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章孝标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假金方用真金镀(dù),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假金方用真金镀(dù),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妾本崇台女,扬蛾入丹阙。
妾本是崇台之女,当初被选为才人,扬眉入宫。
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凋歇。
自恃容颜如花,定被宠幸,岂知红颜渐凋仍未见幸。
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末。
自辞别宫阶之后,便像朝云一样地消失了。
每忆邯郸城,深宫梦秋月。
每忆起在邯郸王宫的生活,就像是做梦一样。
君王不可见,惆怅至明发。
从此再也见不到君王了。为此往往彻夜不眠,愁坐达旦。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4妾本崇台女,扬蛾入丹阙(què)。
崇台:一作“丛台”。指六国时赵国王宫,因连聚非一,故曰丛台。址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城内东北隅)。扬蛾:犹扬眉,指美女扬起蛾眉的娇态。蛾:蛾眉。丹阙:指赵王王宫。
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凋(diāo)歇。
凋歇:凋谢;衰败。
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末。
玉阶: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朝云:用巫山神女事。
每忆邯(hán)郸(dān)城,深宫梦秋月。
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
君王不可见,惆怅至明发。
明发:天明。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4第一段写才人际遇变化。开头两句,取倒笔写入宫;三四两句写入宫后的心气;五六两句用顺笔写出宫,境情变迁,心兴升降,尽舍其中。扬蛾,形容入宫心兴。被选入宫,心情兴奋,自以为可以依仗颜如鲜花,获得君王的宠幸,哪知道还有色衰之日呢!第四句暗示了后来的变化,正如诗人在《妾薄命》一诗中所云,“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果然,“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没”。诗人没写出宫的原因,但在三四句中已透露了些许信息。粗看两句诗简括,而简括中,内容丰富,是色衰失宠,还是遭谗被弃,抑或自请出宫,有许多潜台词,留给读者想象和补充。
诗人写到此处,自然不能结束全诗。那么接下来按题意要求似乎应当写才人嫁给厮养卒之后的境况,但诗人没有这样写,而是写她追忆宫中的生活,好像背离了题意,其实这正是诗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超凡之处。
先说写回忆深宫生活的四句诗意。宫中生活可回忆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只用了一个“梦”,而且是“梦秋月”,其中的含意耐人寻味。梦为心声。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描写了才人的苦闷,概括了所有的生活内容。“梦秋月”,才人希望八月十五月下君王驾幸,可见她平常是很少见到君王的。从“君王不可见”的意思看,又感到此番希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分明是多年深宫生活使她得出的结论。得不到君王宠幸的苦闷,希望和失望交织一起,为实现心愿的思虑等等,所有一切精神痛苦,都包容在结句“惆怅至明发”之中了。
再说诗人写这段回忆的用意之妙。首先,回忆深宫生活是对厮养卒妇目前生活的反衬。才人为什么回忆深宫的生活呢?想必是目前生活艰难或失意(嫁为厮养卒妇自然比不上当王妃);遇到不顺心而回忆过去,这是很自然的心理活动,诗人顺乎自然,以深宫的精神痛苦反衬目前的生活艰难,一语两面,这是一种“虚里摹神”(马位《秋窗随笔》)的表现手法,意在留下“画外之音”,让读者去想象和体味。
其次,这段回忆又寄寓了诗人被黜后复杂的心绪。此诗明显地含有寓意,因为它是李白被黜之作。诗人取古乐府直接表述内容的题目,是为了“借此发兴,叙其睽遇之始末耳”(萧士赟语》)。李白的一生,从总的说是积极入世的,他想走“功成身退”之路,即通过自己的声誉,获得君王的青睐,登上高位,实现政治抱负,然后飘然隐退,不慕荣利。天宝初年,好容易获得征召进宫供职,但却遭到了高力士之辈的谗毁,日子不长就被迫离开了长安。在政治上遭受如此挫折之后,他对唐王朝的腐朽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在失望的同时,仍然怀念长安,希望重新被征召,再展抱负。此诗就隐寓了他那复杂的心理矛盾。政治上失意,但又不甘于寂寞,陷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苦恼之中,从而写出了这首诗。才人既不满意于做厮养卒妇,又不满意于宫廷的冷落,但又流露出对君王的眷顾之情,这正是李白被黜后的心理反映。可以说,诗人借才人之口寄寓了心中难言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73-175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天若不爱天,天星不在天。
天星:古星名。也称天旗星。
地若不爱天,地应无天泉(quán)。
天泉:天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天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天,故名天泉。
天地既爱天,爱天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大道:指自然法则。
但得天中趣(qù),勿为醒者传。
天中趣:饮天的乐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正是客心孤迥(jiǒng)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参考资料:
1、 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2、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3、 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95-1096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骅骝好马的生气凋敝失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将军的画精美美在画中有神韵,偶逢真名士才肯为他动笔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间还未有人象你这般赤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最终已经坎坷穷愁纠缠其身了。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shù)为清门。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庶:即庶人、平民。清门:即寒门,清贫之家。玄宗末年.霸得罪。削籍为庶人。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晋代有名的女书法家,擅长隶书及正书。王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xūn)殿。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年——711年)。引见:皇帝召见臣属。承恩:获得皇帝的恩宠。南薰殿:唐宫殿名。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为了褒奖文武开国功臣,于贞观十七年命阎立本等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图。少颜色,指功臣图像因年久而褪色。开生面:展现出如生的面貌。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进贤冠:古代成名,文儒者之服。大羽箭:大杆长箭。
褒(bāo)公鄂(è)公毛发动,英姿飒(sà)爽来酣(hān)战。
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国公。鄂公:即尉迟敬德,封鄂国公。二人均系唐代开国名将,同为功臣图中的人物。
先帝御马五花骢(cōng),画工如山貌不同。
先帝:指唐玄宗。死于公元762年。五花骢:玄宗所骑的骏马名。骢是青白色的马。山:众多的意思。貌不同:画得不—样,即画得不象。貌,在这里作动词用。
是日牵来赤墀(chí)下,迥立阊(chāng)阖(hé)生长风。
赤墀:也叫丹墀。宫殿前的台阶。阊阖:宫门。
诏谓将军拂绢(juàn)素,意匠惨澹(dàn)经营中。
诏:皇帝的命令。意匠:指画家的立意和构思。惨澹:费心良苦。经营:即绘画的“经营位置 ,结构安排。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九重:代指皇宫,因天子有九重门。真龙、古人称马高八尺为龙,这里喻所画的玉花骢。
玉花却在御榻(tà)上,榻上庭前屹(yì)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yǔ)人太仆皆惆怅。
圉人,管理御马的官吏。太仆:管理皇帝车马的官吏。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韩干:唐代名画家。善画人物,更擅长鞍马。他初师曹霸,注重写生,后来自成一家。穷殊相:极尽各种不同的形姿变化。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huá)骝(liú)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盖有神:大概有神明之助,极言曹霸画艺高超。写真:指画肖像。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lǚ)貌寻常行路人。
干戈:战争,当指安史之乱。貌:即写真。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kǎn)壈(lǎn)缠其身。
坎壈:贫困潦倒。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绿竹半含箨(tuò),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zhì)晚,阴过酒樽(zūn)凉。
含箨:包有笋壳。箨:笋壳书帙:书套。帙:包书的布套。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