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肠谷挡。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逍遥芜皋(gāo)上,杳(yǎo)然望扶木。
芜皋:即无皋,传说中的山系名。沓然:遥远的样子。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yáng)谷。
洪柯:大树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旸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灵人:指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神景:指太阳。景:日光。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壮士既可横渡河海,也可驰骋于大漠。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天地相震荡,回薄(báo)不知穷。
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
人物禀(bǐng)常格,有始必有终。
禀常格:遵从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chóng)。
速崇:指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xū)冲?
虚冲:守于虚无。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ní),啸咤(zhà)起清风。
震响骇(hài)八荒,奋威曜(yào)四戎(róng)。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四戎:指周边的敌国。
濯(zhuó)鳞(lín)沧海畔(pàn),驰骋(chěng)大漠中。
濯鳞:这里代指壮士。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凭吊旧宅含悲痛,心伤难止泪飘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问我如今为谁悲?所怀之人在幽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按礼成服为堂弟,恩情不减同胞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门前执手话别时,谁料你会先凋殒。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天数命定不免死,建功立业竟未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夫妻灵位置空馆,早晚寂寞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灰尘堆积在空座,隔年杂草生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台阶荒废无踪迹,唯有园林留遗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暗随自然消逝去,终古不再见身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脚步沉重缓缓归,忧伤悲痛泪沾襟。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衔哀过旧宅,悲泪应(yìng)心零。
从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德:一作“仲德”。按陶渊明另一位从弟名“敬远”,当以“敬德”为可信。其生平事迹不详。衔哀:心怀哀痛。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衔,含。过:访,探望。这里有凭吊之意。旧宅:指柴桑敬德的旧居。悲泪:悲伤的眼泪。应:随着。零:落下。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míng)。
借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怀人:所怀念的人。九冥:犹“九泉”,指阴间。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礼服:指五服亲疏关系。古代按血统的亲疏关系,把服丧的礼服分为五个等级,叫五服。群:众。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同生: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执手:握手告别。何意:哪里料到。尔:你。倾:指死。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在数:谓由于天数。数,指自然的定数。一作“毁”。竟不免:终不免于死。不,一作“未”。为山:指建立功业。
慈母沈哀疚(jiù),二胤(yìn)才数龄。
慈母哀伤心沉痛,二子尚且是幼童。
沈:同“沉”。哀疚:悲痛。多指居丧。疚,内心痛苦。二胤: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双位:夫妻灵位,指仲德与其妻之灵位。位,一作“泣”。委:置。朝夕: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流尘:指灰尘。集:聚,落满。虚坐:空座。坐,通“座”。宿草:隔年的草。旅:寄生。一作“依”。前庭:正屋前的庭院。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阶除;台阶。旷:空缺,荒废。游迹:行走的踪迹。指敬德而言。独:唯有。余情:遗留下来的情意。
翳(yì)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翳然:隐晦的样子,即暗暗地。乘化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逝去。化,造化。终天:终古,永久。谓如天之久远无穷。形:指形体。
迟迟将回步,恻恻(cè)悲襟(jīn)盈。
迟迟:这里形容不忍离去而行走迟缓的样子。恻恻:悲痛;凄凉。襟盈:满怀。襟:襟怀。盈:满。悲襟盈,一作“襟涕盈”。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陶渊明全家回到上京里后,感到物迁人非,非常恻怆,他凭吊了从弟敬德的旧宅,寡奶遗孑,虚坐生尘,更触动悲怀。
尽管陶渊明深知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死不能复活,仍为从弟功业未成一篑而悲叹,为从弟在“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他的时候辞世而感伤。从弟的旧宅如今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他和妻子落满灰尘的灵位和庭园荒草以及园林馀情了,陶渊明不禁步履沉重迟缓,眼泪沾满衣襟。
礼服制度决定人与人的亲疏关系,金钱财富决定人与人的感情距离。陶渊明对失去从弟会如此悲痛,反映了他不受礼法制度和世俗偏见的约束,将情感置于礼法和世俗之上,从容于礼法和世俗之外。全诗体现了陶渊明情感至上和逍遥自佚的性格特征。
这首诗写得较长,分五层委婉道来,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择语,随口道来,更能体现其任真。陶渊明虽然淡泊,然对于亲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
)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近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近。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余与嵇(jī)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jī)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yú)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liáo)亮。追思曩(nǎng)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吕安:字仲悌,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居止:居住的地方。不羁之才:有才能但不受羁绊。志远而疏:志向高远,但疏于人事。心旷而放:心性旷达,游离于世俗。以事见法:以,因;事,指二人被诬之事,详见后文;法,刑;以事见法,因那件事而被加刑。博综:博,广;综,综合。此处指广博掌握(很多技能)。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此处引申为音乐、乐器。就命:就死、赴死。顾:看。逝将:将要。迈:行。薄: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处。寥亮:即今嘹亮。曩昔:从前。游宴:出游、聚会。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cú)。
将命:奉命。适:往。旋反:旋,回;反,同“返”;旋反,回来,指从洛阳回去。徂:行。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济:渡。山阳:嵇康原住在山阳嵇山之下。
瞻(zhān)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yú)。
驾:车驾。城隅:城的一角。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二子:指嵇康和吕安。历:经。穷巷:隐僻的里巷。
叹黍(shǔ)离之愍(mǐn)周兮,悲麦秀于殷(yīn)墟。
愍:通“悯”;同情。黍离:《诗经》中感叹周朝覆亡的诗歌。殷墟:殷都旧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chóu)躇(chú)。
惟:思念。古昔:指上文的周商旧事。怀今:指有感于古人事而怀念嵇康和吕安。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焉如:何往。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受罪:受(因罪所加的)刑罚。吟:叹息。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辞:诀别。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运遇:命运遭遇。领会:对于命运的领悟和理解。余命:剩下的生命。寸阴:极短的时光,指临刑前的片刻。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寻:继续。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hàn)而写心。
驾:马车。言:语气助词。将迈:将要出发。援:提。翰:笔。写心:描述自己的心境。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寓情与景,寄意遥深。
“序言”写向秀自己经过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死前弹琴的模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当时,亡友嵇康看看日影,临刑将到,便索琴弹了一曲只有他自己会弹的《广陵散》。其“远而疏”的从容气度,对临刑前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对屠杀者极度藐视的神情,活灵活现,如在目前。据《晋书》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所以说,《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 索琴而弹出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有人说,嵇康“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罗宗强语),因为,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曾经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的神仙情结。有了这样的心态,嵇康不会去顾及人生之途上到底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哪怕“寄余命于寸阴”,也不忘去弹奏“感天地以致和”的音乐,让琴声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作者这样写嵇康惨遭杀害时戏剧性的动人表现,目的是歌颂亡友的德才和风度。
“主文”虚实相间,借景抒情,凄楚悲怆,涵咏不尽。“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此处用“济”、“经”、“瞻”、“息”、“践”、“历”等动词,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的举步维艰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是通过特定时间的特定景物移情抒怀。鲁迅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向秀绕一大段远路到山阳去,是为了凭吊昔日好友,而凭吊又是为了告别。这是因为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而当年,他与嵇康曾沿着这条路,往返于山阳与洛阳,寒风凛冽,往事如烟……如今好朋友嵇康曾经存在的地方,已物是人非。“叹《黍离》”、“悲《麦秀》”、“栋宇存”而“形神逝”。 故居、情景仍然是日落、音声如昔,但自嵇康死后,他的妻儿已迁居他乡,此处只留下了一座空宅。虽然栋宇还没有毁坏,而主人已经形神俱逝。远远望去,犹如荒冢一样凄凉。这些现实与往事,无不勾起向秀的极大伤感。此刻,向秀想起历史上李斯被腰斩的冤案: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对儿子关于黄犬的一段临别谈话,读之令人鼻酸,这是血泪的怨愤控诉。向秀用此隐喻和类比,为嵇康鸣不平,故又忆及“顾日影而弹琴”之事。忽然,远处传来了嘹亮而断续的笛声,原来是陌生的邻人吹起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在这寒冷的黄昏,更是沁人肺腑的凄凉。于是,“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与开头“序”中描写的嵇康的身影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遥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移情手法。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原来,“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与之相似。有人也曾评说,“向秀作思旧赋,家国万端,生机变乱,不可胜说。然而郁结者,欲说还休,休又难止”。也许这就是抒情小赋动人心弦之处——“短歌微言不能长”(曹丕《燕歌行》)最好的诠释吧 。
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也有应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总之,《思旧赋》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的表达自己哀伤激愤之情。尤其是“山阳邻笛”的典故,哀怨愤懑,情辞隽远,已经成为后世文学审美的意象之一。
)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yú)。
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道路迥(jiōng)且长,风波阻中途。
迥:远。“风波”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qū)。
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yú)。
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