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石德固
西湖之月清无尘,橘中之乐犹避秦。向来所见止此耳,渠亦岂是真知津。
如君眼孔乃许大,万事付之尘甑堕。儿能诗书又肯播,著脚世间看踏破。
青巾玉带桃李花,日斜空望紫云车。布衣谁识隐君子,一马㿉然何处家。

西湖之月清无尘,橘中之乐犹避秦。向来所见止此耳,渠亦岂是真知津。
如君眼孔乃许大,万事付之尘甑堕。儿能诗书又肯播,著脚世间看踏破。
青巾玉带桃李花,日斜空望紫云车。布衣谁识隐君子,一马㿉然何处家。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那时龙争虎斗,战国七雄相互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但他们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万古美名,多是依靠他们招徕的门下食客。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游侠之士真是贤明,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翩(piān)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四公子: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七国:指战国七雄。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纵横:指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孟尝”两句:指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kuī)兵。
“信陵”两句: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
赵胜南诅(zǔ)楚,乃与毛遂行。
赵胜:即平原君。诅:以福祸之言在神前相约定。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黄歇:指春申君。荆:楚国别名。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老、彭:老子、彭祖。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lǐ)泉(quán),日凤栖(qī)山冈。
醴泉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商风:秋风。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chuàng)悢(liàng)使心伤。
怆悢: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三十年来村居享悠闲,对于世态隔膜而不明。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原先爱好诗书现更爱,田园没有应酬之俗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为何舍弃田园而离去,千里迢迢去到那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荡起船桨击碎新秋月,水边暂告分手别亲朋。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傍晚凉风习习已吹起,月光照天夜色清空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天宇明净高远无边际,亮光闪闪江面水波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惦记差役不能安心睡,夜已将半还得独自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商歌求官不是我事业,留恋沮溺那样并力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甩掉官帽决心返故里,高官厚禄本来不动情。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衡门茅舍才可修真性,或可凭善建立好声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辛丑:指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赴假:赴准假之所,意即销假返任。江陵:当时的荆州镇地,是荆州刺史桓玄的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行:经过。涂口:地名,即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北宋前名涂口。闲居:闲散在家。三十载:诗人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三十载”是举其成数。一说“三十”应作“三二”,三二得六,即闲居了六年。尘事:指世俗之事。冥:冥漠,隔绝。
诗书敦宿(sù)好(hào),林园无世情。
敦:厚。这里用作动词,即加厚,增加。宿好:昔日的爱好。宿,宿昔,平素。林园:一作“园林”。世情:世俗之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jīng)!
如何:为何。舍此:指放弃田园生活。南荆:荆州治所在湖北江陵,江陵古属南方楚国之地,故西晋称荆州为南荆。东晋沿用此习称。《文选》作“西荆”。
叩(kòu)枻(yì)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叩:敲,击。枻:船舷。新秋:即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临流:在水边。友生:朋友。生是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zhàn)虚明。
将夕:暮之将临。夕,傍晚。湛:澄清,清澈。虚明:空阔明亮。
昭昭天宇阔,皛(xiǎo)皛川上平。
昭昭:光明,明亮的的样子。皛:洁白明亮的样子。川上:此指江面。
怀役不遑(huáng)寐,中宵尚孤征。
怀役:犹言负役,身负行役。不遑:不暇,没有工夫。中宵:半夜。尚:犹,且。独征:独自远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ǒu)耕。
商歌:指自荐求官。商,声调名,音悲凉。商歌非我事:意谓像宁戚那样热心于求官,不是我所愿意做的事。依依:依恋、留恋的样子。耦耕:两人并肩而耕。这里指隐居躬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hǎo)爵萦(yíng)。
投冠:抛弃官帽,即弃官,旋:返回。旧墟:这里指故乡旧居。好爵:指高官厚禄。萦:缠绕,束缚。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养真:养性修真,保持真朴的本性。衡茅:指简陋的住房。衡,同“横”,即“横木为门”。茅,茅屋。庶:庶几。有“差不多”之意,在古语中常含希望、企求的成分。这里就有希望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此诗开头六句,是从题前着墨,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转到当前。他这年三十七岁,说“闲居三十载”,是就大体举成数而言。过去精神寄托所在是诗书和园林,官场应酬这些尘事、虚伪欺诈这些俗情是远隔而无沾染的。四句盛写过去生活的值得追恋,也正是蓄势;接着便迸发出“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的自诘,强烈表现出自悔、自责。这里用十字成一句作反诘,足见出表现的力度;说“遥遥至西荆(荆州在京都之西)”,自然不仅是指地理上的“遥遥”,而且也包括与荆人在情性、心理上的相隔“遥遥”。
“叩枻”以下八句是第二节。前六句正面写“夜行”,也写内心所感。诗人挥手告别岸边的友人,举棹西行。这时,新秋月上,凉风乍起,夜景虚明一片,天宇空阔无垠,平静的江波上闪映着月影,望过去分外皎洁。这是无限美好的境界,但是,作者如此着力描写这秋江夜景,不是因为“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而正是为了反跌出自己役事在身、中宵孤行之苦。一切美景,对此时的诗人说来,都成虚设;反足以引发其深思,既追抚已往,也思考未来。这样,“怀役”两句,便成了绾结上下的关捩语句。
结尾六句,抒写夜行所感。在上节所写境和情的强烈矛盾下,诗人不自禁地像在自语,也像在对大江、秋月倾诉:“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像宁戚那样唱着哀伤的歌来感动齐桓公以干禄求仕的世不乏人,而自己却恋恋于像长沮、桀溺那样的并肩而耕。“商歌”、“耦耕”,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作者在此已作了明确的抉择。“耦耕”是“归隐”的代称,所以下文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具体考虑:首先是“投冠”(不是一般的“挂冠”),掷弃仕进之心,不为高官厚俸牵肠挂肚;其次是返归故里,在衡门茅舍之下、在田园和大自然的怀抱中,养其浩然真气。诗人深沉地想:要是这样,大概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了吧。一个“庶”字,也表现出诗人对崇高的人生境界的不息追求。
诗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江上夜行的所见、所遇,无一不真切、生动,发人兴会。其抒述感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语。方东树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昭昧詹言》);又说:“读陶公诗,须知其直书即目,直书胸臆,逼真而道腴”(《昭昧詹言》),此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5-507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时光流逝如同飞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发岁始俯仰,星无奄将中。
刚过开年俯仰之间,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南窗罕见憔悴枯木,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雨神及时泻下甘雨,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人既生来谁能不死?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生活清贫等待命尽,弯臂作枕何妨道隆。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时运变化有顺有险,纵心任性没有穷通。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倘能遇事达观视之,何必攀登嵩华高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7-79虚舟纵逸棹(zhào),回复遂无穷。
虚舟:空船,这里可解释为“轻舟”。逸:快疾、迅速的意思。棹:长的船桨,是划船的工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发岁:开岁,一年之始。俯仰:形容时间短暂。俛,同“俯”。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413年)。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是一年。奄:通“淹”,忽然的意思。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南窗罕悴(cuì)物,北林荣且丰。
罕:罕见,稀少。悴:憔悴,这里是枯萎的意思,指干枯之物。荣且丰:繁荣茂盛。荣和丰,都有茂盛的意思。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神萍:雨师。一作“萍光”,一作“神渊”。写:同“泻”,倾注。奏:通“凑”,聚集。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来、去:喻指生、死。人理:人生的道理。
居常待其尽,曲肱(gōng)岂伤冲。
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曲肱:“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枕头。岂伤:哪里妨害。冲:虚,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wā)隆。
迁化:指时运的变化。夷:平坦。险:险阻。肆志:随心任性。肆,是放肆、放纵的意思。窊隆:谓地形洼下和隆起,引申为起伏,高下。窊,是低洼、低下;隆,是隆起、突出。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7-79“虚舟纵逸棹”,纵是操纵,这里可以理解为是被动用法,被“逸棹”所操纵。逸棹,就是把船划得很快;结合前面的“虚舟”来理解:在轻舟上,飞快地划着船桨,说的是速度之快。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回复遂无穷”,回复,是说循环反复,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无尽。诸家注本都说,这里说的是时间,“时光不停,迅速流逝,四季循环,无穷无尽”。
上面两句是虚写,写大的概念,时间流逝极快,且循环反复至于无穷。接着两句,具体地写。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天、一年年,很快就过去了。“发岁始俛仰”,发岁,是说一年刚开始;俛仰,通“俯仰”,俯是低头,仰是抬头,在这样的抬头与低头之间,一年才刚开始,马上就到五月了,马上就要过去半年了。“星纪奄将中”,星纪,简单的理解就是天上的日月星辰,一年;奄,表示时间之快;将中,将到正中,指年中;在一俯一仰之间,马上就要到年中了。《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说的是时间匆匆而过,不为人们而停留,在眨眼之间,春天走了,秋天来了,循环反复。
这首诗写的时间是五月。上面也说了,时间过的很快,俯仰之间,马上就到年中了,就到五月了。紧接着写的,就是在五月的时候,自然万物是什么样的情况。“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不论是南窗还是北林,花草树木都生机盎然。这里是互文。互文的特点,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比如这句,不能说南窗没有枯萎的花草,北边的树木很茂盛。不能这么分开说。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在描述这个季节的自然景象。这两句写树木,下面两句写风雨。“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萍”一作“渊”,意思是天渊。下大雨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望过去就好像是深渊一样,同时,它又是在天上的,天上的东西在古人看来,都是神灵一样的东西,都需要有敬畏之心,所以称为“神渊”。“写”通“泻”,和下面的“时雨”连起来理解,“时雨”是应时应季的雨。在五月份的时候,天上下着应时的雨。“晨色”是清晨的景色,清晨的时候,万物都很美好;在这时候,还伴随着五月的和暖的南风。此时正是五月份,又有温暖的南风吹过来,真是好时节。
以上四句,花草树木也好,风和雨也罢,陶渊明在这里不只是要写大自然的这样一种美好,他是在说,什么样的季节,有什么样的自然景象,它们是应时而来的;季节一过,它们也就会消失了。“既来孰不去”,紧接着,他就说了,“既来”,南窗北林的那些花草树木,现在都生长的很茂盛,天上下着应时的雨,还有那温暖的南风,这些,在五月这样的季节,它们都来了,都应时地出现了,但是,“孰不去?”这是问句,其实是明知故问的,它们是肯定要去的,要离开的,这是自然规律,有来必有去。这样的道理,和人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人理固有终”,人这一辈子,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是一样的道理,有繁盛美好的时候,也会有凋落的时候,“固有终”,本来就有终了的时候,就是“人固有一死”的意思,是不可抗拒的。
春秋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荣启期,他和孔子有过对话。有一回,孔子去泰山游玩,在路上碰到了荣启期。当时,荣启期穿的很破,书上说是“鹿裘带索”,裘是大衣,鹿裘不是说用鹿皮做的皮衣,而是指一种较为粗糙的外衣,古时候是丧服或者是隐士穿的衣服,“带索”,说的是在腰间随便用绳索系上。即使是这样穷苦,荣启期依然是“鼓琴而歌”,他一边弹琴一边快乐地吟唱着。孔子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荣启期回答说,我高兴的原因有很多。然后他就列举了三方面的原因:天地之间,人为贵,而我是人,这是一乐;男尊女卑,世间以男为贵,而我是男的,这是第二乐;有的人没活几岁就夭折了,而我现在已经活到九十岁了,这是第三乐;这样,我还不应该高兴吗?说完这三乐,荣启期总结说,“贫者,士之常也”,穷苦是读书人经常会面对的;“死者,民之终也”,死亡的事情大家都一样,这是所有人最后的结局,那么,我现在,“居常以待终”,我安心处于平常状态,等待和大家都一样的结果,这有何不快乐呢?这是荣启期的故事。
前面说,“人理固有终”,人这一生,肯定是有终了的时候,所有人都一样,都会死的。那么人们能做的就是“居常待其尽”,就坦然地面对,安心地生活吧,死亡是终究会来的。这个意思,和荣启期所说的“居常以待终”,意思是一样的。对于读书人来说,生活上的清贫是常事,人要坚守得住,不要因为生活贫困,就轻易改变人生准则,就去曲意逢迎或者自怜自哀;至于死亡,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没什么值得害怕。那么,能够认清楚这一点,再苦的生活都不算什么,人照样可以每天快快乐乐的。安心处于平常状态,等待和大家都一样的结果,这有何不快乐?“曲肱岂伤冲”,有一个成语,叫“曲肱而枕”,把胳膊弯起来,枕着睡觉。《论语·述而》上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作枕头,这样的生活也很有乐趣的。陶渊明在这里说,这样的生活,“岂伤冲”,怎么会有损于“冲虚之道”呢?冲虚之道,简单地说,是那种淡泊的、恬淡的生活。另一层意思,这个“冲”、“虚”,是道教里经常出现的字眼。到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戴主簿大概是个学道求仙一类的人,而陶渊明写这首唱和诗,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时间循环反复至于无穷,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会终了的,那么就要“居常待其尽”,坦然地面对,安心地生活,即便吃粗粮喝凉水,枕着胳膊睡觉,也不失为人生乐事,不必去求长生、去求仙问道。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日月星辰是不断在变换的。大自然如此,人生也一样。在这样不断的迁移变化当中,总不免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艰难险阻的时候。这里的“或夷险”,是或夷或险,有时候平坦有时候艰难。人生是这样的,不会是一帆风顺。那么,“肆志”就好了,只要能做到纵心任性,能够保持心志的自由,那就无所谓“窊隆”了。说的是心灵要自由,不要总惦记着富贵,惦记着长生不老那些事情,那样心会被束缚住的。窊隆,这里引申为“穷通、贵贱”。心志只要是自由的,是纵心任性的,那么就无所谓穷通贵贱了。
所以,最后陶渊明就说,“即事如以高”,对于这些事情,自然变化、生与死、穷困与富贵,等等这些,如果有很高明的,很通达的认识的话,那么,“何必升华嵩”,何必去寻仙,何必上华山、上嵩山去修炼呢?华山和嵩山,是人们寻道修佛的地方。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这首唱和诗,它所唱和的,大抵是戴主簿这个人,乐衷于寻仙访道,或者,彼此间有过类似的交流,在这里,陶渊明就用这首诗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这首诗的口气非常坚定,可以看得出来陶渊明归隐之后的决心。生与死、贫穷与富贵这些问题,他用平常心去对待,恬然自得。他就认定了人生应该这样。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7-792、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122-125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太阳每天由东到西运行,时间日益流逝。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真是可悲。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短短的光阴从不停留,尺寸的波浪怎能够自动回流?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岁月的逝去和到来犹如弓箭那样迅速。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久远的生命很少人能够达到,能活到百岁的本来就很少。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人的容颜每天都在凋谢,人的体力和精神也无缘无故地自动消耗着。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生命本就难以停留,寿命本就难以延长。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人活在人世间,不过是瞬间而逝的事情。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即使对此怨愤不平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只恨我还没有建立功名,不能留名史册。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趁着年岁还没有到晚年的时候,唱一曲长歌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逝矣经天日:是说每天太阳由东到西运行,使时间日益流逝。悲哉带地川:是说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所以可悲。
寸阴无停晷(ɡuǐ),尺波岂徒旋。
晷:日影,此处指时间。
年往迅劲矢(shǐ),时来亮急弦。
矢:弓箭。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远期:久远的生命。鲜克及:很少能够达到。盈数:这里指人生百岁。
容华夙(sù)夜零,体泽坐自捐。
体泽:体力和精神。
兹物苟(gǒu)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miǎn)仰逝将过,倏(shū)忽几何间。
俛仰:同“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竹帛:均为书写所用,这里代指史册。宣:记载、流传。
迨(dài)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