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厚庵太守 其二

:

记取论诗处,窗明霍六山。眼青千里外,头白十年间。

鹿苑应相忆,龙门许再攀。彭城风俗美,禅坐欲忘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野蚕

野蚕,字梦绿,合肥人,本姓宋,名启祥。开封相国寺僧。有《梦绿诗钞》。 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亡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丁巳重阳的前三个晚上,梦见亡妇妆着素淡身穿素服,执手亡咽。亡妇所说的话太多,无法复述下来,但是临别的时候她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亡妇从来没有学过写诗,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话。醒来后有感做出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浮生匆匆而过,瞬息即逝。回思过往,怎么能够遗忘?记得当年,绣塌闲时,相与赌书泼茶,吹花嚼蕊,并于雕栏曲处,同倚斜阳。而今,梦好难留,先时的吟咏,没有办法继续,只能更深之时,痛哭一场。梦醒之后,一阵朔风,音容俱逝,已不允许仔细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碧落、黄泉、山下追寻,两处茫茫皆不见踪影。经过一夜辗转,明朝起身,料想你的短发,一定给添秋霜。即便是天上人间,阴阳阻隔,但尘缘未了,未亡人的思议也还是不能中断。在每一个曾经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刻,春花与秋叶,都将触动我的愁思。只可惜,情意殷切,形容憔悴,荀令于今已无复往日的风采。这时候,悠扬的笛声从临院传来,凄厉幽怨,一声声荡气回肠,让人难以忍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晴主编.一生最爱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9:第389页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gěng)(yè),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xián)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huái)怎忘。记绣榻(tà)闲时,并吹红雨;雕(diāo)(lán)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biāo)一转,未许端详。
红雨:喻落花。灵飙:灵峰。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chóu)(móu),翻惊摇落,减尽荀(xún)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碧落:天空,青天。绸缪:缠绵的情缘。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荀衣,指荀令衣香。此处用以自喻,谓其形容憔悴,丰神不再。邻笛:悲邻笛之意。回肠: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如肠之来回蠕动。此用以表示怀旧伤逝、闻笛而悲之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晴主编.一生最爱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9:第389页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风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风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2、 纳兰容若著;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qíng),情在不能醒。
孤檠:即孤灯。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lì)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摇落:凋残,零落。清吹:清风,此指秋风。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薄福:词人自谓。荐:进献、送上。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2、 纳兰容若著;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这是一首悼亡词,从“风雨消磨生死别”句来看,其伤悼之意已明。其所谓“有感”,便是这天上人间生死之别的不能忘情;可见纳兰与卢氏夫妻情爱之深笃,亦可见纳兰于爱情的真纯诚挚。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纳兰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虽然蓄发,内心却如灰烬一般,毫无生气,对红尘不再眷恋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过是等着死去,消磨时光罢了。既然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一句“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纳兰在最后感慨“薄福荐倾城”,纳兰福薄无法消受上天赐予的礼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独自叹息。

  纳兰深受佛道之影响,故其词中亦时有流露。此篇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他又将这种思想、情致寓于恋情之中,遂显得扑朔迷离,深曲委婉之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2、 纳兰容若著;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惜黄花慢·孤雁

: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长天的碧蓝铺到天边,晚霞如彩绸,无比鲜妍。一只落伍的孤雁叫声凄切,我害怕它飞近,又渴望它留在我的身边。芦花洲边,白霜已满地,再不要做那水中的鸥鹭,它们命运惨苦同病相怜。还是暗暗自眠,不要存非分之想,凤凰纵然美丽、高雅,但却不能与之结为婚姻。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满心凄凉奉劝孤雁,不如守一沙半水,暂且度过这易逝的年华。稻粱刚刚割尽,狩猎者的罗网已张起,处处有陷阱,即使在睡梦之中,也要警惕。你极度伤心愁断肠,可知我内心也缠绵?夜里也得不到休息,误宿在危机四伏的田地里。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 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533页-第534页2、 张明叶著.《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第460页-第461页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qǐ),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zhǔ),更休倩(qiàn)、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nìng)是姻缘。
惜黄花慢:词牌名,有平仄二体,此为平韵格,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十二句六平韵,下片十一句六平韵。遥天:光洁如美玉色的天空。但:只。绮:彩色花纹的丝绸。鸿:大雁。素:白色的。芦花渚:丛生芦苇的水边小块陆地。更休:再不要。倩:请求、央求。鸥鹭:两种生活在水乡的鸟。宁:难道。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jǐng),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chán)(juān)意,寸心里、多少缠(chán )(mián)。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你:称孤雁。流年:如流水般逝去的年华。稻粱:稻和粱,谷物的总称。网罗:捕雁的工具。易警:容易受惊。断肠:极度伤心。婵娟:姿容美好的妇女,指的是自己。寸心:小小的心。缠绵:指感情纠缠,不能解脱,此处指对“孤鸿”的深沉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 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533页-第534页2、 张明叶著.《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第460页-第461页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这首词借孤雁的形象诉说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上片描写孤雁离群后不知道飞向哪里去,表示对失群的孤雁的深切同情。下片劝告孤雁在艰险的生活和凄凉的环境中姑且度过流水般逝去的年头。作者以怜悯之心注视并关怀着孤雁,这是对孤雁前途的担心,也是对自己无法改变悲惨命运的忧伤。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上片开首三句,描写碧空蓝天,晚霞满天的景象。天空一碧万顷,红色的晚霞鲜艳美丽,仿佛一块块剪碎的彩绸。此刻此景,却见一只孤雁飞向远方,引起词人的深思。

  “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这四句,就点出了“孤雁”。她怕它飞近,听到它凄凉的叫声,令人肠断;她又怕它飞远,望不到它的踪影。这四句是词人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她对“孤雁”的命运的关怀,也反映了她内心的忧愁和惊恐,对现实的不安心态。

  “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同样是词人对孤雁的怜悯和关切;芦花洲边,白霜已满地,寒冷得很,这样冷酷的现实,要央求“鸥鹭”的怜悯和帮助,是不可能的。言下之意,现实是冷酷的,只有词人对“孤鸿”的命运是关怀的,是爱护它的。

  “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还是暗暗自眠,不要存非分之想,凤凰纵然美丽、高雅,但却不能与之结为婚姻。言下之意,要“孤鸿”洁身自好,自尊、自强。这也体现了词人高洁的志向和对社会上世俗的不屑。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一个“劝”字,将上文作自然的过渡。上片词人的劝说,“孤雁”并无一言回答,它好像并没有留下的意思而与词人过“一沙半水”的艰苦生活,苦度流逝的岁月,而是远走高飞了。

  “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在稻梁寻找不到的情况下,狩猎者正在张下大网捕捉大雁,处处有陷阱,处处要提防,即使在睡梦之中,也要警惕。“几处寒烟”是描写“孤鸿”生活的环境,四周是湖沼地,水雾迷茫,寒气逼人。这充分描写出现实的恐怖以及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形,也表现了词人对“孤鸿”的深切关心。

  “断肠可是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上片里的叮咛也好,下片开始的劝说也罢,到了这一行双卿的心还是不死,意还是不平,还是要怨恨、伤情。

  “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贺双卿无愧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这首词自含蓄的笔调写起,不能忘怀的极度伤心几乎到了爆发的境地,然而在此词的结尾处,终于又回到含蓄中来。含蓄不是为了遮掩痛苦,而是让痛苦之深更加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夜里得不到安静,疲乏了的孤雁竟昏沉沉落在了田地里。这一句是为了孤雁担心的,但是,这也正是作者对自己无法改变的悲惨命运的深沉忧伤。这是词人对“孤鸿”的深情厚意,她为“孤鸿”的凄清生活思念,也为自己的孤寂而悲痛。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672页-第674页2、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1063页-第106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页2、 郑在瀛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落花如梦凄迷,麝(shè)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麝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yīng)(wǔ)念郎诗。
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页2、 郑在瀛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虽然此举可以暂时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鹦鹉念诗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曾经的那些诗是他亲口念给自己听的,而如今,念诗的有情人却变成了一只不解风情的鹦鹉,让人感叹心酸。

  这首词写得极为含蓄,甚至纳兰连词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整首词仿佛是许许多多破碎的画面,需要读者在心中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细细品读,还不难发现纳兰在作词时确实颇为用心,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字之间,他分别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笔笔细腻生动,形象传神。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3月:第28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白海棠

: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67-1752、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30-132

斜阳寒草带重(chóng)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寒草:秋草。带:连接。重门:重重院门,指深宅大院。苔翠:青翠的苔色。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倩影:美好的身姿。月有痕:月有影。

莫谓缟(gǎo)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缟: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同化为飞鸟,可以上天。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67-1752、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30-132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这首诗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颔联写海棠之白;颈联写海棠之柔;尾联写海棠与诗人融为一体。贾探春以白海棠自喻,既描绘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写出自己的超凡脱俗的风范,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充斥着萧瑟之感。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交待了季节、场景。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萧瑟、感伤的基调。“寒草”点明季节是在秋天。

  “苔翠盈铺”形容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同时,这一联也暗示出贾府这个大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的命运。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写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颜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纯洁。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来形容仍嫌不足,难以比拟其高洁;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恋陶醉。这其实是探春的自我写照。生长在日趋没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挠,极想有一番作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用比喻,透过环境,写出花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丽影,写出了海棠之柔。海棠虽然生机勃勃,但是终究娇柔无力,它那下垂的细小花蕊仿佛正在叹息。那美丽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阴影。这一联暗含着探春的伤感。探春身为女儿之身,无力扭转家族的命运,只能在暗中担忧。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中,是说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会飞升远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与忧患的诗人(贾探春)融为一体。“缟仙”是将海棠形容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却不愿离去,而是留下来倍伴在黄昏中吟咏的诗人。探春后来远嫁异乡,虽然生活还算不错,但却难以割断对故乡亲人的牵挂,心中满怀悲苦。这是后话,探春不可能预先知晓。而曹雪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创作《红楼梦》,不断在诗词中暗示人物后来的命运,则具有设置悬念和引导读者的功能。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67-1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