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白莲用仲殊韵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车马遥遥行远去到何方,追念你的行踪啊不能把你遗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你游历到哪里呢?是否西入秦地,我愿像影子跟随在你身旁。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你在暗处时影子无法随身,希望你永远依傍着光亮。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传世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552、 徐寒.历代古诗鉴赏 上:中国书店,2011:3493、 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岳麓书社,2012:130车遥(yáo)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遥遥:言远去。洋洋:同“扬扬”,通假字,得意的样子。
君安思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安:怎么,代词。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qiè)所愿。
阴:暗处。光:明处。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传世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552、 徐寒.历代古诗鉴赏 上:中国书店,2011:3493、 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岳麓书社,2012:130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虽已经离去,情却常难断绝。因此就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伤,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此诗即借一位妻子真切的内心独白,抒写了这种难以言传的离情别意。
“车遥遥兮马洋洋”——诗之开篇,是女主人公追忆夫君离去的梦幻般的虚景。不过,在此刻追忆之际,这虚景也可能为眼前所见的实景所引发。似乎是一个春日的早晨,阳光明媚、草色青青。画面近处,则是一位倚栏而立的女子,正痴痴地注视着穿过新绿树影的车马,东来西往。倘若能从近处观察,你便可发现:她其实并不“看着”车马,而是沉入了迷茫的幻境之中——眼前的车马,勾起了她十分珍贵的忆念。她仿佛觉得,此刻还正是亲爱的夫君离去的时候:那车身也一样颠簸、轻摇,那马儿也一样舒缓、潇洒。就这样在遥遥无尽的大道上去了,什么时候再见到它载着夫君归来?当消歇的马蹄声,终于将她从幻境中惊觉,车马和夫君便全都云雾般消散。美好的春景,在女主人公眼中只变得一片黯然。这无情之景,不过让她忆及往事,徒然增添一段缠绕不去的思愁罢了。
这就是“车遥遥兮马洋洋”所化出的诗境。这诗境妙在没有“时间”。它既可能是女主人公独伫楼头所见的实景,又为一个早已逝去的美好虚景所叠印,便在女主人公心中造出一片幻觉,引出一种惆怅失意的无限追念。
“追思君兮不可忘”,即承上文之境,抒发了女主人公追忆中的凄婉情思。那情景怎么能够忘怀呢——当夫君登车离去时,自己是怎样以依恋的目光追随着车影,几乎是情不自禁地倾身于栏杆。倘若不是空间之隔,她真想伸出手去,再攀住车马话别一番呢!夫君究竟要去往哪里?“君安游兮西入秦”正以自问自答方式,指明了这远游的令人忧愁的去向。她说:夫君之入秦,既然是为了求宦进取,我自然不能将你阻留;只是这一去颠沛万里,可教我怎能不牵挂你?句中的“安游”从字面上看,只是一种幽幽的自问之语。不过在体会女主人公心境时,读者不妨把它理解为对旅途平安的一片祈祝之情。她当时就这样噙着泪水,送别了夫君。全没有想到,夫君的“入秦”竟如此久长,使自己至今形单影只、空伫楼头。
对往事的温馨追忆,由此把女主人公推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而人在痛苦的时候,想象力往往异常活跃。在女主人公倚栏独立、顾影自伤之际,一个重要的发现吸引了她。她想:世界上什么事物最难分离?这静静跟随着她的地上的身影就是!影之于身,朝暮相随、无时不在,没有人能将它们分离须臾。那就让我作夫君的身影吧!那时候不管登山还是临水,我都能时时陪伴着他。倘若是举杯邀月,他便可和我月下共舞;倘若他夜深难寐,我便跟随他漫步中庭——我再不会感到孤单,夫君也不会再有寂寞,那该有多好呵!“愿为影兮随君身”一句,正是女主人公顾影自伤中触发的奇妙诗思。这诗思妙在来自日常生活,而且特别适合于常常陷入顾影自伤痛苦的女子心理。这诗思又异常动人,表现的是虽在痛苦之中,而关切夫君犹胜过自身的妻子的深情。
想到这里,女主人公似乎颇有些喜意了,因为她“解决”了一个日日萦绕她的痛苦难题。但她忽然又想到,身影之存在是需要“光”的。若是身在背阴之处,那影子也会“不见”的,这样岂不又要分离?她简直有些焦急了,终于在诗之结尾,向夫君发出了凄凄的呼唤:“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夫君哪,你可不要到那背阴处去呀,一去我就会不见了。你站在阳光下好吗?那可是我的一片心愿呢!
这位深情的妻子,分明是被别离的痛苦折磨够了。在她的心中,再挨不得与夫君的片刻分离。痛苦的“追思”引出她化身为影的奇想,在这奇想的字字句句中,读者所听到的只是一个声音:“不离”!“不离”!“不离”!而诗中那六个连续使用的“兮”字,恰如女主人公痛苦沉吟中的叹息,又如钢琴曲中反复出现的音符,追随着思念的旋律,一个高似一个,一个强似一个,声声敲击在读者的心上,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这首诗完全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或者说是她一片痴心的“自说自话”。迷茫中把眼前的车马,认作为载着夫君离去的车马;为了不分离,就想化为夫君的身影;而且还不准夫君站到阴处:似乎都可笑之至、无理得很。然而,这种“无理得很”的思致,倒恰恰是多情之至微妙心理的绝好表露。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51-352页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遥自得十分悠闲。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闲坐在高树浓阴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门里边。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好味道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高兴也只有稚子承欢。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平生不肯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将会心里闷烦。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晚上停饮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饮就起床迟延。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天天都想停止饮酒,停止了气血经脉将会虚孱。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好处多端。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开始觉得停止饮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从此一直这样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参考资料:
1、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69-70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止酒:停止饮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处。闲:闲静。止:句末助词。一说闲止即闲居,家居无事之意。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bì)门里。
荜门:犹柴门。荜,同“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这两句是说,坐歇在高树荫下,步行限于柴门之内。
好味止园葵,大懽(huān)止稚子。
止园葵:只有园中的葵菜。大懽:最大的欢快、乐趣。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懽:同“欢”。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sì)。
将止:将到。扶桑涘: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sì)。
清颜止宿容: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样。奚止:何止。祀:年。
参考资料:
1、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69-70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贰负之臣逞凶暴,钦駓违背帝旨意。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窫窳虽死尚能变,祖江死去永消失。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上天可鉴明审察,作恶之举不可为。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臣危被罚甚痛苦,鵕鹗之变不足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巨猾肆(sì)威暴,钦駓(pī)违帝旨。
钦駓:神怪名。
窫(yà)窳(yǔ)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窫窳:神怪名。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jùn)鹗(è)岂足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堂前林木郁葱葱,仲夏积蓄清凉荫。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季候南风阵阵来,旋风吹开我衣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离开官场操闲业,终日读书与弹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园中蔬菜用不尽,往年陈谷存至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经营生活总有限,超过需求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我自春秫酿美酒,酒熟自斟还自饮。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幼子玩耍在身边,咿哑学语未正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生活淳真又欢乐,功名富贵似浮云。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遥望白云去悠悠,深深怀念古圣人。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9-93蔼(ǎi)蔼(ǎi)堂前林,中夏贮(zhù)清阴。
郭主簿:主簿,州县主管薄书一类的官,应当是诗人的朋友。蔼蔼:茂盛的样子。中夏:夏季之中。贮(zhù):储存,积蓄,这里用以形容树荫的茂密浓厚。
凯风因时来,回飙(biāo)开我襟。
凯风:指南风。因时:按照季节。回飙:回旋的风。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息交:停止官场中的交往。游:优游。闲业:指书琴等六艺,与仕途“正业”相对而言。卧起:指夜间和白天。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余:多余,过剩。滋:生长繁殖。犹储今:还储存至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良:很。极:极限。过足:过多。钦:羡慕。
舂(chōng)秫(shú)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舂:捣掉谷类的壳皮。秫: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自斟:自饮。斟:往杯中倒酒。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弱子:幼小的儿子。戏:玩耍。学语未成音:刚学说后,吐字不清。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zān)。
真:淳真,天真。聊:暂且。华簪:华贵的发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白云:代指古时圣人。怀古:即表示自己欲仿效古时圣人。一何:多么。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9-93此诗通过对仲夏时节,诗人闲适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恬淡自甘的心境。诗的前四句写景,堂前林木茂盛,所以虽时至仲夏,堂上仍很清凉。南风不时吹来,拂动着我的衣襟。这几句把诗人在炎热的仲夏,坐在阴凉的堂前,悠闲舒适的情态刻画出来。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平淡冲和,意境浑成,令人感到淳真亲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展现的都是人们习见熟知的日常生活,“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曾《诗谱》)虽如叙家常,然皆一一从胸中流出,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因而使人倍感亲切。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无不紧扣一个“乐”字。你看,堂前夏木荫荫,南风(凯风)清凉习习,这是乡村景物之乐;既无公衙之役,又无车马之喧,杜门谢客,读书弹琴,起卧自由,这是精神生活之乐;园地蔬菜有余,往年存粮犹储,维持生活之需其实有限,够吃即可,过分的富足并非诗人所钦羡,这是物质满足之乐;有粘稻舂捣酿酒,诗人尽可自斟自酌,比起官场玉液琼浆的虚伪应酬,更见淳朴实惠,这是嗜好满足之乐;与妻室儿女团聚,尤其有小儿子不时偎倚嬉戏身边,那呀呀学语的神态,真是天真可爱,这是天伦之乐。有此数乐,即可忘却那些仕宦富贵及其乌烟瘴气,这又是隐逸恬淡之乐。总之,景是乐景,事皆乐事,则情趣之乐不言而喻;这就构成了情景交融,物我浑成的意境。诗人襟怀坦率,无隐避,无虚浮,无夸张,纯以淳朴的真情动人。读者仿佛随着诗人的笔端走进那宁静、清幽的村庄,领略那繁木林荫之下凉风吹襟的惬意,聆听那朗朗的书声和悠然的琴韵,看到小康和谐的农家、自斟自酌的酒翁和那父子嬉戏的乐趣,并体会到诗人那返璞归真、陶然自得的心态。
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和本色无华的语言。全诗未用典故,不施藻绘,既无比兴对偶,亦未渲染铺张,只用疏淡自然的笔调精炼地勾勒,形象却十分生动鲜明。正如唐顺之所评:“陶彭泽未尝较音律,雕文句,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答茅鹿门知县》)当然,这种“本色高”,并非率尔脱口而成,乃是千锤百炼之后,落尽芬华,方可归于本色自然。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只有“大匠运斤”,才能无斧凿痕迹。本色无华,并非质木浅陋。试看首二句写景,未用丽词奇语,但着一平常“贮”字,就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则平淡中有醇味,朴素中见奇趣。又如“卧起弄书琴”,“弄”字本亦寻常,但用在此处,却微妙地写出了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而又与上句“闲业”相应。再有,全诗虽未用比兴,几乎都是写实,但从意象上看,那蔼蔼的林荫,清凉的凯风,悠悠的白云,再联系结尾的“怀古”(怀念古人不慕名利的高尚行迹,亦自申己志),不可能与诗人那纯真的品格,坦荡的襟怀,高洁的节操,全无相关、全无象征之类的联系。这正是不工而工的艺术化境之奥妙所在。所以苏轼评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刘克庄说它“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系灼见。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5-498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将养不得节,冻学固缠己。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畴(chóu)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投耒:放下农具。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
将养:休息和调养。不得节:不得法。节,法度。馁:饥饿。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遂:于是。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介然分:耿介的本分。介然,坚固貌。”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冉冉:渐渐。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亭亭:久远的样子。一纪:十二年。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廓(kuò)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路:即世道。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杨朱:战国时卫人。止:止步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shì)。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恃:依靠,凭借。这里有慰籍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