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

: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抯挢。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汜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而自浮。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虯而逶蛇。
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有感世俗扼杀人的自由,真想飞翔起来远处周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性质微薄又没有依靠,以什么为寄托乘着它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周围是污浊黑暗的气氛,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漫长的黑夜里不能安眠,守着一缕孤魂直至破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联想天地的无穷无尽,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徘徊不定思绪遥远,惆怅失意心气不顺。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神志恍惚如水波激荡,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忽然间魂灵飞散不返,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清虚宁静中自有愉悦,淡泊无为悠然自得是真。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听说赤松子清高绝俗,愿继承遗风学其行事。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看重养真之人的美德,羡慕古人能升仙超越生死。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形体虽然物化消失不见,名声却显耀而长存后世。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傅说骑星升天多么神奇,韩众服药成仙令人羡慕不已。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身形肃穆地渐渐远去,离开人群而超迈高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循着气的变化层层高飞,把鬼神也惊得奔走诧异。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朦胧中似乎远远可见,神灵光芒闪烁往来任意。

超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
超越尘埃修善超过先祖,再也不会返回故国乡里。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摆脱众多患难无所畏惧,世人都不知他们的踪迹。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担心岁月流逝季节交替,辉煌的太阳也已向西下行。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薄薄的秋霜下降大地,可怜那芳草最先凋零。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姑且漫步游荡逍遥一番,长久地一年年事业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谁能与我赏玩残留的芳草?早晨对着清风放松心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高阳帝的时代十分遥远,我怎么效法他高洁的品行?

重曰:
再说道: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春去秋来光阴不停留,何必久久地留在故乡?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轩辕黄帝既然不能高攀,我将跟着王子乔嬉娱游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保持精神心灵清明澄澈,将精气吸入将浊气扫荡。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跟随和畅的南风出游,休息在南方神鸟的巢穴之旁。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见了王子乔就在那儿留宿。询一元之气纯和之德之详。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王子乔说:“道可以从内心感受,不可以口耳相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说它小则无处不可容纳,说它大则大到无边无沿。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不搅乱你的神魂,它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这一元之气非常神奇,半夜寂静之时方才可感。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要以虚静之心来对待它,不要万事只想着自己占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各类东西都是这样生成,这就是得道的门槛。”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听罢至理名言便想远去,忽然间我就出发前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随着飞仙升到丹丘仙境,在神仙的不死之乡息停。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早晨在汤谷洗洗头发,傍晚让九阳晒干我的全身。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吮吸飞泉的美液,怀抱良玉的精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洁白的脸庞光泽滋润,体魄健壮精力充盈。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形体消瘦才能见出柔美,神气幽远自然摆脱拘谨。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赞赏南方炎热气候的功德,美丽的桂树冬天也吐芳馨。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山林萧条没有野兽,原野苍茫不见人影。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三魂六魄飘上彩霞,覆盖浮云向上飞升。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命令天宫的看门人开门,他推开大门朝我把眼瞪。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召来雷神丰隆命他做向导,探问太微宫位置的远近。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积集九重阳气进入帝宫,探访旬始星参观清都天庭。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早上从太仪殿驾车出发,傍晚到达医巫闾山边。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万辆马车屯聚一起,浩浩荡荡齐驰飞前。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驾车的八条龙蜿蜒游动,车上的云旗逶迤首尾相连。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竖起插着旄头的霓虹之旗,五色斑斓纷杂照耀明艳。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驾车的马匹宛转起伏不定,两边的马匹曲蹄奔驰矫健。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车马交错纵横杂乱,队列绵绵不绝并行不偏。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抓紧我的缰绳放正马鞭,我将拜见东方木神一面。

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经过了东帝太皞再向右转,让风伯飞廉在前开路打探。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灿烂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放光,就在天地之上横越飞迁。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风伯为我作队伍的先驱,扫荡尘埃迎来清凉一片。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凤凰张彩翼支承云旗,在西帝那儿与金神蓐收遇见。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摘下彗星充当小旗摇曳,举起北斗之柄作大旗舒卷。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五色缤纷斑斓上下浮泛,在云海惊涛中漫游流连。

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时已昏暗四周朦朦胧胧,召来北方玄武七星奔走串联。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让文昌六星在后掌管随从,挑选众神和我并驾向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路程迢迢多么漫长,按鞭缓缓地驰向高天。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雨师相伴随侍在左方,雷公保驾扈从在右边。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抯挢。
要超越世俗忘却归去,意态欣然自得腾飞翩翩。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
内心欣悦自感美好,聊以自娱求得快乐安恬。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跨青云漫游四面八方,忽然俯瞰到故乡的田原。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仆人们怀念啊我心中悲痛,马匹也回顾不进充满眷恋。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想念故乡的父老兄弟,不禁长叹一声擦拭泪眼。

汜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
从容泛游而逍遥远去,暂且抑制情感自解自宽。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指着南方火神径直驰去,我要去南方的胜地九嶷山。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而自浮。
观览世外之地的茫昧幽暗,仿佛在大海中独自浮行。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火神祝融劝我调转车头,又告诉青鸾神鸟将宓妃远迎。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张设“咸池”之乐演奏“承云”之曲,娥皇女英二女唱出“九韶”歌声。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让湘水之神也来鼓瑟,令海神与河伯合舞助兴。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虯而逶蛇。
无角黑龙与水怪一起出没,体形屈曲宛转延伸。

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
彩虹轻盈优美层层环绕,青鸾神鸟在高处翱翔不停。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音乐旋律舒展没有终止,我于是远去徘徊巡行。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
放下马鞭让车队尽情奔驰,到天边走向北极的寒门。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乘着疾风抵达八风之府清源,追随北帝颛顼在厚厚冰层。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通过北方水神的曲径,在天地两维之间回望一阵。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召呼造化之神前来见面,为我先行把道路铺平。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已经历过四面荒凉之地,也遨游了八方广漠之境。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向上到达闪电之至高,向下俯瞰大壑之至深。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下界茫茫似没有大地,上方空空似没有高天。

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匆匆忙忙什么也看不见,恍恍惚惚什么也听不清。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超越无为清静的境界,我和天地元气结伴为邻。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迫阨:困阻灾难。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焉托乘:以什么作为寄托、乘载的工具。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营:孤独之貌。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怊惝怳:惆怅失意。乖怀:心愿违背,心气不顺。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儵忽:同“倏忽”,一会儿。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操端:端正操守。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赤松:赤松子,古之仙人,传说神农时为雨师。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休德:美德。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化去:指仙去。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傅说:殷高宗武丁的宰相,传说他死后,精魂乘星上天。韩众:即韩终,春秋齐人,为王采药,王不肯服,于是他自己服下成仙。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浸:渐。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曾:同“层”。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
淑尤:王逸《楚辞章句》:“淑,善也;尤,过也;言行道修善过先祖也。”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如:往。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耀灵:太阳。晔:光耀。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仿佯:同“彷徉”,即彷徨、徜徉。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高阳:高阳氏之帝,即颛顼。程:效法。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淹:滞留。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轩辕:即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王乔:即王子乔,传说中得道成仙者,据说他是周灵王之子,故以王子为称,也叫王子晋。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六气:据道家之说,世上有天地四时六种精气,修炼者服食之即能成仙。沆瀣:露水。正阳:六气中夏时之气。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凯风:南风。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内:同“纳”,容纳。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滑:紊乱。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孔:很。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庶类:众类万物。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羽人:羽化升天的仙人。丹丘:仙境之地。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汤谷:同“旸谷”,日出之处。九阳:古时传说,旸谷有扶桑树,上有一个太阳,下有九个太阳,十个太阳轮流值班一天。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頩:貌美。脕颜:滋润颜面。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汋约:同“绰约”,柔美。淫放:指洒脱不受拘束。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天阍:天宫的看门人。阊阖:天门。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丰隆:雷神,一说云神。太微:天帝的南宫。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旬始:星宿名。清都:天宫之名。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发轫:发车。太仪:天上的太仪殿。微闾:医巫闾山,古人认为神仙所居。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服:中间两匹驾车的马。偃蹇:宛转之貌。连蜷:指马身马蹄弯曲之状。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胶葛:纠葛,交错杂乱。斑:同“班”,队列。曼衍:绵绵不绝。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句芒:东方木神之名。

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太皓:同“太皞”,东方上帝之名。飞廉:风伯之名。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旂:画龙系铜铃的旗。蓐收:金神之名,为西方上帝少昊之子。西皇:即少昊。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旍:旗帜。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暧曃:昏暗不明。曭莽:幽暗迷濛。玄武: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为龟蛇合体之象。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弭节:按节缓行。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抯挢。
抯挢:飞升。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
婾:同“偷”。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睨:斜视。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汜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
自弭:自我宽解,自我安慰。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南疑:南方的九嶷山。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而自浮。
罔瀁:犹云汪洋。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祝融:火神之名。衡:车辕头上的横木。还衡,回车。宓妃:伏羲氏之女,洛水女神。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咸池》、《承云》:都是黄帝所作的乐曲名。二女: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她们是尧帝的女儿。《九韶》:舜帝命咸黑所作的乐曲。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海若:海神。冯夷:河神河伯。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虯而逶蛇。
虫象:水怪。蟉虯:屈曲盘绕貌。

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
便娟:轻盈美好貌。增挠:层绕。增,通“层”;挠,通“绕”。轩翥:高飞。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博衍:舒展绵延。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
逴:远。绝垠:指天边。寒门:北极之山。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清源:传说中八风之府。颛顼:北方上帝之名。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玄冥:北方水神。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黔瀛:“瀛”一作“羸”,即黔雷,造化之神。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列缺:闪电。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峥嵘:此谓深远之貌。

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泰初:天地万物的元气。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重曰: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玉色頩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
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屯余车之万乘兮,纷容与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
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抯挢。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汜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而自浮。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虯而逶蛇。
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
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全诗按思想感情的脉络,可以分成九段。

  第一段是总起,交代远游的原因。基调是开头两句:“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远游了。到哪里远游呢?“托乘而上浮”,去的是天上,是人们所崇仰的神仙世界。

  第二段写远游者的心境,反覆吟咏“心愁凄而增悲”、“求正气之所由”,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悲愤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到四方远游的宁静环境,和诗人关怀现实的热烈内心,形成一对矛盾,从而引导下文诗人情绪的多变反覆。

  第三段提出一系列的仙人:赤松子、傅说、韩众等,作为追慕的对象,“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不过,诗人内心仍然隐隐作痛:他忘却不了故乡,忘却不了世俗社会。难道得道升天、腾云驾雾,就可以躲避小人们的迫害吗?诗人无法回答。诗人的怀疑,实际上是自己对远游复杂的心理表述。

  第四段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世俗社会,想到善良忠诚而遭朝廷迫害的情形,感到高阳帝时代清明的政治不会再出现,只好认真规划自己远游的行程了。第四段与第三段在内涵上相对。第三段写上天游玩却怀念人间,第四段写人间受苦就向往上天遨游。天上人间,始终成为诗人心灵的两极,时左时右,使情绪澜翻不已。

  第五段是对三、四段情绪的决断。一开头有“重曰”二字,先重重地下断语:“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世俗社会不能再留恋了,还是去飞天遨游吧!向南、向南,先向南方游览。诗人决断去远游,又定下方向,至此,才是远游从思想落实到行动。那么,诗人向谁请教远游的道理呢?第一位远游导师,便是王子乔。定了信念,请教仙人,远游便确定无疑了。

  第六段是仙人王子乔的话。诗人把仙人的话,用富有节奏的文字记录下来,实质上是通过王子乔的话,表达自己对远游的体会:既然现世已无有道贤君,那么,上天悟道就是成仙立德了。古人说,人生三项不朽的事业是立德、立言、立功,立德是最重要的。既然在人间不能再立德,成仙修行便是最佳道路了。王子乔的话,诗人的领悟,都集中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点上,可见诗人仍未忘情于世:人间的道德规范永远深烙在他心中。

  第七段写诗人远游的第一站:上天宫参观。上天之前,诗人吸取天之精气,神旺体健,然后乘云上天,进入天宫之门,游览清都等天帝的宫殿。古时说天帝宫殿在天的中央,诗人升天后先到天中央,作为出发的基点,可见在他心灵深处,仍然有一个天帝,那是人间君王在天界的投影。隐约之间,人们感到屈原离开楚国都城远游,心中时刻忘不了人间的君王。

  第八段,写诗人远游的第二站:游览天上的东方与西方。先是游东方。诗人出游的队伍不是三两什役,而是一大队龙神卫护,八龙驾车,风伯、雨师、雷公做侍卫,真是威风八面、气势威严。拜会过东方太皓天帝和西方金神蓐收之后,诗人有点飘飘然了,享受到得道成仙的乐趣。但是,从高空下视。瞥见故乡,心中不禁隐隐作痛。该怎么办呢?决定再向南游,希望找到舜帝一诉衷肠。这一段写出游队伍的庞大神奇,既有大胆热烈的想像,又有丰富具体的铺陈,使出游的行列成为神仙世界的展览,渲染出成仙得道的快乐气氛。

  第九段是全诗的结束,又可分两个层决。第一层写游览南方和北方,拜会南方之神祝融和北方之神颛顼,都深受教益。游南方北方的描写,比游东方西方简单一些,因为同样一支队伍,不必重复描述。只是突出了南方的鸾迎宓妃、湘灵鼓瑟,以及北方的冰积寒冷。第二层概括游览东西南北四方天空大地,感悟到人间应该有一个新的世界,那便是超越儒家的教化,使人与天地元气相一致,天、地、人和谐共处。这样,即使不离开人间远游,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了。

  《远游》一诗,写的是想像中的天上远游,表达的是现实人间的理想追求。诗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怪异之物,先后有太皓、西皇、颛顼等四方上帝。有雷神丰隆、木神句芒、风神飞廉、金神蓐收、火神祝融、洛神宓妃、湘水之神湘灵、海神海若、河神冯夷、水神玄冥、造化之神黔瀛等各类正神,有玄武星、文昌星等星官,有赤松子、傅说、韩众、王乔等仙人,有八龙、凤凰、鸾鸟、玄螭、虫象等神话动物,有汤谷、阊阖、太微、旬始、清都、太仪、微闾、寒门、清源等神话地名,迷离惝怳,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摇。这正是战国时代民间传说与原始宗教交叉的产物,反映出楚文化富于想像的特色,显示了诗人吸取民间文艺素材进行诗歌创作的艺术视野,和操纵开合运用自如的创作能力。这位伟大的诗人的诗歌为人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神话素材,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依据。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感世俗扼杀人的自由,真想飞翔起来远处周游。
性质微薄又没有依靠,以什么为寄托乘着它上浮?
周围是污浊黑暗的气氛,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
漫长的黑夜里不能安眠,守着一缕孤魂直至破曙。
联想天地的无穷无尽,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
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
徘徊不定思绪遥远,惆怅失意心气不顺。
神志恍惚如水波激荡,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
忽然间魂灵飞散不返,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
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清虚宁静中自有愉悦,淡泊无为悠然自得是真。
听说赤松子清高绝俗,愿继承遗风学其行事。
看重养真之人的美德,羡慕古人能升仙超越生死。
形体虽然物化消失不见,名声却显耀而长存后世。
傅说骑星升天多么神奇,韩众服药成仙令人羡慕不已。
身形肃穆地渐渐远去,离开人群而超迈高逸。
循着气的变化层层高飞,把鬼神也惊得奔走诧异。
朦胧中似乎远远可见,神灵光芒闪烁往来任意。
超越尘埃修善超过先祖,再也不会返回故国乡里。
摆脱众多患难无所畏惧,世人都不知他们的踪迹。
担心岁月流逝季节交替,辉煌的太阳也已向西下行。
薄薄的秋霜下降大地,可怜那芳草最先凋零。
姑且漫步游荡逍遥一番,长久地一年年事业无成。
谁能与我赏玩残留的芳草?
早晨对着清风放松心情。
高阳帝的时代十分遥远,我怎么效法他高洁的品行?
再说道:
春去秋来光阴不停留,何必久久地留在故乡?
轩辕黄帝既然不能高攀,我将跟着王子乔嬉娱游赏。
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保持精神心灵清明澄澈,将精气吸入将浊气扫荡。
跟随和畅的南风出游,休息在南方神鸟的巢穴之旁。
见了王子乔就在那儿留宿。
询一元之气纯和之德之详。
王子乔说:
“道可以从内心感受,不可以口耳相传
说它小则无处不可容纳,说它大则大到无边无沿
不搅乱你的神魂,它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这一元之气非常神奇,半夜寂静之时方才可感。
要以虚静之心来对待它,不要万事只想着自己占先。
各类东西都是这样生成,这就是得道的门槛。”
听罢至理名言便想远去,忽然间我就出发前行。
随着飞仙升到丹丘仙境,在神仙的不死之乡息停。
早晨在汤谷洗洗头发,傍晚让九阳晒干我的全身。
吮吸飞泉的美液,怀抱良玉的精英。
洁白的脸庞光泽滋润,体魄健壮精力充盈。
形体消瘦才能见出柔美,神气幽远自然摆脱拘谨。
赞赏南方炎热气候的功德,美丽的桂树冬天也吐芳馨。
山林萧条没有野兽,原野苍茫不见人影。
三魂六魄飘上彩霞,覆盖浮云向上飞升。
命令天宫的看门人开门,他推开大门朝我把眼瞪。
召来雷神丰隆命他做向导,探问太微宫位置的远近。
积集九重阳气进入帝宫,探访旬始星参观清都天庭。
早上从太仪殿驾车出发,傍晚到达医巫闾山边。
万辆马车屯聚一起,浩浩荡荡齐驰飞前。
驾车的八条龙蜿蜒游动,车上的云旗逶迤首尾相连
竖起插着旄头的霓虹之旗,五色斑斓纷杂照耀明艳。
驾车的马匹宛转起伏不定,两边的马匹曲蹄奔驰矫健。
车马交错纵横杂乱,队列绵绵不绝并行不偏。
抓紧我的缰绳放正马鞭,我将拜见东方木神一面。
经过了东帝太皞再向右转,让风伯飞廉在前开路打探。
灿烂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放光,就在天地之上横越飞迁。
风伯为我作队伍的先驱,扫荡尘埃迎来清凉一片。
凤凰张彩翼支承云旗,在西帝那儿与金神蓐收遇见。
摘下彗星充当小旗摇曳,举起北斗之柄作大旗舒卷。
五色缤纷斑斓上下浮泛,在云海惊涛中漫游流连。
时已昏暗四周朦朦胧胧,召来北方玄武七星奔走串联。
让文昌六星在后掌管随从,挑选众神和我并驾向前。
路程迢迢多么漫长,按鞭缓缓地驰向高天。
雨师相伴随侍在左方,雷公保驾扈从在右边。
要超越世俗忘却归去,意态欣然自得腾飞翩翩。
内心欣悦自感美好,聊以自娱求得快乐安恬。
跨青云漫游四面八方,忽然俯瞰到故乡的田原。
仆人们怀念啊我心中悲痛,马匹也回顾不进充满眷恋。
想念故乡的父老兄弟,不禁长叹一声擦拭泪眼。
从容泛游而逍遥远去,暂且抑制情感自解自宽。
指着南方火神径直驰去,我要去南方的胜地九嶷山。
观览世外之地的茫昧幽暗,仿佛在大海中独自浮行。
火神祝融劝我调转车头,又告诉青鸾神鸟将宓妃远迎。
张设“咸池”之乐演奏“承云”之曲,娥皇女英二女唱出“九韶”歌声。
让湘水之神也来鼓瑟,令海神与河伯合舞助兴。
无角黑龙与水怪一起出没,体形屈曲宛转延伸。
彩虹轻盈优美层层环绕,青鸾神鸟在高处翱翔不停。
音乐旋律舒展没有终止,我于是远去徘徊巡行。
放下马鞭让车队尽情奔驰,到天边走向北极的寒门。
乘着疾风抵达八风之府清源,追随北帝颛顼在厚厚冰层。
通过北方水神的曲径,在天地两维之间回望一阵。
召呼造化之神前来见面,为我先行把道路铺平。
已经历过四面荒凉之地,也遨游了八方广漠之境。
向上到达闪电之至高,向下俯瞰大壑之至深。
下界茫茫似没有大地,上方空空似没有高天。
匆匆忙忙什么也看不见,恍恍惚惚什么也听不清。
超越无为清静的境界,我和天地元气结伴为邻。

注释
(1)迫阨:困阻灾难。
(2)焉托乘:以什么作为寄托、乘载的工具。
(3)茕:孤独之貌。
(4)怊惝怳:惆怅失意。乖怀:心愿违背,心气不顺。
(5)儵忽:同“倏忽”,一会儿。
(6)端操:端正操守。
(7)赤松:赤松子,古之仙人,传说神农时为雨师。
(8)休德:美德。
(9)化去:指仙去。
(10)傅说:殷高宗武丁的宰相,传说他死后,精魂乘星上天。
(11)韩众:即韩终,春秋齐人,为王采药,王不肯服,于是他自己服下成仙。
(12)浸:渐。
(13)曾:同“层”。
(14)淑尤:王逸《楚辞章句》:“淑,善也;尤,过也;言行道修善过先祖也。”
(15)如:往。
(16)耀灵:太阳。晔:光耀。
(17)仿佯:同“彷徉”,即彷徨、徜徉。
(18)高阳:高阳氏之帝,即颛顼。
(19)程:效法。
(20)淹:滞留。
(21)轩辕:即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22)王乔:即王子乔,传说中得道成仙者,据说他是周灵王之子,故以王子为称,也叫王子晋。
(23)六气:据道家之说,世上有天地四时六种精气,修炼者服食之即能成仙。沆瀣:露水。
(24)正阳:六气中夏时之气。
(25)凯风:南风。
(26)内:同“纳”,容纳。
(27)滑:紊乱。
(28)孔:很。
(29)庶类:众类万物。
(30)羽人:羽化升天的仙人。丹丘:仙境之地。
(31)汤谷:同“旸谷”,日出之处。
(32)九阳:古时传说,旸谷有扶桑树,上有一个太阳,下有九个太阳,十个太阳轮流值班一天。
(33)頩:貌美。脕颜:滋润颜面。
(34)汋约:同“绰约”,柔美。
(35)淫放:指洒脱不受拘束。
(36)天阍:天宫的看门人。
(37)阊阖:天门。
(38)丰隆:雷神,一说云神。
(39)大微:即“太微”,天帝的南宫。
(40)旬始:星宿名。清都:天宫之名。
(41)发轫:发车。太仪:天上的太仪殿。
(42)微闾:医巫闾山,古人认为神仙所居。
(43)服:中间两匹驾车的马。偃蹇:宛转之貌。
(44)连蜷:指马身马蹄弯曲之状。
(45)胶葛:纠葛,交错杂乱。
(46)斑:同“班”,队列。曼衍:绵绵不绝。
(47)句芒:东方木神之名。
(48)太皓:同“太皞”,东方上帝之名。
(49)飞廉:风伯之名。
(50)旂:画龙系铜铃的旗。
(51)蓐收:金神之名,为西方上帝少昊之子。西皇:即少昊。
(52)旍:旗帜。
(53)暧曃:昏暗不明。曭莽:幽暗迷濛。
(54)玄武: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为龟蛇合体之象。
(55)弭节:按节缓行。
(56)担挢:飞升。婾:同“偷”。
(57)睨:斜视。
(58)自弭:自我宽解,自我安慰
(59)南疑:南方的九嶷山。
(60)罔象:犹云汪洋
(61)祝融:火神之名。衡:车辕头上的横木。还衡,回车。
(62)宓妃:伏羲氏之女,洛水女神。
(63)《咸池》、《承云》:都是黄帝所作的乐曲名。
(64)二女: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她们是尧帝的女儿。《九韶》:舜帝命咸黑所作的乐曲。
(65)海若:海神。冯夷:河神河伯。
(66)虫象:水怪。
(67)蟉虬:屈曲盘绕貌。
(68)便娟:轻盈美好貌。增挠:层绕。增,通“层”;挠,通“绕”。
(69)轩翥:高飞。
(70)博衍:舒展绵延。
(71)逴:远。绝垠:指天边。寒门:北极之山。
(72)清源:传说中八风之府。
(73)颛顼:北方上帝之名。
(74)玄冥:北方水神。
(75)黔瀛:“瀛”一作“羸”,即黔雷,造化之神。
(76)列缺:闪电。
(77)峥嵘:此谓深远之貌。
(78)泰初:天地万物的元气。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全诗按思想感情的脉络,可以分成九段。

  第一段是总起,交代远游的原因。基调是开头两句:“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远游了。到哪里远游呢?“托乘而上浮”,去的是天上,是人们所崇仰的神仙世界。

  第二段写远游者的心境,反覆吟咏“心愁凄而增悲”、“求正气之所由”,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悲愤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到四方远游的宁静环境,和诗人关怀现实的热烈内心,形成一对矛盾,从而引导下文诗人情绪的多变反覆。

  第三段提出一系列的仙人:赤松子、傅说、韩众等,作为追慕的对象,“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不过,诗人内心仍然隐隐作痛:他忘却不了故乡,忘却不了世俗社会。难道得道升天、腾云驾雾,就可以躲避小人们的迫害吗?诗人无法回答。诗人的怀疑,实际上是自己对远游复杂的心理表述。

  第四段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世俗社会,想到善良忠诚而遭朝廷迫害的情形,感到高阳帝时代清明的政治不会再出现,只好认真规划自己远游的行程了。第四段与第三段在内涵上相对。第三段写上天游玩却怀念人间,第四段写人间受苦就向往上天遨游。天上人间,始终成为诗人心灵的两极,时左时右,使情绪澜翻不已。

  第五段是对三、四段情绪的决断。一开头有“重曰”二字,先重重地下断语:“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世俗社会不能再留恋了,还是去飞天遨游吧!向南、向南,先向南方游览。诗人决断去远游,又定下方向,至此,才是远游从思想落实到行动。那么,诗人向谁请教远游的道理呢?第一位远游导师,便是王子乔。定了信念,请教仙人,远游便确定无疑了。

  第六段是仙人王子乔的话。诗人把仙人的话,用富有节奏的文字记录下来,实质上是通过王子乔的话,表达自己对远游的体会:既然现世已无有道贤君,那么,上天悟道就是成仙立德了。古人说,人生三项不朽的事业是立德、立言、立功,立德是最重要的。既然在人间不能再立德,成仙修行便是最佳道路了。王子乔的话,诗人的领悟,都集中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点上,可见诗人仍未忘情于世:人间的道德规范永远深烙在他心中。

  第七段写诗人远游的第一站:上天宫参观。上天之前,诗人吸取天之精气,神旺体健,然后乘云上天,进入天宫之门,游览清都等天帝的宫殿。古时说天帝宫殿在天的中央,诗人升天后先到天中央,作为出发的基点,可见在他心灵深处,仍然有一个天帝,那是人间君王在天界的投影。隐约之间,人们感到屈原离开楚国都城远游,心中时刻忘不了人间的君王。

  第八段,写诗人远游的第二站:游览天上的东方与西方。先是游东方。诗人出游的队伍不是三两什役,而是一大队龙神卫护,八龙驾车,风伯、雨师、雷公做侍卫,真是威风八面、气势威严。拜会过东方太皓天帝和西方金神蓐收之后,诗人有点飘飘然了,享受到得道成仙的乐趣。但是,从高空下视。瞥见故乡,心中不禁隐隐作痛。该怎么办呢?决定再向南游,希望找到舜帝一诉衷肠。这一段写出游队伍的庞大神奇,既有大胆热烈的想像,又有丰富具体的铺陈,使出游的行列成为神仙世界的展览,渲染出成仙得道的快乐气氛。

  第九段是全诗的结束,又可分两个层决。第一层写游览南方和北方,拜会南方之神祝融和北方之神颛顼,都深受教益。游南方北方的描写,比游东方西方简单一些,因为同样一支队伍,不必重复描述。只是突出了南方的鸾迎宓妃、湘灵鼓瑟,以及北方的冰积寒冷。第二层概括游览东西南北四方天空大地,感悟到人间应该有一个新的世界,那便是超越儒家的教化,使人与天地元气相一致,天、地、人和谐共处。这样,即使不离开人间远游,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了。

  《远游》一诗,写的是想像中的天上远游,表达的是现实人间的理想追求。诗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怪异之物,先后有太皓、西皇、颛顼等四方上帝。有雷神丰隆、木神句芒、风神飞廉、金神蓐收、火神祝融、洛神宓妃、湘水之神湘灵、海神海若、河神冯夷、水神玄冥、造化之神黔瀛等各类正神,有玄武星、文昌星等星官,有赤松子、傅说、韩众、王乔等仙人,有八龙、凤凰、鸾鸟、玄螭、虫象等神话动物,有汤谷、阊阖、太微、旬始、清都、太仪、微闾、寒门、清源等神话地名,迷离惝怳,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摇。这正是战国时代民间传说与原始宗教交叉的产物,反映出楚文化富于想像的特色,显示了诗人吸取民间文艺素材进行诗歌创作的艺术视野,和操纵开合运用自如的创作能力。这位伟大的诗人的诗歌为人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神话素材,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依据。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铺发,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忠信之笃,仁义之厚也。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玮其辞焉。”其后历代学者对本篇作者为屈原均无异议,直到近代,始有人表示怀疑。今文经学家廖平首先发难,其《楚辞讲义》云:“《远游篇》之与《大人赋》,如出一手,大同小异。”现代学者,陆侃如早年所著《屈原》、游国恩早年所著《楚辞概论》,都认为《远游》非屈原所作(游氏晚年观点有所改变),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刘永济《屈赋通笺》也持同样的观点。而姜亮夫《屈原赋校注》、陈子展《楚辞直解》等则坚决认为《远游》为屈原所作。归纳起来,说《远游》非屈原所作,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是结构、词句与西汉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有很多相同;第二是其中充满神仙真人思想;第三是词句多袭《离骚》、《九章》。但姜亮夫《屈原赋校注》、陈子展《楚辞直解》都认为《远游》结构语句与《大人赋》多相同之处,只能说明《大人赋》抄袭《远游》;描写神仙真人与屈原所处的楚文化氛围吻合,而神仙真人思想也仅是本篇的外壳而不是主旨所在;一人先后之作,中有因袭,自古而然,不足为奇。他们的观点,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今人更有著专文“从文风、修辞、语法、韵律等几方面客观而科学地列出一些事实。以证明《远游》的作者只能是屈原而决非别人”(姜昆武、徐汉树《<远游>真伪辨》,载《楚辞研究论文选》)。《远游》为屈原所作,似乎应该成为定论,正如姜亮夫所说,“从整个屈子作品综合论之,《远游》一篇正是不能缺少的篇章”,“《远游》是垂老将死的《离骚》”(上一文姜亮夫引言)。

  诗人与当时楚国政坛矛盾极深,而对那个嫉贤忌能、迫害忠良的朝廷,他唯一的办法是离去。对一个热爱国家的大臣,离开郢都去周游四方,并不是愉快的。所以,欲离不离,欲去还留的心态,使他的情绪寄托——诗歌,呈现一种徘徊犹疑、反覆凄迷的美。不过,《远游》一诗所描写的远游,并不是诗人的现实行为,而更多的是想像活动。因为是想像活动,诗人就把远游定位在天上,在神道怪异之间,在云光霞影里。众多的天上神祗,成了诗人的游伴。古人认为,天堂是真纯高雅的,所以,远游的梦想,也是神奇脱俗的。不过,最后诗人还是不得不回到人间,回到苦难黑暗的世俗社会。对世俗社会卑污的谴责,对高雅纯真世界的追求,也在远游的虚构中表露出来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31篇诗文

猜你喜欢

绿衣

: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参考资料:

1、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72、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5-863、 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54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hé)维其已?
里:衣服的衬里。曷:何,怎么。维:语气助同,没有实义。已:止息,停止。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裳:下衣,形状像现在的裙子。亡:用作“忘”,忘记。

绿兮丝兮,女(rǔ)所治兮。我思古人,俾(bǐ)无訧(yóu)兮。
女:同“汝”,你。治:纺织。古人:故人,古通“故”,这里指作者亡故的妻子。俾:使。訧:古同“尤”,过失,罪过。

(chī)兮绤(xì)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絺:细葛布。绤:粗葛布。凄:凉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以:因。一说通“似”,像。获:得。

参考资料:

1、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72、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5-863、 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54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此诗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这首诗有四章,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鉴赏之时,要四章结合起来看,才能体味到包含在诗中的深厚感情,及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况。

  第一章说:“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表明诗人把故妻所作的衣服拿起来翻里翻面地看,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忧伤的。

  第二章“绿衣黄裳”与“绿衣黄里”相对为文,是说诗人把衣和裳都翻里翻面细心看。妻子活着时的一些情景是他所永远不能忘记的,所以他的忧愁也是永远摆不脱的。

  第三章写诗人细心看着衣服上的一针一线(丝线与衣料同色)。他感到,每一针都反映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时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这当中包含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第四章说到天气寒冷之时,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妻子活着的时候,四季换衣都是妻子为他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子去世后,自己还没有养成自己关心自己的习惯。到实在忍受不住萧瑟秋风的侵袭,才自己寻找衣服,便勾起他失去贤妻的无限悲恸。“绿衣黄里”是说的夹衣,为秋天所穿;“絺兮绤兮”则是指夏衣而言。这首诗应作于秋季。诗中写诗人反覆看的,是才取出的秋天的夹衣。人已逝而为他缝制的衣服尚在。衣服的合身,针线的细密,使他深深觉得妻子事事合于自己的心意,这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所以,他对妻子的思念,他失去妻子的悲伤,都将是无穷尽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诗是写得十分感人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5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烈祖

: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既载锡酤,赉我思成。
祭祖锡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720-721页 2、 徐志春.诗经译评(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9月:1338页

(jiē)嗟烈祖!有秩斯祜(hù)
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祜,福。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申:再三。锡:同“赐”。

既载清酤(gū),赉(lài)我思成。
清酤:清酒。赉:赐予。思:语助词。

亦有和羹(gēng),既戒既平。
戒:齐备。

(zōng)假无言,时靡(mí)有争。
鬷假:集合大众祈祷。

(suí)我眉寿,黄耇(gǒu)无疆。
绥:安抚。眉寿:高寿。黄耇:义同“眉寿”。

约軧(qí)错衡,八鸾(luán)(qiāng)鸧。
约軝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gǔ)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鸧:同“锵锵”,象声词。

以假(gé)以享,我受命溥(pǔ)将。
假:同“格”,至也。享:祭。溥: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zhēng)尝,汤孙之将。
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将:奉祀。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720-721页 2、 徐志春.诗经译评(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9月:1338页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721-72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齐人有一妻一妾

: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yàn)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Jiàn)良人之所之也。”
  处室:居家度日。良人:古时妻子称丈夫。餍:饱食。反:通“返”,回家。显者:显要的人,达官贵人。瞷:窥视,偷看。

  蚤(zǎo)起,施(yì)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fán)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yí)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蚤:同“早”。施:斜。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国中:都城中。国:城。卒:最后。之:来到。东郭:东边的城墙。墦间:坟墓间。墦:坟墓祭者:祭扫坟墓的人。讪:讥讽,嘲骂。中庭:庭院里。施施:喜悦的样子。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希:通“稀”。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这是一篇精彩的讽刺小品。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

  男主角“齐人”,分明是当时社会上一个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的厚颜无耻的典型人物的缩影。他自欺欺人,做着连自己妻妾也被欺骗隐瞒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却装出一副骄傲自满的神气。虽只寥寥几笔,但他的丑恶嘴脸已暴露无遗了。

  但在具体分析本文之前,我想提个问题。即在《孟子》七篇中,每一章都有“孟子曰”字样,说明全书是孟轲的门徒及其后辈们追记下来的。惟独这一章偏偏没有“孟子曰”这三个字。因此近人高步瀛在《孟子文法读本》中认为,这一章应与它的前一章相连,不宜分成两截。我是同意高先生这一看法的,理由详下。现在先把它的前一章抄在下面:

  储子曰:“王使人(jiàn,窥视)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正因为齐宣王派人对孟轲窥伺盯梢,才引起孟子讲出了“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如把两章连到一起,自然不存在惟独这一章没有“孟子曰”字样的疑问了。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修辞的角度来看。《孟子》书中用“”字的地方只有这两处,而这两段文字又恰好彼此衔接;如果孟子不是用齐人之妻的“良人之所之”来与储子说的“王使人夫子”相呼应,而是分成全无关涉的两章,那么这两个“”字的出现也未免太凑巧了。但上述两点还不是两章书应合为一章的最有力的证明,我们将在后面做进一步的探究。

  故事的叙述部分没有什么有意突出的笔墨,作者态度的冷静客观有点像契诃夫在写短篇。但文章却是由浅入深,由先果而后因(即先写现象后点出这种现象发生的背景)的手法,层层揭示出“齐人”龌龊的灵魂,剥去他虚伪的外衣。从“齐人”口头上的吹牛(“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引起了“其妻”的疑心,用“未尝有显者来”点出可疑的症结所在。接着笔锋却从其妻“”的角度由侧面往深处揭露:“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是说这个自吹自擂的家伙连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一个搭理他的,可见“尽富贵也”的话是纯属吹牛;然后写他“卒之东郭墦间”,跑到墓地上去了,这不能不令人奇怪,使读者也急于看到下文;最后谜底揭晓,原来他不过是个乞丐,而且是个死皮赖脸的痞子,“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这种抽蕉剥茧的手法还不够,更在下面一段的末尾补上一句“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写“齐人”的厚颜无耻不但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还表露在神态上和精神状态中,此之谓“颊上添毫”。这种形象刻画真是跃然纸上了。

  读这篇文章,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注意其文章的繁与简的处理。如写“良人出”至“尽富贵也”一节,竟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这主要是为了突出写这一现象。特别是第二次写时加上了一句“而未尝有显者来”,这就点出了可疑的关键,为下文的“”做好了铺垫。同时,这一重复是为了与后文对照,相反而又相成。“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与“尽富贵也”恰好相反,而“餍酒肉而后反”则又与“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相成。前面的重复正是为了使下文反跌时更有力。而当其妻“告其妾”时,却没有把她所“”的全部过程重说一遍,只用了“今若此”三字,好像把话说到半截便咽了回去。这个“此”字竟包括了从“蚤起”以下44字描写的内容,真是简到不能再简。这是因为前面的笔墨已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的镜头如再度出现就反而乏味了;何况其妻的内心感情之复杂绝非重述其所见的种种丑恶现象所能尽,反不如只说半句话更为含蓄有力。即在下文,也只用了一个“讪”和一个“泣”字也已足够,至于“讪”什么和为什么“泣”,都无须细表了。可见作者对文章的繁与简确用过一番心思。

  第二,有人会问,这个“齐人”穷得讨饭,怎么还有“一妻一妾”?我以为,“妾”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为了主题突出和情节安排的需要。比如妻发现了疑点,便对妾倾诉自己的心事;盯梢回来,把所“”的结果又告诉了妾;妻妾二人互讪互泣,显然比一个女人的自怨自艾效果更突出。没有“妾”,“妻”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较大限制,故事的讽刺力量也会大大削弱。比如只说“骄其妻”,就远不如说“骄其妻妾”显得传神尽态。

  第三,“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一句是说故事者的解释之词呢,还是“齐人”之妻说出来的话?这有点类似于鲁迅《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对这几句话,过去曾有过争论,有人说是作者站出来说话,有人则以为应该是酒店小伙计说的。其实这是作者在替作品中的主人公表达他内心的独白。这儿的“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也正是“齐人”之妻在恍然大悟后的一句内心独白,由说故事的人代她表达出来罢了。

  第四,要注意本篇中“而”字的用法。这篇文章里的“而”字有两种用法。一种起连接作用,即“而”字的前后两部分是并列的,如“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的“而”,乃是连接“不羞”和“不相泣”这两个并列成分的,意思说她们是既羞又泣,不羞不泣的是太少见了。另一种则起转折作用,使文章显得透辟有力。如“而未尝有显者来”“而良人未之知也”两句,要是没有这两个“而”字,便缺乏唤醒和点破的作用,文章也就没有波澜而软弱无力了。这两种“而”字的用法必须分清,而后一种对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也是可以借鉴的。

  最末一段是作者对故事的总结性的断语。它只对“齐人”做了批判,却没有照应前面回答储子的话。这正是被后人把一章书误分为两章的原因,有的同志不同意高步瀛先生的看法,所持的理由也正在这里。其实这是作者有意识的写法,本不要求再回到原来的论题上去。因为只要一照应前文,就会成为对齐王的谩骂,对自己的表扬,并把全篇讽刺的意义大大削弱。读者请分析一下:“”本身并非光明磊落的行动,“”人则更属非礼。一个人之所以要被人“”,想必他做出了见不得人的事,不是内挟阴私,就是外充伪善。齐宣王以王者之尊,竟派人去“”孟子,孟子当然很有反感,所以一上来就用“何以异于人哉”针锋相对地进行了驳斥。但如果从修养、学问、见识、阅历来看,作为学者的孟轲,当然有“异于人”之处。但这种“异于人”的地方是不怕被人“”的,问题乃在于根本不应该派人去“”。所以孟子提出了“尧舜”来同自己相比,意思是说尧舜也不过同平常人一样,何况我孟轲!尧舜是古之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物,可见孟子用来自拟的形象是高大的。而下面却讲了一个十分猥琐的故事。意思说,只有龌龊小人才阳一套阴一套,才有被“”的必要;从另一方面说,只有一个人被怀疑自己是否伪君子时,别人才想到去“”他。“齐人”的故事一方面对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龌龊小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一方面也正是为了孟子自我表白:我不求富贵利达,自然不会做自欺欺人瞒心昧己的丑事,当然无须装成一副伪善者的面孔做给人看。这正是孟轲从反面证明自己是光明磊落的。因此对于前面的话,也就用不着再回过头去照应了。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古文精读举隅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展喜犒师

: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劳齐军,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劳齐军的外交辞令。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出境迎上去进见他,说:“寡君听说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敝邑,派遣下臣来犒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齐孝公说:“你们的府库空虚得就像悬挂起来的磬,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仗着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问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而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弥补他们的缺失,而救援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过去的职责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诸侯都给予厚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众,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会这样的。’依仗这个才不害怕。”齐孝公于是收兵回国。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2、 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bǐ)
  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鄙:边远地方。

  公使展喜犒(kào)师、使受命于展禽(qín)、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zhǐ)、将辱于敝邑(yì),使下臣犒(kào)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qìng)、野无青草、何恃(shì)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gōng)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quē)、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bì)(yì)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sì)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公:指鲁僖公。犒:慰劳。竟:同“境”。县:同“悬”。罄:中间空虚的乐器。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名旦,鲁国的始祖。大公:即吕望,姜姓,通称姜太公,齐国的始祖。大同“太”。股:大腿。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意为得力的助手。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辅佐。载:载言,指盟约。盟府:掌管盟约文书档案的官府。职:动词,掌管。旧职:从前的职守。即指齐始祖姜太公股肱周室的事业。率:遵循。桓:指齐桓公。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2、 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公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公。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公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为文章第一层。齐军虽未入境,但隐隐已有进犯之气。而对这种情况,展喜却言称“寡君”、“敝邑”、“下臣”,尊称对方侵犯是“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辱”在此不是侮辱对方的意思,而是自己受委屈的含意,相当于“枉顾”、“屈尊”等词,是对对方来访的客气谦词。措辞礼数周到,神态不慌不忙,俨然胸有成竹。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番言辞中,展喜不提对方进犯一事,而称对方此行是来访,巧妙地为自己犒劳齐师张目,显得合乎情理。文章至此,已呼应了上文“犒军”与“辞令”二线,而由于对犒军没有具体展开,却腾出笔墨详写展喜的一番辞令,使文章的焦点迅速凝聚在“辞令”之中。好文章总是强调突出重点,不枝不蔓,犹如山沓云深之处,突然显现一条小径,使人可以拾阶而上,探险寻幽。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为文章第二层。恶虎决不会因羔羊哀哀求告而饶了它的性公,侵略者当然也不会因被侵略国礼数周到就按捺下侵略欲望。“鲁人恐乎?”这一句话,表明齐侯不仅未被展喜言辞所动,反而赤裸裸地声称自己此行并非来访,而是侵略。视对方忍让为软弱可欺,往往是自以为强大的人之共同心理。侵略人家,还要问人家是否害怕,其中的狂傲,基于的正是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心理,并带有一种如猫戏鼠的挑衅和放肆。在这种情形下,展喜表现的却是那么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小人恐矣,君子则否。”一派大义凛然之气。文章至此,我们已不难明白展喜犒军并非是向对方屈膝投降,而别有一番用意。同时也使人不禁为展喜捏了一把汗,在齐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在狂傲的齐侯面前,仅仅凭借辞令并不能击退齐军。

  “齐侯曰:‘室如县罄……’”至“恃此以不恐”为文章第三层。“县罄”,即悬罄,罄同磬,磬悬挂时,中间高而两面低,其间空洞无物。家室贫乏,屋无所有,而房舍高起,两檐下垂,如古罄悬挂的样子,所以室如县罄,意指府库空虚。“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在这种反向中,视对方若无物的狂傲之气咄咄逼人,但也或多或少地夹杂着齐侯对展喜的从容镇定之困惑。而读者却可以在齐侯的困惑中,豁然释开原先的几个困惑:原来鲁国之所以面对强大的齐国的进犯不去积极备战,而求助于“犒军”、“辞令”,正是由于鲁国“室如县罄,野无青草”,军事力量软弱的鲁国,不能以此去抗衡声势显赫的齐军。求助于“犒军”与“辞令”,多少也是弱小国家在强国面前无可奈何的悲哀。同时,也使人明白何以齐侯在展喜面前如此放肆狂妄,原来正是他视鲁国“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但是,三尺之孤,尚有一搏,何况众志成城。以军事力量抗争虽无必胜把握,但“犒军”和“辞令”不能使狂妄的齐侯面壁思过,退避三舍吗。一念及此,令人对文中情境方有几分明白,却又不免疑虑重生。

  怯懦者,往往在黑云压城面前魂飞魄丧,哀叹公运乖蹇;强者,唯有强者,才能在乱云飞度中,依然从容不迫,以无畏的勇气,在危机中开拓出机遇的曙光。展喜正是在这种危机四起、险象环生的情境中,显示了自己过人的胆识与才智。首先,展喜陈述自己所恃的是先王之公。当时周室虽然衰微,但欲成霸业者,也只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没有谁敢公然表示藐视周室。“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表明齐、鲁原是世代友好,且有天子为他们缔结的盟约,此其一;“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指出,齐孝公之父齐桓公正是因为遵守盟约,广修仁义而终成霸业,而现在诸侯各国对齐侯也寄托了同样的愿望,此其二;“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公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大意是:我国之所以不敢修筑城池,缮治甲兵,作战争的准备,是因为认为“即使您继承君位九年,也不会背弃先王的公令,废弃以前的职责。因为要是这样,便对不住逝去的太公和桓公。想来齐君一定不会是这样干的。”申明鲁国之所以不聚兵相争非不能,是不为也,其原因是基于对齐侯的信赖。此其三。一席言说,乍看貌似谦恭平淡,没有一句谴责齐侯侵略的行径,但细细品来,却觉得柔中带刚,绵里含针,辛辣有力,具有丰富的潜台词:第一,齐侯如果侵犯鲁国,那就是公然违背天子公令,践踏盟约,背信弃义;第二,齐侯如果侵犯鲁国,那就是叛逆孝道,并将失去人心;第三,鲁国之所以不兴兵相抗,并不是软弱可欺,所以对齐侯也绝不会恐惧。

  如果说,齐国的强大和鲁国的弱小,决定了展喜只能把激烈的抗争寓于貌似谦恭平和的言辞中;那么,齐侯的倨傲无礼,则又决定了展喜在平淡中透露出激烈的抗争与捍卫祖国尊严的慷慨。而且,更重要的是,柔转为刚,存在着一个假定,即如果齐侯侵略鲁国;刚转为柔,同样也存在着一个假定,即齐侯撤军回国。同时,这时柔还有一个更大的假定,如果齐侯撤军回国,那齐侯就是仁义之人,齐侯也就因此有望重振父业,成为一代霸主;反之,则一切将付之东流。

  齐侯是个颇为自负的人,他之所以急急忙忙攻打鲁国,正是基于想重温乃父齐桓公霸业的旧梦。展喜一番刚柔相济的言辞,可以说是吃透了齐侯的心理。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心理被对方看透的人,就会被对方的言辞所折服。“齐侯乃还”,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

  文章一开始就如奇峰突起、引人入胜,齐军入侵鲁国,鲁国却派展喜前去犒劳。展喜经展禽(即柳下惠)面授机宜,辞令谦和有礼,面对齐孝公咄咄逼人的问话,巧妙提出“君子”与“小人”之别,并针对齐孝公依仗周王名号经营霸业的心理,指出“先王之公”给他当头一棒;接着又用两国先君之盟约束之,用齐桓公之功勉励之,用诸侯之望鞭策之;最后又夸之不会弃公废职,暗藏机锋。言辞可谓字字珠玑,步步为营,方略绝妙。齐孝公开始如饮醇酒,自尊心和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后来才发现仰之弥高,缚之弥深,颇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再想反驳为时已晚,只好“乘风归去”。全文结构紧凑,无一闲文懈笔,辞辩精妙绝伦,不愧是一篇优美的外交辞作。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名文赏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晨风

: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山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内心里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59-261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qīn)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鴥:鸟疾飞的样子。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如何:奈何,怎么办。

山有苞(bāo)(lì),隰(xí)有六驳(bó)。未见君子,忧心靡(mí)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苞:丛生的样子。栎:树名。隰:低洼湿地。六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

山有苞棣(dì),隰有树檖(suí)。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山梨。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59-261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5-2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