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韩非子说:“儒者利用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使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这两种人都曾受到讥评,然而儒者还是多受到世人的称道。至于那些用权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等高官的人,辅佐当世的君主,其功名都记载在史书上了,本来就不必多说什么。至于像季次、原宪二人,均为民间百姓,他们一心读书,具有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君子节操,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而当时的人们也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终生都住在家徒四壁的蓬室之中,就连布衣粗食也得不到满足。他们逝世已有四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弟子却依然不断地纪念他们。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况且急事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太史公说:“从前虞舜曾被困于井底粮仓,伊尹曾背着鼎锅和砧板当过厨师,傅说也曾隐没在傅险筑墙,吕尚也曾受困于棘津,管仲亦曾遭到囚禁,百里奚曾经喂过牛,孔子曾在匡地受惊吓,并遭到陈、蔡两国发兵围困而饿得面带菜色。这些人均为儒者所说的有道德的仁人,还遭到如此的灾难,何况那些仅有中等才能而处在乱世末期的人呢?他们所遭受的灾祸又如何能说得完呢![1]乡下的人有这样的话:“谁知道什么仁义不仁义,凡是给我好处的人,便是有道德的人。”因此,伯夷认为侍奉周朝是可耻的,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但周文王、周武王的声誉,并没有因此而降低;盗跖、庄跻残暴无忌,他们的党徒却没完没了地称颂他们的义气。由此看来,庄子所说的:“偷衣钩的人要杀头,窃国的人却做了王侯;王侯的门庭之内,总有仁义存在。”此话一点不假。如今拘泥于教条的那些学者,死抱着那一点点仁义,长久地在世上孤立,还不如降低论调,接近世俗,与世俗共浮沉去猎取功名呢!那些平民出身的游侠,很重视获取和给予的原则,并且恪守诺言,义气传颂千里,为义而死,不顾世人的议论。这正是他们的长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所以有些士人,到了穷困窘迫时,就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游侠,这些游侠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贤人、豪杰、特殊人物吗?如果把乡间的游侠与季次、原宪等比较地位、衡量能力,看他们对当时社会的贡献,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总之,从办事到见功效,说话守信用来看,游侠的义气又怎么能缺少呢!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古代民间的游侠,已经不得而知了。近代的延陵季子、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人,都因为是国君的亲属,凭借着卿相的地位以及封地的丰厚财产,招揽天下贤能之士,在诸侯中名声显赫,这不能说不是贤能的人。这就如同顺风呼喊,声音本身并没有加快,是风势激荡罢了。至于像乡里的游侠,修养品德,砥砺名节,扬名天下,没有人不称赞他们的贤能,这才是很难的啊!然而,儒家、墨家都排斥游侠,不记载他们的事迹。秦朝以前,民间的游侠,均被埋没而不见于史籍,我非常遗憾。据我所知,汉朝建国以来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人,尽管时常触犯当时的法网,然而他们个人的品德廉洁谦让,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他们的名不是虚传,士人也不是凭空依附他们。至于那些结党营私的人和豪强互相狼狈为奸,依仗钱财,奴役穷人,依仗势力侵害欺凌那些势孤力弱的人,纵情取乐,游侠们也是颇为憎恨他们的。我感到痛心的是世俗不了解游侠的心意,却随便将朱家、郭解等人与那些豪强横暴之徒混为一谈,并加以讥笑。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韩子: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下文引自《韩非子·五蠹》。《春秋》:这里泛指史书。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独行君子:指独守个人节操,而不随波逐流之人。已诺必诚:已经答应人家的事情,一定要兑现。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虞舜窘于井廪:指虞舜为其父瞽叟和其弟象所迫害,他们让舜修米仓,企图把舜烧死;此后又让舜挖井,两人填井陷害舜,然而舜均逃脱了。“伊尹”句:伊尹乃商汤的旧臣,据传说最初伊尹为了接近汤,曾到汤的妻子有莘氏家里当奴仆,后又以“媵臣”的身份,背着做饭的锅和砧板见汤,用做菜的道理阐释他的政治见解,终于被汤所重用。“傅说”句:傅说乃商代武丁的名臣,在未遇武丁时,是一个奴隶,在傅岩筑墙服役。匿:隐没。傅险:即傅岩(在今山西省丰陵县东)。吕尚:吕尚即姜子牙,相传他在70岁时,曾在棘津以屠牛和卖饭谋生。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延陵: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封于延陵。孟尝:即孟尝君,齐国贵族田文。春申:即春申君,楚国考烈王的相国黄歇。平原:即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信陵:即信陵君魏无忌,魏安嫠王异母弟。砥:磨炼。排摈:排斥、摈弃。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此五人均为汉代初年著名的游侠,其事迹见传文。朋党:由于共同利益而结伙。比周: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游侠列传序》在艺术手法方面颇具特色:其一为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总的来说是用儒侠作对比,借客形主,从而烘托出游侠的可贵品质。在行文过程中,又分几层进行对比。一类儒者是靠儒术取得了高官的人,他们虚伪狡诈,毫无信义可言,仅凭有权有势,就受到称赞。这与济人之危、奋不顾身的游侠反而受到污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类是无所作为,对社会实际没有什么益处的闾巷之儒,他们也历来受称颂,而扶危的游侠,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荣誉。此外,作者还拿孟尝君、平原君之类的贵族之侠与布衣之侠作了对比。通过上述层层对比,不仅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而且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从而大大深化了主题。其二反复咏叹,加强了抒情性。文中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称赞游侠,而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爱憎。首先是从正面肯定他们的言必信、行必果的高尚品德,接着称颂布衣之侠的“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又说遭受困厄之士人,也常常依附游侠的帮助。这些均属满腔热情的称颂。继而用布衣之侠与季次、原宪一类的儒生作对比,并提出“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文章结尾是直接称赞汉代的游侠朱家、郭解等人“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诚如《古文观止》的评语:“一篇之中,凡六赞游侠,多少抑扬,多少往复,胸中荦落,笔底摅写,极文心之妙。”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她那回首顾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时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道门栓。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媒人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姑娘偏偏爱慕品德高尚的人,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众人徒劳地议论纷纷,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青春年华在闺房里流逝,半夜里传来她一声声的长叹。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美女妖且闲,采桑歧(qí)路间。
妖:妖娆。闲:同“娴”,举止优雅。
柔条纷冉(rǎn)冉,落叶何翩翩。
冉冉:动貌。
攘(rǎng)袖见素手,皓(hào)腕约金环。
攘袖:捋起袖子。约:缠束。
头上金爵(jué)钗(chāi),腰佩翠琅(láng)玕(gān)。
金爵钗:雀形的金钗。“爵”,同“雀”。琅玕:形状像珠子的美玉或石头。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木难:碧色珠,传说是金翅鸟沫所成。
罗衣何飘飘,轻裾(jū)随风还。
还(音“旋”):转。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啸:蹙口出声,今指吹口哨。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城南端:城的正南门。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指显贵之家,和以青楼为妓院的意思不同。重关:两道闭门的横木。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希令颜:慕其美貌。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玉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用来定婚行聘。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áo)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中夜:半夜。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树,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主要写美人的服饰,也写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条”二句,美女采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为了采桑,素手必须高举,这样又可见到带着金手镯的洁白而光泽的手腕。用词精当,次第井然。因为是采桑,所以先写美女的手和腕,然后写到头和腰,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挂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还点缀着碧色宝珠和红色的珊瑚。以上几句写美女身上的装饰品,多为静态的描写。“罗衣”二句,写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是动态的描写。动静结合描写美女的服饰,写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步态。形象十分鲜明。“顾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顾一盼都给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长啸时呼出的气息,芬芳如幽兰。使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不为之倾倒吗?所以,“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见到美女停车不走了,休息的人见到美女忘了吃饭,从侧面描写美女的美貌。应该指出,曹植的这段描写,显然受了汉乐府《陌上桑》的影响。《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貌是这样写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这是描写罗敷的美丽,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笼系”“笼钩”)和穿戴的服饰(“倭堕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四种人见到罗敷以后的反应,从正面和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这些描写与《美女篇》的描写对比起来,二者在内容上虽然基本相同,但是写法却不尽相同,表现了曹植诗的一些变化和发展。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交代美女的住处,点明她的高贵门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楼里。“青楼”“高门”“重关”,说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是大家闺秀。“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阳光,谁不爱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写美女容貌之美,可与前半首合观;下句说无人不为之倾倒,引起下文。这里写美女高贵的门第和美丽的容颜,是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为他不能不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媒人都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呢?诗人对媒人的责怪,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媒人不来行聘,这是客观上的原因。而美女爱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这是美女主观上的原因。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难于实现。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议论纷纷,他们哪里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样的人。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正当青春盛年,而独居闺中,忧愁怨恨,深夜不眠,发出长长的叹息。这是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首诗通篇用比,比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诗经》、《楚辞》多用之。《美女篇》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261-263页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塊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怨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怨思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自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闲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哀命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谬谏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以直鍼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讬。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讬。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
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君王不察我进言是为国,终将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心里暗思自己有无过失,实无一丝差错可改过。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群小拉帮结伙成朋党,君王渐被欺蒙受迷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谗佞小人花言巧语在君前,忠良缄口不言声默默。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尧舜圣君已逝不及见,忠正良臣为谁尽忠尽节?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高山巍巍峨峨耸立,江水浩荡永流不止。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叹自己年老死日将至,在荒野与禽兽相伴为侣。
塊兮鞠,当道宿,
孤独潦倒居无定所,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举世皆混浊是非已颠倒,心中的冤情向谁诉?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大雁天鹅全遭斥退,却把恶鸟鸱鸮当宠物。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橘柚佳树被砍伐,却一排排栽植苦桃恶木。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可叹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却只能孤零零江边独处。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上面有繁茂的枝叶防露,下面有清凉的微风驱酷暑。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从前的贤君无法追及,未来的英主难目睹。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悠悠的苍天啊高高在上,你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我怨恨君王你终不觉悟,我只有弃身荒野明心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想那历史上的得失兴亡,看那群小误君祸国事桩桩。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尧与舜圣明仁义慈爱百姓,后世人常称颂永远不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齐桓公用小人死后国乱,管仲耿介忠直美名传扬。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晋献公听谗言被骊姬迷惑,可怜那孝子申生惨遭祸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徐偃王行仁义不备武装,楚文王心恐惧将其灭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殷纣王暴虐无道身死国灭,周得天下幸赖于吕望贤良。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武王效法古人施恩布惠,封比干墓将其德昭示四方。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天下贤俊慕周德都来亲附,人才日增天下一心国力强。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法令严明治国之道好,兰芷纵在幽僻处也散馨香。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我苦恼群小们对我嫉妒,想箕子为避难装傻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也想不贪忠名离乡远去,怎奈心恋故国痛苦难当。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将蕙芷联起来做成佩带,经过鲍鱼店就失去芬芳。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正直之臣端正他的品行,反遭谗人诽谤遭流放。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世俗之人改清洁为贪邪,伯夷宁愿守节饿死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独行廉洁啊虽不容于世,日后叔齐终得美名扬。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层层乌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忠臣坚贞欲进谏,佞人在旁谗言诽谤。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就像百草至秋本该结实,夜里却突然降下寒霜。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急疾的西风摧残着生物,秋风已起百草不得生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群小结党营私而妒害贤才,贤良反孤立无援受损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我心怀良策却不被重用,只好独居岩穴栖身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子胥伐楚功成却遭谗毁,可怜他被赐死尸首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世人见其状纷纷从俗媚上,正如草木随风披靡成排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诚信正直之臣身败名毁,虚伪谄佞之徒身显名扬。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国家倾危君王才知追悔时已晚,此时我竭尽忠心也难有回天之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他们废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贪求私利背离公正。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我愿怀清白终不变节,可惜我年寿未尽还年轻。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我要乘舟随江远去,只望君王醒悟不再受欺蒙。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哀痛忠直之言君王听不进,子胥被杀沉江令人伤情。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我愿竭尽所闻陈述政事,可君王他充耳不闻不采用。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君心常惑难与陈述政道,他糊里糊涂不辨横竖奸忠。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好听邪佞之臣的虚言浮说,致使国运断绝难以久兴。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放弃先圣法度而不施用,背离正直方向导致危倾。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遭到忧患才知醒悟,就像纵火秋草其势已成。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君王失道已经自身难保,还谈什么国家福祸吉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众奸佞相互勾结营私利,忠士直臣何敢奢望国事昌隆!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君被邪恶熏染而不自知,秋毫虽细但天天在成长。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车载轻物过多也会断轴,众口诽谤使我罪孽加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我厌浊世愿投湘沅之流水,又怕尸身随波东流难回程。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怀沙负石自沉江而死啊,不忍心见君王被群小欺蒙。
怨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时人腐化没落难以评说,世俗毁誉高下相差太多。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清洁之士都被抛弃不用,贪浊之人得宠日益盛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凶禽恶鸟既已成群并进,黑鹤只能被迫敛翅退缩。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蓬艾受喜爱栽植床头,恶草马兰也随之繁茂婆娑。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他们抛弃白芷杜衡众香草,我叹世人不知芬芳为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大道曾经何等平直宽阔,如今杂草丛生危险坎坷。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古帝高阳无故受毁谤,尧舜至圣也遭人诬蔑。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让谁来评判他的真伪?虽有八位贤人也难定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老天永远高高在上,大地深厚日久天长。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我身着白衣啊逍遥自在,偏与污浊黑色殊道异行。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西施姣美却遭排挤迫害,嫫母奇丑反得亲近宠爱。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桂蠹食甘不知满足安守,蓼虫食苦不知徙于甜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我处在这浑浊的乱世啊,怎能实现理想发挥雄才。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我胸怀大志想远走求贤,群小不知反受疑猜。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骏马驾破车不肯前行,遇伯乐才以好车替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吕望曾经穷困无以聊生,幸遇文王才得施展雄才。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宁戚夜里喂牛叩角高歌,齐桓公听到后贵宾相待。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有一少女路边正采桑,孔子见她贞正便以礼相待。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独我生不逢时不被世容,因此内心烦乱无限凄悲。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想那比干一生忠心耿耿,哀痛子胥至死不忘国危。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楚国的卞和真令人悲叹,献宝玉以为石说他欺骗。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遇厉王武王不知明察,两只脚被砍掉饱受摧残。
君王亲信佞人斥逐忠义,美女闾娵公然被诬为丑极。
君王宠爱谄谀远贤士,谁又去将黑白辨析。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志狭智少之辈高居显位,又把忠正之士当做何看?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众群小更改先圣法度,相与耳语谋私谗毁忠贤。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我始终都不能效力君王啊,前途渺茫不知归宿在何方。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君王亲信佞人斥逐忠义,美女闾娵公然被诬为丑极。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君王宠爱谄谀远贤士,谁又去将黑白辨析。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我精诚专一愿竭心尽力,世道黑暗反被群小排挤毁伤。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我已是年过半百无多日,却仍是道路坎坷无进取。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也想远走高飞奔往他乡,又怕遭受罪罚毁损声誉。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独受冤屈压抑无尽无穷,身心备受摧残减损寿命。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老天既然这样反复无定,我只能无依无靠终此一生。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我宁愿投身于滚滚江水,自绝于这江流远漂不回。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我宁愿成为江底的沙泥,怎能够久见这浊世污秽!
怨思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贤良士常贫穷身处困境,廉正者身清白不被世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胥规劝吴王未得好死,比干忠而剖心不得善终。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子推自割腿肉救治国君,恩德逐渐被忘怨恨加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行为清白却被诬为暗昧,荆棘杂聚如今已经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香草江离抛于穷街陋巷,恶草蒺藜长在宫殿华堂。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贤臣受到排挤难见君主,佞人反受重用结党君旁。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猫头鹰成群飞一齐鸣叫,凤凰只能躲避高高飞翔。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我欲见君一谏而后远走,怎奈道路阻绝终不能往。
自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孤居山泽愁苦向谁诉说,唯有长忧悲叹独自难过。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自念修行清白无愧于心,操守坚韧不衰愈加执着。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放逐三年仍不见召回,岁月转瞬即逝如水下坡。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可怜我今生终难遂愿,希望再见君王重返家国。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我自哀不能见爱于君主,只好凭天由命将神依托。
身被疾而不闲兮,心沸热其若汤。
我身染疾病总不见好,心中恰似汤沸无限焦灼。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冰和炭不能够共存并放,我本来就知道命不会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
孤苦无乐而死令人哀痛,可怜我年寿未尽血气方刚。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悲叹不能返回我的旧居,怨恨我将永离我的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鸟兽如果受惊离群失散,还会哀号悲鸣高高盘桓。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狐狸死时头要朝向故丘,人老将死谁不思念家园?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故旧忠臣日被淡忘疏远,谗谀新人日见亲近君前。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谁能默默无闻去行正道,谁能无偿施舍不求报还?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苦于众人都随波逐流,我只好乘风高飞远游。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登临恒山觉得它太渺小,暂且在此娱乐忘却烦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谗言无凭无证令人可悲,金子也会熔于众人之口。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经过故乡我回头下望啊,不知不觉已是热泪横流。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我的行为清白啊纯洁如玉,内心也像美玉一般晶莹。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谗邪俗气虽想侵袭入内,玉色不变愈加外润内明。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为何天上乌云奔腾翻卷,蒙蒙寒霜早降草木难生。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轻风徐徐让我徘徊游荡,疾风急扫令我胆战心惊。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闻说南国安乐我欲前往,中途休息来到会稽山上。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看见仙人韩众在此停宿,便向他请教天道在何方。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凭借着浮云送我去远游,彩虹作旗帜在车上飘扬。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驾起青龙车急驰飞奔,盘旋飞行直上冥冥天上。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风驰电掣奔向哪里,前途遥远令人迷茫。
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悲叹世人使人难以信任,宁愿离开他们远走他乡。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登上山岗向远处眺望,喜见冬天也有桂花开放。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观天火烈烈火势盛旺,听大海涛声隆隆轰响。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我抓着天绳向上攀登,吸饮露气以求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郁郁不乐我忧时伤世,只吃草木秋天结的果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我喝菌若上清晨的露水,用桂木来构造我的住房。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我在园圃中种上橘和柚,辛夷、花椒、女贞子也栽种成行。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鹍鸡白鹤夜里孤苦悲鸣,哀痛隐居的人正直贤良。
哀命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生不逢时令我暗自哀怜,更加悲叹楚国多忧多难。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我的心志清正纯洁无瑕,时逢乱世惨遭罪尤祸愆。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
群小憎恶光明正大品行,世道混浊竟至美丑不分。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为何明君贤臣分离不合,我逆沅湘而上洒泪别君。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我将沉身汨罗湘水之渊,深知社会丑恶誓不回还。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悲伤君臣分手相互恨怨,心中无比恐惧远离君前。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
我深藏在黑暗居室里面,我隐居在岩石洞穴之间。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我只同水中蛟龙相来往,我只与洞里神龙相依伴。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
高高山峰多么巍峨壮观,我却灵魂困顿望而难攀。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
我饮用无尽的清洁泉水,被迫离开朝廷渐行渐远。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我精疲力尽魂不附体,神思恍惚更是无所依附。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子椒子兰不肯让我回去,我的魂魄迷惑不知归路。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我愿终无过错坚持己行,虽身败名裂也乐以为荣。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悲叹楚国大业日益危败,这是君王不用贤人的结果。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本来世道就是这样混浊,不知出路令我心烦困惑。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想到众臣皆以私心相教,我宁愿渡过长江而远涉。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想到女媭对我关怀依依,不禁涕泪横流悲伤叹息。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我决心一死不再苟活,再三追劝又有何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我游戏在急流清水之间,仰望高山那么崎岖陡险。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哀叹高丘也有危岸险境,我遂投身江中不愿回还。
谬谏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君王糊里糊涂令人怨叹,他的意志为何常变不坚。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悲痛大山为何要变为池塘,为何江河能够枯竭水干。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我愿趁君闲暇进献忠言,又恐触犯忌讳遭人毁怨。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终于压抑情感缄默不语,然而内心懊恨悲伤无限。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美玉石块同匣并放,鱼眼宝珠一起贯穿。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劣马骏马混杂不分,老牛驾辕骏马却驾两边。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岁月不停流逝一去不返,年纪衰老一天不如一天。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我满腔忧愁啊烦闷难遣,前途无望心中总觉不安。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废弃法度又把政令改变。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闲置那千里马不去乘驾,偏偏赶着劣马一路蹒跚。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当今世上难道没有良驹,实是没有王良把它驾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骏马见执鞭者不是好御手,因此骏马飞蹄绝尘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度量凿孔就削木柄,恐怕尺寸大小不会相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不分辨世风便推崇美德,恐怕清高品行难以合众。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强弓松弛没有拉张,谁能说清它射到何方。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国家未出现倾危之难,怎知贤士是为国捐躯而亡。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世俗推佞为贤进用富人,美好品行难以推广发扬。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贤士遭受排挤孤立无助,群小营私结党相互吹捧。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邪说被美饰仍非正道,违背法度自是不公平。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忠直贤良只好隐居避世,谗谀之徒登堂发号施令。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抛弃彭咸以伏节死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香竹与麻秸混杂作燃烛,用蓬蒿做利箭去把盾牌射。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没有皮鞭驾驭跛脚之驴,哪条道路能够走得到底。
以直鍼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用直针做鱼钩,又怎能钓到什么鱼?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俞伯牙破琴绝弦不再抚琴,是因为失去了知音钟子期。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卞和怀抱玉璞痛哭泣血,哪里有良匠把它琢治成美玉。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音调相同才能声调和谐,族类相同自然心齐力协。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飞鸟鸣啼是为求呼同伴,麋鹿呦鸣意在呼唤友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叩击宫调则宫声相应,弹奏角调则角音和鸣。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猛虎咆啸则谷风即起,神龙腾飞则彩云簇拥。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音声一致和谐流转,事物同类相互感应。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方与圆形状不同各相异,势难把它们错杂相配在一起。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讬。
列子隐居避世身处困窘,皆因世道混浊无所托依。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众鸟群飞成列成行,凤凰独飞无凭无依。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讬。
遇浊世不得志难展宏图,愿隐居岩穴中聊以逃避。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我本想对国事闭口不谈,但曾经受君恩厚重如山。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我独自忧愁心怀怨愤,愁怨无穷无尽恨绵绵。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积愁聚怨已经多年,只望见君一面陈诉忠言。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未赶上贤君无法倾尽衷肠,时世昏暗谁能将真伪明辨。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身卧病整日里忧愁烦闷,感情压抑难以表达忠心。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无人可以同我共论政道,可怜我的忠心难通于君。
乱曰:
尾声: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鸾凤孔雀日益飞向远方,野鸭野鹅却在家中喂养。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
呆鸡笨鸭充满殿堂庭院,青蛙悠然游于芳华池塘。
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骏马要袅奔走逃亡,骆驼驾车踟蹰道上。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把锈钝的铅刀进献君王,太阿利剑却被远抛一旁。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把玄芝灵草拔除干净,荷花山芋却到处栽种。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橘树柚树日渐枯萎凋零,那苦李却长得枝叶繁盛。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
瓦盆陶罐陈列在明堂,周鼎却抛在深渊之中。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黑白颠倒自古就是如此,我又何必怨恨当今世风!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天神太一赐福,使天马飘然下凡。这天马真是与众不同,它奔驰时流出的汗是红色的,好像满脸红血,此马因而被人们称为汗血宝马。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这天马的状态不同凡响,情志洒脱不受拘束,它步伐轻盈,踏着浮云,一晃就飞上了天。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它放任无忌,超越万里,凡间没有什么马可以与它匹敌,它志节不凡,唯有神龙才配做它的朋友。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zhě)。
太一:天神中的至尊者。况:赏赐。沫:洗脸。赭:红褐色。
志俶(tì)傥(tǎnɡ),精权奇,籋(niè)浮云,晻上驰。
俶傥:与“倜傥”相通,洒脱不受拘束的意思。精:又作“情”。权奇:奇特不凡。籋:同“蹑”,踏着。晻:朦胧不清的样子。
体容与,迣(lì)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容与:放任无诞。迣:超越。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进入家门,向左边的池塘望去,只见成对的鸳鸯飞来。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七十二只鸳鸯罗列成行,它们欢乐地在水里游着。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噰噰的声音叫个不停,在东西两侧还有白鹤鸣叫。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老大媳妇正在织罗绮,老二媳妇在织黄紫相间的绢。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老三媳妇没有事情可做,就拿着把琴瑟去堂屋。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老人在屋内安坐后,她便开始调弦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了。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109-112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gǔ)问君家。
不知何年少:《玉台新咏》作“如何两少年”。毂:车轮中心的圆木,辐聚其外,轴贯其中。这里代指车。夹毂:犹“夹车”。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zūn)酒,作使邯郸倡(chāng)。
置樽酒:指举行酒宴。作使:犹“役使”。邯郸:汉代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城西南。倡:歌舞伎。赵国女乐,闻名当时。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中庭:庭中,院中。华灯:雕刻非常精美的灯。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兄弟两三人:兄弟三人。从下文“中子”、“三妇”可证。“两”字无意义。侍郎:官名。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五日一来归:汉制中朝官每五日有一次例休,称“休沐”。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yuān)鸯(yāng);
左顾:回顾。双鸳鸯:鸳鸯为匹鸟,总是成对并游。双鸳鸯,就是“双双的鸳鸯”,汉乐府诗中常用这种省字法。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yōng)噰,鹤鸣东西厢。
噰噰:音声相和貌,这里形容众鹤和鸣之声。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流黄:或作“留黄”、“骝黄”,黄间紫色的绢。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丈人:子媳对公婆的尊称。调丝:弹奏(瑟),调弦定音以奏乐曲。丝,指瑟上的弦。未央:未尽,这里是尚未调好音。“方未央”或作“未遽央”,“未遽央”与“未央”同义。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109-112此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六句是第一部分。两位驾车的少年(由歌者所扮),在长安的狭窄小路上迎面而遇。路实在太窄了,谁也过不去,于是他俩就干脆停下车,攀起话来了。素不相识,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好谈。于是就面对酒宴上的主人夸起他家的声势显赫和无比豪富来。“君家”即“你的主人家”,“你的主人家是那么容易让人知道,知道后又是那么难以忘却”——这两句巧妙的恭维话,自然让坐在那里听歌的主人满心欢喜。这一部分可以算是引子,往下十八句,是第二部分。两位少年一唱一和,争着夸说主人家的种种富贵之状。“您家外部是黄金为门,内里是白玉为堂。”一金一玉,其建筑之富丽堂皇可知。“您家中是樽中酒常满,座上客常有,待客时,还有产于邯郸的美丽歌伎供驱遣献歌献舞。此时庭中桂树正在飘香,堂内华灯煌煌,照得通室明亮。”有酒有客,有美女有华灯,其权势地位、荣乐享受可知。以家僮身份出现的少年则说:“我家乃官宦之家,家中兄弟三人,别人不提,就说老二吧,他在朝中做侍郎,每当休沐日回家,一路上好不气派,马笼头全是黄金为饰,道路生光;路旁观者如云,啧啧赞叹,挤满路旁。”有正面写,有侧面写,其显赫之势可知。再说到家情况:进得家门,左顾右盼,只见庭前池中一大群鸳鸯,双双对对排列成行;又闻家中所养白鹤,于东西厢发出噰噰鸣声。它们都在欢迎主人的归来。有禽则有池,其庭院之广大可知。这一段,分四层对这一豪富之家的富贵、气派、享受极意铺排渲染,以见其不同寻常,从而与上文“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的话相照应,以见言之不虚。至此,这位豪富在长安城中的权势、地位是如何,便不言而喻了。“大妇织绮罗”六句是第三部分,写家中三妇所为。“我主人家中三子各有一妇,大妇、中妇长于织作,能织绫罗绸缎。小妇另有所长,一到全家团聚之日,便以鼓瑟来为全家助兴。”“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二句有双重含义,一是承小妇挟瑟说,是转述小妇语:“请公公高堂安坐(当然也包括家中其他成员),听我奏一曲。”这层意思显得亲切风趣,气氛活跃。二是借此语兼而表白歌者自己奏曲献歌的心愿。丈人,从前一层意思说,是称公公,从后一层意思说,是尊称主人。这一段写三妇之所为,以见这一豪富之家的家礼家风和家庭之乐,同时也暗示媳妇们能有如此才能,把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则家中其他人员的才干,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六句,后代诗人多敷衍其诗意,形成了《三妇艳》等一系列新的乐府诗。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对那位主人家的富贵享乐作铺排渲染,写得气氛热烈、生动夸张,笔法犹如汉代大赋,尽管没有佳句妙语,但其气势也足以打动和感染读者。这种玉堂金马的重叠堆积,正是汉代国力强盛的折光反映;而这种层层铺排、极力渲染的笔法,使诗歌充满着力度和厚度,这也正是汉代民族力量浑厚、民族精神旺健的反映,从中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汉代被称为封建社会之“盛世”是信然不诬的。这,就是此诗所具有的社会认识价值。它和《东门行》、《妇病行》等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乐府诗一样,都是后人了解汉代社会真貌的不可缺少的媒介。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