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怨

:
闻道昭阳宴,嚬蛾落叶中。清歌逐寒月,遥夜入深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53篇诗文

猜你喜欢

登夏州城楼

: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我独自一人倚偎高楼怅然远望,无限寒意的边城戍旗飘扬猎猎生风。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万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千百年来有多少戍边英雄为国献身捐躯。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边疆的愁苦不忍心去倾听,以往的事情不堪去询问。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最好脱掉文人的帽子去当一个武官,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土立功边疆。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1102、 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4月:66

寒城猎猎戍(shù)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戍之旗。危楼:高楼。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pò)晋英雄。
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千古魂魄晋英雄: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hóng)
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jūn)弓。
儒冠: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

参考资料:

1、 萧少卿编著.古代登临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1102、 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4月:66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这首诗首联,落笔即写登楼所见,一幅边地典型画面呈现读者面前。这边城耸立在苍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风劲吹,城楼旗幡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怅望”二字表明诗人正受着周围环境的感染,心中正蕴涵着一股抑郁之气。

  颔联,诗人“怅望”着这块苍莽的土地,便自然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不禁感叹大唐帝国幅员辽阔,三晋之地英雄辈出。两句诗写得极有气魄,它纵横千万里,上下千余年,尽收入诗人的诗思画意之中。

  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写诗人的思绪从遥远的往事,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充斥于诗人眼前耳边的是萧萧的马鸣和翱翔天际的塞鸿。“离心”,即离愁别绪,说自己宦游在外,心中已充满着离愁,实在不忍听那边马悲鸣之声。下句是说自己的坎坷往事,应随着塞鸿而远去。

  尾联,“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将调子再度昂起。诗人表示,要把自己的儒冠脱去,穿上盔甲,手持弯弓长戟,做一名边关戍卒,要在边关上建功立业。这两句虽只罗列了兵器名称,却好像有千钧之力,掷地有声。语流轻快而豪气勃勃,活脱脱一个投笔从戎的班超再世。

  诗人这首七律诗写的是登临边城,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慕往昔英雄豪杰,欲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情。这首诗写得极为沉着有力,诗歌的脉胳起伏有致。笔力豪劲,感情深沉,是诗人诗歌中颇为难得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1、 杨道诚,韩清显主编.中国诗词名篇类编赏析:修身养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01:1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酒泉子·楚女不归

: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我独居的小楼枕卧溪畔,夜夜愁听那春水汩汩。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春风吹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玉钗在你的头上,斜斜地簪住云髻雾鬟。你裙上绣金的凤凰,仿佛栖息在我心间。真盼这春天又变秋天,请南飞的鸿雁,带去我的书信,带去我千里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2-333、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1-42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楚女:古代楚地的女子。此指抒情主人公,一个身世飘零的歌舞女伎。楼:楚女暂栖之所。稀:一作“飞”。

玉钗斜篸(zān)云鬟(huán)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斜篸:斜插。篸,通“簪”,此处用作动词。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金缕凤:用金丝线绣的凤凰图形。八行书:信札的代称。古代信札每页八行。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2-333、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1-42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此词起拍二句,言“楚女”飘零在外,寄居于水乡的临河楼宇中。“楼枕小河春水”的“楼”是“楚女”暂栖之所,可推测为一歌楼舞馆,临水构筑。“春水”,点明季节。“枕”字下得别致。
  
  “月孤明”三句写暮春月夜之景而隐含伤春离别之情,说“楚女”自伤身世、月夜难眠。“风又起”,从听觉着笔,表明“楚女”虽然置身床榻而长时间处于不眠状态。“杏花稀”(系“楚女”的想像之辞)虽为景语,但其中亦寓有惜春、伤别之意。月本无所谓孤不孤,但对于欲归不归的楚女来说,它却显得孤独凄清,物象染上了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加之“风又起,杏花稀”,其景象就更凄清,不眠的人儿,心情可想而知。这里既写暮春之景,又寓有自伤身世飘零,自伤老大,自伤离别的情绪。

  过片二句写女子服饰,分别从头上玉钗、乌黑的鬓发及衣裙上金线所绣凤鸟图案着笔,一句写她的头饰和美发,一句写她用金缕盘绣成凤鸟图纹的舞裙,对“楚女”的形态进行描写。金玉锦绣的字面,恰好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空虚索寞。“楚女”如此艳美,然而却长期漂零在外,其独居凄怆之情亦自在不言中。于是最后三句要借“八行书”,诉千里相思隔魂梦萦牵之情,恰值月夜闻雁,便欲凭雁足传书,以道相思之意。言作书寄远,并点明题旨。这数句与李商隐“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异曲同工,虽然明说着欲凭鸿雁寄相思之意,其实隐含的意味却是鸿雁长飞,锦书难托,确有含蓄不尽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6-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39 .2、 李白 .李太白集(插图本)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326 .3、 李白 .李太白全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1150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劳劳亭,在江宁府治西南。

春风知别苦,不遣(qiǎn)柳条青。
知:理解。遣:让。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39 .2、 李白 .李太白集(插图本)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326 .3、 李白 .李太白全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1150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在古代诗歌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在从折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这两句相比,就显得巧而不奇。李白的这两句诗是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之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先说送别之人不忍折损杨柳的枝叶,再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58-359 .2、 陈邦炎 .唐人绝句鉴赏集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8 :65-6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寻雍尊师隐居

: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连绵陡峭的苍翠山峰高耸入云端,远离尘嚣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停着白鹤正在休息入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

群峭(qiào)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这是一首诗、画、音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其特色有三:其一,构思精巧,移步换形;其二,首尾呼应,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其三,四联八句全合律,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李白近体诗每有不合律处。这首青年时代写的五律又是一个证据,证明李白非不谙声律,而是不屑自缚于声律。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流逝都不屑去计算了。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长藤古树之上,一览众山景色,倾听流泉欢歌。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冷的色调,泼墨挥洒出一幅清幽隽永的画面。上句“语来”二字,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开怀畅饮,不觉已是黄昏,只好分手。诗人独自从寒烟笼罩的摩天碧峰上走下来。“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此诗通过作者入山造访之所见所感,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颔联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颈联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全诗再现了李白洒脱矫健、豪爽多情的神态风姿,同时也表明他在艺术上已经达到挥笔落纸如云烟的境地。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67-36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诗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万里归心对明月 唐代合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3242、 胡忆肖.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评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663、 徐潜.历代经典励志诗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1534、 刘斯翰.唐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135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钩:古代兵器。

何当金络(luò)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万里归心对明月 唐代合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3242、 胡忆肖.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评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663、 徐潜.历代经典励志诗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1534、 刘斯翰.唐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135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