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进功名),却愧对天上的飞鸿;我想要栖息川谷(隐退沉潜),却惭对深渊的潜龙。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著光秃秃的树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想起《出车》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坚持节操哪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谓的“遯世无闷”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经验证、实践了。
潜虬(qiú)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潜虬媚幽姿: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响:发出远音:悠远的鸣声。
薄霄愧云浮,栖(qī)川怍(zuò)渊沉。
薄:迫近,靠近。愧: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龙。怍:内心不安,惭愧。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进德: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
徇(xùn)禄(lù)反穷海,卧疴(kē)对空林。
徇禄:追求禄位。疴:病。
衾(qīn)枕昧(mèi)节候,褰(qiān)开暂窥临。
衾枕昧节候:卧病衾枕之间分不清季节变化。衾,大被。昧,昏暗。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qū)嵚(qīn)。
岖嵚:山势险峻的样子。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改故阴: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塘:堤岸。
祁(qí)祁伤豳(bīn)歌,萋萋感楚吟。
祁祁伤豳歌:“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祁祁,众多的样子。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索居:独居。群:朋友。处心:安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持操:保持节操。无闷:没有烦闷。征:验证,证明。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诗一开头即由此下笔:“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惭傀。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实。“进德”谓进取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飞鸿”一句相应。——但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潜虬”一句相应。——但徒怀此愿,却是力所未能。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不上“退耕力不任”的问题。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赴任,就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下面进一步写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空林。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
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衾枕昧节候”紧承前一句”卧疴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登临”。“暂”谓短时间,有抱病强起之意。“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阳光,正在革除“绪风”即残冬的余风,“新阳”即春代替了“故阴”即冬的统治。“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是虚笔,下面“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
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园柳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其人为代表,有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总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确不失为佳句,单独抽出来加以评论,就没有多少意义了。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转向开朗欣喜的暖色调。
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已是初春时节了。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处所见的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这里写景,有声有色,远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它的妙处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
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诗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写春景之句。“伤豳歌”,按照《毛诗序》《诗谱》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辞·招隐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谓“感楚吟”,是说有感于隐士的生活。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内容,但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道路。接着“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安心。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但在潜在心理上,这种被否定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谢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全诗结束两句说:“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37-6402、 河边拙.读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文自学指导,1994,02.
)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他们蝇营狗茍,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这真让人痛心!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周幽王日益昏惑,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参考资料:
1、 (宋)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91-92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xiá),丘山不可胜。
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食苗实硕(shuò)鼠,点白信苍蝇。
硕鼠:大老鼠。
凫鹄(hú)远成美,薪(xīn)刍(chú)前见凌。
凫鹄:野鸭和黄鹄。薪刍:柴草。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申黜(chù)褒(bāo)女进,班去赵姬升。
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
周王日沦惑(huò),汉帝益嗟(jiē)称。
沦惑:迷误。嗟称:叹息。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心赏:心中赞赏,欣赏。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yīng)。
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参考资料:
1、 (宋)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91-92
)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劳东飞燕子西去,黄姑和织女时而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门前是谁家的女儿蹲坐住门前,她的美丽倩影投照在里屋。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皎浩的月光透过窗牖,照耀在女子的帷帐上,屋内飘散着脂粉的芳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女子今年将要十五六岁,身材窈窕,容颜如玉,洁白美丽,无与伦比。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但三春已经过去,日暮时分花朵都已凋零,女儿虽然可爱,但尚没有夫家,这般美丽又有谁爱怜呢?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选注 》 - 张岗选注 2011年 第117页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劳:鸟的一种,属雀形目,伯劳科。除西藏无记录外,遍布全国。黄姑:牵牛星。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lǘ)。
发艳:艳光照人。闾[lǘ]:乡里。
南窗北牖(yǒu)挂明光,罗帷绮(qǐ)箔(bó)脂粉香。
牖:窗户。明光:阳光。绮箔:帷幔。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yǎo)窕(tiǎo)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选注 》 - 张岗选注 2011年 第117页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这首诗前两句是比:“伯劳”,亦称博劳,又名鵙,是一种健壮的益鸟。“黄姑”是河鼓的转音,即牵牛星。以东来西去的鵙与燕,以隔河相对的牵牛与织女,比喻彼此常常相见却不得相亲相近的情景。
接下来的四句,是作者以诗中男子的立场,即目即事所作的实景描写:"对门居住的是谁家的女儿呀?那张笑脸和乌亮的头发照亮了整个儿闾里。那女儿容光焕发,无论她是站在南窗内还是北牖下,都想象似在那挂一个明亮的小太阳,且连那罗帐和细绫制的绣帘都溢散着脂粉的芳香。那姑娘年仅十五六岁,窈窕无双,面如美玉,堪称绝代佳人。“
诗的最后两句,是由此引起的兴叹:“哎,如此隔街相望下去,一旦那佳丽三春已暮,花从风落,岂不空留下一片可怜!那时她又将随何人而去?”
此诗以“实理实心”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少女的恋慕之情。肝胆剖露,不事浮饰。因而后来唱和者甚广:上起萧衍的儿子梁简文帝萧纲,下至唐代李暇,仅《乐府诗集》就以同名同题收列了十首之多。然而论起造诣,却无后来居上之感,大多不及萧衍这首朴实大方。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 - 吕晴飞 1990年.第690页-第691页
)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抬头看见那明月多么明亮。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模模糊糊的听到好似有人在呼唤我,我轻轻地回应着。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zhuó)灼(zhuó)。
不得眠:不能睡眠。何:何其,多么。灼灼:灼人貌。明亮貌。盛烈貌。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散唤声:散乱的呼唤声。虚应:虚假地应承。空中诺:空中的许诺。
)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多年来,我们一起共事,情好谊笃,如今即将与你们分别了,让人怎能不感伤。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我这一去犹如东流的江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晚湿冷的雨滴,淅沥落在空旷的台阶上,室内三杯两盏淡酒,促膝话别,彻夜不眠,不知不觉间曙色已跃上窗头。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只好放下各自手中的杯盏,何时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把酒尽欢。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2、 箫之编译.古诗三百首:京华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562页历稔(rěn)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历稔:历年。稔:谷熟,谷一熟为一年。群匹:群朋, 即诗题中的“故游”。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注:泻。
夜雨滴空阶(jiē),晓灯暗离室。
空阶:没有行人,没有行人的夜,可知已是夜深人静。晓灯:破晓时室内显得暗淡的光。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xī)?
促膝:古人采用跪坐的姿势,对坐交谈时,彼此的能部相接近,叫“促膝”。
参考资料:
1、 刘让言 林家英 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58页2、 箫之编译.古诗三百首:京华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562页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此篇《艺文类聚》卷二十九、《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六均题作《从镇江州与游故别》,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等,均误作《从政江州与故游别》。
考何逊从镇江州,共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监九年)旧历六月,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逊仍从掌书记。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监十六年)旧历六月,庐陵王萧续出为江州剌史,何逊以记室复随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据诗意推测,此诗当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全诗极力渲染与朋友离别时依恋难舍的情景,深婉动人。
建安王萧伟礼贤下士,“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伟又穿凿园林,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梁书·萧伟传》)。公元507年(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今从镇江州,将与故游离别,自然无限惆怅。故开头两句便说:“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历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诸人。共事多年,追随左右,情好谊笃,不忍遽别。
时萧伟任扬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逊亦在刺史幕中。南京濒临长江。长江之水西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古乐府《长歌行》所吟咏的那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不禁睹物起兴,发出深沉的喟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这尚是虚拟。
而眼前实景更是伤人怀抱:室外夜色深沉,雨声淅沥。酷热的夏夜,如果来一阵滂沱暴雨,带来些许凉意,或许可以冲刷掉离人的愁思,减轻一点人们的痛苦。却偏偏不是!这缠绵夜雨,点点滴滴,打在人踪寂寥的空阶之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空”字,增加了无限凄凉。而室内灯光朦胧,离筵草草,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离恨别愁!促膝话别,彻夜不眠,完全忘记了时间,曙光暗淡了灯光,方知东方之既白。
一个“晓”字,潜藏着无限离别深情。叶矫然说:“何仲言体物写景,造微入妙,佳句实开唐人三昧。”(《龙性堂诗话》初集)而“夜雨”两句,正是这样的佳句。茫茫夜色,点点细雨,淡淡灯光,给这故游夜别的场面笼罩上一片浓重的感伤色彩。难怪陆时雍评此二句曰:“惨甚!闲闲两语,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户稍阴,草滋苔欲暗’,细写得幽;‘薄云岩际出,残月波中上’,轻写得妙;‘解缆及朝风,落帆依暝浦’,平写得帖;‘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深写得苦。此皆直绘物情,不烦妆点。”(《古诗镜》卷二十二)故游不堪离恨苦,更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别在即,于是面面相觑,悲不自胜,不禁为之罢席。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同”字照应首句的“共”字,缠绵悱恻。而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何逊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多为赠答酬唱、送别伤离之作。而他的可贵之处,是很少无病呻吟。像这首诗写离别,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颇为动人,前后照应,耐人寻味。特别是“夜雨”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唐人郑谷《文昌寓直》诗云:“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于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71-1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