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行 / 客中作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62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hǔ)(pò)光。
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玉碗: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但使:只要。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62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香,是一种香草,有浓烈的香味,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香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 扑鼻。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 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就是因为这首流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清洌,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注释
客中:指旅居他乡。
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玉碗(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
琥珀(hǔpò):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只要。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62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香,是一种香草,有浓烈的香味,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香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 扑鼻。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 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就是因为这首流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清洌,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年间漫游东鲁之时所作。李白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长安之行以后才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应该是其入长安前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卖花翁

: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卖花翁摘下一丛新鲜的花朵,担入了许府和史府。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无比,只知百花闭锁进豪门深府。

参考资料:

1、 梁川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5,第388-389页

和烟和露(lù)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和烟和露:花采摘下的露珠和水气。许史家:汉宣帝的外戚,代指豪门势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参考资料:

1、 梁川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5,第388-389页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这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这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十分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3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浦途中

: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2232、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84

(xiāo)萧山路穷秋雨,淅(xī)淅溪风一岸蒲(pú)
萧萧:形容雨声。穷秋:深秋。淅淅:形容风声。蒲:即菖蒲,叶狭长,可以编蒲包、蒲席、扇子等。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为问:请问,试问。寒沙:深秋时带有寒意的沙滩。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杜牧家就在杜陵樊川。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2232、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84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密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

  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浙浙,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枯黄了行人的口光,遮蔽了蜿蜒的山路。“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诗人行舟水、漂泊无依之感。“穷秋”助长寒凉,平添空旷;“一岸”铺展水草,点染秋风。整体而言,诗人善于观察,精于描绘,于细微处传精神,于平淡中显韵致。山路秋雨,风吹草动,叶落江流,这些寻常景物,被诗人用“萧萧”点染,用“浙浙”润饰,立刻营造一种寒凉凄清氛围,烘托奔波劳顿之苦,有声有色之感。当然,诗人笔下的风景从来都不是纯粹自然的描写,自然的风景其实是心灵风景的折射。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刷色,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虽然色彩鲜活,却迹近合掌,不是当行的家数。这里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环,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为了下一步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樊南别有清秋思,不为斜阳不为蝉。”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表现情思,这是杜牧绝句的擅胜之处。徐献忠云:“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唐音癸签》卷八引)持较此诗,可谓刌度皆合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7-10882、 徐昌才.梦回唐诗千百度:新华出版社,2012:101-10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僧朝美

: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驾舟泛海出入洪波之中,巨大的鲸鱼涌起溟海浪涛。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百川翻滚龙舟飞驰,在长鲸的嘘吸之下全被吞没。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此中还有竟然不死的人,反而探得了明月之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明珠价高为宇宙之冠,漏出些许光辉便照耀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凌驾超越于金缕之衣,在明珠面前全无光彩。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谁人识得如此之宝?私下暗笑有您我这样的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了然于心不必再说些什么,各自保重勤勉我们目身吧。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1-472

水客凌洪波,长鲸(jīng)涌溟海。
水客:驾舟泛海音。长鲸:即鲸鱼,因身巨长,故称。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海在。
龙舟:刻有龙饰的大舟。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馀(yú)辉照江湖。
倾:竭尽,全。

苞卷金缕褐(hè),萧然若空无。
金缕褐:金缕织成的衣服。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qū)
了心:了然于心。黄金躯:喻指身体生命的珍贵。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1-472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僧朝美》是李白在天宝(公元742—759)末年游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时,赠僧人朝美的一首诗。

  李白自从天宝三载(公元744)辞京还山之后,就一直未再回到朝中。在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目睹了唐玄宗荒淫误国,李林甫、杨国忠等权奸把持朝政,败坏朝纲,眼看大唐王朝一天天地走下坡路,大唐江山就要毁于昏君群小之手,丽他却被奸人谗毁,在朝中无法容身,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是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使得他的报国之志无从施展。他既不能违心从俗,向权奸屈服,就只好洁身自好,高蹈远引了。于是他毅然辞京还山,离开朝廷这个黑自不分,是非颠倒的污浊世界,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他干净的乐土,自由的世界。他唱道:“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酬崔侍御》)在他漫游各地的十多年中,多与道士僧人交往,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浪游生活。道家老庄的遗世独立的精神、陶冶了他自由的性格;

  佛教玄远的意趣,深邃的哲理,启发着他的诗情,释散了他内心久抑的痛苦。他在宗教这块方外之地上,寻找到了他疲惫困苦心灵的暂时憩息之地。与他前期积极进取、热衷功名的思想相反,他后期的思想在环境的逼迫与老庄佛学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从入世转向出世,从热衷功名到主动抛弃功名。他自觉地与统治者决裂,退出朝廷,走向山林,与隐士为朋,以僧道为友,经常与他们一起吟诗品画,谈玄论道。《赠僧朝美》这首诗,就是他与僧人的谈玄论禅之作。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369-3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月

: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昨夜的圆月不是今夜的圆月,真的怀疑这圆月是否一如既往的美好。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在这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月圆又月缺。但是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青春时光又有多少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chán)(juān)
婵娟:非常美好的姿态。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度:次,回。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 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

  诗人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南春怀

: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春天黄鸟鸣个不停。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里,江湖游荡,白了头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身影迟滞在楚关的月下,心却飞往秦塞云中。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此身此世特别烂漫,田园也久已荒芜。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眼看又到年终,应该何去何从?高唱长歌谢别金阙。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xiē)
黄鸟:亦名黎黄,其包黎黑而黄也。鸣则蚕生。韩子曰“以鸟鸣春”,若黄鸟之类,其善鸣者也。阴阳运作推侈,时至气动,不得不尔,故先王以候节令。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zhì)楚关月。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què)
谢:去也。金阙:犹金门。“长歌谢金阙”,见不复有仕进之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