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别后的相思之情绵绵不绝,如丝般纷乱,让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更何况好不容易入睡后,竟然还梦到了家乡,使人越发感伤。起来倾听那边塞半夜的雨声,却回忆起在家中小楼上我们挑灯夜话的情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认真地书写,对你的思念格外分明,天生的多愁善感使自己变得多情。起身用嘴中的热气暖手,将家书封好,偏偏看到“鸳鸯”二字时,心痛又被触动,手又僵了起来。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29页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sài)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如丝:形容绵绵不绝。孤枕:独眠。边城:临近边界的城市。紫塞:边塞。长城。红楼:指绘有艳丽彩画的楼阁。这里代指家中的楼阁。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yuān)鸯(yāng)两字冰。
呵手:用嘴中热气暖手。封题:物品封装妥当后,在封口处题签,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引申为书札的代称。鸳鸯:伴侣、情侣的意象。冰:此谓冰结,手僵不能动,意为触动心病,伤感之至。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29页上片写词人对家人的怀念。首句“别绪如丝睡不成”,情意坦诚,多情公子这时正在塞上,分离后的思念令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而“那堪孤枕梦边城”一句就更进一步地表明了纳兰的愁思之深。一般说来,“梦边城”应当解释为“梦见边城”,可是联系上下文,应该解释成“梦于边城”。孤枕难眠,所以纳兰索性披衣起床,去倾听那夜半塞外的冷雨声。但邢夜雨声就像伤心人拨弄琴瑟的弦声,悲凄彻骨,每一声都敲打着纳兰那颗满是悲愁的心,也更加引发了他的思念,令他不由想起了家里的妻子,心想这时的她会不会也正在想念着自己。
下片从书信落笔,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相思情怀。这时的思念之情好像春天的杂草似的,疯狂生长,所以纳兰拿起了笔,铺开纸笺,写下了一首抒发自己离愁别绪的书信寄给妻子。词中的“书郑重,恨分明”显得语义不清,令人疑惑,谁又能明白当时的纳兰要表达什么意思。“天将愁味酿多情”一句将纳兰的思念和悲愁推向高潮,意思是说:就连上天都在用滴滴答答的绵密雨声来酝酿自己的悲苦。这个“酿”字,可谓是全词的词眼。“偏到鸳鸯两字冰”意为一想到我们天各一方,相见遥遥,又不禁彻骨寒心了。塞外苦寒,纳兰好不容易写完信,呵着冰冷的双手粘好了信封,在为信封签押时,笔尖却被冻住了,四周一片冰冷的寒意。情深意重笔轻,落下“鸳鸯”二字时,心中更凄楚。从“天将愁味酿多情”、“偏到鸳鸯两字冰”来看,颇含悠然不尽之意,“鸳鸯两字冰”,化虚为实,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愁苦。
全词对爱侣的萦思写得回环婉曲,意韵别生。“偏到鸳鸯两字冰”的描画,意味悠长,既渲染出边塞的严寒景象,也折射出心中的清冷景况,亦摹写出这份苦寒对恩爱伴侣儿女情长的阻隔,多重意蕴缭绕字里行间,情韵悠远。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66页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92页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为了留住将逝的春天憔悴不已,黄昏,雨来催归黄昏的时候,深巷中卖着的樱桃,在雨后显得更加娇艳。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含着眼泪,独自看着那落花飘飘。忽闻一声清脆莺啼自东风中传来,思绪又触摸到三月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温暖的印记。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72页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shà)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yú)红更娇。
半霎:极短的时间。雨余:雨后。
黄昏清泪阁(gé),忍便花飘泊。消(xiāo)得一声莺(yīng),东风三月情。
阁:含着。消得:禁受得。三月情:此处或谓暮春之伤情,或别有隐情,所指未详。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72页这是一首伤春伤怀之作。
该词上阕,词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意境凄凉。通过对面前的景物如雨后的樱桃、东风中的莺啼等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与深情。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留春不住而辗转憔悴的情感基调。起首二句营造了一种与欧阳修《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相类似的氛围和心境:同样的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
下阕,词人由怜惜转为伤怀。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是倒装句。词人实在不忍香到春天的花瓣都飘零凋落了,夕阳黄昏之中,他只得泪眼盈盈。而就在这时候,他听见一声黄莺的啼叫顺着东风飘忽而至,唤起了词人对二月阳春的深情。末句,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消得”本来是经受得住,这里谓无法经受,因为这一声莺啼。唤出了“东风三月情”:此处“三月情”应指惜春之情,但此词似含有一段隐情,表面上是欲留春住,其实是想留人,想留而不能留,或才是诗人的心痛处。
全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感怀之情,该词延续了词人一贯的悲愁之风,这种不事雕琢的凄凉愁苦之情最能触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08页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xǐng)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凭仗:倚着拐杖。丹青:指亡妇的画像。省识:记忆起、忆起。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别语忒(tè)分明,午夜鹣(jiān)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nóng)自梦,更更,泣尽风檐(yán)夜雨铃。
忒:方言,太、特。鹣鹣: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夜雨铃: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泪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第1128页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准易语低香近。
情人冒着风雨前来约会,因为是背着人偷偷跑出来的,所以常常不能如约而至。 和她一起倚在玉阑干上赏月,低声细语倾衷情,还能闻到她身上的香气。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然而相聚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转眼之间(软风即暮春之风)暮春之风吹过窗纱,与她一 别相隔天涯。从此每逢暮春时节便伤春、伤别,黄昏日落,只一人空对梨花悠悠地思念她。
风鬟(huán)雨鬓(bìn),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风鬟雨鬓:本为鬟鬓蓬松不整之意。这里指亡妻,或指所恋之女子。语低香近:此谓与那美丽的女子软语温存,情意缠绵,那可人的缕缕香气更是令人销魂。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心期句:意思是说如今与她远隔天涯,纵心期相见,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因为有了爱情,生活才有了调味剂。于是,才有了那么多赏心悦目的诗词歌赋,因为有了感情,辞赋便变得更有味道。虽然纳兰的爱情路十分坎坷,不过还好,在他的内心,始终保存了有关爱情的一点追求,而纳兰又将这点追求,放入了诗词中,时刻提醒自己,原来,爱情并未走远。
这首《清平乐》情辞真切,将相恋之中人们想见又害怕见面的矛盾心情,一一写出。“风鬟雨鬓”,本是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的模样,可是后人却更喜欢用这个词去形容女子。女子与他相约时,总是不守时间,不能准时来到约会地点。但纳兰在词中却并无任何责怪之意,他言辞温柔地写道: “偏是来无准。”虽然女子常常不守约定时间,迟到的次数很多,但这并不妨碍纳兰对她的宠爱。想到与女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纳兰的嘴角便露出微笑。“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记得旧时相约,你总是不能如约而至。曾与你倚靠着栏杆在一起闲看月晕,软语温存.情意缠绵,那可人的缕缕香气更是令人销魂。如今与你远隔天涯,纵使期许相见,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了。从此以后便独自凄清冷落、孤独难耐,面对黄昏、梨花而伤春伤别。
过去的时光多么美好,但是美好总是稍纵即逝在纳兰的回忆里,这份美好过分短暂。好像柔软的风,只是轻微吹过脸庞,便已逝去。“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与《清平乐》的上片相比,下片的格调昆得哀伤许多,因为往昔的美好回忆过后,必须要面对现实的悲凉。在想过往日与恋人柔情蜜意之后,今日独自一人,看着春光大好,真是格外感伤。纳兰一向是伤春之人,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份早已远逝的情感,就如同这春光一样,虽然眼下再怎么美好,总有逝去的那一天。“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结局就是这样,有时候,人们往往知道结局是无法逆转的,但站在时光的路口,依然想不自量力地去扭转乾坤。
参考资料:
1、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 下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