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盘旋的山中小道杂草丛生,再也没有当年皇帝来时御辇上鸾铃的鸣响。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的皇宫依然一片碧绿,但寒气袭人。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多情明月, 自去自来。玉阑纵存, 已经无人玩赏。
草遮回磴(dènɡ)绝鸣鸾(luán),云树深深碧殿寒。
回磴:盘旋的登山石径。鸣鸾: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lán)干。
阑干:栏杆。
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多情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自逍遥右脑记忆网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我一点也不觉得蜀道难行,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cuán)。
攒:积聚。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tān)。
回滩:曲折流急的河道。
栈道谿(xī)雨滑,畬(shē)田原草干。
谿:同“溪”。畬田: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全诗以开合变幻笔法写远景布近景,着力于染,归结于点,皴染调匀其色泽,勾勒妙画其形神,风烟美景,琳琅满目,尽人于画面,而又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诗人从容悠然的心绪也豁落落地毕现。诗句组对精严,语言华美而不繁缛,是岑参融六朝丰美华艳的艺术风格与唐之清新俊逸于一体的佳作。
诗末说“此行为知己,不觉行路难”,前文也只是比较有节制地描写蜀道之难。杜鸿渐也是一位作家,岑参的新诗肯定是要给他看的,这就不可能完全自由地抒写,也就不可能十分精彩了。
先前杜甫入蜀时也经过此地,有《五盘》诗云:“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杜诗详注》卷九:“栈道盘曲有五重”,仇注云:“栈在上,江在下,岭在中间,故云仰凌俯映”。杜诗及其注释可以与岑诗互参。
参考资料:
1、 (唐)岑参著.岑参集:三晋出版社,2008.10:106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3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望来已是几千载(zǎi),只似当时初望时。
载:一作“岁”。时:一作“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3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8-829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寒食:寒食节。
可怜江浦(pǔ)望,不见洛阳人。
可怜:可惜。
北极怀明主,南溟(míng)作逐臣。
怀:惦念。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故园:家园。日夜:日日夜夜。柳条新:新的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