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潮来朝去,终归大海,你却被流放到东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我们此地相逢,彼此各有酸楚,相对泪涟涟,犹如断线的明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听说金华渡口,东边有五百个河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那里的风光比若耶溪好多了,你就别叹息路途艰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两岸猿啸千里,五月山风依然寒冷。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待来年,我们哥儿俩再携手摇船游览新安江。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2-183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7-188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jiǎo)声一动胡天晓。
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2-183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7-188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4-615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锦江滑腻峨眉山秀丽,变幻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停下了自己的笔,公侯们个个想像王浚梦刀升迁那样离开那里。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分别后远隔烟水无限思念,这思念就像庭院里菖蒲花开那样盛,像天上祥云那样高。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 全唐诗选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02.01.第3174页2、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锦江滑腻(nì)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薛涛:字洪度,中唐时出名歌妓。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滑腻,平滑细腻。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此均用以泛指蜀地。幻出:化出,生出。文君:卓文君,西汉人,美而多才。慕司马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为千古之风流佳话的主人公。
言语巧偷鹦(yīng)鹉(wǔ)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巧偷鹦鹉舌:比喻言辞锋利善辩。鹦鹉在古代被认为是善言之鸟。凤皇毛:比文采斑斓。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纷纷:众多貌。辞客:文人,诗人。停笔:谓文士们多因自感才学不及薛涛而搁笔。梦刀:梦见刀州,即想到蜀地为官。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chāng)蒲花发五云高。
烟水:泛指风烟山水。菖蒲:草名,有香气,生于水边。五云:祥云,瑞云。旧以为仙子居处。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 全唐诗选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02.01.第3174页2、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元稹以其艳诗和悼亡诗而闻名,但他的用情不一和对薛涛的始乱终弃,一直被后人诟病。而且,其妻韦氏去世当年,元稹便在江陵府纳妾,不少人认为他口是心非。此诗是元稹写给薛涛的回信,为表达离别之后的对薛涛思念之情。
诗作所云,单就作品内容而言,几乎全是对薛涛的赞美。“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说薛涛为山川名秀所生,同时又以卓文君类比。“滑腻”、“秀”等赞美之词,作者信手拈来,用词巧妙。接下来的两联则说其巧于言语,极具文才,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搁笔,公侯们也都自愧弗如。而末二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可以看出还是寄寓了作者很深的缅怀之情的。“菖蒲花发五云高”,这是婉曲表示自己思慕薛涛,而又无由相会的惆怅心情。据说菖蒲花不易开,开则人以为祥。“菖蒲花”在此暗喻薛涛,所谓“菖蒲花发”,句面意思是说自己曾见过这种不易开的花,实际即说自己与薛涛曾有亲密交往。“五云高”即空望美人居处而不可及之。这句写得甚为含蓄。
此诗就思想性而言,无甚可取。不过是极赞薛涛人才、诗才及辞令之美,表示自己无由再会而怅然相恋之情。然全篇一气贯下,浑然成章,亦是才子佳人相赠的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
1、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2、 关小凤. 美人如花隔云端 诗里诗外薛涛传[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16.06.第234页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参考资料:
1、 许建中 万平 .唐诗绝句三百首(图文本) .南京市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 :57页 .2、 冯栋才 .小学生事事通 古诗通 .长春市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年 :148页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qióng)去。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
参考资料:
1、 许建中 万平 .唐诗绝句三百首(图文本) .南京市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 :57页 .2、 冯栋才 .小学生事事通 古诗通 .长春市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年 :148页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暂停片刻,听一听她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另外,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亲密之情。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娇憨地问:“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行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不合常规。但是,联系第四句来看,便可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去 “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问得多余,却又问得巧妙。
第三句宕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然而她却偏说“不恨”。这个“不恨”,联系到第四句中诗人引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便可知她是怕男主人公去觅新欢。可见“不恨归来迟”,隐含着女子痛苦的真情,“不恨”,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如此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诚挚的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 “莫向临邛去”。其用心之良苦,可谓“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
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熟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了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全诗言简意丰,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著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