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 其八

:

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

将游区外,啸侣长鸣。神□不存,谁与独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嵇康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5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江赋

: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聿经始于洛沬,拢万川乎巴梁。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乎柴桑。纲络群流,商搉涓浍。表神委于江都,混流宗而东会。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所以作限于华裔,壮天地之崄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崛而比峤。协灵通气,濆薄相陶。流风蒸雷,腾虹扬霄。出信阳而长迈,淙大壑与沃焦。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绝岸万丈,壁立赮驳。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澓增浇,涌湍叠跃。砯岩鼓作,漰湱泶灂。㵗㶔渹𣸎,溃濩泧漷。潏湟淴泱,㶖㴸㶒瀹。漩澴荥瀯,渨㵽濆瀑。溭淢浕涢,龙鳞结络。碧沙瀢沱而往来,巨石硉矹以前却。潜演之所汩淈,奔溜之所磢错。厓隒为之泐嵃,埼岭为之岩崿。幽涧积岨,礐硞菪礭。

  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瀇滉囦泫。泓汯浻澋,涒邻㘤潾。混澣灦涣,流映扬焆。溟漭渺沔,汗汗沺沺。察之无象,寻之无边。气滃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类胚浑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长波浃渫,峻湍崔嵬。盘涡谷转,凌涛山颓。阳侯砐硪以岸起,洪澜涴演而云回。峾沦溛瀤,乍浥乍堆。豃如地裂,豁若天开。触曲厓以萦绕,骇崩浪而相礧。鼓㕉窟以漰浡,乃湓涌而驾隈。

  鱼则江豚海狶,叔鲔王鳣,叔鲔王鳣,䱻鰊鰧鲉,鲮鳐䲝鲢。或鹿觡象鼻,或虎状龙颜。鳞甲璀错,焕烂锦斑。扬鳍掉尾,喷浪飞唌;排流呼哈,随波游延;或爆采以晃渊,或吓鳃乎岩间。介鲸乘涛以出入,鯼鮆顺时而往还。尔其水物怪错,则有潜鹄鱼牛,虎蛟钩蛇。蜦䗚鲎蝞,鲼𪓛𪓬𪓹;王珧海月,土肉石华。三蝬蜉江,鹦螺蜁蜗;璅蛣腹蟹,水母目虾。紫蚢如渠,洪蚶专车。琼蚌晞曜以莹珠,石蜐应节而扬葩;蜛蝫森衰以垂翘,玄蛎磈螺而碨䃁;或泛潋于潮波,或混沦乎泥沙。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有鳖三足,有龟六眸。赪蟞胏跃而吐玑,文魮磬鸣以孕璆。䖺䗤拂翼而掣耀,神蜧蝹蜦以沉游。䮀马腾波以嘘蹀,水兕雷咆乎阳侯。

  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雹布余米,星离沙镜;青纶竞纠,缛组争映。紫菜荧晔以丛被,绿苔鬖髿乎研上,石帆蒙笼以盖屿,萍实时出而漂沫。其下则金矿丹砾,云精爥银;珕珋璇瑰,水碧潜琘。鸣石列于阳渚,浮磬肆乎阴滨。或颎彩轻涟,或焆曜崖邻。林无不溽,岸无不津。

  其羽族也,则有晨鹄天鸡,鴢鷔鸥䲦。阳鸟爰翔,于以玄月。千类万声,自相喧聒。濯翮疏风,鼓翅獝䎉。挥弄洒珠,拊拂瀑沫。集若霞布,散如云豁。产毻积羽,往来勃碣。橉杞稹薄于浔涘,栛梿森岭而罗峰。桃枝筼筜,实繁有丛。葭蒲云蔓,䙬以兰红。扬皓毦,擢紫茸,荫潭隩,被长江。繁蔚芳蓠,隐蔼水松。涯灌芊萰,潜荟葱茏。鲮鯥䟸跼于垠隒,獱獭睒瞲乎厱空;迅蜼临虚以骋巧,孤玃登危而雍容。夔㸸踛㸸于夕阳,鸳雏弄翮乎山东。因岐成渚,触涧开渠。漱壑生浦,区别作湖。磴之以瀿瀷,渫之以尾闾。标之以翠蘙,泛之以游菰。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鳞被菱荷,攒布水蓏。翘茎瀵蕊,濯颖散裹。随风猗萎,与波潭沲。流光潜映,景炎霞火。

  其旁则有云梦雷池,彭蠡青草,具区洮滆,朱浐丹漅。极望数百,沆漾皛溔。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潜逵旁通,幽岫窈窕。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骊虬樛其址,梢云冠其㟽。海童之所巡游,琴高之所灵矫;冰夷倚浪以傲睨,江妃含嚬而矊眇。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天矫。若乃宇宙澄寂,八风不翔。舟子于是搦棹,涉人于是㩘榜。漂飞云,运艅艎;舳舻相属,万里连樯。溯洄沿流,或渔或商;赴交益,投幽浪,竭南极,穷东荒。尔乃矖雰祲于清旭,觇五两之动静。长风颹以增扇,广莫䬅而气整。徐而不䬐,疾而不猛。鼓帆迅越,䞟涨截泂。凌波纵柂,电住杳溟。䨴如晨霞弧征,眇若云翼绝岭。倏忽数百,千里俄顷。飞廉无以睎其踪,渠黄不能企其景。于是芦人渔子,摈落江山,衣则羽褐,食惟蔬鲜。栫淀为涔,夹潈罗筌。筩洒连锋,罾䍣比船。或挥轮于悬踦,或中濑而横旋。忽忘夕而宵归,咏采菱以叩舷。傲自足于一呕,寻风波以穷年。

  尔乃域之以盘岩,豁之以洞壑,疏之以沲汜,鼓之以潮汐。川流之所归凑,云雾之所蒸液。珍怪之所化产,傀奇之所窟宅。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播灵润于千里,越岱宗之触石。及其谲变儵怳,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若乃岷精垂曜于东井,阳侯遁形乎大波。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于湘娥。骇黄龙之负舟,识伯禹之仰嗟。壮荆飞之擒蛟,终成气乎太阿。悍要离之图庆,在中流而推戈。悲灵均之任石,叹渔父之棹歌。想周穆之济师,驱八骏于鼋鼍。感交甫之丧佩,愍神使之婴罗。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于灵和。考川渎而妙观,实莫着于江河。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聿)经始于洛沬),拢万川乎巴梁。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乎柴桑。纲络群流,商搉)涓浍)。表神委于江都,混流宗而东会。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所以作限于华裔,壮天地之崄)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啊!天地间金木水火土各有用处,而水的美德实在是“五才”中最广远绵长。岷山导引了长江之水,江水发源之处水势微浅,只能浮起酒杯。江水始出,蜿蜒流经洛水和沫水,在古巴郡粱州收拢了无数小河流。水浪冲激而过巫峡,水势迅猛暴涨,漫过江津。水量浩大,势如海水翻腾,波浪滔天,一片迷茫。它总括了汉水、泗水,又包容了淮水和湘江。并吞入了沅江、澧水,汲取引来沮水与漳水。崌山、峡山二分长江之源,流到浔阳又分为茫茫的九大支流。在赤岸上下,巨浪鼓动;到柴桑附近,波涛渐渐减弱。长江主干统领众多细流,融会无数小河沟水。江水集于江都,展现神奇深广的风姿;汇积诸流而东奔大海。江水倾注五湖而漫无边际,灌入三江而波涛轰鸣。浩浩荡荡,泛流六州之域,曲折缭绕,流经南方大地。所以它成为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气势豪壮是天然的险阻。它水势迅猛,倾刻万里;容量极大,吞吐潮水。循环往复,极其自然,早潮晚汐,已成规律。

  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崛而比峤)。协灵通气,濆)薄相陶。流风蒸雷,腾虹扬霄。出信阳而长迈,淙)大壑与沃焦。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绝岸万丈,壁立赮)驳)。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澓)增浇,涌湍叠跃。砯)岩鼓作,漰)湱)泶)灂)。㵗)㶔)渹)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惟岷(mín)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shāng)。聿()经始于洛沬(mèi),拢万川乎巴梁。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hóng)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yuán)(),汲引沮漳。源二分于崌()(lái),流九派乎浔(xún)阳。鼓洪涛于赤岸,沦余波乎柴桑。纲络群流,商搉(què)涓浍(kuài)。表神委于江都,混流宗而东会。注五湖以漫漭(mǎng),灌三江而漰(pēng)沛。滈(hào)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所以作限于华裔(yì),壮天地之崄(xiǎn)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咨:感叹词。五才:指金、木,水,火、土。实:确实。 水德:水的德性。灵长:广远绵长。岷山:山名。导江:指长江之发源。导,疏导,起源。江,专指长江。滥觞:指江河之起源,初水极少,只能浮起洒杯。觞,盛有酒的杯。聿:语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经始:经由。洛沬:洛水和沬水。拢:统括,汇合。巴梁:巴郡和粱州。泓量:江水深广的样子。海运:海水翻腾。淼茫:形容水广阔辽远。汉泗:汉水和泗水。淮湘:淮水(今淮河)和湘水(湘江)。沅澧:沅水和澧水(澧河)。汲引:引水。沮漳:沮水和漳水。崌崃:崌山和崃山。九派:九个支流。派,水的支流。浔阳:浔阳县。鼓:鼓起,掀动。洪涛:浩大的浪涛。赤岸:赤岸山。沦:沦没,淹没。柴桑:古柴桑县。纲络:收拢,包容。群流:众水。商搉:统括而容纳之。涓浍:小的水流。表:显现。神:神奇,形容江水之深而广。委:水流聚集。江都:地名。混流:汇合众水。宗:尊崇。东会:向东会于海。五湖:太湖的别称。漫漭:水广大无边的样子。三江:指浙江、吴凇江、浦阳江。漰沛:波涛相激之声。滈汗:水长流的样子。六州:指益、梁、荆、江、扬、徐六州。域:地界。经营:周旋往来。炎景:指炎热的南方。作限:成为界限。华:指华夏,中原地区。裔:蛮夷,边远地区。壮:壮伟。崄介:险阻。呼吸:形容时间过得快。灵潮:潮水。或夕或朝:指潮水的涨落有晚有早。逸势:奔腾的水势。逸,奔腾。鼓怒:鼓动怒潮。怒,指汹涌的潮水。

  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wéi)崛而比峤(qiáo)。协灵通气,濆(fén)薄相陶。流风蒸雷,腾虹扬霄。出信阳而长迈,淙(cóng)大壑与沃焦。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绝岸万丈,壁立赮(xiá)()。虎牙嵥(jié)竖以屹()(),荆门阙竦(sǒng)而磐(pán)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pén)流雷呴(hǒu)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澓()增浇,涌湍叠跃。砯(pīng)岩鼓作,漰(pēng)(huò)(xué)()。㵗(píng)(bèi)(hōng)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七

: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粟烂光辉三珠树,寄生赤水之南滨。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高高耸立迎风桂,八树相连便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灵异凤凰云中舞,神奇鸾鸟鸣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虽然不是人间乐,王母为之甚欢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càn)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粲粲:光彩鲜艳的样子。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亭亭凌风桂,八榦(gàn)共成林。
八榦:指八株桂树。

灵凤抚云舞,神鸾(luán)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思吴江歌

: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秋风乍起,落叶飘飞,吴江的鲈鱼新鲜又肥美。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离家千里想回又不能回,心中的愁思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参考资料:

1、 周期政著 .古诗英华解读 :天津古籍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56页 .2、 钟来茵撰 .中古仙道诗精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01 :第167页 .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lú)正肥。
木叶:树叶。鲈鱼:即桂花鱼,古名银鲈、玉花鲈。体侧扁,巨口细鳞,身有桂花色纹,肉肥嫩鲜美。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参考资料:

1、 周期政著 .古诗英华解读 :天津古籍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56页 .2、 钟来茵撰 .中古仙道诗精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01 :第167页 .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读唐宋诗词,常常会遇到“秋风鲈脍”、“莼羹鲈脍”的典故,这典故就是出自张翰。这首短歌似是最早的七言四句押同部平声韵的作品,虽然句句用韵,句句有“兮”,未脱楚歌格调,但毕竟是向后来的七绝体式前进了一步。

  “秋风起兮木叶飞”,出句即见其思情的发动。悲凉的秋风最易震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从时间上说,秋常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令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楚辞· 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过,作为张翰来讲,也不定是成心地仿效,实在是种语言 定势、 心理定势。秋风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阳羁留时间太久了;秋风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乡居生活、故乡风物,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吴江水兮鲈正肥”。鲈鱼,是作者故乡的特产,味极鲜美,秋季又正是 鱼肥的季节。“鲈正肥”着“正”字,便与“秋风起”连上了,同时还流露了种“正”当其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这首诗只提到鲈鱼一种。在一首简短的诗里因受字句限制,撮取其一已可,而这诗与那段动人的佳话互相呼应,则更增加了诗与事共同的魅力。如果再推深一层来看,作者写此诗的时候,那种浓浓的乡关之思是因为对于政治的失望与担忧而变得强烈的,这里却抛开对时局和本身遭际的任何感慨,将远离黑暗官场的深层心理转化为美食引诱的浅层的生理欲望,这不仅增加了诗的含蓄度,而且因为浓浓的乡关之思使它具有更为普遍的人生情感与意义。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明白地点出了故乡千里未能归去的“恨”与“悲”,强化了前两句中蕴涵的情感,却远没有前两句含蓄深厚,滋味深远。与上两句的眼见秋风又起了,秋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家乡鲈鱼肥美,可自己却在这遥远的北方,远隔数千里,想回又回不去,做着与自己的期望相背的工作,怎么不令人伤悲。可悲的是这种伤悲还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压抑在胸中。然而,终究是无法压制了,张翰仰头向天,发出了长长的悲叹。其中第三句“三千里兮家未归”说身在几千里外的异地,回乡的心愿难遂。这正是仰天悲的原因。第四句“恨难禁兮仰天悲”是诗前后因果相谇,气蛰如高山流水,潺潺而进,畅达自然。

  此诗通过对作者对于秋天的到来,想起故乡的秋景和鲈鱼的肥美等,来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658页2、 周期政著.周期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01:第57页3、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46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于王抚军座送客

: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58页2、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

秋日凄且厉,百卉(huì)具已腓(féi)
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百卉:百草。腓:草木枯萎。

(yuán)以履(lǚ)霜节,登高饯(jiàn)将归。
爰:于是。履霜节:指九月。饯:设酒食送行。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shū)无依。
冒:覆盖。倏:忽然,疾速。

洲渚(zhǔ)四缅(miǎn)(miǎo),风水互乖违。
洲渚:水中陆地。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乖违:违背,分离。

(zhān)夕欣良宴,离言聿(yù)云悲。
瞻夕:傍晚。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离言:离别之辞。聿:语助词。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悬车:黄昏之前。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判:判然,分别。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yí)
回舟:归去之舟。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遗:遗落,消失。

参考资料:

1、 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58页2、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病体送客是其心境萧疏的一个原因,虽然是送他们为官赴任,但渊明所重的是彼此间的友情。重要的还有这是刘宋新朝的第一个秋天,在陶渊明看来,自然是凄风苦雨。“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在双重感伤的压力下,陶渊明的心情黯淡,看着山涧中的寒气云蒸而起,孤独的游云四处飘荡,无所依傍,水中洲渚虽寄托了无尽的缅邈情思,无奈终将人各两地,丰盛的送别晚宴上,浸满了离别的哀伤。最后写到清晨飞出的鸟儿陆续回巢,夕阳渐渐收起最后一抹余辉。离别时间已到,最终席中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各奔前程。“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注目行舟渐行渐远,最终也不过是这份感情随着自然变化而暗淡以趋于消亡。尽管此时心情颇为沉重,但诗人性格中达观的一面又在结尾处表现出来,在一个连死都不以为意的达观者那里,更不会为离别所累。

  这首诗层次秩然,共四层:时间(兼点题)、地点、宴会、离别。前八句景语,后八句情语,淡而有味。诗人将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渲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2、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84-8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杂诗

: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人生无根蒂(dì),飘如陌上尘。
蒂: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落地:刚生下来。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斗:酒器。比邻:近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盛年:壮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及时:趁盛年之时。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经八年。这是一组“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无根蒂:形容飘泊不定。陌: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就好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常身:常住之身。佛家认为常住之身具有永恒的法性,与死生变易无常的父母生身不同。这两句是说,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的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意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中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落地:指诞生。这两句是说,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欢:欢愉。这两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应该聚在一起共饮。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政治黑暗时期的陶渊明更是如此。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本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精神,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在村居生活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欢乐平淡中和、明净淳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难再晨:是说没有第二个早晨。这两句是说,壮年不会第二次到来,一天之内没有第二个早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两句是说,趁着盛年之时应当勉励自己,光阴流逝不会等待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结尾四句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对这四句诗作如此理解,未尝不可。但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难得,那么,对于生活中偶尔出现的一点点欢乐,就应该倍加珍惜,不要轻易放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我们必须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加以考察。它是指示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的标准和信仰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的在生活中寻找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来自生活,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78-57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