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礼部李侍郎

:
吴楚相逢处,江湖共泛时。任风舟去远,待泛酒行迟。
白发常同叹,青云本要期。贵来君却少,秋至老偏悲。
玉佩明朝盛,苍苔陋巷滋。追寻恨无路,唯有梦相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47篇诗文

猜你喜欢

思君恩

: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皇宫林苑的黄莺停止歌唱,长门宫前的蝴蝶舞姿多样。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眼看大好的春光就要逝去,而皇帝的车驾却从不曾来过。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8-309

小苑(yuàn)(yīng)歌歇,长门蝶舞多。
小苑:皇宫的林苑。莺歌:谓莺啼婉转似歌。亦喻婉转悦耳的歌声。唐杜甫《忆幼子》诗:“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长门:长门宫,西汉时,陈皇后失宠贬居之地。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眼看春又去,翠辇(niǎn)不曾过。
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唐李贺《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8-309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蝴蝶纷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不露声色地写出了草长蝶多,小苑寂寞的景象。句中的长门泛指冷宫,诗人以逝去的莺声写冷宫凄寂,复以翻飞的蝶舞来加以反衬,但凄寂也罢,嬉闹也罢,对这位不幸的宫妃来说,都是弃人眼中泪。下一句再着一“又”字,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被贬谪、被遗忘的美人,是怎样年复一年地迎春送春惜春伤春?“眼看春又去,翠辇不经过”,写出了流年无情,美人对此景不禁顿生迟暮之感。结句包含了她无限热切的希望与痛苦的失望。

  虽然对于怨妇,史上多有微词,但妇女们温柔婉约的风姿,在任何时候都是使人怜惜的。花朵招蜂引蝶,本是常理,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妃嫔们被贬入冷宫,降临在她们头上的是长年失去丈夫的日子。空有花容月貌,但没人欣赏。原本凭借容貌受到宠爱的妃子尤其凄凉吧,看到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心底自然更加苦闷。但那时的宫廷就是一个大笼子,有钥匙的不过是皇帝一人罢了。

  封建社会里娶姬妾的多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地位的人。妇女嫁入这样的家庭除去丈夫的威严,她们同时还要受正室的压迫。处得好的也许不是没有,但地位的低下却是约定俗成的。就算进入了最富贵的人家——皇帝家,皇后之外的妃子也要忍受这种折磨。因此宫中妇女间的争斗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结果惨烈的不计其数。长门宫这种专门关押皇帝弃妇的所在,里面住的便是“思君恩”的失宠妃嫔,甚至风光一时的废后。关于长门,这里用的是典故。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长门宫居住,于是之后就用以代指失宠宫妃居住的内宫。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题相反相成。以希望反衬失望,更深一层地宕开了意境。作者运用委婉的笔法,写得愁肠百结,小溪九曲。但对君王却是怨而不怒,完全是一种温柔冲和的风格。

  令狐楚的诗风讲究“明丽宛畅,中节合律”,“充分体现了中唐雅正诗派的审美追求和主导风格”(《千家诗》对令狐楚的评价)。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了令狐楚诗的这种风格。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8-30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来

: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去年离开这里,挥别左邻右舍,今年回来惊讶草堂竟然焕然一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在花丛里聊天相互问侯,但这些已经不是去年的故人了。

去岁辞巢(cháo)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巢:家。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金缕衣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参考资料:

1、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 常用古诗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漓江出版社 ,1982-10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854-855页

劝君莫惜金缕(lǚ)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惜取:珍惜。

花开堪(kān)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堪:可以,能够。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莫待:不要等到。

参考资料:

1、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 常用古诗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漓江出版社 ,1982-10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854-855页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这首诗的含意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时光”这个词来概括。这原是一种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它使 读者感到愿望单纯而强烈,使 人感到无比的震撼,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全诗每一句似乎都在反复强调“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啰唆,回环不快不慢,形成优美的轻盈旋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第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的意思是相反的,这就是重复中的一些变化,但是主要意思是不变的。“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 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自明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两句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否定前者是为了肯定后者,似分实合,虚实相生,形成了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旋律和节奏轻盈舒缓。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0-1391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2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87-188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此道:指金光门。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凤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归顺:指逃脱叛军归凤翔,投奔肃宗。正:一作“骑”。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破胆:丧胆,惊骇。未招魂:指活人的神魂,意谓推想叛军占据时,臣民神魂惊散之常,应有未招而不归之魂。未,一作“犹”。

近侍归京邑(yì),移官岂至尊(zūn)
近侍:指拜左拾遗。侍,一作“得”。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移官:调动官职,指由左拾遗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岂至尊,难道出自皇帝之意。岂,一作“远”。

无才日衰老,驻(zhù)马望千门。
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形容其建筑宏伟,门户很多。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87-188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复杂而深婉,虽然写得很含蓄,实际是在埋怨肃宗。

  这首诗追忆了当年九死一生从胡尘中间道逃往凤翔的情景,痛定思痛,感慨万千。当年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本以为从此可以效忠王室、裨补国政,谁知却因正直敢言了遭奸按诽傍,天子疏远,从政一年多就被贬斥。诗人内心的怨望很深,却以“不怨之怨”的委婉笔法写出。篇末抒发自己眷念京国的深情,更加衬托出统治者的黑白不辨、冷酷无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歌行并序

: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 一作:更何)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锦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参考资料: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烟尘:代指战争。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īng)(pèi)(wēi)(yí)(jié)石间。
摐: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

校尉羽书飞瀚(hàn)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极:穷尽。凭陵:仗势侵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腓(一作衰):指枯萎。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飖(yáo)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
边庭飘飖: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飖:随风飘荡的样子。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夜:即整夜,彻夜。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血:一作“雪”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参考资料: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从《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从: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从:飘摇;无所 一从:更何)
杀气三时从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从。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从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从。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从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从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从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从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从为代表。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从,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从》)。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 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 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 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