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白敏中圣道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

:
舜德尧仁化犬戎,许提河陇款皇风。指挥貙武皆神算,
恢拓乾坤是圣功。四帅有征无汗马,七关虽戍已弢弓。
天留此事还英主,不在他年在大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植

马植(生卒年不详),陕西扶风人。字存之,凤州刺史马勋之子,马英九先祖。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早冬

: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春华:比喻季节盛况美丽自然风貌,又有初春形态气候之盛貌。

霜轻未杀萋(qī)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zhè)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别韦司士

: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钟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35页2、 陈友琴主编;段占学选注.少年背诵唐诗三百首: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12:第141页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yàn)归声。
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张灯:摆设灯火。清:指酒的清醇。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只言啼鸟堪(kān)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堪:能。求侣:呼唤同伴。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jīn)边柳向城。
黄河曲:黄河湾。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féng)迎。
逢迎:迎接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35页2、 陈友琴主编;段占学选注.少年背诵唐诗三百首: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12:第141页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钟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首联写馆舍夜宴。首句点高馆张灯夜宴,酒清香洌,见待客之殷勤,次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或诉之视觉,或诉之听觉,但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

  次联明点送别。上句用典,“钟鸟堪求侣”,是说庆幸自己能够结识韦司士这样的才士为新交。“钟鸟”虽非实写,却关合春天的季候,与下句“春风”,一虚一实,正成对应。下句实指韦司士在这美好的春天将要离此继续前行。不说朋辈送别,而言“春风欲送行”,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朋友送别的温煦情意,设想新颖,诗味浓郁。妙在上下两句的开头,分别用“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既突出渲染了“乐莫乐兮新相知”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又构成了一气旋折的意致韵味,在流利俊逸的语调中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吟诵品味这行云流水般的诗联,眼前会鲜明地浮现出诗人风流俊赏、神采清逸的自我形象。

  腹联是对韦司士行程所经的想象。唐时滑州州治白马城在黄河南岸。韦司士离此北去,头一站便是黄河岸边的白马津渡,故别后行程首先便写到“黄河曲”“白马津”。这一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但却显现出一种天然的风韵。评家或讥其景中无情,实则诗人此处并没有着意寓情于景,他只是要通过轻描淡写来构成一种摇曳生姿的情致。黄培芳说它是“盛唐高调”,倒是比较准确地道出了它的浑成自然而不刻露的韵致。

  尾联是对被送对象前路的祝愿,反结“别”字。“他乡暂离别”、“到处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此次在滑州是途中暂时停留,前路尚有逢迎与离别,就像在滑州有短暂的聚会与别离一样。但诗人却以体贴对方感情的口吻说:“希望韦司士不要因他乡的这次暂别而怨怅,因为前路方长,我深知你的为人和才名,你到处都会受到当地主人的热情接待与欢迎。”这就不但将伤别化解为对前路处处有逢迎的热情祝愿和乐观展望,而且对韦司士的为人作了热情的赞颂。这样的结尾,充满了乐观的情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47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秋色萧条,大雁远来,长天无云,日光悠悠。久客在外,心绪难平,动荡如东海波涛,难以平息。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突然想起老范,他正隐居在城北的田园养身修性,烦他去。想去就去,不要犹豫,趁着兴头,走。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走到城壕边就迷了路,在这荒山野地,连老马都不认识老路了。管他什么珍贵的翠云裘衣,让这些苍耳乱粘衣服。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一进门老范就满地找牙,笑哈哈,挽住我的手臂问:你是谁?如此狼狈?用什么下酒?秋天的蔬菜和水果,来一盘霜梨开开胃!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别处宴席没口味,此地的酒菜开心霏。村北酸枣累累,篱东寒瓜漫地。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一连四五杯,酒酣高歌一首《猛虎词》。连续十天的大醉,过了千年也会记得,何时再来一回?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风流倜傥之士命中注定要颠簸一生,一定要有幽默自嘲的性格才相得益彰。大醉以后就像晋朝的山公倒骑马——回家!主人以后再谢。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与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同时,可互相参照。当时李白与杜甫继陈留聚会后重聚东鲁。

参考资料:

1、 裴斐主编:《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4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集灵台·其一

: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shòu)(lù),太真含笑入帘来。
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这首诗讽杨玉环了的轻薄。杨玉环原系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为女官,号太真,后来大加宠幸,进而册封为贵妃。集灵台是清静祀神所在,诗人指出玄宗不该在这里行道教授给秘文仪式。并指出贵妃在这时“含笑”入内,自愿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见其轻薄风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风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春风先发苑(yuàn)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次第:依次 ,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荠花榆(yú)(jiá)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