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舜举海棠鸂鶒

:

东风三月花如锦,两两文禽戏暖沙。堪叹深闺年少妇,岂无颜色在天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吴镇

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17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水仙子·讥时

: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王朝公卿,恶狠好斗、蛮横无礼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总而言之都是胡闹,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三脚猫也会被捧为姜子牙!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讥时
铺眉苫(shàn)眼早三公,裸(luǒ)袖揎(xuān)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qí)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双调:填词之格式。词之由前后两阕相叠而成者,谓之“双调”,有前后同段、换头与前后不同之分;仅一段者谓之“单调”。铺眉苫眼:即舒眉展眼,此处是装模作样的意思。三公:大司马、大司徒与大司空,这里泛指高官。裸袖揎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这里指善于吵闹之人。万钟:很高的俸禄。大纲来:总而言之。哄:指胡闹。五眼鸡:好斗的公鸡。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鸣凤:凤凰。两头蛇:毒蛇。南阳卧龙:即诸葛亮,这里泛指杰出的人才。三脚猫:没有本事的人。渭水飞熊:即周代的太公吕尚,这里指德高望重的高官。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这首小令讥讽时政尖锐的揭露了元朝当政者卑劣腐朽的面目,揭露世风的龌龊败坏。语言犀利泼辣,比喻极具特色,夸张的描写,揭露尖刻有力。

  这是元散曲中一支妙语连珠的著名作品。首尾两组工整的鼎足对,尤见精彩。

  起始的三句中,“铺眉”与“苫眼”、“裸袖”与“揎拳”、“胡言”与“乱语”是句中自对,互相又成为工对;“时”与“十”同音,借与三、万作数字对。“铺眉苫眼”等三组词语活画出了无赖与白痴的形象,与达官贵人的身份本身形成了绝妙的讽刺。而三句从文意上看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第一句讽刺内阁,第二句讽刺武将,第三句讽刺高官。总而言之,“都是烘(哄)”,满朝文武全是些瞎胡闹的乌龟王八蛋罢了。

  末尾的鼎足对,数字对数字、地名对地名、动物门对动物门不算,妙在同句之内的鸡与凤、蛇与龙、猫与熊还都有形状相像的联系。一头是文人习用的雅语颂辞,一头却是民间口语中带着詈骂性质的语汇,凑在一起,冷峭而生动。三句也各具侧重点:第一句揭示凶横,第二句揭示狠毒,第三句揭示无能。这就让人们清楚地看出,元代社会中各种自封的或被吹捧出来的风云人物,究竟是些什么样的货色。这三句承接前文“早三公”、“享万钟”、“成时用”而写,作者矛头直指上层统治集团的高官要人,是一目了然的。两段之间,“大纲来都是烘”结上,“说英雄谁是英雄”启下。得此两句愤语绾联,“讥时”的题意便充分地显露了出来。

  作者这种庄俗杂陈、嬉笑怒骂而尖峭老辣的散曲风格自成一家,被时人称作“张鸣善体”。明代曲家薛论道就有一首仿“张鸣善体”的《朝天子·不平》:“清廉的命穷,贪图的运通,方正的行不动。眼前车马闹轰轰,几曾见真梁栋。得意鸱鹗,失时鸾凤,大家挨胡厮弄。认不得蚓龙,辨不出紫红,说起来人心动。”语言虽不及本曲灏辣,却能得其神理。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讥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殿前欢·楚怀王

: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楚怀王不辨忠良,把忠心耿耿的屈原逼得投了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读罢《离骚》我空自惆怅。屈子的精神品格可与日月争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伤心之余只有苦笑一场。笑你这个三闾大夫心性太强,为什么不旷达超脱心胸开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与其说是江水玷污了你,不如说是你玷污了汨罗江。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mì)罗江。
楚怀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忠臣跳入汨罗江:指屈原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放逐沅湘间,自沉汨罗江而死。汨罗江,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东北部。

《离骚》读罢空惆(chóu)(chàng),日月同光。
日月同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赞《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lǘ)强,为甚不身心放?
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孟子.离娄上》云:“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沧浪,汉水的下游,这里指汨罗江。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罗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首句以楚怀王三字喝起,气势森然。跟着说“忠臣跳入汨罗江”直接揭露和控诉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平。三、四句是诗人对屈原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沉思,种种伤感、迷惑、反思,尽在“罗惆怅”三字之中。惆怅之余,又忽省悟。第五、六句说从伤心转为失笑,笑屈原过于固执,活得不够洒脱,不懂得从“忠臣”的硬壳中自我解放身心,落得可悲的下场。末句以问作结:“沧浪污你?你污沧浪?”诗人连对屈原投江也持非议态度,简直是石破天惊,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写,表面上荒诞不经,其实,对屈原的讽笑,不过是冷峭苦涩的反诘,以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蔑视现实,以说屈原不值得为现实牺牲进而彻底否定丑恶的现实。此曲下半首,抑圣为狂,寓曲于笑,能发人之所未发,是全曲最精警之处。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作者散曲风格如“天马脱羁”,此曲命意奇诡洒脱,说明作者的思路确是谁也羁缚不住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申维辰主编,无明文学 第四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260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楚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楚都城。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放眼望去,天边连着吴楚,天地相接,一片空旷。吴楚,今江、浙一带地区。六楚形胜: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楚代地形优越壮美。蔽日旌(jīng)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写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江:长江。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避暑离宫:在离宫避暑。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东风辇(niǎn)路,芳草年年发:东风吹到皇帝车架走的路,每年都长出青草。辇路,宫殿楼阁间的通道。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日落以后,松树林里没有人,只见鬼火时隐时现。松径,松林间的小路。明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尊(zūn):同“樽”,酒杯。繁华:鲜花盛开,喻青春美丽。暗换青青发:乌黑的头发变灰变白。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这句话用刘禹锡《石头城》“淮水城头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楚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秦淮,流过石头城的秦淮河。

参考资料:

1、 申维辰主编,无明文学 第四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260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这首词步宋代苏轼《赤壁怀古》词韵而作,是一首登临怀古词。主要描写石头城的荒凉残败,借助对“六朝形胜”及其历史遗迹的吟咏,抒发了作者吊古伤怀的情感。同时指出,是由于战争,才破坏了石头城昔日的繁华。全词抚今追昔,格调苍凉,以一组富有悲剧意味的景象,写出风云易逝,青山常在的感慨。

  上片主要写白日登眺时的所见。

  开头三句为总写。“石头城上”点登临地点,人手擒题,落笔不凡。“天低”,写眺望之遥远;“吴楚”,写地域的辽阔,前边着一“望”字,说明石头城虽是六朝故都,但“六代繁华”已空无所有。这三句欲抑先扬,自然地过渡到六代繁华衰歇的叙写上去。

  “指点”二句,承“眼空无物”进一步描写“六代繁华”的衰歇。诸葛亮说:“钟阜龙皤,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见伏朝事迹》)这两句则说,昔日的“六朝形胜”已不复见。这样写,既见出了六朝繁华的衰歇,又进一步落实在“眼空无物”的“空”字上,运笔细密。

  “蔽日”五句,由今而昔,由实而虚,转入对六朝南北割据的描写。回首往事,六朝以来的统治者们,不论是梁陈还是宋元,为争取天下,他们都以长江为界,互相攻伐,不知有多少士兵化为白骨,也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消磨”了宝贵的青春。这五句,既反映了历代统治者互相攻伐的残酷,又揭示出“六代繁华”衰歇的原因,生动深刻,令人回味不已。

  下片主要是月夜抒怀。

  前五句复由昔而今,从王室衰落、宫廷荒芜方面更进一步描写“六代繁华”的衰歇。这五句是说,旧日帝王们避暑的离宫已寂然无人,“辇路”上年复一年长满了荒草,入夜后松径里便空无一人,“鬼火高低明灭”。作者抓住了几个生活片断,生动地反映出六朝宫殿已变成一片废墟和残破不堪的景象,字里行间,浸透着“黍离”之感。

  后五句抒发吊古伤怀之情。虽然自己生活在“歌舞尊前”,但功业未就,青春在不知不觉之间逝去,头发变白。回首千古往事,只有对着秦淮明月,暗暗“伤心”而已。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著,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第22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寿阳曲·江天暮雪

: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年:109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堪:值得。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年:109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渔父词二首·其二

:

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参考资料:

1、 程郁缀主编.百首渔歌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05:84-86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296-297

(nóng)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侬:吴语经典特征字,此处指我。东吴: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震泽:即今太湖的别称。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参考资料:

1、 程郁缀主编.百首渔歌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05:84-86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296-297

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这首与上一首一样,表达了词人情愿作浩淼烟波中的钓徒,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赵孟頫家在太湖,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烟波的湖面上,天天驾着渔船来往,闲来看山,兴至饮酒。山很翠,酒尤美,醉卧舟中,眼望群山,愈发觉得古人范蠡的选择没错,逍遥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这首词清淡优美,仿佛见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诗情画意洋溢其间。诗中对山水的描绘是客观风景的真实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充满危机的官场世界,以求得心灵的平和与宁静的愿望。全词最后归结为“自由”二字,而这正是词人最深切、最热烈的向往。

参考资料:

1、 程郁缀主编.百首渔歌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05:84-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