埭(dài)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埭,水闸,土坝。“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钟山:金陵紫金山。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是一个转折,诗人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蟠,形势险要,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全都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钟山何处有龙盘?”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真是一针见血的快语。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判断的。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扣合着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着三百年沧桑。他的“王气无凭论”,实际上是“三百年间”一场“晓梦”的绝妙的艺术概括。诗作熔写景、议论于一炉,兼有含蓄与明快之胜。诗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他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光山色,而隐藏在背后的意蕴,则是“龙盘”之险并不可凭。“水漫漫”是诗人从当今废景来揭示意蕴;“一片降旗”是从历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三百年来”则是把“一片降旗”所显示的改朝换代,糅合为“晓梦”一场,浑然无迹,而又作为导势,引出了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感慨“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沉着明快之语,形成了诗的高潮。看来“龙盘”无处寻觅,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亦是如此。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叹息着这年老的身体怎么能像年一样循环更新呢。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在石门旁思索了很久要不要隐退,看见铜镜里年老的容貌忍不住再三窥视。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花又开了,路旁移来了新的树,我心里知道这是故国的春天来了。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谁能来扫平心中的不满呢?反正不是佛教的。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嗟(jiē)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嗟:叹息。龙钟身:年老的身体。龙钟,年迈。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谁能……北宗人:当时国家正遭受战火,此句表现自己身为佛教中人对战争的无能为力。北宗:佛教禅宗的一派,以神秀为代表。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